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位分离技术在L—乳酸发酵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所研究的新型分离技术-原位分离在L-乳酸发酵中的应用,主要为:吸附发酵,萃取发酵,膜法发酵和电渗析发酵,分析了各种方法快速移走代谢产物的原理,探讨了各自所存在的特点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为了调查养猪发酵床中致病菌的情况,本研究采集了四川地区发酵床不同深度的垫料分离细菌并进行小白鼠致病性试验,以便为发酵床养猪安全性提供参考性数据。结果表明,发酵床中共分离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共14大类致病性细菌,常规饲养仅分离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单胞菌、猪嗜血杆菌、粪肠球菌、莫拉菌属共7大类致病菌,远低于发酵床中分离到的细菌数量;小白鼠治病结果表明,发酵床中分离到的细菌存在较高的致病性,其致死率高于从常规饲养中分离到的细菌。研究表明发酵床中存在着非常多的致病菌,对猪群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证实发酵床养猪存在较大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3.
自然发酵东北酸菜中乳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15份自然发酵的东北酸菜样品中分离乳杆菌,并对其种属进行鉴定。通过形态学观察及H2O2酶、糖发酵等生理生化试验对所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再利用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的方法对所分离菌株进行16S rDNA基因扩增与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该属内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15份自然发酵的东北酸菜中分离获得21株菌,其中6株为植物乳杆菌,8株为短乳杆菌,6株为罗伊氏乳杆菌,1株为米酒乳杆菌。本研究为从多角度开发利用东北酸菜中的微生物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自然发酵肉制品中分离得到100多株乳酸菌,通过对分离菌株发酵适应性和发酵特性研究,从分离菌株中优选出1株能够进行单菌株发酵的乳酸菌1.1MRS.采用快捷的PCR技术对1.1MRS进行了鉴定.通过生理生化初步鉴定为植物乳杆菌,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充分证实了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5.
姚静  陈迪  郑晓燕  王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667-2668,2671
[目的]对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采用传统培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对普洱茶渥堆发酵各阶段的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鉴定。[结果]试验表明,普洱茶渥堆发酵各阶段的细菌包括了芽孢杆菌、克雷伯氏菌、鞘氨醇杆菌、短杆菌、红球菌、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7个种类,其中芽孢杆菌所占比例远大于其他细菌,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结论]研究可为研制普洱茶高效发酵剂、缩短发酵时间、改善普洱茶品质,以及实现普洱茶清洁化和产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藏灵菇发酵乳中分离益生乳杆菌,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为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提供优良菌种.先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MRS从藏灵菇发酵牛乳中分离得到乳酸菌,再分离纯化出乳杆菌,并对分离的乳杆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研究其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用MRS培养基从藏灵菇发酵牛乳中共分离出乳杆菌菌株6株,通过生理生化试验确定这6抹分别为:2株发酵乳杆菌、2株嗜酸乳杆菌和2株短乳杆菌.将分离出的菌发酵鲜牛乳,在品尝过程中发现口感较酸,推断其有很强的产酸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终产物乙醉对酒精发酵过程的抑制问题,介绍了吸附、萃取、真空、膜分离和气提等乙醇发酵分离耦合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评述了上述几种方法在分离乙醇发酵产物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各类方法作了比较,最后对乙醇发酵分离耦合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深层发酵及其多糖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超  邬敏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22-4625
综述了食用菌深层发酵及其多糖活性的研究概况,包括食用菌深层发酵的工艺和特点,深层发酵产物的应用,真菌多糖分离测定方法及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从事沼气发酵技术研究的科技人员对沼气“干”发酵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干”发酵又称高浓度发酵,沼气池内发酵基质的浓度较高,一般其干物质浓度在20—30%之间,发酵基质呈现“干”的状态。对于这样高浓度发酵的沼气池如果采用常规沼气池就不能满足“干”发酵技术的要求。我们应该根据这种技术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池型。本文就国内研究成功的几种“干”发酵池型作一介绍。一、分离水压式沼气池黑龙江省望奎县沼办于一九八○年研制成功分离水压式沼气池(见图1)。  相似文献   

10.
风味物质是影响发酵肉制品品质的最重要因素。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研究发酵肉制品的风味成为近年来肉制品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肉制品风味物质的来源、影响因素、提取、分离、鉴定技术及其应用和微生物对肉品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彩色海芋组织培养过程中内生菌的抑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4个进口彩色涨芋为材料,比较了不同种类抗生素、适宜抗生素的浓度对组织培养过程中内生菌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200mg/L的青霉素GK对内生菌抑制的效果最为明显,且不影响组培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3.
1982年7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从苏格兰购回2岁左右的边区莱塔特(简称边莱)种羊115只。1983年4~5月和12月,先后发现其中有2只母羊和3只一岁龄的纯种后代羔羊出现明显的搔痒与神经症状,经检查未见螨和虱等外寄生虫。一只母羊因迅速失重,后躯瘫痪,躺卧不起,于濒死期剖杀。尸体剖检无明显病变。病理组织学切片观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干(延髓、脑桥、丘脑和纹状体)呈两侧对称性的损害,出现特征的空泡性神经元(所谓“气球样细胞”)、灰质不同程度的海绵状变性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肥大与增生等病变。取脑和脾作细菌培养为阴性,以病羊脑悬浮液接种家兔未发病。诊断是以呈现典型的痒病症状和脑内的组织损害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应用病理学方法对湖南山区一群老母鸭进行了疾病调查。在107羽鸭中,105羽患有各种疾病(或病变),最常见的疾病是慢性间质性肝炎,卵黄性腹膜炎和内脏蠕虫病。各种疾病(或病变)的检出率如下:卵黄性腹膜炎,52%;慢性间质肝炎,89%;肝内肉芽肿,8.5%;肝化脓和坏化灶,21.5%;肝血吸虫病,16%;肝吸虫病,6.5%;慢性支气管炎,72%;肺血吸虫病,1.2%;慢性间质性肾炎,32.5%;肾血吸虫病,2.5%;食道毛细线虫病,18.5%;气管吸虫病,19%;前殖吸虫病,3.7%,未发现肿瘤病例。文中描述了主要病变的特点并简要地讨论了这些疾疯(病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超滤过程中渗透通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醋酸纤维素膜(CA)和石聚砜膜(PS)对黄浆水(BCWW)、啤酒、卵蛋白溶液等进行了超滤试验研究,分析了液体压力、主体流速、pH值及离子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渗透通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 (PRA)方法并结合植物区系分析方法 ,对江苏省中、北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中杂草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显示 :这种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对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种类和危害程度等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与现有的其他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该方法对资料的综合评价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表明该方法能客观地反映当地农田生态系统的杂草状况  相似文献   

18.
培养基种类对梨试管苗茎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培养基种类显著影响梨试管苗茎的增殖。外殖体在MS培养基上产生的茎,叶片大、叶色浓绿,平均茎长(2.9厘米)、鲜重(175毫克)和干重(26毫克)值最高,但平均茎数(2.9)最少。WPM产生的茎,叶片小、叶色黄绿,平均茎长(2.0厘米)、鲜重(67毫克)和干重(9.3毫克)值最低,但平均茎数(7.3)最多。QL培养基产生的茎,各项指标均介于MS和WPM之间。三种培养基的主要差异表现为:MS培养基的总离子浓度(94.22mM)和总氮浓度(60.01mM)最高,WPM最低,分别为42.51mM和14.70mM。QL介于两者之间(68.45mM和37.88mM)。上述差异表明,高总离子浓度或高氮浓度的培养基有利于梨外殖体已分化茎的生长,反之,则有利于茎的分化。  相似文献   

19.
以水稻不育系宜香1 A为材料采用B C Sood(1978)介绍的水稻香味快速测定法对香型水稻不同时期叶片香味差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论是,同一叶片中间部分香味更浓,同一单株中主穗与分蘖穗的同位叶片香味无明显差异。在剑叶未完全成熟时,从下位叶至倒2叶香味逐渐变浓,而不完全剑叶的香味不如倒2叶浓;在剑叶完全成熟时,从下位叶至剑叶香味逐渐变浓,在同一单株所有叶片中成熟剑叶香味最浓。  相似文献   

20.
景观生态学在高校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园林绿化建设,是改善校园生态环境和满足景观欣赏要求等多重目的的主要手段和途径.通过校园园林植物群落规划建设,建造兼具自然和人工特色的优美景观.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分析新时期高校园林绿化功能、特点、建设原则,并基于景观生态学提出高校园林绿化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