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北京动物园饲养的黑叶猴(5,♀8)和白头叶猴(♀4)32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按种类、性别分组统计,对雌性黑叶猴与雄性黑叶猴之间及雌性白头叶猴与雌性黑叶猴之间进行了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雄性黑叶猴RBC、Hb、Hct显著高于雌性黑叶猴,而Glu、TG和α1-球蛋白低;雌性白头叶猴仅单核细胞显著低于雌性黑叶猴,其他项目差异不显著;2只亚成年(4岁和3.5岁)雌性黑叶猴的血清ALP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成年猴。与滇金丝猴的RBC、雄性滇金丝猴的Hb、N、ALT比较,黑叶猴对应的值低,而L、AST、ALP则偏高;恒河猴参考值中,多项参数与黑叶猴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RBC、Hct、N、K、P、TG、ALT、AST、A/G低于黑叶猴,而L、G则高于黑叶猴。  相似文献   

2.
圈养黑叶猴繁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叶猴(Presbyisfrancoisi)在中国仅分布在广西和贵州的狭窄地区,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所于1973年3月开始饲养1977年3月首次繁殖成功[1]。18年来共繁殖了149只(流产、早产除外),育成仔猴114只(♂54、♀60)成活率达76%;。现己在梧州市建立了黑叫猴繁殖中心饲养有80多只黑叶猴。我们系统地观察了圈养条件下黑叶猴的繁殖行为,现将结果总结如下:性周期与发情在圈养条件下,黑叶猴性成熟年龄为:雌性3.96±0.53岁,雄性5.48±0.38岁,母猴发情高潮维持2,57±0.68天,发情周期为22.5±7.93天.黑叶猴的月经初潮在2岁9月龄,但经血多不…  相似文献   

3.
刘冠兰 《野生动物》2002,23(3):40-40
麻阳河黑叶猴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鸟江山峡西侧,是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为黑叶猴。黑叶猴在国内仅分布于贵州和广西。在麻阳河保护区内,就分布67群,“630只黑叶猴,占贵州分布总量的60%。 走进麻阳河,区内海拔800米以上地势开阔,以下则多为峡谷。区内有两条乌江支流麻阳河和洪渡河。护林员领我们走进两河箱状河谷,山峰与河谷落差达600至1000米。人行其中,上下得四肢着地,才能艰难爬行;否则,稍有不慎,就会掉入深谷。人虽难进,却是黑叶猴常年栖息、繁衍的理想乐园…  相似文献   

4.
正黑叶猴属灵长目、猴科、疣猴亚族、叶猴族,是国家一级保护珍稀灵长类动物,野生黑叶猴分布地域狭小,数量很少,仅产于广西、贵州。为了了解黑叶猴对圈养环境的适应性,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在广西南宁市动物园旧疣猴馆观察记录了圈养亚成体黑叶猴在采食、饮水、休息、修饰、运动等方面的习性。该群体黑叶猴的生活环境分为运  相似文献   

5.
徐立仁 《畜牧与兽医》1997,29(6):269-269
应加强对奶牛卵巢黄体化囊肿的认识徐立仁(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奶牛的卵巢囊肿(cystsofovary)在许多人的概念中通常仅包括卵泡囊肿(cystsoffolicle)和黄体囊肿(cystsoflutea),而对于一种过渡形式的黄体化...  相似文献   

6.
广西自治区梧州市气候特点与黑叶猴适宜生长的气候相近。黑叶猴笼舍分室内和露天活动场两部分,并在室内设有保暖槽,当气温低于10℃时启动,保持局部温度在(18±2)℃。日粮组成中树叶(食部)占29%,并一定要保证供给充足,瓜薯类占37%,精料占34%。每100g日粮中含粗蛋白10.97g,含热量0.9MJ。每天饲喂2次。老龄黑叶猴一般以原繁殖组的种猴建立小群体。应建立完整的谱系档案做好保健工作,加强老龄黑叶猴疾病的治疗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藏马鸡繁殖生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藏马鸡繁殖生态初步研究格玛江初,董德福,龙文祥(云南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德钦674500)藏马鸡(crossoptiloncrossoptilon为我国特产,仅分布四川西部、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和云南西北部.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滥猎,加上自身...  相似文献   

8.
世界虎的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世界虎的现状及保护高中信,马建章(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市150040)虎(PantheratigrisLinnaeus)在世界上只一种,仅分布于亚洲。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西从土耳其东部,东到鄂霍次克海亚洲东海岸,南到苏门塔腊和爪.哇岛(南至...  相似文献   

9.
海南坡鹿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 是泽鹿(Cervus eldi)的四个亚种之一,仅分布在我国的海南岛。是珍稀的热带鹿类动物,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海南坡鹿保护的历史沿革 根据部分县忘记载,海南坡鹿在历史上曾广泛地分布于海南岛山地外缘广大丘陵平川,沿海台地的稀树草原及灌丛草地地带。较早记载坡鹿的是琼台志(1521),此外还有:澄迈(1672,1908)。琼山(1687,1811)、定安(1690,1878)、乐会(1687)、 崖州(1694)、 儋 州(1706,1936)。陵水…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白唇鹿幼仔的成活率张林源(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白唇鹿(Cerausalbirostris)是中国特产的珍贵动物,野生种群仅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等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其生活环境气候严寒,干燥季长而温湿季短,气候垂直...  相似文献   

11.
蓝鹤跗跖骨骨折接治成功一病例马建华(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齐齐哈尔161002)蓝鹤(AnthropoidesParadisea)又称大蓑羽鹤,目前仅分布于非洲南部,为南非国鸟。由于其美丽的外表,而成为国内珍贵的饲养观赏鸟,有着重要的生物观赏和...  相似文献   

12.
应用薄层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IFE)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fusiformis)抗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SephadexG-100纯化的包囊抗原在电泳图谱上显示3条相距较近的带,等电点分别为6.30,6.45,6.65;缓殖子纯化抗原仅出现1条带,等电点为6.40  相似文献   

13.
修水县桑树桑橙瘿蚊考察报告郑大宽(江西省病虫测报专业委员会)修水县近几年发生一种害虫,经专家鉴定属桑橙瘦蚊(Diplosismoriyokoyama)。据修水县桑保站反映,桑橙瘦蚊在1990年前后,仅偶见桑园零星发生,到1992年发生面积迅速扩大,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人工饲养环境下黑叶猴繁殖生态的观察,掌握了黑叶猴的发情、交配、怀孕、分娩以及仔猴生长发育的基本情况。对黑叶猴适应南京地区生态环境,并能不断的繁衍后代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慢性消耗性疾病李通瑞(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北京100026)慢性消耗性疾病(ChronicWastingDis-ease简称CWD)是一种鹿和麋的传染性海锦状脑病。仅发生在美国西部的局部地区。该病的临床症状是在1967年第一次被人们所识别,表现为慢性型...  相似文献   

16.
褐马鸡的饲养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马鸡的饲养繁殖王星卓庞红伟(洛阳市王城公园471000)褐马鸡(Crossoptilonmantchuricum)属鸡形目、雉科、马鸡属,为国家一类保护鸟类,是中国的特产。仅分布于山西吕梁山系和河北西部和西北部山地,栖息于海拔1800~2300m的...  相似文献   

17.
沙打旺种带真菌检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南志标  刘若 《草业学报》1997,6(4):11-16
对来自江苏,河南,河北,辽宁,陕西和内蒙古等6个省(自治区)的沙打旺种样进行了植株残体检验,洗涤检验和真菌分离培养检验,探讨了光照与种子表面消毒处理在分离培养检验中的作用,并以解剖检验法研究了真菌在种子内的侵染部位。结果表明:以水琼脂为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检验可较为全面地检测沙打旺的种带真菌,光照与表面消毒处理对真菌检出种数及检出率无显著影响(P>0.05)。种子间的植株残体是传带病原真菌的重要来源,残体检验是了解种子与植株健康状况的重要方面。从来自6省(区)的种子及种子间植株残体上共分离鉴定出23种真菌。根据田间检验结果,可以确定的重要病原真菌是小丛壳(Glomerelasp.),拉伯兰单胞锈(UromyceslapponicusLagerh),茎点霉(Phomasp.),匍柄霉(StemphyliumbotryosumWalr)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m)。解剖检验表明,茎点霉,匍柄霉,细交链孢〔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l〕和多主枝孢〔Cladosporiumherbarum(Pers)Link〕等真菌主要存在于子叶内,种皮上仅发现产黄青霉(P  相似文献   

18.
巨蜥的人工饲养周婷(南京乌龙潭公园龟鳖博物馆)巨晰/Wranussalvalor)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家用于形地目,巨晰科,共30种,我国仅产!种。巨衡是螨曲类动物中的“巨人”,最长可达sin多,重25-kg,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云南一带。栖于丛林、...  相似文献   

19.
中国黑叶猴圈养种群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喜凤 《野生动物》2014,(3):267-270
应用种群管理软件SPARKS 1.6及PMX对中国黑叶猴圈养种群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截至2012年12月31日,黑叶猴谱系记录了574只个体,目前种群存活个体数量为318只,分布在34家动物园或机构中。圈养种群野外捕获个体主要来源于20世纪70-90年代,目前保持稳定状态。圈养出生个体数则一直保持上升状态,是维持黑叶猴圈养种群增长的主要来源,2012年圈养出生数量占种群总数的87.4%。种群周期增长率λ=1.042,性比M:F=1:1.04,目前种群中能够繁殖的个体共1 10只(♂48只,♀62只),显示为一个增长的种群;黑叶猴国内圈养种群有58个建立者,基因多样性GD=96.67%,平均近亲系数F=0.0207。建议增加各机构之间的合作繁殖,避免小种群的近亲繁殖,保证黑叶猴圈养种群的自我维持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兔栓尾线虫在家兔体内的发现何宏轩,孙景荣,李瑞莹,常新耀,刘保国(河南职技师院新乡453600)兔栓尾线虫(Passalurusamblg。us)隶属于蛔目(Ascarida)尖尾科(()xyuridae)栓尾属(Passalurus)。据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