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农家致富》2013,(6):53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武打镇读者马某来电:本村有一片集体林地将被征用,林地上种植有不同育龄期林木。请问:不同育龄期林木补偿标准是否一致?答:江苏省明确伐除林木补偿费标准为,用材林、新造林按实际所消耗的资金、劳力计算补偿费;幼龄林按主伐期出材量销售价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补偿;中龄林按主伐期出材量销售价的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六十补偿;近熟林按主伐期出材量销售价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补偿。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分别按用材林补偿标准的二倍和三倍补偿。竹林:未  相似文献   

2.
通过模型构建及综合比较,优选出3个方程,构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单株木二元材种出材率表编表模型系统。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二元材种出材率表,并进行了精度检验。该模型系统的3个模型分别是:①经参数优化后的Kozak削度方程;②基于Kozak方程的累积材积方程:为线性修正后的Kozak积分材积式;③形如山本材积式的树皮材积方程。该模型系统在R软件平台上形成造材程序。结果显示,大、中、小径材的编表平均系统误差分别为-2.87%,-3.35%和-1.35%,由三者共同构成的经济材的编表平均系统误差为0.58%,编表精度满足国家标准(GB/T 20381-2006)的要求,所编制的马尾松单木二元材种出材率表可以在生产上应用和推广。表9参12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晋城市年降水量为600-680mm,其中60%-70%集中在7、8、9三个月,冬春两季降水分别仅占3%和5%,致使季节性干旱十分严重.全市水资源约为22亿m3,但多为深层水,因而全市每年仍缺水约1.5亿m3.合理用水,节约用水量是当前及今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4.
七叶树是我国珍稀树种之一。本文研究不同株行距和立地类型植苗造林对七叶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际造林中,以选择土层厚度不低于35 cm的砂壤土作为七叶树的造林地最为适宜,如果条件受限,也可选择土层深厚的黏土地块,但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株行距则因造林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培养大径材可选择3 m×4 m或3 m×3 m,培养小径材则可选择2 m×3 m。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晰3种不同经营方式在不同规格径材出材量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差异,为营林项目经济可行性和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近自然化改造、常规经营(轮伐期经营)和无经营活动3种经营方式下林分持续10年(2008—2018年)的观测数据,采用现金流和重置成本法分别计算大、中、小径材的木材价值和补植阔叶树种的苗木价值,通过财务静态、动态经济指标和敏感性分析法来评价3种经营方式的经济可行性与风险承受能力,综合比较3种经营方式的经济效益。  结果  (1)3种经营方式下马尾松材种结构动态变化存在明显不同:10年间,近自然化改造林分大径材出材量由1.22 m3增长至56.85 m3、中径材出材量由23.34 m3增长至79.57 m3、小径材出材量由69.79 m3减少至68.76 m3;常规经营林分大径材出材量由0.29 m3增长至38.97 m3、中径材出材量由22.51 m3增长至90.89 m3、小径材出材量由80.69 m3减少至78.83 m3;对照林分大径材出材量由0.25 m3增长至27.97 m3、中径材出材量由20.95 m3增长至93.69 m3、小径材出材量由189.39 m3减少至181.98 m3。(2)10年间,近自然化改造林分、常规经营林分和对照林分的净利润动态均呈单调递增趋势,投资利润率动态分别为单调递增、先增高再降低和单调递减趋势。在第10年,近自然化改造林分、常规经营林分和对照林的净现值分别为594、265、193,净利润分别为87 384.96、85 745.21和71 935.09元/hm2,投资利润率分别为8.02 %、7.92 %和5.95 %。10年间,近自然改造方式中冠下补植阔叶树种的苗木价值持续增加,苗木收益在营林总收益中的占比(W值)呈增高、降低、增高、降低的波浪动态,在第4 ~ 6年,大叶栎、灰木莲等乡土速生树种达到中、小径材标准,W值降低至11.26 %,在第8 ~ 10年,随着红锥、格木、香梓楠等珍贵树种达到小径材标准,W值再次降至11.93 %。  结论  3种经营方式的马尾松人工林都为经济可行性投资。近自然化改造初期营林成本较高,但更有利于培育大径材、促进乡土珍贵和速生树种资源后续的开发和利用,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轮伐期经营倾向于单一树种的抚育经营,追求速生丰产和相对集约化管理;无经营措施林分大径材比例低,天然更新稀少,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削度方程编制材种出材率表是目前出材率表编制的发展趋势,分析当前计算机理论造材在编制材种出材率表时存在通用性低、灵活性差、交互性弱的问题。为了满足林农灵活造材需要,提出了通用理论造材技术并进行研究。对计算机理论造材进行需求分析,设计了系统的功能结构、理论造材技术流程、各区分段造材流程和相应的数据库结构,采用Arc Engine技术和C#编程技术实现了相应功能并进行应用。结果表明,通用理论造材技术效率高、成本低、使用灵活,林农可以针对不同树种、不同造材方案灵活造材并预估相应收益。计算机应理论造材技术为各基层森林经营单位快速编制材种出材率表提供技术支撑,对单株活立木造材动态监测和收益预测更加直观、准确。  相似文献   

7.
辽宁朝阳地区杨树二元材积表与一元材积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在朝阳地区实际调查的数据,建立了杨树二元材积模型。利用独立样本对新建的二元材积模型及现有的一元材积模型进行检验。两种模型的预估值之间虽无显性差异。但二元材枳模型的系统误差绝对值比一元材积模型的系统误差绝对值小10.55%,说明朝阳地区材积表的精度可更好地满足森林资源规划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对树干开展削度方程的研究,既有利于基础性工作的需要,也是编制出材量和出材率表的需要。选择人工杉木林作为对象,用1 389株伐倒样木数据,通过干形分析和多指标比较,选定能拟合树干任意直径限处的材长、任意高度处的直径的最佳削度方程;通过计算机理论造材,编制出杉木单株径阶材种出材率表。该方法提高了材种数表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NaCl胁迫下柽柳根部cDNA文库,在盐胁迫下检测柽柳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基因的表达,探讨AQPs与柽柳耐盐性的关系。【方法】以0.4mol/LNaCl胁迫处理的刚毛柽柳(Tamarix hispida)根部组织为试材,分别构建未经盐胁迫及胁迫24,48h的cDNA文库,并测定文库滴度。对从文库中获得的EST序列进行拼接,获得刚毛柽柳AQP(ThAQP)的单一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ThAQP基因在盐胁迫后的刚毛柽柳根和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构建的NaCl胁迫0,24,48h3个文库的初始滴度分别为1.0×106,1.4×106和1.2×106pfu/mL,插入片段的平均长度分别为0.8,0.9和0.85kb,平均重组率为98.2%。文库克隆随机测序获得了刚毛柽柳的7条ThAQP基因单一序列,这7条ThAQP基因分别与水通道蛋白的4个亚家族成员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在根和叶中,这7条ThAQP基因表达对盐胁迫的响应不同,在根部ThAQP1~ThAQP4相对表达量增多,而其他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不明显;在叶部,ThAQP7在胁迫24h时相对表达量出现小幅度上升,而其他6条ThAQP的相对表达量则明显下降。【结论】ThAQP基因可能与柽柳抵御盐胁迫有关。  相似文献   

10.
化学物质组合量比对叶菜硝酸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化学物质组合量比对莴笋茎叶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并对4个最适组配量比进行了田间莴笋和小白菜试验。结果表明,化学物质对莴笋茎、叶和总产量的效应可用三元二次回归方程式定量描述,化学物质组合可提高莴笋产量3.7%-29.3%,其中,处理3(赤霉素28.7mg/L 钼酸铵159mg/L 双氰胺48.8mg/盆)、4(赤霉素46.3ml/L 钼酸铵159mg/L 双氰胺48.8mg/盆)、8(赤霉素25mg/L 钼酸铵300mg/L 双氰胺26.3mg/盆)和11(赤霉素37.5mg/L 钼酸铵300mg/L 双氰胺37.5mg/盆)增量大,明显降低莴笋茎、叶硝酸盐含量(13.7%-22.6%)。田间试验4个最适组合量比提高莴笋茎、叶产量3.2%-11.7%和小白菜产量6.3%-11.8%;硝酸盐则分别降低12.4%-40.6%和18.6%-25.6%,大大改善了蔬菜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原条造材优化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应用0—1规划法对原条造材进行优化设计.每一个可能造出原木段为变量xi,根据造出各种规格材累计价值为目标函数值,当满足各种约束条件时目标函数值最大的造材方案为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在原条造材优化设计应用效果理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方法简便,便予在便携式微型计算机上应用,只要输入原木价格,原条外形尺寸,等级区域,即可得到造材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网络分析在原条造材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网络分析技术对原条造材进行了优化设计,原条上的造材决策点作为网络的节点。每一个可能造出的原木作为网络分析中的弧,弧上的值代表每一个原木的价值,从原条大头至小头所累加出最大价值的路径就是该原条最优造材方案。结果表明,网络分析技术应用在原条造材优化设计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比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方法更便于应用;利用此方法编制的计算程序,只要输入原木的价格、材长种类、原条的外形尺寸、等级区域,即可优化出原条的造材方案。  相似文献   

13.
应用动态规划的理论模型,并结合具体原条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得最优的造材方案和原木的最高售价。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在线评论对生鲜电商运营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信息采纳模型的框架,搭建在线评论作用于销量的理论模型,以生鲜羊肉产品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爬虫的数据采集方式,获取淘宝平台上所有生鲜羊肉产品的月度截面数据,运用"OLS+稳健标准误"逐步回归的方法,从农产品销量的维度分析在线评论的影响,探讨评论区域中获取的评论数量、评论长度、差评数量和可视化评论对生鲜电商农产品销量的直接作用及交互效应。结果表明:在线评论数量、可视化评论能够显著提高生鲜农产品销量,差评数量则会明显降低生鲜电商的销量,而评论长度作用于生鲜农产品销量的效果并不显著。在线评论特征间的交互效应分析表明,差评能够削弱图片以及评论数量对销量的正向作用,图片能够加强评论长度对销量的积极作用,而差评的负面作用能够被评论长度进行一定程度的中和。因此,生鲜电商经营应当注重差评反映的意见,规避差评的重复出现;采用合理措施鼓励消费者进行评论,且撰写含有图片、评论字数较多的评价,均是增进信任机制、促进生鲜电商销量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胡笑天    王克俭    唐浩  王超  剪文灏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5):202-209
为提高原木检尺的工作效率,提出一种自适应逐级开运算的成堆原木端面识别方法,以实现自然环境下成堆原木端面的快速识别。获取自然环境下堆放的成堆原木图像,利用PSO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基于图像的RGB色差值,对图像进行背景和目标的分割,用PSO算法寻找K-Means的初始聚类中心,通过背景和原木堆的聚类实现背景和目标的分割。对于分割后的图像,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原木端面大小的逐级开运算原木端面识别方法,该方法根据图像中的目标原木大小,以圆面积计算公式中面积和半径的正比关系为依据,用半径作为结构元素,从而自适应地寻找出结构元素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2个最值的区间内设定1个可变的结构元素,从最大值逐渐减少地对目标图像进行开运算,从而实现对图像中不同直径大小的原木识别,计算出原木堆图像中所有原木的根数。结果表明,使用逐级开运算进行原木识别,对清楞原木的检测达到平均正检率97.26%,漏检率2.74%,错检率8.10%;混楞原木检测正检率93.32%,漏检率6.68%,错检率7.02%;与使用Hough变换进行圆检测的方法相比,本算法清楞原木和混楞原木的正检率平均提高分别为16.24%和19.29%。自适应逐级开运算的原木端面识别方法,可以识别不同直径的成堆原木端面,从而实现原木根数的自动计算,能有效提高人工检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化肥市场价格和销量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新疆11个地州市的12家农资(化肥)经销店在2012~2019年间进行长期定点动态跟踪调查,按月采集化肥价格及销售量信息,综合分析新疆化肥市场价格和销量的变化趋势.[结果]新疆化肥仍以传统的尿素、磷酸二铵为主,两者销售量在化肥中占比为74.61% ~83.03...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新品种灵台2号是以长武112中的变异单株经过多年连续选择选育而成的.在2000-2002年平凉地区山塬组冬小麦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4 727.2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0增产11.70%.生育期274 d,属中熟品种.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2.81%、赖氨酸(干基)0.46%、湿面筋26.2%、沉降值60.8 ml,容重746 g/L.中抗条锈病、黄矮病和白粉病,抗性表现1~3级;抗寒性、抗旱性均为1~3级;抗倒伏.适宜在陇东的冬麦区灵台县、泾川县、崆峒区等旱塬地、川水地,陕西省长武县、千阳县,宁夏泾源县及周边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汽蒸处理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的迁移动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汽蒸处理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的迁移动力,在温度为100 和140℃ 下,分别对厚度为2、4、6 cm 的杨木 试件进行汽蒸处理,并对处理前后试件的质量,以及处理过程中木材内部温度场进行研究;另外,在温度为110℃ 下,对木材内部压力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汽蒸处理后,木材含水率均有所下降,而且处理温度越高,含水率下降 越多;当处理温度为100℃时,含水率下降量为23.0%;当处理温度为140℃时,含水率下降量达到78.27%;木材 内部温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最后趋于稳定,当环境温度为100、140℃ 时,木材内部最高温度分别为92、110 ℃ ;建立了不同处理温度、时间与试件含水率下降量的关系模型,以及木材内部水分减少量的理论模型,所建模型 能够很好地模拟实际汽蒸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