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新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新疆制定和调整财政支农政策提供参考,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新疆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新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结论:新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总产值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益,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增加0.29%,贡献率仅次于农民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现阶段应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水平,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并加强农业直接补贴,实现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构优化,促进农业产值增长。  相似文献   

2.
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1—2020年新疆各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GML指数分析新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虽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距,但样本期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11—2020年新疆昌吉、博阿塔拉、巴音郭楞、阿勒泰的GEC指数保持在1以下,而其GTC指数则保持在1以上。可见2011—2020年新疆地区GTFP负增长是相对效率的倒退,相反,技术改进则>1,这意味着新疆各地州及兵团的GTFP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因此,健全对农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加强对绿色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是推动新疆绿色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为厘清新疆农业碳排放与各驱动要素间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LMDI指数分解模型,对新疆1993—2020年的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对驱动要素进行分解,总结农业碳排放随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VAR模型进一步梳理各驱动要素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累计效果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劳动力>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碳排放在短期内能促进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与农业经济水平的发展,但也会阻碍农业生产结构的协调;长期来看农业生产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生产结构都会抑制碳排放的增长;从方差分解来看农业碳排放能自解释31.55%,各驱动因素合计解释68.45%。  相似文献   

4.
本文客观总结了武宣县2004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就和特点,分析了2005年生产形势,提出:在找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支撑点的同时,有针对性做好工作,继续保持农业经济持续性增长。  相似文献   

5.
田聪华  沈鸿  戴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67-6968,6970
为了测算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种养规模等条件下新疆农民的增收潜力,利用Lingo软件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对新疆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进行结构优化,分析预测农业生产经营产值;再通过回归分析测算未来农民生产经营收入,从而确定农民的增收空间。结果表明,新疆农民纯收入将达到12 550元,较2010年增加7 907元。其中,农民农业生产经营收入预计可达到8 056元,占农民纯收入的71.33%。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增长4 744元,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为64.19%。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新疆农业内部还具有一定的增收空间,这将是今后挖潜农民增收潜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指南》中推荐的方法,估算了2009—2019年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探究了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时序特征和空间差异,运用Tapio模型和LMDI分解法,分析了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脱钩特征和影响因素,最后通过构建不同情景预测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2030年和2050年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2009—2014年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以2013—2014年为界,分为波动上升、平稳上升2个阶段;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区域排放差异明显,属于双高地区的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阿勒泰地区;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脱钩状态不理想,主要以弱脱钩为主;抑制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因素是农业生产效率,其次是农业结构,推动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因素是农业经济水平,其次是农业人口规模;预测结果表明,2030年和2050年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没有达峰值,仍有持续上升的趋势。面对新疆严峻的减排形势,应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量化减排指标,落实减排任务。  相似文献   

7.
采用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余江县50 a的统计资料,对该县农业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农业集约度的增加,农业投入加大,生产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该县农业生产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生态持续性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最终使得农业持续性增强.1998年与1949年相比,生产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生态持续性分别增加了85.15%,23.66倍,47.38%,年均递增率分别为1.27%,6.76%,0.79%.农业持续性从0.229 4提高到0.753 3,增加了2.29倍,年递增达到了2.46%.利用农业集约度和农业持续性相互关系建立模型,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农业集约度每增加1个单位,农业可持续性就增加了0.000 1.因此,农业集约化能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甘肃河西地区农田生态系统能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生态学能流研究方法,对河西45年农田亚系统能量输入进行了力能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系统投能水平上,河西农业已具备现代化石油农业的特点。农田生态系统投能逐年增加,且具较高水平,其中无机投能增长很快,而有机能投入仅呈一种缓慢增长的趋势,相对前者,后者投能增长很少,动摇了系统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该农业生态系统特点为:无机能投入中化肥占绝对优势;有机投能中,以有机肥为主,劳力、畜力投能数量少,且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9.
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带动了新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然而随着地膜使用量及年限不断增长,大量残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而且对农业环境安全也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加强废旧地膜的回收与治理,已经成为新疆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新疆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 2000—2015年及其14个地州2015年的农地利用、稻田、畜牧养殖3个方面的农业碳排放量,并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基于Tapio脱钩理论解析新疆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演变关系,利用LMDI模型对新疆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2000—2015年新疆农业碳排放总量在保持总体上升趋势的同时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3个阶段特征,14个地州的碳排放强度和结构差异明显。与2000年相比,2001—2015年农业经济发展因素和农业从业劳动力因素累计产生碳排放量分别是4 455.88×10~7kg和907.30×10~7kg,农业生产效率因素和农业产业结构因素累计实现的碳减排总量分别是4 180.90×107kg和81.59×10~7kg。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南疆区域农业肥料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方法]给出了区域农业肥料资源的优化配置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农业肥料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型;结合南疆阿克苏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在考虑种植面积约束、水资源总量约束和粮食生产安全约束的前提下,建立了南疆阿克苏地区农业肥料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证模型,并采用计算机搜索算法,通过Lingo编程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优化配置后产生的经济效益较配置前增加了近18亿,相对增量约为34.4%。[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实现南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农业大国、大省,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农业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新品种,新方法的突破和更新;农民科技意识的培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各种资源的有效充分的利用,都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并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生产基地,大数据背景下,新疆现代农业的高效发展离不开智能农机的广泛应用。在大力发展新疆农业的过程中,智能农业机械的应用普及是促进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新疆智能农机应用的现状,分析大数据给新疆农业智能农机发展所带来的成效,其次探析新疆目前推广智能农机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并提出了智能农机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破解困境的对策建议,最后展望未来新疆智能农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新疆农产品贸易优势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将更多的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逐步走向农业国际化.如何利用地区资源条件,发挥新疆农产品的比较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竞争优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说明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各地区应该根据自然资源和要素禀赋的不同,按比较优势的原则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参与国内国际分工与国内国际贸易.从新疆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运用价格比较法、国内资源成本法和结构比较优势法对新疆的小麦、玉米、棉花、甜菜、番茄、林果园艺等主要农产品进行多角度的比较优势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得出新疆农产品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TOPSIS法与信息熵定权结合的方法研究新疆各地市农业综合投入、综合产出及农业综合效率的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南疆、北疆区一(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地区和哈密地区)与北疆区二(北疆其他地市)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大体上农业综合投入由低到高分别是北疆区二、南疆、北疆区一,农业综合产出由低到高分别是北疆区一、南疆、北疆区二;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则是北疆区一低,南疆中等偏低,北疆区二高。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业投入与自然资源的丰缺程度有关,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农业投入相对低;二是投入高低受经济发展程度制约,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农业投入相对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率高低则依赖于农业投入与产出的相对大小。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实践中应尽量利用自然资源,合理投入,实现高效、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新疆农区羊肉市场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竞争绩效、竞争实力和竞争潜力3个方面对新疆农区羊肉市场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新疆羊肉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居首位,且具有发展农区羊肉的巨大潜力。但新疆农区羊肉的价格和生产成本与全国农区羊肉主产区相比较高,不具有市场竞争力。本研究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羊肉品质、推进产业化进程等方面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新疆农区肉羊业市场竞争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民族聚居的大环境、兵团特殊的社会组织和各农牧团场的特点,结合国内外农民田间学校在农技推广中的经验与启示,该文提出创立和建设新疆兵团田间学校的设想,使兵团田间学校为各农牧团场服务,给全区人民带来更多切实利益。  相似文献   

18.
蒋青松  杨超  董君成  王冀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39-14741,14851
为了让农民合理利用现有土地,实现南疆区域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给出了区域农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型,并结合南疆阿克苏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建立了南疆阿克苏地区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证模型。对该模型求解,采用计算机搜索算法,并结合lingo编程,在保证粮食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以75%为临界值)的前提下,求得优化配置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对于配置前分别增加了16.62亿和18.13亿,相对增量约为31.04%和33.86%,同时分别节水约为30.05%和29.37%,优化配置产生的效益极显著。最后给出了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南疆区域农业肥料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方法]给出了区域农业肥料资源的优化配置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农业肥料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型;结合南疆阿克苏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在考虑种植面积约束、水资源总量约束和粮食生产安全约束的前提下,建立了南疆阿克苏地区农业肥料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证模型,并采用计算机搜索算法,通过Lingo编程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优化配置后产生的经济效益较配置前增加了近18亿元,相对增量约为34.4%。[结论]为实现南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疆农业产业结构变化与农用地需求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业生产活动离不开土地,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用地结构密切相关,两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然而怎样把两者一一对应起来进行分析研究,一直是一个难点.研究创新地从空间的角度把新疆农业产业部门及产值与用地类型相挂钩,分析了新疆农业产业结构和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新疆产业对土地需求变化的驱动力,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描述了农林牧渔各产业产值比重和用地比重的变化趋势,对调整新疆农业结构和优化农用地结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