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梨外植体褐变与多酚氧化酶及酚类物质的关系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研究了苍溪梨、金花梨外植体多酚氧化酶(PPO)活力、总酚含量和组培褐变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两品种的PPO活力在1~9月间变化都成一单峰曲线,活力高峰出现在4月份。苍溪梨为111u,金花梨为150u,总酚含量两品种在不同的时期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金花梨总酚含量高峰期出现在5月份,苍溪梨出现在4月份。同期组培褐变率表现为:两品种的褐变高峰均出现在5月份,苍溪梨为54%,金花梨为71%。分析三者的相关性表明:PPO活力、总酚含量与组培褐变率都存在一定的关系,其组培褐变率的高低取决于PPO活力和总酚含量两种因素,在不同的时期由其中之一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梨外植体组培褐变与氧化酶活性和同工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研究了金花梨和苍溪梨一年生营养枝芽和茎尖(外植体)中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和同工酶及其组培褐变的周年变化规律。一年中金花梨外植体的POD和PPO活性最高期在4月,最低期在1月和12月;苍溪梨外植体两种氧化酶最高活性均在4月,最低活性出现时间与金花梨相似,一年中多数月份其活性高于金花梨。多数时期两个品种的PPO和PPD活性高低与其组培褐变率呈正相关。金花梨和苍溪梨外植体在4-7月POD同工酶有新酶带出现,金花梨外值体PPO同工酶在5月和6月而苍溪梨在5-7月有新带出现,其余时间金花梨外植体PPO和PPD均只有3条同工酶酶带;苍溪梨外植体PPO和PPD均只有4条同工酶酶带;苍溪梨芽褐变高低与其同工酶酶带多少有一定相关性,而金花梨却与其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鸢尾组织培养中防褐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静  王鹏  左金淼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858-6859
[目的]研究鸢尾组织培养中的防褐化技术。[方法]以德国鸢尾黄娃娃、血石和不朽白3个品种为培养材料,以Ms+15g/L蔗糖+8∥L琼脂粉为基本培养基,研究影响鸢尾组织培养的褐化因素与防褐化技术。[结果]鸢尾的新生芽和花瓣较适宜作组织培养的外植体,与其他部位相比褐变率较低;外植体组织块适中(3mm×3mm×3mm)可降低褐变率;在培养基中加入0.1%vc或0.3%活性炭对防止组织褐化效果明显;外源激素2mg/L6-BA易引发褐变,2mg/L Kt和2mg/LNAA对组织褐变影响不大;使用乙醇消毒剂时,对外植体浸泡时间以5~10s为佳,褐变率最低;全光照条件培养容易诱发褐变,采用仿人工气候条件培养较其他条件培养可有效抑制褐变的发生。[结论]该研究为鸢尾工厂化育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处理对‘黄冠’梨果皮褐变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MeJA抑制‘黄冠’梨果皮褐变的机制。分别用1、10、100 μmol/L的MeJA水溶液浸泡处理‘黄冠’梨,经商品化包装后低温贮藏,观测贮藏期间果皮褐变情况,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L-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保护酶的活性以及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00 μmol/L的MeJA处理,显著降低了‘黄冠’梨果皮褐变率及褐变指数,降低了PPO、PAL酶活以及总酚含量,提高了POD、CAT、APX等保护酶活性以及DPPH总抗氧化能力,降低了H2O 2含量。采后MeJA处理,通过降低果皮H2O2的积累、增强梨果皮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抑制PPO酶活和酚类物质的消耗,显著抑制了低温贮藏下‘黄冠’梨果皮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山药茎段愈伤组织褐变与外源药物抑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药节间部茎段愈伤组织及其分化出的组培苗为外植体.在外源药物预处理、培养基中添加抗氧化剂及不同培养基质等方面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将茎段外植体在接种前用100mg/L Vc溶液浸泡30min,褐变现象能得到明显抑制;MS培养基中添加150m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能有效抑制茎段分化过程中的褐变;在山药组培苗的快繁阶段采用液体基质培养方式能显著降低褐变程度,提高组培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以优良小木漆的茎段为外植体材料,建立小木漆组培技术体系,研究茎段消毒方法和茎段褐变防治、腋芽启动、幼苗增殖、幼苗生根培养基以及炼苗移栽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外植体的消毒以75%乙醇浸泡20 s,0.05%苯扎氯胺浸泡1 min,0.1%升汞浸泡20 min效果最好,外植体无污染;褐变防控的培养基以附加100 mg/L半胱氨酸的White培养基效果最好,褐变率仅为1.15%;腋芽启动培养基以White+半胱氨酸100 mg/L+6-BA 2.0 mg/L+NAA 0.5 mg/L效果最好,萌发率达91.67%;幼苗增殖培养基以MS+ZT 0.5 mg/L+6-BA 1.0 mg/L+TDZ 0.1 mg/L效果最好,增殖系数达4.89以上;生根培养基以1/2 MS+IAA 0.05 mg/L+IBA 0.2 mg/L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8.89%,平均每株幼苗生根数3.98条。组培苗炼苗后移栽在V(腐殖土)∶V(河沙)=1∶1的基质中,成活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北美海棠组培快繁和组织再生中的褐变问题,分析北美海棠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茎段、嫩叶、嫩芽3种外植体中,褐变程度最低的为茎段;MS+1.0 mg/L 2,4-D的培养基上外植体褐变程度最低;暗培养下褐化程度低于光照培养;遮光暗处理外植体母株枝条可减轻褐变;低温条件下培养可抑制褐变;4月进行培养时外植体褐化程度最低,随后随月份增加褐变程度加重;培养基中附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可减轻外植体褐变,而附加柠檬酸(CA)、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C预处理外植体均不能明显降低褐变率。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黄冠’梨采后低温储藏过程中果皮褐变的问题,开发控制果皮褐变的稳定的、简单易行的新技术,采用5μg/L的脱落酸(ABA)浸泡处理‘黄冠’梨,探讨采后ABA预处理对梨果皮细胞抗氧化防护体系、低温贮藏期间果皮褐变、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未经ABA处理)相比,ABA预处理显著降低了‘黄冠’梨果皮褐变率、抑制了果皮酚类物质尤其是单体儿茶素的消耗和PPO酶的活性,不同程度地提高了POD酶、APX酶以及果皮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了MDA含量,能够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可滴定酸、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且食用感官综合品质在储藏和货架期间均优于对照。研究表明,采后‘黄冠’梨经ABA预处理,可以诱导性地增强果皮抗氧化防护体系,抑制PPO酶活和酚类物质消耗而降低低温储藏过程中果皮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降低"雪青"梨的外植体褐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雪青"梨为材料,以第6代茎尖愈伤组织为外植体,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不同因素对降低外植体褐化的作用.3因素设为基本培养基(A)、培养基中巯基乙醇(B)和活性炭(C)浓度;每因素设3个水平,A分别为1/4MS,MS和1/2 MS无机盐浓度,B分别为0.5,0.1和0g/L,C分别为2.5,5和0g/L.外植体接种在不同的MS基本培养基中(均含2,4-D 2 mg/L,6-BA 0.1 mg/L,琼脂8g/L,蔗糖30g/L,pH=5.8),于25±1℃,2 000k光照培养,30d后统计褐化率.试验结果表明降低外植体褐化的最优水平组合为A1B1C2,B,C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水平间差异显著(P<0.05).以1/4 MS为基本培养基,并于1/4MS+MC 0.5g/L+AC 5g/L培养基中光照培养,褐化率可降至5%.  相似文献   

10.
从魔芋组织培养中褐变发生的原因,发生的条件和现象分析了魔芋组织培养中褐变产生的机理。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总结了褐变的防控措施:选择魔芋的外植体年龄越小、切取外植体的体积适当的较大、避免在高温季节采收外植体并对其进行预培养;培养基中生长激素2,4-D浓度适当的降低和细胞分裂素浓度相对提高;把培养基放在低温和黑暗条件下进行培养;接种时将培养体切面浸入培养基中,将初代接种后的外植体尽快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中;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活性炭(500mg/L)、半胱氨酸、二氧化硫、(100mg/L)PVP(聚乙烯毗咯烷酮)或抗坏血酸(Vc)等都能有效降低魔芋组织培养中的褐变率。  相似文献   

11.
以博爱八月黄柿休眠芽、萌动芽和梢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取材时期、消毒时间、消毒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芽、萌动芽和梢尖的萌芽率最高分别为70%、50%、30%,休眠芽(休眠期外植体)的萌芽率最高,且增殖能力强,12月6日前后为最佳取材时期,以休眠芽、萌动芽为外植体可建立初代培养,而梢尖不易建立初代培养.0.1%HgCl2对生长前期外植体消毒5min的效果最好,其污染率、褐化率较低,成活率最高;0.1%HgCl2对萌动期外植体消毒10min的效果较好,其污染率虽高,但褐变率最低,成活率也最高;比较消毒剂NaClO和HgCl2,0.1%HgCl2处理休眠期外植体15min的效果最好,成活率高达70.2%.博爱八月黄柿组织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1mg/LZT+0.1mg/LIAA+4.0mg/L6-BA.  相似文献   

12.
药用植物牛大力组织培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牛大力幼嫩茎段为外植体,采用0.1%HgCl2不同处理时间对外植体进行灭菌;以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不同浓度6-BA(2.0、2.5 mg/L)和NAA(0.2、1.0 mg/L)对无菌外植体愈伤组织和芽的诱导效果;以1/2MS为生根培养基,分别附加不同浓度NAA(0~2.5 mg/L)和IBA(0~2.5 mg/L),探讨对生根培养的效果。结果表明,0.1%HgCl2处理15 min,外植体褐化率和污染率较低;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6-BA和NAA组合均能诱导牛大力茎段产生愈伤组织,但以添加1.0mg/L NAA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添加NAA和6-BA可诱导牛大力茎段上的腋芽萌动再生,但最高出芽率仅78.6%;再生芽的适宜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05 mg/L NAA,培养30 d,增殖倍数可达4~5倍;在培养基1/2MS+NAA 2.5mg/L+IBA 2.5 mg/L中培养,其生根率可达66.7%;经过炼苗,移栽到菜园土和河沙(3∶1)的混合基质中,30 d后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3.
降低茶树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降低茶树组培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程度,从外植体表面消毒时间、切割方式、转瓶间隔时间、培养基类型、激素配比、抗褐化剂和吸附剂的使用方面进行了综合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消毒最适时间为7~8 min;接种外植体带腋芽叶片保留2/5,3 d转瓶1次降低褐化的效果较好; 经此处理的外植体培养在1/2MS +BA 2 mg/L+NAA 0.1 mg/L+Vc 1.0 g/L+AC 1.0 g/L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褐化率由86 %下降为41 %.  相似文献   

14.
直干桉超级苗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直干桉超级苗茎段为外植体,分别采用正交试验、两因素全因子试验和单因素试验逐一探讨直干桉外植体消毒、腋芽诱导、不定芽增殖、生根培养、移栽等组培快繁主要环节中各自的最佳处理,构建直干桉超级苗组织培养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联合消毒的最佳处理为75%酒精消毒20s,1%洁尔灭消毒2min和0.1%升汞消毒5min,在控制污染率的同时,成活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暗培养在降低外植体褐化率、提高成活率方面具有极显著效应;腋芽诱导的最佳体系为改良的MS培养基、0.6mg/L6-BA和0.5mg/LNAA,在提高腋芽萌发率的同时,可使芽长、芽壮且结果稳定;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处理为改良的H培养基、1.0mg/L6-BA和0.1mg/LIBA,不但增大增殖系数,同时还缩短了增殖培养时间;生根培养的最佳处理为改良的White培养基、0.3mg/LIBA和0.1mg/LNAA,可极显著提高生根率、缩短生根时间且结果稳定;移栽培育的适宜基质组成为珍珠岩∶腐殖土∶草炭=1∶1∶1,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基质组成。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手掌参组培过程中外植体的褐化程度,从表面消毒剂和消毒时间、活性炭和VC的使用、暗培养、光照强度、转瓶间隔时间等方面对手掌参外植体的抗褐化方法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建立高效稳定的手掌参再生体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手掌参的芽部用75%酒精表面消毒20s→无菌水冲洗2次→用0.1%升汞消毒处理10min→无菌水冲洗6次→接种于MS+KT 0.5mg/L+ZT 0.5mg/L+NAA 1.0mg/L+AC 1.0g/L+VC2.0mg/L培养基中→暗培养5~10d(3d转瓶1次)→2 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其生长良好,褐化程度大大减轻,褐化率由93.33%下降为48.28%。  相似文献   

16.
以贺州香芋幼嫩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消毒时间、外源激素等因素对贺州香芋成活率、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生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用5%的次氯酸钙处理6 min的污染率和褐变率低,成活率为81%.对愈伤组织诱导的主导因子依次是KT、IBA和BA,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IBA 0.1mg/L+KT 1.0mg/L+BA 1...  相似文献   

17.
元宝枫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该文对元宝枫茎段组织培养中的外植体灭菌、褐变预防、增殖培养、根诱导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元宝枫外植体最佳取材时期为4月份,由4年生和20年生母树上取材的外植体,经0.1% HgCl2灭菌6 min后,污染率分别降为16.67%和14.29%;对于4龄和20龄母树上取材的外植体进行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500及750 mg/L PVP,可以较好地控制褐变;当MS培养基中附加0.01~0.05 μmol/L TDZ时,可有效地促进外植体增殖和生长;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0.1 μmol/L IBA,每天光照16 h,生根率可达90.91%;幼苗经炼苗后盆栽,成活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天门冬组织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考察1 g/L HgCl2灭菌时间对外植体的消毒效果,以及激素浓度组合对外植体愈伤组织、不定芽的诱导和不定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 g/L HgCl2处理7 min,外植体褐化率和污染率较低;MS+0.5 mg/L 6-BA+1.0 mg/L NAA+0.2 mg/L KT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且生长势最强,MS+1.0 mg/L 6-BA+0.2 mg/L NAA+0.2 mg/L KT培养基中的出芽率最高;1/2MS+0.5 mg/L NAA+0.5 mg/L IBA培养基中生根率最高,可达76%.  相似文献   

19.
蝴蝶兰高效离体繁殖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蝴蝶兰花梗为初次诱导的外植体,对蝴蝶兰的离体繁殖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花梗腋 芽萌发可获得无菌芽,再以所得的嫩芽茎段和叶子作为离体培养的增殖材料,2-3个月后便可获得大量的不定芽。 该结果表明:(1)在初次培养中加入PVP并进行暗培养,其抗褐化效果最佳。(2)增殖培养基以MS+6-BA 0.5 mg/L+KT 1.0 mg/L+NAA 0.2 mg/L或MS+6-BA 2.0 mg/L+NAA 0.5 mg/L组合较好,其茎段萌发率均高 达90%,增殖倍数分别高达2.8和2.9;叶片芽的诱导率分别为56%和57%,增殖倍数最高达4.8和4.6。(3)经济 有效的壮苗和生根诱导培养基为“改良VW+6-BA 0.1 mg/L+NAA 0.5 mg/L+IBA 0.2 mg/L”,芽的有效率为 88%,发根率达93%。  相似文献   

20.
不同防褐剂对烟草愈伤组织培养褐化现象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烟草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的褐化现象,研究了不同浓度的PVP和柠檬酸对烟草愈伤组织褐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中,PVP对愈伤组织褐化抑制效果最好的浓度是2g/L,褐化率为35%;柠檬酸对愈伤组织褐化抑制效果最好的浓度是8mg/L,褐化率为25%;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可以用8mg/L柠檬酸抑制外植体的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