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藏鸡、茶花鸡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改进的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法,分析了藏鸡、茶花鸡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藏鸡和茶花鸡的染色体形态十分相近,染色体2n众数均为78,但No.4、No.6染色体的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别,即藏鸡分别为sm和m型,而茶花鸡分别为st和sm型.同时收集丝羽乌骨鸡、鹿苑鸡、狼山鸡、萧山鸡、北京油鸡的核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鸟类核型进化可能是由不对称向对称发展的,着丝粒以及着丝粒周边区域的染色体重排可能是地方鸡种分化和形成的重要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2.
不同禽类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油鸡和金定鸭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油鸡和金定鸭常染色体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北京油鸡的No.4、No.6和No.8染色体分别为st、sm型和m型染色体;而金定鸭的No.4、No.6和No.8染色体均为t型染色体;北京油鸡的Z、W染色体为m型染色体;而金定鸭的Z和W染色体分别为st型和t型染色体。此外,核型似近系数和进化距离聚类分析表明6种禽类可分为3类,Ⅰ类包括金定鸭和五龙鹅;Ⅱ类包括鹌鹑、石鸡和北京油鸡;而稚鸡单独成类,其结果与形态分类学和系统分类学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3.
部分地方鸡种肤色伴性遗传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对泰和鸡、仙居鸡、固始鸡、北京油鸡、萧山鸡、狼山鸡 (N系 )进行肤色伴性遗传观察。结果表明 :泰和鸡常染色体上含有一对黑色素基因“PP” ,仙居鸡、萧山鸡、北京油鸡性染色体上含有“Id”基因 ,狼山鸡、固始鸡、泰和鸡性染色体上含有“id”基因 ,泰和鸡与含有“Id”基因鸡种 (仙居鸡、萧山鸡、北京油鸡 )杂交 ,F1代肤色能自别雌雄 ,公鸡为黄皮肤 ,母鸡为黑皮肤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对浙东白鹅和四季鹅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东白鹅和四季鹅的染色体2n=78,它们染色体形态十分相近,No.1染色体都为sm型染色体,No.2、No.4、Z和W染色体都为m型染色体,No.3、No.5、No.6、No.7、No.8和No.9染色体都为t型染色体.研究结果为明确我国鹅种染色体的数目和鹅核型的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鸡与鹌鹑染色体核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鸡与鹌鹑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鸡和鹌鹑染色体数目均为2n=78,但染色体形态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No.1、No.4、No.6、No.8和W染色体上。No.1染色体,鸡为m型,鹌鹑为sm型;No.4染色体鸡为sm型,鹌鹑为st型;No.6、No.8和W染色体,鸡分别为sm、m、m型,鹌鹑全为t型。  相似文献   

6.
固始鸡核型、G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对固始鸡染色体核型和G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始鸡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78,染色体基本臂数为NF=88,No.1、Z和W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m)染色体,No.2、No.4、No.7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sm)染色体,No.3、No.6、No.8、No.9、No.10为端着丝粒(t)染色体。G带研究表明:前10对大染色体(包括Z、W染色体)共可分为34个区,138条深带核和带。  相似文献   

7.
用Trizol分别提取4~6周龄白莱航鸡、狼山鸡、大骨鸡、北京油鸡、仙居鸡、茶花鸡、固始鸡和隐性白羽鸡胸腺细胞的总RNA,再用Oligo-dT纤维索富集mRNA后,用RT-PCR分别扩增出鸡CD4和cD8α基因cDNA。将PCR产物克隆进T载体后测序。序列分析显示不同品种鸡的CD4 cDNA序列完全一致;中国地方品种鸡与国外品种的白莱航鸡、RPL7系鸡在CD8α胞外区有6~13个氨基酸的差异,仙居鸡与其他5个中国地方品种鸡在CD8α胞外区有4~5个氨基酸的差异,狼山鸡、北京油鸡和隐性白羽鸡CD8α cDNA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这些结果表明,中国地方品种鸡CD4基因序列高度保守;中国地方品种鸡与国外品种鸡的CD8α cDNA序列之间具有遗传多态性,而中国地方品种鸡之间CDSα cDNA序列遗传多态性低,为进一步研究CD4分子和CD8α链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PCR和克隆测序方法,克隆新狼山鸡和仙居鸡MHC B-G基因全序列,分析序列的多态性并预测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为更好地保护地方鸡种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分别获得新狼山鸡和仙居鸡MHCB-G基因6 183 bp和6 415 bp全序列,与红色原鸡同源性达98%,3鸡种存在148个变异位点,为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07407,仙居鸡在4413-4661位置缺失249 bp;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新狼山鸡和仙居鸡MHCB-G蛋白,该蛋白具有丰富的B细胞抗原位点;新狼山鸡和仙居鸡有明显的跨膜螺旋结构,分别含有138个和98个磷酸化位点;MHC B-G基因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该MHC B-G蛋白可能是抗原位点的富集区,对其进化、抗原递呈作用以及疾病和生产性能的相关性发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方鸡种保种群分子遗传多样性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苏一军  李慧芳  张学余 《中国家禽》2005,27(18):16-18,20
对国家家禽品种资源基因库中保存的10个地方鸡品种保种群进行了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检测,计算各群体遗传参数,并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0个微卫星标记在10个地方鸡品种保种群的平均杂合度在0.6189-0.6953之间,其中藏鸡最高,为0.6953;北京油鸡最低,为0.618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大于0.5,表现为高度多态性;10个鸡品种聚为4类:萧山鸡、茶花鸡、仙居鸡、白耳鸡聚为一类,丝毛乌骨鸡、北京油鸡、大骨鸡、固始鸡聚为一类,狼山鸡和藏鸡分别单独聚为一类。通过对我国地方鸡品种保种群的分子遗传多样性的检测,可以达到监测保种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对狼山鸡核型参数与生产性能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狼山鸡No.1染色体相对长度水平与屠宰性状、产蛋性状存在较大的关联,当No.1染色体相对长度水平为4(22.00%〈RL≤23.00%)时,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和胸肌重往往表现较低;当No.1染色体相对长度水平为3(21.00%〈RL≤22.00%)时,总产蛋量、开产蛋重往往表现较低,说明家鸡的No.1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可用于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1.
隐性白羽肉鸡(农大系)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鸡胚成纤维细胞系制备染色体和G显带技术,对隐性白羽肉鸡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78,性染色体组成为ZZ(公)和ZW(母)。根据着丝粒位置,1号,8号,Z和W为中着丝粒染色体;2号和7号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4号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而3,5,6,9,10,11和12号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而另26对染色体为无法辨别的点状染色体。研究分析了前12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G带带型,并绘制了包含165条带(其中75条阳性带)的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12.
热研4号王草和桂闽引象草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热研4号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americanum cv.Reyan No.4)和桂闽引象草(P.purpureumcv.Guiminyin)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分析,以期为狼尾草属种质资源多样性保护利用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两者染色体基数均为x=7。其中,热研4号王草为三倍体,有21条染色体,核型公式2n=3x=21=21m(3SAT),染色体相对组成I.R.L=9S+3M1+3M2+6L,3条染色体含有随体;桂闽引象草为四倍体,有28条染色体,核型公式2n=4x=28=18m(2SAT)+10sm(2SAT),染色体相对组成I.R.L=10S+6M1+4M2+8L,4条染色体含有随体。热研4号王草和桂闽引象草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为60.15%和62.19%,属于1B型和1C型,其核型都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13.
鹿苑鸡核型及其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鹿苑鸡为研究对象,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研究核型性别鉴定和染色体参数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前10对染色体核型参数(主要是染色体相对长度)与部分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尤其是7号染色体相对长度与开产日龄的相关系数达0.436。  相似文献   

14.
串叶松香草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串叶松香草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常规制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串叶松香草染色体数为2n=14,,核型公式为K(2n)=2x=14=4m+6sm+4st,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为2对,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为3对,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为2对。核型类型为3B。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徐淮白山羊的染色体核型、C-带。结果表明,徐淮白山羊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60,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的大小介于1号和2号染色体之间,Y染色体最小.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公羊核型为60.XY.母羊为60.XX。大部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着丝粒部位显示阳性C带。  相似文献   

16.
泽蛙的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骨髓细胞制片法,分析了福建产泽蛙的染色体组型。其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6,臂数为肥,配成13对,分为二个组:大型染色体组(NO1-5),小型染色体组(NO6-13)。大型染色体组中除NO3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外,其余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小型染色体组中NO6、7对的短臂上有明显次缢痕,除NO8、11对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外,其余均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福建产泽蛙中期分裂相中见有B染色体一条,其形态为端着丝粒染色体。通过福建产的泽蛙与安徽、广东、四川及日本和菲律宾等地区泽蛙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结果是差异明显,显示出泽蛙核型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野豌豆属4个品种(系)的染色体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超  张吉宇  王彦荣  聂斌 《草业科学》2012,29(10):1540-1545
对野豌豆属(Vicia)4个不同品种(系)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数目统计及核型分析。结果显示,4个品种(系)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2n=2x=12;但核型公式和核型类型各不相同,春箭筈豌豆品种“兰箭3号” (Vicia sativa Lanjian No.3)和狭叶野豌豆品种333/A (V. angustifolia 333/A)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8m+2sm+2st和2n=2x=2m+8sm(2SAT)+2st,春箭筈豌豆品系2556、2560的核型公式均为2n=2x=10m+2sm;兰箭3号和品系2556的核型类型均为“2B”,品系2560的核型类型为“1B”,而品种333/A的核型类型为“3B”。表明不同品种(系)春箭筈豌豆之间具有染色体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