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水杨酸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试材,用0.1 mmol/LSA作叶面喷施处理,清水作对照,当小麦幼苗第1片叶展开时,将各组各1/2幼苗分别置于常温(20℃)和低温(4℃)下培养,5 d后对小麦幼苗进行耐寒生理指标测定。[结果]0.1 mmol/LSA显著提高了低温胁迫下小麦幼苗细胞内SOD酶的活性。与低温对照处理的小麦幼苗相比,低温胁迫下0.1 mmol/L SA处理的小麦幼苗的SOD酶活力提高了10.95%,脯氨酸含量增加了42.80%;MDA含量减少了5.00%,膜透性降低了6.00%。[结论]SA显著提高小麦幼苗细胞内SOD酶的活性,增加脯氨酸含量,降低MDA含量,减少了低温对细胞的伤害,增强了小麦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2.
罗海澜  罗海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568-9570
[目的]研究枳在几种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方法]以1年生枳实生苗为材料,测定低温、干旱、盐胁迫下枳叶的生理指标。[结果]枳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低温胁迫10 d后显著增强,干旱、盐胁迫过程变化趋势一致,先小幅增强,后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3种处理过程中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比对照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与POD活性类似,只是低温、干旱胁迫中应答迟缓;游离脯氨酸(Pro)的含量在3种胁迫下均比对照高,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Pro的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快速大幅度上升,在干旱、盐胁迫过程中变化不明显。[结论]明晰了胁迫下枳叶片相关几种酶和成分的变化规律,为枳栽培和抗性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对青稞幼苗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瑞君  任有成  熊辉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796-16797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下不同青稞品种幼苗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了解其抗寒机理。[方法]以青稞昆仑12号和肚里黄2个栽培品种为材料,测定了低温处理前、后和低温处理后恢复2d3个阶段的青稞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保护酶系活性的变化及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2种青稞中的SOD、POD活性在低温处理后下降,恢复2d后上升,达到显著水平(P〈0.05);CAT活性因品种不同而表现各异,肚里黄低温处理后活性下降,恢复后上升,昆仑12号低温处理后先升高恢复后再上升。2种青稞叶片中的Pro、MDA含量在低温处理后都增加,恢复2d后有所下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昆仑12号耐低温胁迫的能力较强,肚里黄较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复合外源物质对玉米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以及抗寒机理。[方法]以豫玉22号、金穗1203和宇辉早甜粘玉米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模拟低温方法,研究在5℃低温和不同时长处理下复合外源物质对玉米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在5℃低温条件下,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玉米品种遭受低温伤害的程度逐渐加剧,尤其在胁迫第5天最明显。在5℃低温条件下,玉米幼苗叶片中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恢复生长3 d后又开始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在第3天胁迫时达到最大。在5℃低温条件下,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复合外源物质对玉米幼苗叶片中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程度越明显。[结论]复合外源物质能增强玉米幼苗适应低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现有的品种唐粉108、唐红109、东农728、粉冠1号、中杂9号5个番茄品种为试材,研究其耐低温胁迫性,为番茄冬季栽培生产和耐寒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以25℃/15℃为对照,在15℃/5℃和20℃/10℃低温条件下处理,光照强度均为4 000lx,处理时间为15d,测定番茄幼苗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SOD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变化。[结果]低温胁迫下,各番茄品种的生长指标及干物质均有所下降,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则不同,其中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呈下降趋势,而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是随着温度的降低反而提高。[结论]低温胁迫促进了MDA、脯氨酸含量增加和POD活性,其变化与番茄不同品种抗寒性密切相关。5个番茄品种抗寒性大小顺序为:唐粉108、东农728、唐红109、中杂9号、粉冠1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低温胁迫对油麦菜抗寒性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在4、8℃低温条件下对油麦菜幼苗叶片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低温胁迫初期油麦菜幼苗叶片内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胁迫后期呈下降趋势,抗低温能力增强。与对照组相比,4、8℃低温胁迫时油麦菜幼苗叶片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升高。[结论]低温胁迫时油麦菜幼苗叶片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升高,有助于提高它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7.
低温胁迫对辣椒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6  
为探明低温胁迫条件下辣椒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以耐寒辣椒品种湘研1号,耐寒性一般品种早丰1号和不耐寒品种湘研5号为试材,对辣椒在低温胁迫前后离子渗漏电导百分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温胁迫除使湘研5号SOD活性下降外,其他处理的电导百分率、丙二醛含量和SOD活性均表现上升,在低温处理前后,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其变化与辣椒的抗寒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幼苗为材料,研究外源Ca2+对低温胁迫下萝卜幼苗逆境指标可溶性糖、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MDA、可溶性糖以及Pro的含量明显上升,SOD和POD活性先下降再上升。用不同浓度的Ca2+处理后,可溶性糖和MDA的含量相对对照组在处理后的第1天有所下降,而Pro的含量增加,POD和SOD的活性变化则与处理的时间有关。用适当浓度的Ca2+处理可以增强萝卜幼苗对低温的抗性,降低低温对萝卜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La^3+对低温胁迫冬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稀土La^3+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以冬小麦永良4号为试材,设置5个浓度梯度的镧(5、10.20、30,40m瘩/kg)分别喷施小麦幼苗,采用模拟低温冷害试验法,研究低温胁迫下La^3+时冬小麦幼苗叶片SOD、POD和CAT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在La^3+处理的7d内和0、5、10℃3种低温条件下,冬小麦的SOD活性均随温度的降低而明显上升,并随着La^3+处理天数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和CAT的活性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和La^3+处理天数的增加,也呈先升后降趋势。低温胁迫的冬小麦经20mg/kg浓度La^3+处理后,其幼苗体内SOD、CAT和POD酶活性均比对照有所提高。[结论]适当浓度(20mg/kg)La^3+处理能诱导冬小麦幼苗对低温胁迫产生抗性,提高冬小麦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0.
周存宇  杨朝东  占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66-16667,16670
[目的]对引种的竹柏幼苗进行冬季低温胁迫研究。[方法]通过测定竹柏幼苗叶片质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竹柏幼苗在自然条件下(18~25℃)的和人控低温(5~6℃)条件下这些生理指标连续5 d的变化规律。[结果]竹柏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均较对照有所上升;叶绿素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结论]竹柏幼苗对低温胁迫产生了积极的响应,受低温伤害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
杜连彩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879-7880,7883
[目的]探讨水杨酸对铅胁迫下潍县萝卜直根生长和铅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铅(Pb)胁迫下潍县萝卜直根长、直根干重和Pb含量的影响。[结果]外源SA(50~400μmol/L)处理对Pb胁迫下潍县萝卜直根长、直根干重影响不明显,但可显著降低直根中的Pb含量,其中以100μmol/L SA处理降低Pb胁迫下潍县萝卜直根中Pb含量的效果最好。[结论]为无公害潍县萝卜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杜连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360-1361,1364
[目的]研究铅(Pb)胁迫下水杨酸(SA)对潍县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直根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温室盆栽法。[结果]100μmol/L SA提高了500 mg/kg Pb胁迫下潍县萝卜直根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了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Pb含量。[结论]该研究可为高品质、无公害潍县萝卜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杜连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28-829,877
[目的]为缓解Pb污染造成的毒害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潍县萝卜为材料,探讨外源水杨酸(SA)对铅胁迫下潍县萝卜直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外源SA处理可以增加铅胁迫下萝卜直根中SOD和CAT活性,降低POD活性,减少MDA积累,减轻铅引起的氧化胁迫程度。[结论]100μmol/L SA处理缓解铅引起的氧化胁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赵光强  刘慧莲  刘春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40+22419-22240,22419
[目的]为萝卜的品质育种和人们科学膳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来源于6个不同产地的潍县萝卜为试材,测定不同萝卜肉质根中干物质、可溶性糖及Vc含量,比较不同来源萝卜品种的品质性状。[结果]潍坊学院改良的潍县萝卜干物质含量最低,为64.5∥蝇,适合生食;潍坊学院改良的潍县萝卜品种含糖量和V。含量均最高,分别为31.2g/kg(FW)和340mg/kg(FW)。从综合品质来看,潍坊学院改良的潍县萝卜营养成分最高,干物质、可溶性糖及vc含量3项指标均排在首住。[结论]潍县萝卜品质性状的改良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善竹材表面润湿性。[方法]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冷等离子体分别处理毛竹和巨龙竹表面,研究处理对2种竹材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结果]经DBD冷等离子体处理后,毛竹和巨龙竹表面润湿性均得到明显改善;DBD冷等离子体处理毛竹的最优工艺为处理功率5 k W,处理7次;DBD冷等离子体处理巨龙竹的最优工艺为处理功率4 k W,处理3次。[结论]DBD冷等离子体处理能明显改善2种竹材表面润湿性。  相似文献   

16.
叶丽秀  熊光权  周明  杜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11-12013
[目的]探索绿芦笋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方法]在冷藏保鲜试验中,将预冷4h后的绿芦笋切去基部,保留嫩茎长度23~25cm,将其粗、细搭配捆扎,用保鲜袋包装,置于1~3℃泡沫箱贮藏。此后定期抽样,测定冷藏绿芦笋的失水率、呼吸强度、Vc、还原糖、纤维素、游离氨基酸的变化。[结果]在1~3℃的冷藏条件下,绿芦笋的水分含量在0~30d内无明显变化;呼吸强度及Vc均呈下降趋势,冷藏10d后的呼吸强度为0.250mg/(g.h),30d后降为0.026mg/(g.h);粗纤维含量缓慢增加;还原糖含量前期下降、中期回升、然后逐渐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30d后,粗纤维增加7.30%,Vc下降75.70%,还原糖降低24.70%,失水率为1.49%。[结论]低温有利于保存绿芦笋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耐冷苯胺高效降解菌株并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从常州城北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曝气池中,采用高通量菌株方法筛选耐冷苯胺高效降解菌株。同时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测序对其进行鉴定,用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降解性能分析。[结果]获得一株能以苯胺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耐冷降解菌株An7,该菌株为黄杆菌(xanthomonas),在pH值为7,20℃,接种量1%的条件下,120 h内对800 mg/L的苯胺降解率达83.5%。[结论]An7菌株可以作为耐冷苯胺高效降解菌株。  相似文献   

18.
邹尚庆  李国雷  刘勇  祝燕  庞薇  蒋乐  史文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10-11714,11740
[目的]研究秋季施肥对油松容器苗生长、氮吸收和抗寒性的影响。[方法]对在生长期经过不同指数施肥水平10、40、80和120mg/株处理过的油松容器苗进行秋季施肥,设置4个处理水平0(对照)、12、24和48 mg/株,苗木在温室培育一个生长季并在翌年进行造林试验。[结果]秋季施肥24 mg/株为最佳处理,在40E-24处理下,N含量相比对照增加了15.9%,抗寒性在-20℃下更提高了95.2%,造林效果最佳。[结论]秋季施肥可有效提高苗木体内养分含量,抗寒性及翌年造林效果。但过量的秋季施肥(48 mg/株)并不促进苗木生长甚至有抑制或者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少平  刘句阳  井利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01-9202,9210
[目的]控制连翘、迎春的花期,满足晚春木本切花需求。[方法]选取枝条至少在10个花蕾以上的迎春、连翘当年生枝做切枝(20~25cm长)和冷藏(0~2℃)处理,通过低温冷藏延迟迎春和连翘的花期,研究迎春、连翘切枝冷藏延迟开花的技术措施,提高开花质量和效果。[结果]经过冷藏处理,迎春、连翘切枝的开花期延迟了1个月,迎春冷藏1~30d效果比较好,连翘冷藏1~20d效果比较好。迎春花期持续时间长,而连翘开花时间集中。冷藏后的花期曲线大都呈单峰曲线状态。冷藏5~25d的开花效果比较好。[结论]连翘、迎春含苞枝条在0~2℃冷藏5~25d后可以正常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