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华北落叶松播种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设4个施肥配比处理,通过比较苗木形态指标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研究不同施肥方式、施肥配比对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木生物量及氮含量随着磷、钾肥比例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缓释肥氮磷钾配比为13∶13∶13、释放期为150~180 d、施氮量为100 mg/株为华北落叶松当年生容器苗最佳施肥处理,此处理下苗木生物量和氮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0.54 g/株、13.79 mg/株,平均苗高为13.0 cm、地径为2.7 mm,较国家行业标准LY1000-91中规定的1年生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分别增加30.3%、33%,苗木合格率为9 5%,比国标规定的要求增加5%。  相似文献   
2.
林木容器育苗底部渗灌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苗圃容器育苗采用上方喷灌易造成水分浪费、养分淋溶流失及环境污染。容器苗底部渗灌技术是利用育苗基质毛细管作用从容器下方吸收水分对苗木进行灌溉。该系统由储水箱、水泵、施水槽等设备形成水分封闭回流系统,可实现灌溉水循环利用,是一种有效管理容器苗水肥的方法。文中介绍了容器苗底部渗灌技术形成背景与系统组成,并从苗木质量、水肥利用效率、基质EC值和pH值以及病虫害等方面对容器苗底部渗灌系统进行评述,同时对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指数施肥对栓皮栎容器苗生长和氮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6个施肥量,研究苗木生长和氮积累对指数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施肥量的增大,苗高、地径、茎生物量均无显著变化;根系、整株生物量则先增大后减小,施肥量为75、125 mg/株时,苗木生物量趋于最大,而施肥量增至150 mg/株时,苗木生物量显著下降.施肥量由25增至75 mg/株时,茎氮质量分数由0.88%提高至1.05%,继续增大施肥量,茎氮质量分数趋于稳定;根系、整株氮质量分数则随施肥量的增大持续增加.施肥量由25增至125 mg/株,茎、根、整株氮质量逐渐增大;施肥量为125 mg/株时,苗木的整株氮质量较25mg/株的苗木提高了51.4%;施肥量增大至150 mg/株,茎、根、整株氮质量均下降.栓皮栎容器苗充足施肥量、最优施肥量分别为75、125 mg/株,施肥量超过150 mg/株时,苗木受到毒害.  相似文献   
4.
花叶凤尾竹(Bambusa glaucescens f.albo-variegata)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现存量少,需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实现快速繁殖的目标。本研究以花叶凤尾竹当年生幼嫩带节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探索花叶凤尾竹组织培养外植体采集时间、消毒条件、增殖和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以6月下旬采集保留叶鞘的花叶凤尾竹幼嫩带节茎段为外植体,可得到最高的存活率;最佳消毒方式为有效氯浓度1%的NaClO溶液,消毒12 min;最佳丛芽诱导和增殖的培养基为MS+0.08 mg/L TDZ+1 mg/L BA+0.2 mg/L KT;生根培养基为1/2MS+2.5 mg/L NAA。综上建立的花叶凤尾竹快繁体系,无菌苗获得率可达58.88%,增殖系数可达3.65,生根率86.67%,平均生根数3以上。本研究为快速繁育花叶凤尾竹种苗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邹尚庆  李国雷  刘勇  祝燕  庞薇  蒋乐  史文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10-11714,11740
[目的]研究秋季施肥对油松容器苗生长、氮吸收和抗寒性的影响。[方法]对在生长期经过不同指数施肥水平10、40、80和120mg/株处理过的油松容器苗进行秋季施肥,设置4个处理水平0(对照)、12、24和48 mg/株,苗木在温室培育一个生长季并在翌年进行造林试验。[结果]秋季施肥24 mg/株为最佳处理,在40E-24处理下,N含量相比对照增加了15.9%,抗寒性在-20℃下更提高了95.2%,造林效果最佳。[结论]秋季施肥可有效提高苗木体内养分含量,抗寒性及翌年造林效果。但过量的秋季施肥(48 mg/株)并不促进苗木生长甚至有抑制或者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外容器苗质量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国雷  刘勇  祝燕  蒋乐  史文辉 《林业科学》2012,48(8):135-142
近年来,由于造林重点由宜林地向困难立地转移,对苗木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高.文章系统总结近年来国外容器苗的质量调控技术及其对于我国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重要意义,从指数施肥、秋季施肥、底部灌溉、短日照处理和夏季造林、修根技术、容器规格、冻藏和解冻等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总结.指数施肥的每次施肥量与植物生长节律和养分需求同步,施肥效果较优.秋季施肥能避免苗木的养分稀释效应,已被应用于很多树种.实施底部灌溉的植物生长不亚于上部灌溉的植物,而底部灌溉用水量少,氮肥淋溶小.夏季造林时,将正处于速生期的苗木进行短日照处理,诱导顶芽形成,促进根系发育,能提高苗木抗性和造林效果.苗木冻藏可使空气中自由态的水凝固成结晶态的冰,苗木感染病菌几率降低,因此冻藏成为针叶树种贮藏的标准方法.在当前研究热点的基础上,论文就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栓皮栎秋季子叶丢失与翌年春季出苗后子叶丢失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本试验旨在模拟2种丢失现象的交互发生,探究其叠加效应对种子营养物质转移及苗木生长状况的影响,揭示动物取食对栓皮栎幼苗更新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栓皮栎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播种前切除子叶远端,模拟秋季未取食(完整种子)、1/3(轻度)、2/3(重度)3个子叶丢失强度(主因素);出苗后,动态移除子叶,模拟翌年春季出苗后子叶丢失时间(副因素)(出苗后4、8、12、16、20、25、30天移除子叶),同时设置不移除对照组,模拟春季子叶未被取食。测定种子氮和碳水化合物动态含量变化,分析出苗过程中种子向苗木的物质转移规律;生长季末测定苗木成活率、生长、养分积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等,分析子叶丢失强度与丢失时间对苗木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1)春季出苗30天时,种子中淀粉向苗木的转移率最大(72.4%~89.36%),可溶性糖次之(66.61%~72.72%),氮最小(30.64%~59.45%)。2)秋季未丢失子叶的完整种子翌年春季种子向苗木的氮转移在出苗25天后完成,而秋季丢失子叶的种子春季向苗木转移氮的时间大幅缩短(8天)。3)主效应表明,秋季丢失2/3子叶导致苗高、地径分别降低30%、18%;副效应表明,翌年春季出苗20天前丢失子叶抑制苗木生长。4)交互效应表明,秋季未丢失子叶的完整种子,翌年春季出苗4天丢失子叶成活率仅为36.3%,生物量降低78.2%,25天前丢失子叶抑制养分和碳水化合物积累。秋季丢失1/3子叶的种子,翌年春季出苗4天后丢失子叶成活率降低65.2%,萌发25天后丢失子叶对苗木生长和营养物质积累几乎无影响。秋季丢失2/3子叶的种子,翌年春季无论子叶是否丢失,都会显著抑制苗木生长。【结论】翌年春季出苗后子叶丢失对苗木生长状况的作用不仅取决于丢失时间的早晚,而且受秋季子叶丢失程度的影响。因此,应充分考虑秋季子叶丢失强度和翌年春季子叶丢失时间的叠加效应,对于揭示栓皮栎更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益生菌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已不能有效地防止动物疾病的发生,且使用抗生索的多种不良影响也引发了许多问题,人们开始考虑使用益生菌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来控制动物疾病.从益生菌的种类、生物学功能及机理、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生猪养殖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为养殖场(户)带来了较高的效益。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猪病呈现出高发趋势,为更快诊断病情,便于猪病防治工作的开展,积极做好病理剖检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猪病病理剖检技术,着重探讨了猪病诊断中病理剖检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改性木屑对废水中铜、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pH为8的条件下,三乙胺改性木屑对在400mg/kg以内的铜离子吸附率基本保持在99.99%,之后随着铜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陡然变小;改性木屑对100mg/kg以内的镉离子吸附率基本保持在99.69%,之后随着镉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陡然变小。总体上看,三乙胺改性木屑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强于镉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