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床饲养模式下,猪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发酵床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杆菌肽锌+硫酸黏杆菌素(抗生素组)和基础日粮+地衣芽孢杆菌(益生菌组)的试验日粮。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发酵床垫料蛋白酶活性(P0.05),对垫料脲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第15 d时,抗生素组的垫料放线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35 d时,益生菌组的芽孢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第49 d时,益生菌组的芽孢杆菌数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抗生素组的葡萄球菌数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益生菌组、抗生素组的大肠杆菌低于对照组,抗生素组的细菌总数、芽孢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饲粮抗生素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垫料益生菌,但能有效减少垫料病原菌;各处理组间,垫料微生物DGGE的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用地衣芽孢杆菌显著增加垫料中芽孢杆菌分布数量,提高垫料中垫料蛋白酶活,没有显著影响垫料细菌多样性指数,一定程度上提高粪便原位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发酵床不同垫料对肥育猪生产性能及脂肪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选择120头体况良好、体重相近(31.4±0.38kg)60日龄苏钟猪(阉割)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I(传统水冲圈饲养,自由采食)、对照组II(传统水冲圈饲养,顿饲)、酒糟发酵床组(垫料基质为酒糟,简称酒糟组)、菌糠发酵床组(垫料基质为菌糠,简称菌糠组),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1酒糟组、菌糠组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II)(P0.05);酒糟组末重显著高于对照组(I、II)(P0.05);料重比以菌糠组、酒糟组最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2血液脂肪代谢指标,酒糟组、菌糠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I、II)(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浓度菌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II;葡萄糖(GLU)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发酵床组低于对照组,其中酒糟组NE显著低于对照组I,菌糠组GLU显著低于对照组(I,II)(P0.05);谷氨酰转移酶(r GT)发酵床组高于对照组,酒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II(P0.05);甘油三酯(TG)浓度酒糟组和菌糠组有降低的趋势。3肝脏方面,脂蛋白脂酶(LPL)、脂肪酶(LPS)、肝酯酶(HL)、脂肪合成酶(FAS)、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碱式磷酸酶(AKP)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发酵床养殖(酒糟组、酒糟组)可显著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发酵床养殖(酒糟组、酒糟组)显著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氨酰转移酶的浓度,降低了乳酸脱氢酶、去甲肾上腺素、甘油三酯的浓度。由此可见,发酵床养殖对育肥猪血清及肝脏相关脂肪代谢指标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发酵床不同垫料对猪生长、组织器官及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选择90头体质状况良好和体质量相近的60日龄苏钟猪(阉割)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木屑发酵床组、酒糟发酵床组、传统水冲圈饲养组(对照),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1)木屑发酵床组、酒糟发酵床组猪试验末体质量、总增质量、平均日增质量和心脏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2)育肥前期(试验第45 d)酒糟发酵床组猪血清中总蛋白质浓度显著高于木屑发酵床组和传统水冲圈饲养组;育肥后期(试验第90 d),酒糟发酵床组猪血清中总蛋白质浓度显著高于木屑组(P0.05)。3)育肥前期,酒糟发酵床组猪血清中生长激素(GH)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木屑发酵床组和酒糟发酵床组猪血清中乙酰胆碱(Ach)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酒糟发酵床组血清5-羟色胺(5-HT)浓度显著高于木屑发酵床组(P0.05)。表明,发酵床养殖(酒糟发酵床组和木屑发酵床组)可显著提高猪的生长性能,有利于猪心脏发育;另外,发酵床养殖可促进激素(T3)、情绪物质(Ach和5-HT)的分泌,增强猪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4.
不同菌种组合的发酵床养猪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南通地区发酵床养猪的适合菌种,选择体重为20~30 kg的育肥猪,随机分成单菌种组和复合菌种组,进行为期81 d的对比饲养试验,测定垫料的温度、湿度、风干重等,并对猪进行行为学观察.结果表明,不管是单菌种还是复合菌种,发酵床垫料的温度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第60天测定的风干重差异显著(P<0.05);复合菌种组猪的料重比单菌种组降低了10.68% (P<0.05);2组间平均日增重和增重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南通地区发酵床养猪技术在实际生产中使用双菌种更适合.  相似文献   

5.
自然养猪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0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198头,随机分为三组,进行不同垫料原料,不同猪舍结构冬季养猪效果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自然养猪法实验组日增重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而料肉比均低于对照组,而且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自然养猪法舍内温度显著性(P〈0.01)高于普通砖混结构猪舍和舍外的温度,且全天相对稳定;以花生壳为主要垫料的发酵床有效发酵时间比全锯末组短。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能替代发酵床原料稻壳和锯末的新型垫料,比较分析不同垫料配比对发酵效果的影响,试验采集了兰州当地的土著微生物用作发酵床菌种,并设定了8种垫料配比组合,分别为:按稻壳和锯末质量比1∶1制作的常规垫料(CK)、70%常规垫料+30%玉米秸秆(A1)、50%常规垫料+50%玉米秸秆(A2)、30%常规垫料+70%玉米秸秆(A3)、70%常规垫料+30%玉米芯(B1)、50%常规垫料+50%玉米芯(B2)、30%常规垫料+70%玉米芯(B3)、40%常规垫料+30%玉米秸秆+30%玉米芯(AB).在摸拟发酵床条件下,通过测定垫料表面温度、25cm处温度、垫料表面湿度、氨气含量等指标,选择最佳垫料配比.结果表明:B3组垫料表面平均温度最高(15.9±0.56)℃,与A3、AB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AB组垫料25cm处平均温度最高(32.3±2.97)℃,与A3、B3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AB组垫料氨气平均含量(6.84±0.37)mg/m3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综合评价,AB、B3、A33组发酵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棉秆替代锯末制作发酵床养殖的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在3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商品育肥猪30头(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随机分成3组并分别饲养:试验Ⅰ组,稻壳、锯末配比为5∶5的发酵床;试验Ⅱ组,稻壳、锯末、棉秆配比为5∶3∶2的发酵床;对照组为常规水泥地面。结果表明,试验Ⅱ组用棉秆部分替代锯末发酵效果良好,发酵床舍内温度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与试验Ⅰ组差异不显著;试验Ⅱ组的猪末重、平均日增重、料肉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试验Ⅰ组,末重、料肉比均虽然低于试验Ⅰ组,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试验Ⅱ组的饲养总成本比试验Ⅰ组和对照组分别节约22.7元/头和43.7元/头。  相似文献   

8.
不同菌渣发酵床对猪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及臭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菌渣的利用,研究不同菌渣发酵床对猪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垫料中臭气与菌群的影响。试验采用1+2×3析因设计,对照组为锯末稻壳发酵床,试验组为菌渣发酵床,菌渣种类为金针菇菌渣和杏鲍菇菌渣,菌渣在锯末稻壳发酵床中的添加比例为15%、45%、60%。和对照组相比,菌渣添加比例为45%的试验组ADG显著升高,F/G显著降低(P0.05);血清皮质醇、热应激蛋白70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血清生长激素、Ig A、总抗氧化能力上升(P0.05);试验初期15 cm深处的垫料温度升高(P0.05);试验末期垫料中氨气、硫化氢、3-甲基吲哚浓度降低,枯草芽孢杆菌含量增加(P0.05)。其它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菌渣添加剂量效应显著(P0.05),菌渣种类效应不显著,菌渣剂量与种类无互作(P0.05)。结论为金针菇菌渣和杏鲍菇菌渣皆可用于发酵床,其添加比例以45%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探讨了饲养模式对猪血清情绪相关物质(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皮质酮Cortisol等)及抗抑郁因子P11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试验选择60头体况良好、体重相近(28.4±0.30) kg 60日龄苏钟猪(阉割,公母各半)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发酵床饲养组(垫料基质为菌糠)、水泥地面饲养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试验期90 d(育肥前期、后期)。试验第45、90天采集血液测定血液情绪物质,90 d屠宰取下丘脑组织,用于p11蛋白RT-PCR检测。【结果】(1)唾液中,发酵床饲养组5-HT、Cortisol浓度显著高于水泥地面饲养组(P0.05),β-EP、乙酰胆碱(Ach)浓度则无显著差异(P0.05)。(2)血清指标方面,育肥前期(试验第45天)发酵床饲养组猪血清β-EP、Cortisol、锌(Zn)浓度显著高于水泥地面饲养组(P0.05),5-HT、Ach浓度有提高的趋势(P=0.065,P=0.062),镁(Mg)浓度则无显著差异(P0.05);育肥后期(试验第90天),发酵床饲养组猪血清β-EP、cortisol、5-HT浓度显著高于水泥地面饲养组(P0.05),Ach浓度与前期结果相反,则显著低于水泥地面饲养组(P0.05),Zn、Mg浓度则无显著差异(P0.05)。(3)RT-PCR检测结果显示,发酵床饲养组下丘脑P11蛋白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水泥地面饲养组,且有提高趋势(P=0.062)。【结论】发酵床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猪机体的情绪物质的分泌,促进脑分泌抗抑郁P11蛋白,减少生理应激,趋于愉悦状态,改善动物福利,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0.
发酵床猪舍对肉猪肥育性能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酵床猪舍是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有效的生态环保猪舍。为了探究发酵床猪舍养猪的饲养效果,进行了发酵床猪舍对肉猪肥育性能及肉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常规水泥地饲养)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20 g和613 g、料肉比分别为2.46和2.61,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屠宰与肉质性状方面,试验组猪的眼肌面积、肉色和大理石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发酵玉米、发酵高粱秸和发酵麦秸3种秸秆进行发酵处理,添加于饲料中确定其对生长育肥猪的效果。选用48头健康生长状况相似的杜花F1杂种猪,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第1组作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3、4组作为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了发酵玉米秸、发酵高粱秸和发酵麦秸的饲料。根据生长育肥猪的采食量、饮水、日常活动、粪便及日增重的效果探讨发酵秸秆的饲喂效果。结果表明,发酵玉米秸喂猪较好,其增重速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发酵高粱秸和发酵麦秸效果较差,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低11.32%(P0.05)和12.28%(P0.05),每1kg增重耗料分别高于对照组12.20%和13.24%。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发酵玉米秸秆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20头健康体重约24.47 kg的杜长大三元杂生长育肥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处理l即对照组(CK)饲喂基础日粮饲料,处理2、3、4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20%和30%发酵玉米秸秆饲料,试验正式期60d.[结果]与处理1(CK)相比,10%、20%、30%处理组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0%处理组料重比比处理1(CK)提高了6.84% (P <0.05);20%处理组腹泻率比处理1降低了6.87% (P <0.05),30%处理组比处理1降低了11.66% (P <0.01);20%、30%处理组死亡率分别比处理1降低了29.80%和37.63% (P <0.05);从经济效益分析来看,与处理1(CK)相比,20%、30%处理组毛利润分别提高15.1%和10.36% (P <0.05),每头猪分别多获利20.31和13.94元.[结论]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发酵玉米秸秆饲料能够满足育肥猪的生长需要,当添加量为20%~ 30%时能够降低生长育肥猪的腹泻以及死亡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且以添加20%的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解决发酵床垫料来源问题,降低发酵床制作成本。[方法]以金针菇菌糠代替部分锯末制作发酵床,研究发酵床垫料配比对其温度和生猪育肥性能的影响,并分析金针菇菌糠在发酵床养殖过程中的应用前景。[结果]金针菇菌糠发酵床不会影响发酵床的发酵效果及生猪的育肥性能,有效降低了发酵床的制作成本。菌糠发酵床的最佳配方为:锯末20%、菌糠60%、稻壳20%。[结论]菌糠发酵床不仅有效解决了食用菌菌糠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极大降低发酵床的制作成本,可应用于该地区的发酵床养猪生产中。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发酵床饲养模式对生猪生长和血液指标的影响,以72头三元杂交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以发酵床模式饲养,一组采用常规水泥地面饲养,喂养64 d后测定猪的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试验过程中观察生猪的发病率。结果表明:与传统水泥地面养猪相比,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生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降低生猪的发病率(P0.05),促进生猪健康生长;同时,发酵床养殖模式还可改善猪舍环境,减少猪粪尿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环保养猪方式下不同垫料猪床饲养生长育肥猪的综合效果,为优化养猪方式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对比测定和评价宁夏寒季自然床与发酵床饲养生长育肥猪对舍内温湿度指标、生长发育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自然床和发酵床均可为生长肥育猪提供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提供相似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但自然床可以降低环保养猪的垫料成本、提高饲养生长育肥猪的经济效益。[结论]生物学、环境与经济效益评价的结果表明,采用自然床饲养生长肥育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发酵床养猪是对环境友好的新型养猪技术,其中发酵床垫料表层温度的控制是猪养殖过程中一个关键因素。为了探讨夏季高温期间微生物发酵床表层温度的状态,本研究对微生物发酵床猪舍内部各个区域及其外部环境的表层温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猪舍内发酵床垫料区域(30.13±0.86)℃和非垫料区域如采食槽(30.58±1.09)℃、饮水槽(30.93±0.86)℃和猪舍走道(29.90±0.69)℃的表层温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猪舍内部表层温度与外部温度[阴影区(35.25±2.70)℃、非阴影区(41.44±2.12)℃]则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猪养殖密度的发酵床垫料表层温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一定养殖密度范围内,猪舍排泄区和非排泄区的垫料表层温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发酵床育肥猪大栏养殖系统单栏同期养殖育肥猪1500头,因猪群过大,管理难度很大。由于猪个体大小、健康、抗病、竞争能力的不同,取食、饮水、运动、睡卧、争斗等行为难以观察,无法分类管理,造成小猪更弱,弱猪更不健康,病猪漏治,引起猪群体管理的缺位。作者设计了微生物发酵床大栏猪舍育肥猪群管理隔离栏结构,提出猪群渐进分栏管理方法,将微生物发酵床大栏猪舍猪群管理隔离栏分成8个区域,其中位于微生物发酵床的两侧4栏作为隔离栏,主要功能是用于隔离病、弱、小、差的猪。主体栏分割为4个渐进隔栏,分别隔离大小不同的育肥猪。在管理上,利用渐进隔栏对不同类型的猪进行分类管理,将大小相同的猪归到同一栏,将病、弱、小、差的猪归到隔离栏,动态地管理不同类型的猪。待育肥猪长至75kg左右,猪群的健康状态稳定,可以打开所有的栏门,让各栏贯通,猪群有更大的运动空间。利用这一方法,可提高病猪的治疗能力,促进弱猪的康复能力,提升同期猪群的管理水平,为微生物发酵床育肥猪大栏养殖系统健康运行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微生态制剂结合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猪生产性能及猪舍环境的影响,选取400 头平均体重21.57 (依2.20)kg 的(长伊大)伊杜杂交猪,随机分为4 组,每组10 次重复,每个重复10 头猪,试验期为60 d。对照组饲喂基础 日粮,传统水泥地圈栏饲养,水冲洗方式清理粪便;微生态制剂组饲喂基础日粮,饮水中添加0.1%的微生态制剂,传 统水泥地圈栏饲养,水冲洗方式清理粪便;干清粪圈栏组饲喂基础日粮,饮水中添加0.1%的微生态制剂,干清粪圈栏 饲养;发酵床模式组饲喂基础日粮,饮水中添加0.1%的微生态制剂,发酵床圈栏饲养。结果表明院发酵床模式组猪的 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提高,舍区氨气、硫化氢、悬浮颗粒的浓度和细菌总数较干清粪圈栏组降低,空气环境质 量接近对照组水平。证明微生态制剂结合发酵床养殖模式可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玉米秸秆不同处理方法对肉牛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和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选用杂交肉牛16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干玉米秸秆组、干秸秆青贮组、微生物处理组、氨化处理组)进行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肉牛饲喂不同处理秸秆日粮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机物表观消化率为53.3%~61.8%,秸秆处理可明显提高可消化有机物的进食量(DOM)和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相对于其它处理组,秸秆氨化组的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以H1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制成油乳剂灭活苗的免疫效果,为预防SIV的发生和蔓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SIV H1H2亚型油乳剂灭活苗对猪只进行免疫,免疫后采血,用HI试验测定抗体效价,连续测定至第10周,然后对猪只进行攻毒,并观察其临床症状及进行病毒检测等。【结果】中免疫剂量组(4 mL/头)和高免疫剂量组(6 mL/头)的抗体滴度高于低免疫剂量组(2 mL/头);免疫组与对照组在攻毒后猪只的体温无显著差异(P >0.05),免疫组攻毒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除中免疫剂量组在攻毒后第1 d检测出鼻粘液病毒外,其他时间及其他剂量组均未检测到SIV,对猪只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结论】SIV H1N2亚型油乳剂灭活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对同亚型病毒的攻击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最佳免疫剂量为4 mL/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