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立了破壁灵芝孢子粉甾醇类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采集了10批不同产地破壁灵芝孢子粉HPLC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版"软件建立破壁灵芝孢子粉标准图谱。并利用生物细胞模型技术得到了10批破壁灵芝孢子粉样品粗甾醇提取物的抗人恶性乳腺癌细胞(MT-1)抑制率曲线及半数有效剂量(IC50),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将抗肿瘤活性参数IC50与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的标准化峰面积比值关联。结果表明: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符合方法学要求;建立的甾醇类HPLC指纹图谱共得到15个共有峰,各样品图谱与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经抗人恶性乳腺癌细胞活性参数IC50研究及统计分析表明,指纹图谱中与抗人恶性乳腺癌细胞活性关系密切的峰为1、3、6、8、9、14号,即麦角甾醇等6个成分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破壁灵芝孢子粉甾醇类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采集了10批不同产地破壁灵芝孢子粉HPLC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版"软件建立破壁灵芝孢子粉标准图谱。并利用生物细胞模型技术得到了10批破壁灵芝孢子粉样品粗甾醇提取物的抗人恶性乳腺癌细胞(MT-1)抑制率曲线及半数有效剂量(IC50),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将抗肿瘤活性参数IC50与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的标准化峰面积比值关联。结果表明: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符合方法学要求;建立的甾醇类HPLC指纹图谱共得到15个共有峰,各样品图谱与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经抗人恶性乳腺癌细胞活性参数IC50研究及统计分析表明,指纹图谱中与抗人恶性乳腺癌细胞活性关系密切的峰为1、3、6、8、9、14号,即麦角甾醇等6个成分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以灵芝品种G10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代料栽培和椴木栽培这2种人工栽培方式,分析常用的不同人工栽培方式对灵芝生长状况,以及采摘后灵芝子实体多糖、三萜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比较得出实验室条件下,生长状况更好、营养价值更高的灵芝栽培方式,以期为灵芝种植产业和消费者选购灵芝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代料栽培灵芝菌丝洁白绵密、生长速度较快;子实体生长周期较短;采摘后子实体多糖含量为1.12%,三萜化合物含量为1.05%。椴木栽培灵芝菌丝疏松发黄,生长速度较慢;子实体生长周期较长;采摘后子实体多糖含量为0.99%,三萜化合物含量为0.98%。不同栽培方式对灵芝生长状况及采后子实体多糖、三萜化合物的含量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且优良的代料配方栽培优于椴木栽培。  相似文献   

4.
紫陀螺菌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种培养基配方,对紫陀螺菌子实体不同生长期的不同部位及菌根、菌索进行组织分离,结果从子实体得到的菌丝生长缓慢,菌丝致密,从菌根和菌索得到的菌丝生长快,絮状不致密。以紫陀螺菌干子实体DNA为参照样品,对得到的相关分离纯培养物进行亲菌鉴定。供试的26条随机引物中,有8条对所有供试样品可扩增出清晰、稳定的DNA指纹图谱,且从子实体分离得到的菌丝体DNA指纹与干子实体的基本一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子实体不同生长期得到的2个菌株相似系数0.979,它们与干子实体间的相似系数为0.884,从菌根和菌索得到的分离物与干子实体间的相似系数为0.389。结果表明,从子实体分离得到的2个菌株与对照物相似度最高,可以认定是紫陀螺菌的纯培养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泾渭茯茶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以描述泾渭茯茶化学成分的整体特性。【方法】利用HPLC法分析26个泾渭茯茶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对照品,结合HPLC-MS多级质谱裂解规律,指认泾渭茯茶指纹图谱的主要色谱峰。以乙腈-0.4%(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为梯度洗脱系统,在检测波长320nm、柱温30℃、流速1mL/min条件下,建立泾渭茯茶主要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对泾渭茯茶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获取各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与对照指纹图谱相比,26个不同类型和批次的泾渭茯茶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1~0.94,其中共有峰15个。经过HPLC-MS分析,主要的共有峰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可可碱、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普洱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槲皮素。【结论】26个批次的泾渭茯茶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变异白色红花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高效液相梯度洗脱方法,对10批白花提取物进行色谱分离,所得图谱经"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处理;白花提取物样品间相似度好,均大于0.95。建立的白花提取物参照图谱与红花品种参照图谱进行了黄酮成分比较。结果表明,白花提取物的参照图谱与红花品种的参照图谱在峰构成和峰高上有显著差异,其1、5、6、7号主要特征峰的峰高和峰面积远大于红花品种,且白花提取物不含羟基红花黄色素A。采用HPLC指纹图谱研究从整体上鉴定白花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可行。  相似文献   

7.
探究段木栽培模式及代料栽培模式对不同灵芝菌株主要农艺性状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以确定灵芝子实体优质高效栽培模式。分别以段木及代料(木屑、麦麸、石膏)为栽培原料,比较两种不同栽培模式下,不同灵芝菌株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丝长满菌袋时间、菌丝特征以及灵芝子实体单重、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生物学效率等主要农艺性状。采用药典及国标方法检测灵芝子实体三萜及甾醇、多糖、蛋白质、16种氨基酸含量,比较不同栽培模式对灵芝子实体主要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个供试灵芝菌株在不同栽培模式下,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丝长满菌袋时间、菌丝特征均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栽培模式下供试灵芝菌株子实体质量、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生物学效率等主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段木栽培模式下灵芝菌株CZ22子实体质量最大(117.15 g),生物学效率最高(7.54%),代料栽培模式下灵芝菌株CZ22子实体质量最大(40.58 g),生物学效率最高(9.02%)。不同栽培模式下相同灵芝菌株子实体三萜及甾醇、多糖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代料栽培模式下灵芝菌株CZ27子实体中三萜及甾醇含...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栽培料中加入亚硒酸钠,研究硒对不同时期开袋灵芝子实体硒富集能力和多糖、三萜含量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不同开袋时间子实体三萜图谱相似性及灵芝酸A、E、F含量,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三萜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栽培料中添加亚硒酸钠能够显著提高灵芝的硒含量,其中接种后50 d开袋(第2批)的硒含量最高,为57.8μg/kg,比对照高出34.42%;原种经50 mg/kg亚硒酸钠驯化后,其子实体中有机硒含量比对照提高35.95%;添加亚硒酸钠的菌袋接种后40~70 d开袋(1~4批)能有效提高子实体的多糖含量,其中接种后60 d开袋(第3批)的多糖含量最高,为13.24 mg/g,比对照提高53.95%;但各个批次的子实体三萜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不同批次灵芝的三萜图谱相似度在98%左右,说明不同批次的三萜灵芝酸成分相似;添加亚硒酸钠使灵芝酸A、E、F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且对灵芝酸E、F含量的影响更大。qRT-PCR检测结果显示,添加亚硒酸钠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HMGR表达量显著降低,说明灵芝对硒的吸收抑制了HMGR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为鉴别不同来源的苦楝皮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鉴别方法(RP-HPLC),以Ultimate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6mL/min,280nm波长下测定不同来源苦楝皮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建立了楝茎皮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各批次楝茎皮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40~0.990,有40个共有指纹峰被标定,而不同来源的苦楝皮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有明显差异,楝枝皮、根皮及川楝茎皮药材与楝茎皮指纹图谱相似度均低于0.288,共有峰的个数差异也较大。RP-HPLC方法具有简便,重复性好,特征性强的特点,可用于不同来源苦楝皮药材鉴别。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集的野生灵芝子实体与其进行组织分离后同菌株人工代料的栽培子实体,比较二者主要活性成分的差异,分析判断何者利用价值更高,以挖掘到更好、利用价值更高的灵芝子实体。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鉴定结果表明采集的野生菌株YX、ZJ均属于Ganodermasp.组群且两个G.sp.菌株之间的相似度较高。主要活性成分检测结果显示:野生灵芝子实体YX多糖含量为7.93mg·g-1,是其栽培子实体多糖含量(10.25mg·g-1)的77%;三萜含量7.16mg·g-1,是其栽培子实体三萜含量(9.30mg·g-1)的77%;野生灵芝子实体ZJ的多糖含量(5.34mg·g-1)是其栽培子实体(6.72 mg·g-1)的87%,三萜含量(9.30mg·g-1)是其栽培子实体(10.66mg·g-1)的75%。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三萜中各灵芝酸含量发现,两栽培子实体灵芝酸F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对应野生灵芝子实体。野生与栽培灵芝子实体活性成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菌株的栽培子实体多糖、三萜含量明显高于其野生子实体。该研究结果为市场上灵芝产品的选择提供参考,为野生灵芝驯化必要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郭莹莹  李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21-14723,14826
[目的]筛选富硒灵芝菌丝体的最佳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以及发酵条件对富硒灵芝菌丝体干重、总硒含量及有机硒含量的影响。[结果]在亚硒酸钠含量为0.01%的条件下,优化培养的条件为:葡萄糖含量4.0%,马铃薯浸出液含量20%,蛋白胨含量1%,KH2PO4含量0.3%,MgSO4含量0.15%,在pH7.0、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为28℃和摇床转速为180 r/min的条件下培养,富硒灵芝的菌丝干重为15.28 mg/ml,有机硒的含量为4 115.36μg/g。[结论]试验确定了富硒灵芝发酵培养的最佳方法,为富硒灵芝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灵芝主要活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灵芝分类鉴定及其药用成分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比较不同灵芝菌株(德昌1号、德昌3号、德昌4号、黑芝、血芝、灵芝)的多糖及三萜化合物含量,并采用HPLC法分析不同灵芝菌丝体和子实体中三萜化合物的组分。[结果]子实体多糖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灵芝、德昌3号、黑芝、血芝、德昌1号,三萜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血芝、德昌1号、德昌3号、黑芝、灵芝;不同灵芝菌丝体所含三萜化合物的种类存在差异,同一灵芝菌丝体和子实体所含三萜化合物的种类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结论]灵芝多糖含量与三萜化合物含量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3.
以广西田林、西林、融水等5个产地的仿野生栽培灵芝子实体为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样品中的总多糖、总三萜、总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供试灵芝子实体的多糖含量在0.1%~0.57%之间,其中融水、西林所产灵芝多糖含量较高;灵芝子实体总三萜含量在0.16%~0.37%之间,其中融水所产灵芝总三萜含量最高;灵芝子实体总蛋白含量11.5%~16.17%之间,其中融水所产灵芝总蛋白含量最高。供试的5个灵芝菌株中,融水和西林两地出产的灵芝营养价值较高,在精深加工开发上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止的]较为系统地分析秦巴地区人工栽培赤芝子实体的营养成分.[方法]以采自陕西省略阳县人工栽培赤芝基地的赤芝子实体为试材,测定了秦巴地区栽培赤芝子实体中的5种营养成分.[结果]在测定的18种氨基酸中,人工栽培赤芝子实体的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2%;达到FAO/WHO提出的40%的要求;矿质元素Ca、Cu、Zn、Na、Fe、Mg和Mn含量分别为151.92、6.6926.27,89.53、19.80、494.69和7.66 mg/100g,其中Zn、Mg、Mn、Cu含量均高于薄盖灵芝菌粉;多糖、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9.65%、15.38%和6.81%,均高于野生灵芝,粗纤维含量为45.43%.远高于液体培养的泰山赤灵芝;菌盖中各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菌柄.[结论]该研究为秦巴地区人工栽培赤芝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灵芝属菌株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RAPD和酯酶同工酶技术对来自国内外的10个灵芝属代表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RAPD分析结果表明,在0.560的相似性水平上分成3个组:第1组包括密纹薄芝(1号)、两个灵芝(3号和4号)和两个无柄灵芝菌株(7号和8号);第2组包括灵芝(2号)、近拟鹿角灵芝(5号和6号)和紫芝(10号);第3组是树舌(9号)。这一结论与传统分类学结论基本一致。当相似性水平达到0.800时,上述10个菌株聚成8组,这与传统分类学中种的分类几乎一致。酯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表明,在0.560的相似性水平上,所有菌株分为两组:第一组是树舌(9号);其他菌株构成一组。这一结论与传统分类学结论也一致。当相似性水平达到0.800时,上述菌株分为7组:其中3号、4号、7号和8号构成一组,其余的同RAPD结果。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发现,在较高的相似性水平(0.840)上,它们的结论是一致的。这表明,RAPD和酯酶同工酶技术在灵芝种间鉴定时是有效的,甚至RAPD在种内鉴定时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灵芝小试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19-5620,5775
[目的]探讨灵芝小试发酵的工艺条件,为灵芝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不同培养基、温度、菌种种龄、接种量和搅拌速度条件下灵芝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灵芝小试最佳发酵条件为:种龄72h,接种量为10%~15%,发酵温度28℃,搅拌转速350r/min,此时的灵芝多糖产量可达到0.27g/100ml。[结论]灵芝小试发酵工艺具有周期短,产量大和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7.
4种提取法对富硒灵芝主要功效成分的提取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富硒灵芝子实体采用水提、碱提、醇提和酶提进行的主要功效成分提取和分析试验表明,4种提取法对总糖、硒及蛋白质的提取率依次为碱提法>酶提法>水提法>醇提法,差异显著(P<0.05),但4种提取法均不影响灵芝蛋白氨基酸的分布(t>t0.01)。相比而言,酶提法是较理想的提取富硒灵芝主要功效成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较为系统地分析秦巴地区人工栽培赤芝子实体的营养成分。[方法]以采自陕西省略阳县人工栽培赤芝基地的赤芝子实体为试材,测定了秦巴地区栽培赤芝子实体中的5种营养成分。[结果]在测定的18种氨基酸中,人工栽培赤芝子实体的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2%;达到FAO/WHO提出的40%的要求;矿质元素Ca、Cu、Zn、Na、Fe、Mg和Mn含量分别为151.92、6.69、26.27、89.53、19.80、494.69和7.66 mg/100g,其中Zn、Mg、Mn、Cu含量均高于薄盖灵芝菌粉;多糖、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9.65%、15.38%和6.81%,均高于野生灵芝,粗纤维含量为45.43%,远高于液体培养的泰山赤灵芝;菌盖中各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菌柄。[结论]该研究为秦巴地区人工栽培赤芝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了解不同灵芝菌株的差异,探究其最佳的栽培模式,可为灵芝精深加工源头提高优良的栽培品种和栽培模式。通过不同栽培模式对4个灵芝菌株其子实体农艺性状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段木栽培中黄灵芝子实体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代料栽培中野生灵芝子实体农艺性状表现最佳;段木栽培中平芝多糖和三萜含量最高;代料栽培中野生灵芝多糖含量最高,而平芝三萜含量最高。灵白、平芝和黄灵芝其多糖和三萜含量段木栽培皆高于代料栽培,野生灵芝其多糖和三萜含量代料栽培明显高于段木栽培。由此可见,不同灵芝菌株适宜于不同的栽培条件和栽培模式,这为选择获得活性成分高的专有灵芝菌株及相应的栽培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泰山赤灵芝中灵芝酸的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测定灵芝酸A的含量。[方法]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通过研究已知的灵芝酸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结构特征,鉴定泰山赤灵芝中生物碱提取物中的灵芝酸类化合物,并通过灵芝酸A标准品的标准曲线测定其中灵芝酸A的含量。[结果]在泰山赤灵芝样本中检测到灵芝酸A、A1、B、C1、R、beta、delta、epsilon、gamma、zeta,灵芝酸A的含量为115.4μg/g。[结论]泰山赤灵芝含有较高的灵芝酸,液质联用仪对泰山赤灵芝天然产物结构的分析以及含量测定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