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时不同世代的纤维品质性状进行基因效应分析,不同遗传背景下加性效应是最基本的,但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也存在,纤维长度、比强度多受加性效应控制纤维细度主要受加显性基因效应支配.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世代的纤维品质性状进行基因效应分析,不同遗传背景下加性效应是最基本的,但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也存在。纤维长度、比强度多受加性效应控制。纤维细度主要受加显性基因效应支配。  相似文献   

3.
短季棉主要性状遗传分析与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个杂交组合后群体表现,分析了不同遗传背景下早熟性,丰产性,纤维生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不同遗传背景下加性效应是最基本的。霜前皮棉产量,皮棉总产量的杂种优势主要是由显性或上位性效应引起的。纤维品质性状多受加性效应控制。纤维长度、单纤维强力性状除加性效应外,还受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影响。在早熟丰产优质诸性状的同步改良中,宜选择霜前皮棉产量高,品质较好的品种为基础亲本,另一亲本应具备单纤维强力突出,  相似文献   

4.
不同环境下水稻谷粒重的发育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水稻谷粒重在不同发育时期的2季资料,估算水稻谷粒重某一发育时间(0→t)或某一特定发育时间段(t-1→t)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早季谷粒发育动态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在谷粒充实的第9~12天显性效应基因急剧增加,加性效应在谷粒充实的前期几乎不表达,后期虽有表达,但作用微小;晚季谷粒充实过程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交替影响,谷粒充实早期(第3~6天)以加性效应为主,中期(第9~15天)以显性效应为主,后期(第18~30天)以加性效应为主。早季谷粒充实的全过程,显性效应基因强烈表达,且发育全过程变化幅度较大;晚季加性和显性效应基因共同控制各粒充实,但以加性效应为主,总遗传效应变化幅度较早季小。加性效应基因和显性效应基因的交替作用有利于谷粒的灌浆结实。  相似文献   

5.
普通玉米3个籽粒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籽粒性状差异明显的自交系组配的6个世代为试验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籽粒长度、籽粒比重、籽粒鲜干重差值(HKWI)等3个籽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籽粒比重未检测到主基因,籽粒长度和HKWI在多数组合检测到2对主基因.且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减效,显性效应为增效。加性效应大干显性效应,互作效应中以1效应和i效应较为明显;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为减效,且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3种上位性效应也较为明显;3个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在各分离世代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分析表明,籽粒长度受主基因和多基因的共同影响,而HKWI的主基因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超甜玉米种子发芽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5个超甜玉米自交系和4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为亲本,NCⅡ设计采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分析sh2基因及微效多基因对玉米种子发芽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发芽势的遗传以直接显性效应。细胞质效应及母体加性效应的控制为主;发芽率以直接显性效应、母体效应为主;粒重以直接加性效应、细胞质效应及母体显性效应为主;α-淀粉酶活力,主要受直接显性效应、细胞质效应、母体显性效应控制。对各性状的遗传率分别表明,发芽势的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陆地棉的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为选择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4×4完全双列杂交分析法,对四个陆地棉品种(系)的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及遗传相关进行分析,并将遗传相关分解为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结果]在产量因素中,铃重与衣分的遗传分别以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对衣分与铃重贡献高于显性效应,衣分受环境变异的影响最小,而单铃重、籽棉产量、有效铃则反之;在纤维品质性状中,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不明显,其中纤维长度与比强度的加性效应达到极显著,纤维性状均受环境影响变异较大;棉花产量因素与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普遍表现为遗传相关大于表型相关,各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及加性相关类似,而显性相关则不同.不仅在陆地棉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性状内部各自存在加性或显性相关性,而且在产量因素与纤维品质性状之间存在加显性相关性,不同性状之间的正负效应不同.[结论]棉花产量因素与纤维品质遗传相关,特别是加性相关可以指导选择育种,而在杂种优势的利用中可以重点考虑显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用3套同核异质不育系与恢复系IR661和明恢63配组的各世代材料,分析了W,D,K型不育胞质对基因效应和育性遗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核组合中,加性、加性×显性和显性×显性效应的差异较大。除加性效应外,各类基因效应估值亦有较大差异,不育胞质K与W间加性×加性和加性×显性效应、K与D间显性及加性×加性和显性×显性效应和D与W间除加性效应外的各类基因效应估值都有较大差异。汕B和K青B与IR661结合的核,其不育胞质的育性都受2对基因控制。在K17B和K青B与明恢63结合的核中,其W,D胞质亦受2对基因控制,而K胞质分别受3对和1对基因控制。在控制K胞质不育的育性基因中,有1对与W胞质和D胞质不同。  相似文献   

9.
串番茄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冯辉  王五宏  徐娜  鲁博  张婷  陈红波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2):4134-4139
 【目的】通过对串番茄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探索叶片角度的遗传规律,为选育株型紧凑的串番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筛选出的串番茄自交系进行多代杂交回交,应用主基因+多基因6个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分析叶片夹角、株幅、披垂值的遗传模型。【结果】串番茄的叶片夹角、株幅的遗传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控制,叶片夹角的主基因加性效应为6.51,多基因加性效应为15.01,势能比值为0.914,显性度为0,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及F2群体中分别为45.61%、37.29%及47.71%;株幅的主基因加性效应为3.08,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3.58,显性效应为-1.59,势能比为-0.44,显性度为0,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及F2群体中分别为23.30%、20.73%及36.11%。披垂值的遗传受1对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4)控制,主基因加性效应为8.18,显性效应为-8.18,多基因加性效应为3.12,显性效应为19.07,势能比为6.09,显性度为-1,多基因遗传率在B1、B2及F2群体中分别为69.15%、68.5%和49.57%。【结论】对173×101组合的夹角和株幅性状改良以主基因为主,可在早期世代选择;对披垂值性状的改良应在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控制小麦粒重、粒型和硬度加性和显性QTL,解释控制这些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方法】以小麦品种花培3号、豫麦57构建的包含168个株系的DH群体和由其构建的包含168个株系的IF2群体为材料,结合含有368个位点的分子遗传图谱,对5个环境的DH群体以及2个环境的IF2群体的千粒重、粒型和硬度数据进行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控制千粒重、粒长、粒径和硬度的35个加性效应和18对上位效应QTL,包括控制千粒重的8个加性效应位点以及5对上位性位点,控制粒长的10个加性效应位点以及6对上位性位点,控制粒径的10个加性效应位点以及6对上位性位点,控制硬度的7个加性效应位点以及1对上位性位点。其中,控制粒重的Qtkw6A在DH和IF2群体中都能检测到,而且既有加性效应又有显性效应,加性效应的贡献率在2个群体内分别为9.39%和11.75%,显性效应的贡献率为1.37%。控制粒径的Qgd6A也在DH和IF2群体中检测到,加性效应贡献率分别为15.02%和15.03%,而且与控制粒长的Qgl6A为同一基因位点,在DH和IF2群体中对粒长的加性效应贡献率分别为14.96%和15.10%。【结论】小麦的千粒重和粒型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同时也受上位效应影响。硬度主要受位于5D染色体短臂上一个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受其它微效基因以及上位性影响。本研究检测到的一些重要QTL可用于相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用IF2群体检测到的显性效应QTL及具有显性×加性、加性×显性及显性×显性效应的QTL可为有关性状杂种优势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维华  王颖  宫文妮  陈巧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726-10728,10800
中国特色的进境动植物检疫后续监管体系是中国特色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和我国扩大进口战略的逐步实施,土地密集型和资源性农产品的进口量将大幅攀升.进境动植物检疫后续监管工作必将在解决快速通关与有效把关方面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结合当前我国进境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检疫实践,分析了进境检疫后续监管方面的现状,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有中国特色的进境动植物检疫后续监管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进境动植物检验检疫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锦鲤疱疹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快速有效的锦鲤疱疹病毒病检疫方法,根据锦鲤疱疹病毒(KHV)聚合酶基因(Sph)的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和相应的TaqMan探针,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锦鲤疱疹病毒病荧光PCR方法。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细胞培养物进行检测,并与常规PCR对比,结果荧光PCR灵敏度高于普通PCR,能检出的最低拷贝数为1.6×102/μL。应用该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荧光PCR检测方法4 h内可报告检测结果。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及重复性好等特点,适用于锦鲤疱疹病毒的快速检疫。  相似文献   

13.
蚧虫DNA的提取及PCR法虫种快速鉴定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植物检疫中利用蚧虫残体提取DNA并应用PCR技术快速鉴定虫种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蚧虫残体DNA的提取效果很好,并筛选出了适合蚧虫DNA扩增的引物"AGAGGTGGGCAGGTG";利用该引物对枣大球蚧(Euleconium gigantea Shinji)、朝鲜毛球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senius)、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和白蜡绵粉蚧(Phenacoccus fraxinus Tang)4种蚧虫进行PCR扩增后均有很好的特异性,这为蚧虫的快速检疫鉴定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服务海西经济发展为宗旨,结合地方和企业对生物产品检验检疫专业技能人才的迫 切需求,对生物产品检验检疫专业建设进行相关研究,并在人才培养的定位、课程体系和课程群 的设置、实践训练条件的配套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展开研讨。生物产品检验检疫专业是 一个新兴专业,要紧跟生物产品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才能培养出市场真正所需要的技术技能 人才。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进出口贸易和现代国际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导致我国国门生物安全形势日益复杂的现状,结合现代物流的发展背景和产生影响,从加强现场检疫、疫情分析、电子口岸建设和部门协作等方面提出新形势下构建动植物疫情防控体系的建议,以期有效应对现代物流发展对我国固有动植物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和资源配置带来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大小蠹属害虫是进出口木材、货物的木质包装中最易携带的害虫之一,是各国口岸检疫的重要目标。对截获的大小蠢做出快速准确的鉴定,是降低危险性大小蠢入侵我国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该文研究对象为隶属于大小蠹属中的粗点大小蠹,对其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鉴定特征以及传入风险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粗点大小蠹的检验检疫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用改进的斑点法检测柑桔黄龙病类细菌、香蕉束顶病毒(BBTV),均获满意结果.阳性反应在硝基纤维转移膜上形成深浅不等的褐色斑点.检测健康柑桔、香蕉粗汁液,获阴性结果,在上述固相载体上不形成有色物质.在缓冲液TBS中加入2%TritonX-100和1%国产蛋白片,作为改进后的封闭缓冲液,封闭硝基纤维转移膜上未结合抗原部位,效果较好.斑点法检测活体香蕉束顶病样品及-30℃冷冻保存6个月香蕉束顶病样品,同样获满意结果.斑点法快速、准确、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植物检疫,存在于硝基纤维转移膜上的检疫结果可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8.
为便于海关动植物出入境检验检疫快速查询、鉴别,并为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为判定和处置提供针对性提示和指导,本文基于动植物海关检验检疫的业务需求,通过对大量实物标本资源数字化进行整理,设计开发了乌鲁木齐海关动植物电子标本库,指导相关人员通过标本、资料比对等方式开展辅助鉴定,提升了把关效能,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并对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形态学观察与PC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口岸截获的可疑菜豆象和四纹豆象幼虫和成虫进行快速鉴定。采用异硫氰酸胍方法提取昆虫基因组DNA,并根据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从截获的可疑菜豆象幼虫和成虫中均扩增得到192 bp的特异性条带,从截获的可疑四纹豆象幼虫和成虫中均扩增得到181 bp的特异性条带,经测序比对,扩增产物序列与菜豆象和四纹豆象Cyt b目的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由此证实可疑样本即为菜豆象和四纹豆象的幼虫和成虫。该方法缩短了鉴定周期,6 h内即可快速准确鉴定未成熟的虫态,为口岸检验检疫及快速通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璟  陈世界  陈洋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028-1029,1056
使用Chelex-100提取牛肉组织DNA,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所提取的DNA浓度和纯度,结果表明所提取的DNA A260 nm/A280 nm在1.662~1.826之间,纯度较高。Real-time PCR扩增提取的DNA模板,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该DNA提取方法效率较高,操作简便,能够获得较高质量的DNA,适合检疫部门的快速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