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3篇
综合类   1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绵粉蚧危害的花椒树对异色瓢虫的招引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999— 2 0 0 1年研究了山西太行山区花椒林受绵粉蚧危害后 ,花椒树对主要天敌昆虫异色瓢虫的招引作用。结果显示 ,花椒树受害的新鲜枝梢对瓢虫的引诱率为 5 7 0 % ,未受害新鲜枝梢引诱率为 2 0 0 % ,用受害枝条水浴蒸馏出的馏分招引瓢虫的百分率为 37 0 % ,未受害枝条馏分招引瓢虫百分率为 10 3%。说明花椒绵粉蚧危害 ,可诱导树体挥发性物质发生改变 ,增加了对天敌昆虫的引诱作用 ,并且对瓢虫的引诱力随着受害枝梢量的增加而增强 ,它的诱导活性在受害后可持续约 2个月 ;采用GC MS联用仪分析比较 ,发现受害花椒枝梢的酯类物质明显增多 ,受害与未受害花椒枝梢的气相色谱图中有 15个峰位的化学组分相同 ,但受害的含量显著高。另有 9个峰位的组分在未受害枝梢中含量太低 ,未检测出。  相似文献   
2.
采用体内注射法,对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TsaietLiu3龄幼虫注射浓度为1.0×108孢子/mL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悬液,诱导其产生抗菌物质,12h后收集制备血淋巴粗提液。分别测定对4种细菌和4种真菌的抗菌活性,并检测温度、pH值变化和反复冻融对抗菌活性的影响。采用Tricine-SDS-PAGE电泳法确定抗菌物质的分子量大小。结果发现,诱导后的油松毛虫3龄幼虫血淋巴粗提液对试验的细菌和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E.coli和变形杆菌Proteus species的抑制作用强于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血淋巴粗提液的的抗菌活性在50℃水浴处理和4~9的pH值条件下保持稳定,反复冻融1~5次抗菌物质的活性降低4.3%~14.9%。电泳结果显示,诱导组血淋巴粗提液在23.2kD和15.0kD处分别出现一条特异性条带,在60.4kD处蛋白带变浅。由此推测从油松毛虫幼虫体内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分子量可能是23.2kD和15.0kD。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病原真菌降解蚧虫体壁过程中胞外酶的作用及其毒力效应,为应用病原菌对蚧虫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用4株昆虫病原真菌-蜡蚧霉(Lecanicillium lecanii)菌株V3.4505、V3.4504、噬菌蚧霉(L. fungicola)菌株HEB02和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equiseti菌株HEB01,以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和沙里院褐球蚧(Rhodococcus sariuoni Borchsenius)为靶标害虫,以这两种蚧虫的表皮作为病原菌培养基的唯一碳源,测定培养过程中各菌株4种胞外酶的活性变化,包括脂肪酶、类枯草杆菌蛋白酶(Pr1酶)、几丁质酶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并据此分析真菌入侵蚧虫体壁过程中胞外酶的作用。同时,测定两种蚧虫被4株病原真菌感染8 d后的死亡率,用于评价菌株和胞外酶的毒力效应。【结果】4株病原菌在降解两种蚧虫的体壁过程中,4种胞外酶的活性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脂肪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得最早,在培养2 d后就达到最大值,且在日本龟蜡蚧上各菌株脂肪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沙里院褐球蚧。菌株的Pr1酶活性高峰出现在3-4 d,而几丁质酶和NAG酶的活性高峰分别出现在6 d和4-5 d。4个菌株相比较,V3.4505菌株对日本龟蜡蚧和沙里院褐球蚧的致死率均为最高,分别是73%和81%,且与HEB02菌株和HEB01菌株有差异显著。4个株菌的Pr1酶活性平均值与它们对日本龟蜡蚧和沙里院褐球蚧感染8 d后累计死亡率的线性相关性显著,线性方程分别为:y=0.082x+5.822(R2=0.823)和y=0.119x+14.75(R2=0.764);4个株菌的几丁质酶活性平均值与两种蚧虫累计死亡率的线性相关也较显著,线性方程分别为:y=-0.148x+15.89(R2=0.645)和y =0.095x+10.46(R2=0.762)。【结论】在对两种蚧虫的感染过程中,病原真菌的4种胞外酶均参与了对蚧虫蜡质和体壁的降解。脂肪酶降解虫体表面的蜡质,酶活性高峰出现最早,在蜡壳厚的日本龟蜡蚧上其酶活性表现得更高。在其余3种酶中,先由Pr1酶作用,降解蚧虫原表皮中的蛋白质,再由几丁质酶和NAG酶作用,降解几丁质。酶作用高峰时间与酶活性大小与其底物在蚧虫体壁中的排列层次与含量相吻合。菌株的酶活性和蚧虫致死率相关性分析说明,Pr1酶和几丁质酶可作为菌株的毒力指示因子。4个菌株相比较,蜡蚧霉V3.4505菌株表现出较好的致病特性,说明其对蚧虫的毒力较高,可考虑作为蚧虫生物防治应用的病原菌种。  相似文献   
4.
柿树受日本龟蜡蚧危害后体内化学物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2006-2007年在山西省运城市峨嵋岭一带的柿树带,通过定点定期采样和实验室化验分析,研究了日本龟蜡蚧的取食危害诱导柿树体内化学物质的变化及其与抗虫性的关系,具体研究了四类物质,其结果如下:(1)树体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在中等受害区形成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为4月底至5月中旬,第二个高峰期为7月.严重受害区在前期与对照相当,7月达到高峰,为三区之最,一直到树体生长后期,严重受害区都与对照和中等受害区保持着显著的差异,受害程度越重,SOD活性越强,有利于柿树对害虫的防御.(2)自身营养物质Vc含量在受害区显著低于对照区,造成害虫的营养成份改变和质量下降,受害愈严重,下降得愈明显,也是柿树抗虫机制之一.(3)柿树受到日本龟蜡蚧侵害后次生代谢物质单宁含量增加,尤其是6月底至8月中旬,增加幅度与受害成正相关.(4)受害逆境指标脯氨酸含量在受害区生长旺盛期增高,尤其是严重受害区,受害柿树体自身脯氨酸积累有助于植物体对虫害逆境的抵抗.但在柿树生长后期尤其是8月底至9月,中等受害区脯氨酸含量有下降的趋势,严重受害区脯氨酸含量下降幅度更大.总之,在中等受害程度范围内,柿树可以通过自身调控机制,产生诱导抗性,抵御虫口密度的增长.严重受害程度时,应采取人工控制措施,以保证柿树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太原市不同区域国槐样本树1、2年生枝条韧皮部含硫量的变化。其结果显示,国槐对空气中硫污染物有很强的吸收富集作用,在车、人流高密度区,枝条含硫量最高;从市区中心向郊外延伸,污染物在枝条内含量呈递减趋势。这恰好反映了城市硫污染的变化特点。通过几个区域对比又看出,硫化物在城市污染以居民区和市中心区为高,且甚于工业区  相似文献   
6.
七种化学杀虫剂与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的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7种常用化学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高氯甲维盐、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阿维杀虫单、虫酰肼对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生长及产孢的影响,以研究化学药剂与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的相容性,为化学杀虫剂和白僵菌制剂混合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田间常用浓度下,7种杀虫剂对该菌株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27.93%~38.74%.虫酰肼组的孢子萌发率为33.19%,几乎不形成菌落,产孢量仅为0.05×106个/mL;而其余6种杀虫剂组的孢子萌发率为50.34%~70.62%,能形成较致密的菌落,产孢量为(2.51~3.58)×106个/mL.杀虫剂对该菌株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降低而减小,田间浓度再稀释5倍后,各处理组孢子萌发率升高到72.08%~84.92%;产孢量为(3.01~9.61)×106个/mL.在田间浓度下,虫酰肼与该菌株不相容;其余6种杀虫剂的相客性较好.并且相客性随着杀虫剂浓度的降低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柿树(Diospyros kaki Linn.f.)挥发物成分的变化对蚧虫的天敌昆虫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吸引力的持续效应,应用3种剂量(20、100μL和200μL)的MeJA处理柿树,通过"Y"型嗅觉仪测试瓢虫的行为反应,并采用顶空收集和气质联用(GC/MS)分析挥发物的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MeJA可以诱导树体挥发物成分发生改变,对瓢虫产生吸引力,其持续效应可达1d以上。而不同剂量的处理组之间存在差异,高剂量组中萜烯类物质含量最多,在处理后3h瓢虫的趋性最强,相应的α-蒎烯含量高达34.05%。处理3~5d后吸引力显著下降,α-蒎烯等化合物的含量也逐渐减少。因此,茉莉酸甲酯的连续应用可以招引更多的瓢虫来控制蚧虫。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太原市12个环境监测点的连续三年SO_2在大气中浓度变化分析,说明其浓度在第1.4季度呈明显高浓度,第2、3季度呈低浓度,这与绿化树木休眠期和生长期相吻合.化学分析杨树枝、叶含硫量,说明夏季叶片是吸收SO_2的主要器官,最高含硫量8.52g/kg;冬季以枝条通过韧皮部吸收SO_2,其含硫量最高值4.31g/kg;对9种绿化树熏蒸对比试验,在相同处理方式下,杨树吸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瘤坚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 Shinji近年来是我国城市林木的重要害虫,作者于1998-1999年存太原市和太谷县城设点,测定了该蚧虫的寄主树木国槐Sophora japonica,体内维生素B2(VB2)的变化规律,用蚧虫的虫口密度和物生学节律相对照,分析了污染-VB2含量-蚧虫种群消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污染区国槐枝条和叶片的VB2含量极显著地高于清洁区,VB2的变化与虫口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回归式为Y=1507.76x-170.56,相关系数r=0.839,在一年中,VB2的含量呈丙两个高峰期,正好与该蚧虫的两个取食期相吻合,由此认为,污染使树体内VB2含量增高很可能是促进该蚧虫种群增长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有色络合物—无色络合物竞争同一个金属离子的方法,用721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它们光密度的变化,从而解出稀土La(Ⅲ)与丹宁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即β_1=2.25×10~7,β_2=8.34×10~(14)。从结果看,它们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较大,由此推测,当人体摄入稀土时,通过喝茶或吃含丹宁丰富的食物,将可防止稀土在人体中过量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