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张晶香  杨胜天  王玉娟  朗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475-18478
利用1989年、1999年、2003年与2004年白洋淀地区TM遥感影像,选取白洋淀水体最为集中的安新县与沧州之间的区域进行景观分类,用Fragstats3.3计算的景观水平上的各种指数对白洋淀补水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补水后,从景观单元指数分析,白洋淀大部分生态系统类型的分维数都有所减少;从景观多样性指标分析,白洋淀研究区多样性指数有所减少,反映了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减少,表明土地覆盖正朝单一方向发展,研究区均匀度减少,反映了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不均匀化的发展方向。补水为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带来良好的生态变化,从而优化白洋淀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正>白洋淀周边地区属于一个特殊的地理环境,由于有号称"华北之肺"的白洋淀的调节作用,这个地区的气候非常适合冬小麦的生长;另外,黄河水冲积而形成肥沃的土壤,再加上过去白洋淀多年的水生植物的残体累积了丰富的腐殖质,后来随着白洋淀面积的逐步缩小,多年的水面形成了陆地,农民们开垦这些陆地耕种,肥沃的土壤非常适合冬小麦生长。2014年高产地块有的突破750kg。12014年小麦播种基础和苗情特点  相似文献   

3.
白洋淀湿地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虹  苏胜昔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456-3457
介绍了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情况,分析了白洋淀湿地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剖析了白洋淀湿地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后提出了白洋淀环境友好型低碳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演变及健康状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白洋淀生态现状,2018年调查了白洋淀水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了生态系统的演变及影响因素,构建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湿地耐污性较强的生物在优势物种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多、生物群落结构趋于简单,此现象与淀区水量、水质和人类活动紧密相关。白洋淀湿地健康等级为亚健康状态,其中生境指标的健康状况较差。研究结果可为白洋淀生态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培  李昕  齐跃普  冯万忠  华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531-8532
应用条件价值评估方法对白洋淀湿地非使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得到白洋淀湿地影响区域人均支付意愿(WTP)值为62元,总WTP值为56.587 400亿元。对白洋淀湿地非使用价值进行时间价值修正,得到白洋淀湿地非使用价值为1 886.246 700亿元。因此建立长效补水机制是确保白洋淀湿地非使用价值和总价值永续存在的重要前提。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传统形态学监测无法识别绝大多数微型生物,环境DNA(eDNA)宏条形码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生物监测手段。以白洋淀为例,采用eDNA宏条形码测序技术,开展白洋淀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揭示了白洋淀微型生物群落组成、序列数、多样性等的时空分布,比较了eDNA技术和传统形态学方法对藻类的检出能力,分析了eDNA技术的灵敏度和还原力。结果表明:eDNA宏条形码技术检出白洋淀7个微型生物类群的4 569个OTU,分属于567个种,其中细菌(除蓝藻门)最多,原生动物次之,古细菌最少;时间上,白洋淀主要微型生物类群秋季生物多样性最高,夏季次之,微型生物类群的序列数、门与属水平的相对丰度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空间上,优势门类在各采样点的分布大致相似,Epsilonbacteraeota等部分相对丰度较少的门类分布明显不均衡;时间和空间变化均影响白洋淀微型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季节变化的影响更显著;eDNA比传统形态学方法具有更高的检出能力,二者联合使用更有利于全面获取微型生物组成信息。研究全面揭示了白洋淀微型生物群落信息,探索了eDNA宏条形码技术在北方湿地的应用,印证了该技术的高效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7.
白洋淀湿地生态水位及生态补水方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入淀水量不足,是造成白洋淀湿地生态及其环境恶化,淀泊萎缩的重要原因,如何修复已遭破坏的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并维护湿地的生态平衡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采用白洋淀湿地从1956—2000年的逐月实测水位数据,通过分析汛期和非汛期的水位经验频率以及白洋淀湿地的生态功能,确定了白洋淀周年的生态适宜水位范围为7.9~8.7 m。当白洋淀出现生态干旱,水位不能维持在7.9~8.7 m时,生态补水后应使淀水位保持在7.1~7.9 m范围内。本文从补水量和补水时间2个方面,对白洋淀湿地的生态补水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主成分分析法在白洋淀污染评价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橙  王月锋  杨晶  田在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16-12618
以白洋淀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统计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白洋淀8个监测断面的pH、总氮、总磷、溶解氧等10个水质指标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导致白洋淀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其次为有机物污染.该研究为白洋淀水体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白洋淀湿地生态现状评价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实地调查资料,对白洋淀湿地生态现状进行评价,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利用提供基础。评价内容包括水质水量、浮游植物、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鱼类及鸟类。结果表明:白洋淀水量是影响其水质和生物种群的重要因素;与历史资料比较,白洋淀湿地水量减少、水体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由于近年来的生态补水,白洋淀生态系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提出白洋淀湿地生态保护对策:建立稳定的生态补水机制,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建设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相似文献   

10.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是水环境污染评价的重要内容,重金属含量水平常被作为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掌握华北平原的府河和白洋淀中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水平,研究了19个沉积物样品和3个土壤样品中7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利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生物效应浓度法评估了重金属的环境风险,并初步分析了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府河和白洋淀沉积物受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其中Zn、Pb、Cu和Cd污染较为严重,府河沉积物的潜在生态环境危害强于白洋淀。相关分析显示府河和白洋淀重金属污染具有相似污染源,保定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府河沿岸金属冶炼企业很可能是白洋淀地区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从城市环境管理、生态环境修复、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白洋淀区域重金属污染控制对策与建议,为白洋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白洋淀柱状沉积物磷形态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淡水沉积物磷形态的标准测试方法(SMT),调查了白洋淀6个典型湖区柱状沉积物中的磷形态分布、垂向及在两种沉积物粒级(砂土和粉砂/粘土)上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各形态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洋淀各湖区柱状沉积物总磷(TP)的平均含量为531~1223 mg·kg-1 DW,无机磷(IP)是白洋淀沉积物中磷的主要成分,占TP的72%~83%.湖区水体的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影响着生物可利用的铁/铝结合态磷(Fe/Al-P)在白洋淀不同湖区沉积物中的分布,从各形态磷含量和百分含量的变化幅度来看,均是Fe/Al-P>有机磷(OP)>钙结合态磷(Ca-P).在垂向分布和两种粒级沉积物颗粒上,白洋淀沉积物各形态磷都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但不同磷形态的变化趋势不同,差异性也不一致.各形态磷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平均含量、垂向及粒级分布上,IP和ca-P之间呈较好相关性,说明稳定的Ca-P是IP的主体;而在平均含量和垂向分布上,TP与IP和Ca-P之间都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说明沉积物中TP的含量主要来自IP中的Ca-P.研究结果对于探讨白洋淀水污染沉积历史及内源磷释放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洋淀水资源问题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白洋淀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对白洋淀水量减少和水质恶化进行了“源”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白洋淀水质不断恶化的情况,采用物元分析法对白洋淀8个断面的年平均值作为评价对象,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计算方法简便,评价结果可靠,关联度真实地反映了水质污染的实际情况,评价结果表明白洋淀水质恶化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水驱动下白洋淀生态系统服务演变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水利部、河北省先后开展了近50次生态补水,成为缓解白洋淀水位下降、减少生态空间萎缩和修复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揭示补水措施对淀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基于白洋淀1991、1996、2005年和2015年4期遥感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和市场价值法对白洋淀碳储量、栖息地质量、物质生产和文化4种服务功能进行了时空分布定量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受多重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影响,芦苇草地和水域面积占比下降20%,且深水区面积占比显著减少;研究期内白洋淀栖息地质量平均得分从20世纪90年代的0.63下降到2015年的0.49,下降趋势显著;平均碳密度1991-2005年稳定在32.33 t·hm^-2左右,但2015年下降到30.23 t·hm^-2,与芦苇草地面积减少有关;物质生产和文化功能均随着时间变化呈现较明显的增加趋势。总生态系统服务平均得分从20世纪90年代的0.80~0.82,逐步增加到2005年的0.93,到2015年降低到0.79。从整体上看,白洋淀生态补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生态服务的高值区域斑块化更为明显。未来可进一步深化白洋淀生态系统服务对补水策略的动态响应和权衡模式研究,科学支撑湿地生态水利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5.
<正>皮蛋,又名松花蛋,有时简称松花,是河北省出口的传统食品。因其主要产地在白洋淀一带,故又称白洋淀松花蛋,对外出口则统称河北皮蛋。松花蛋属凉性食物,具有清肺泄热、涩肠止痢、醒脾解酒的功效,还能促进食欲,降低血压,中和胃酸过多,可谓是炎炎夏日白洋淀人的餐桌必备。白洋淀松花蛋具有一百多年的生产历史,以个大、风味独特和营养丰富而著称。剥去蛋壳,蛋体晶莹呈  相似文献   

16.
龙丽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839-2840
在分析白洋淀生态环境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实现白洋淀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强调编制《白洋淀生态环境规划》是实现该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必需条件。确定了规划编制的目标,探讨了规划编制中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实施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为未来以雄安新区为代表的白洋淀下游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生态保障,以白洋淀流域上游农村污水为主线,通过对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农户污水改造意愿、农户污水改造能力进行调研,探究影响污水整治的主要因素,提出白洋淀流域上游农村污水处理有效建议,减少上游乡村地区污水源头。  相似文献   

18.
依据实地调查资料,对白洋淀湿地藻类组成进行分析评价,同时评价白洋淀湿地水质和富营养程度,分析藻类组成与水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绿藻门和蓝藻门为白洋淀的优势藻种,7~9月份藻类密度最大;藻类组成和数量与水质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白洋淀底泥重金属的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白洋淀湖区底泥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污染和生态危害评价,并和历史资料对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底泥中重金属Cd、Pb含量较高,分别表现为极强和轻微-中等的生态危害和极强和中度的污染程度,针对白洋淀现状,提出了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湖泊湿地,对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华北之肾",但由于对湿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白洋淀湿地水体污染严重、资源衰退、生态功能下降。长期以来,人们重经济价值、轻生态环境价值的错误观念是导致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浅析如何营造任丘水系生态景观,对白洋淀湿地进行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