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湖泊生态环境改善与恢复是系统工程,筛选科学合理的改善方案是湖泊治理的重要工作。本文面向湖泊生态环境整体改善要求,构建包括水动力、水质和生境三要素指标的生态环境改善方案比选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TOPSIS决策的方案比选方法。以白洋淀为例,设定了"补水格局优化(S1)"、"深度治污(S2)"、"补水格局优化+适度治污(S3)"3套比选方案,开展了水动力和水质模拟,进行了方案比选。结果表明,3套方案对理想解的贴近度分别为0.35、0.55、0.84,S3方案为推荐方案,对水动力、水质、水生境改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2.
为识别并拆除影响较大的围堤围埝,以利于湿地恢复,本文提出了包括4个步骤的湿地关键阻水围堤围埝的判定方法,首先利用水动力模型模拟结果提取流线分布图;然后计算流线分布密度、均匀度、平均蜿蜒度指标;接下来初步判定关键阻水围堤围埝;最后利用地形、土地利用校核判定结果,确定关键阻水围堤围埝。以白洋淀为例,进行淀区关键阻水围堤围埝的判定,并模拟了围堤围埝拆除后淀区水动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淀区内存在8处关键阻水围堤围埝,总面积约9.93 km2。关键阻水围堤围埝拆除后,流线丰富且分布更均匀,水面面积占比由90.42%增加到94.70%,滞水区面积占比降低约4.20%。  相似文献   
3.
环境DNA技术在水生态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DNA(eDNA)是指环境中所有被发现的生物DNA的混合。eDNA技术可以通过对提取的环境样品进行DNA测序,反映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或物种组成信息。相较于传统的基于形态学鉴定的生物监测方法,eDNA技术具有简单高效、灵敏度高、环境友好等优势,是未来水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eDNA技术的操作流程、在水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及技术局限性进行了综述,并对eDNA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传统形态学监测无法识别绝大多数微型生物,环境DNA(eDNA)宏条形码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生物监测手段。以白洋淀为例,采用eDNA宏条形码测序技术,开展白洋淀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揭示了白洋淀微型生物群落组成、序列数、多样性等的时空分布,比较了eDNA技术和传统形态学方法对藻类的检出能力,分析了eDNA技术的灵敏度和还原力。结果表明:eDNA宏条形码技术检出白洋淀7个微型生物类群的4 569个OTU,分属于567个种,其中细菌(除蓝藻门)最多,原生动物次之,古细菌最少;时间上,白洋淀主要微型生物类群秋季生物多样性最高,夏季次之,微型生物类群的序列数、门与属水平的相对丰度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空间上,优势门类在各采样点的分布大致相似,Epsilonbacteraeota等部分相对丰度较少的门类分布明显不均衡;时间和空间变化均影响白洋淀微型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季节变化的影响更显著;eDNA比传统形态学方法具有更高的检出能力,二者联合使用更有利于全面获取微型生物组成信息。研究全面揭示了白洋淀微型生物群落信息,探索了eDNA宏条形码技术在北方湿地的应用,印证了该技术的高效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