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市市区农贸市场每天都有百余个个体户出售烧鸡、白条鸡、日销量在千只以上。这些鸡货源分散、生产面广,流通环节多,患某些疫病和腐败变质的鸡就有可能被加工销售鲜销,人食用后,引起患病与中毒。所以,在农贸市场对出售前和加工烧鸡前的白条鸡进行检疫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市场兽医卫生检疫(验)和运输检疫(验)一样,都属于对动物及其产品的兽医卫生监督性质的。它不同于产地检疫和屠宰场(点)的兽医卫生检验。是受一定的条件性和局限性所约束。兽医卫生监督包括查验核实证物是否相符(这里有品名、数量、检验标记等);是否来自疫区或封锁区;查验核实是否进行了兽医卫生检验及检验的质量是  相似文献   

3.
铁岭市银州区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接到群众举报殷某等一伙烧鸡贩长期加工出售病死鸡,群众中影响很坏。在工商、公安等部门的配合下,于1993年11月11日上午10时在其加工点查获病死鸡590公斤。该批货没有产地检疫证,没有产品检验证,也没有产品运输检疫证。感官检验鸡只大、小不  相似文献   

4.
牡丹江城区有59万人口,有25个农贸市场。从1987年进行烧鸡加工前检疫带上铝标、证随货行以来,累计检鸡150万只,市民反应良好,没有出现中毒事故。但我们发现在当地货源紧缺的情况下,烧鸡户大量从外地购买白条鸡向牡市贩运,一些地区和部门由于管理跟不上,处于混乱状态,给检疫工作增加了难度,其表现: 一是带铝标卡的部位不统一,卡而不死。带在翅膀或鸡腿上,易摘掉。铁片或其它金属材料代替的卡具有永久性,且一穿即可。有的卡,卡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对进入流通环节的禽、兔肉类,特别是烧鸡、扒鸡、熏兔等的兽医卫生检验标记问题来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存在不少弊端:有关管理人员明知漏检,却难以辨认,致使对兔、禽的检疫失控,监督管理失控。广大消费者无法认定肉质的好坏,使他们买时不放心,吃时不安心。少数不法商贩趁机出售病、死禽、兔,坑害消费者,传播疫  相似文献   

6.
烧鸡具有独特的风味,我国很多人喜欢食用。但有些加工户为了谋取暴利常用病死鸡来加工,从而对当地的养鸡业造成很大的危害,同时也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因此,要加强对这类烧鸡的鉴别,其鉴别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据从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了解,我国最新发布的《供港澳活羊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和《供港澳活牛检验检疫管理办法》,从2000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 新的管理办法从动物来源、场地卫生、日常管理、动物防疫、运输、出入场隔离检疫、出境查验等环节都做了详细规定。从2000年3月1日起,所有供港澳活牛羊必须来自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注册的育肥场和中转场,并带有检验检疫机构统一制作的检疫合格耳牌标志,由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实施出场前检疫并出具《动物卫生证书》,出境前再经离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核对货、证、查验耳牌是否相符,经…  相似文献   

8.
家畜宰后检验胴体加盖验讫印章,以示检验结果的标记的做法早在解放前就有记载。农牧渔业部颁发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第21条第1款规定:“凡出售的肉类,出售者必须凭有效期内的检疫合格证明和胴体加盖的合格验讫印章上市,凡无证、无章者不准出售”。由此可见,胴体加盖验讫印章(标记)的重要性。家禽宰前检疫、宰  相似文献   

9.
屠宰检疫是动物检疫部门对屠宰的动物实行宰前检疫、宰后检验,检疫合格后出具检疫证明,加盖统一使用的验讫标记。实施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保证肉品卫生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保障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肉"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要求各地进出境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口禽肉加工厂和出口禽类养殖场进行全面检查 ,确保出口禽肉产品食用安全。对于出口禽肉加工厂 ,检验检疫部门将重点检查企业周围50公里内是否存在禽流感疫情 ,以及该企业是否建立了可靠的防疫检疫体系 ,对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出口检验等环节能否进行有效监管等。对于活禽养殖场 ,除了要求半年内50公里范围没有禽流感疫情发生外 ,养殖场还必须在出口禽肉注册企业直接管理下 ,由生产加工企业统一供应疫苗和饲料以及药物 ,养殖场门口应设有隔离、消毒、防止鸟类和鼠类进入的设施等。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 ,必须限期整改 ,整改后仍然达不到要求或存在重大安全卫生问题的 ,将取消其出口注册资格。禽类加工和出口企业面临全面检查@甄云肖  相似文献   

11.
宰前检疫是屠宰检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从理论和程序上讲,它是整个动物检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宰前检疫是指对即将屠宰的动物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实施的检查,防止患病家畜进入屠宰、加工环节,是保证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肉”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宰前检疫主要包括查证验物、临床检查、无害化处理和检查登记记录等。1 查证验物是宰前检疫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管理措施 通过有效的查证验物能够及时了解牲畜来源、防疫情况,证明买卖的牲畜是否来自非疫区,是否按国家规定实施强制免疫及是否实施过产地检疫等,以证实待宰牲畜为健康畜群。…  相似文献   

12.
市场上,鲜猪肉经营方式繁多,源头情况复杂,屠宰加工技术、胴体分割和贮存不一,甚至在动物检疫中,仍有逃避检疫不良现象发生。因此。广大消费者通过感官检验猪肉是否合格健康,是确保猪肉由猪栏到餐桌的最后一道防御屏障。  相似文献   

13.
生猪检疫检验工作,关系到群众日常的食品安全问题,还影响着畜牧产业是否能继续健康发展。本文根据生猪检疫检验工作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当前生猪检疫检验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生猪检疫检验环节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包括引进先进的检疫检验设备、加强检疫违法处理、完善检疫检验监督过程和提高检疫人员检疫水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市场肉品检验,在没有宰前检疫依据,看不到头、蹄、内脏等实质器官的情况下,主要靠胴体的各种表现进行检验。笔者根据肉品检验的知识,结合实践,将感观鉴别病、死肉与健康肉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检查宰杀口  相似文献   

15.
生产出口加工企业屠宰的禽必须是来源于健康的,加工企业须经出口国官方兽医当局许可,并且在出口国官方兽医当局长期监督之下。用于出口到俄罗斯禽肉屠宰的禽,宰前须经官方兽医检疫合格,胴体、器官和组织宰后须经官方兽医的兽医卫生检验合格,检验的结果必须适合人类食用。出口的禽肉在包装箱上或未分割肉上标有唛头标记(兽医印章),唛头标签应加贴于包装的外表上,并且打开包装时标记尽可能不被破坏。肉类屠宰禽来源于健康的,并且健康禽的饲养场的行政区域无下列传染病,包括以下各项:1.1出口国最近3年内全境内无非洲猪瘟;1.2最近12个月内饲养场…  相似文献   

16.
屠宰检疫是动物检疫部门对屠宰场(点)屠宰的动物实行宰前检疫、宰后检验,检疫合格出具检疫证明,加盖统一使用的验讫标记.实施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是确保动物类产品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保障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肉"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是依法治国走向深度和广度的具体体现,更是加强屠宰管理和检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生猪集中定点屠宰已在我省全面推开,定点屠宰的目的,就是让人们吃到放心肉、卫生肉,同时防止瘟疫扩散,这样检疫检验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各级有关部门必须紧抓双检工作,检疫检验人员必须依法办事,认真做好以下工作。1.检查“五证”进入集中屠宰场的生猪,须先查清畜禽运输检疫证明和产地检疫证明;是否来自非疫区;防疫情况及证明有效期;检查运输工具消毒证明。如是疫区调运的或“五证”不全的绝不能进场。非疫区和票证俱全的,检疫员在卸车前必须上车进行逐头检查,检查证畜是否相符,检查健康状况,正常的方可进场。2.宰前检疫宰…  相似文献   

18.
正生猪屠宰检疫与肉品检验是生猪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二者的概念和职责常常被混淆,社会上普遍认为检验和检疫是一回事,都是由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负责,在实际工作中,也经常出现责任不明确的现象。1 生猪屠宰检疫与肉品检验的概念屠宰检疫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生猪在宰前宰后过程中,查证验物和临床健康检查,以及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对生猪的头、蹄、内脏、胴体等携带病原体和致病微生物进行检查。肉品品质检验主要是对屠宰加工的动物产品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屠宰场猪病防控的总体情况,清楚辨析屠宰检疫中猪病的异同,特选取猪场临床上容易混淆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疫病,本文综述了3种动物疫病的概况,通过宰前检疫、宰后检验和鉴别诊断对这猪病从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进行对比,概述了病原、细菌属性、运动状态、呼吸、粪便、皮肤、发病率、病死率、流行特点等12项鉴别要点。通过近几年生猪进场检疫和屠宰同步检疫,总结出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的鉴别要点,以帮助官方兽医和检疫工作人员能更准确判断疫病,提高驻厂官方兽医的专业知识水平,严防病害生猪和病害生猪产品流出屠宰场,从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猪肉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0.
生猪屠宰检疫是动物检疫部门对屠宰场(点)屠宰的动物实行宰前检疫、宰后检验,检疫合格出具检疫证明,加盖统一使用的验讫标记。是确保肉品质量安全,维护人体健康,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实施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提高肉品卫生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保证肉品卫生质量,严防病害猪肉上市,保障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肉"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关系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