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了探索鸡新城疫病毒(NDV)F蛋白的免疫原性及鸡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免疫增强作用,通过PCR和酶切方法将NDV F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F。用质粒pcDNA-F单独或与鸡IL-18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IL-18联合免疫14日龄SPF鸡。首免后每周采取外周血及外周抗凝血,应用ELISA和MTT法分别检测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二免后第14 d用NDV强毒F48E9株进行攻击。结果表明,质粒pcDNA-F与pIL-18联合免疫显著提高鸡体的细胞免疫水平,并且提供了50%免疫保护,这为ND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鸡白细胞介素-18(IL-18)在H9禽流感(AI)灭活油乳苗免疫中的免疫佐剂作用.[方法]从鸡脾淋巴细胞中克隆鸡IL-18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IL-18.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IL-18、H9亚型AI灭活油乳苗及其二者联合分别免疫14日龄SPF鸡,检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评价鸡IL-18在H9亚型禽流感灭活油乳苗中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成功克隆了鸡IL-18全基因,大小为597 bp.质粒pIL-18和H9亚型AI灭活油乳苗联合免疫的SPF鸡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在接种第4周后明显高于H9亚型AI灭活油乳苗免疫组;其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也强于H9亚型AI灭活油乳苗免疫组.[结论]质粒pIL-18能提高H9亚型禽流感灭活油乳苗诱发的免疫应答,为研究防制禽流感的新型疫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 河南长葛株gD基因重组到鸡痘病毒基因组中,获得了能高效表达糖蛋白D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gD) .将rFPV-gD经皮下刺种途径接种30日龄的固始鸡,用ILTV商品弱毒疫苗经滴鼻、点眼途径免疫试验鸡,同时设非免疫对照鸡群.分别于免疫后7、14、21、28、35和42 d采血分离血清,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测定ILTV抗体效价,并于免疫后42 d用ILTV强毒攻击所有试验鸡只.血清中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疫苗对照组与重组病毒组差异不显著(P>0.05) ,而重绀病毒组和疫苗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筹异均显著(P<0.05) .免疫42 d攻毒后鸡的发病情况表明,重组病毒组和疫苗对照组对ILTV强毒攻击的保护率均为96.67%,而空白对照组为6.67%,说明该重组病毒作为弱毒疫苗能够抵抗ILTV强毒的攻击,对免疫鸡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鸡IL-18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chIL-18在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疫苗免疫中的作用,克隆了新城疫病毒标准株F48E9的F基因,构建F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F;将11日龄试验鸡分为4组,每组10只,14日龄一免,28日龄二免,分别肌注pcDNA-F、pcDNA-F+pcDNA-ckIL-18、新城疫传统疫苗(14日龄NDV弱毒疫苗首免,28日龄NDV油苗二免)、生理盐水,一免疫后第7、14、21、28 d均采血进行ND抗体(ELISA)检测和T淋巴细胞转化(MTT)试验;第29 d均肌注50LD50NDV强毒F48E9株.结果显示:免疫保护效率,生理盐水组0/10,pcDNA-F免疫组3/10,pcDNA-F+pcDNA-chIL-18免疫组5/10,新城疫传统疫苗免疫组10/10;ND抗体水平,pcDNA-F免疫组与pcDNA.F+pcDNA-chIL-18免疫组无差异(P>0.05),均显著低于传统疫苗免疫组(P<0.05);T细胞转化水平,pcDNA.F+pcDNA-cML-18免疫组明显高于pcDNA-F免疫组(P<0.05),pcDNA-F免疫组与传统疫苗免疫组无差异(P>0.05).试验结果综合显示pcDNA-F免疫试验鸡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pcDNA-chIL-18对pcD-NA-F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磷酸铝、鸡IL-18分子佐剂pcDNA/chIL-18对新城疫F基因pcDNA/F的免疫佐剂作用。[方法]制备每份(0.2ml/只)含有磷酸铝佐剂(90μg)、pcDNA/F(200μg)、pcDNA/chIL-18(200μg)的疫苗,将实验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于7d龄分别肌注新城疫灭活疫苗、pcDNA/F+pcDNA/chIL-18+磷酸铝、pcDNA/F、pcDNA/F+pcDNA/chIL-18、pcDNA/F+磷酸铝、生理盐水;21d龄时以相同剂量进行2免。分别于免疫后0、7、14、21、28d采血,用ELISA检测其抗体水平,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方法检测T细胞转化率。35d龄时用30LD50的NDV强毒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pcDNA/F+磷酸铝+pcDNA/chIL-18免疫组的近期攻毒保护率达8/12,明显高于pcDNA/F组的保护率4/12和pcDNA/F+pcDNA/chIL-18组的保护率6/12;在ND抗体水平上,pcDNA/F+磷酸铝免疫组、pcDNA/F+pcDNA/chIL-18免疫组与pcDNA/F+pcDNA/chIL-18+磷酸铝免疫组无差异(P>0.05),均显著低于传统疫苗免疫组(P<0.05);pcDNA/F+pcDNA/chIL-18+磷酸铝免疫组的T细胞转化水平明显高于pcDNA/F免疫组(P<0.05),而pcDNA/F免疫组与传统疫苗免疫组无差异(P>0.05)。[结论]磷酸铝和pcDNA/chIL-18佐剂共同作用能明显提高NDVF基因疫苗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鸡白细胞介素-18(IL-18)在鸡球虫病疫苗免疫中的免疫佐剂作用,用鸡IL-18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IL-l8、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疫苗及两者联合分别接种3日龄鸡,首免后第1 d、4 d、6 d、9 d、14 d、21 d、26 d、28 d时随机抽取鸡外周血及无菌采取鸡脾脏,应用ELISA和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分别检测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二免后第14 d用柔嫩艾美耳球虫进行攻击.结果表明,pIL-18与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疫苗联合免疫具有明显提高虫苗免疫保护的作用,pIL-18单独注射鸡体也具有明显增强鸡体抗球虫感染的作用.表明鸡IL-18能够明显增强鸡球虫病疫苗的免疫原性,显著提高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并且能强有力地抵抗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攻击.  相似文献   

7.
从pGEM-ChIL-18克隆质粒扩增获得鸡IL-18(ChIL-18)全基因片段,并将其重组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hIL-18(简称pChIL-18).经PCR、酶切和基因测序证实,所获重组质粒含有目的片段,且连接、构建正确.pChIL-18转染Cos7细胞,转染细胞中含ChIL-18基因的mRNA,表达产物对鸡淋巴细胞具有明显诱导转化作用.pChIL-18对ND灭活苗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表明pChIL-18能够提高ND灭活苗诱发的细胞免疫应答,为后续基因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表达EGFP报告基因的重组I型马立克病毒疫苗株(CVI988/Rispens)rMDV-EGFP为母本病毒,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用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gB和gD基因的表达盒替换病毒rMDV-EGFP中的EGFP报告基因表达盒,分别获得了表达gB和gD基因的重组马立克病毒rMDV-ILTgB和rMDV-ILTgD。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证明重组病毒中插入的目的基因大小正确,且能够表达gB和gD目的蛋白。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与弱毒疫苗相比,重组病毒rMDV-ILTgB和rMDV-ILTgD均可对ILTV强毒攻击提供更好的免疫保护。重组病毒免疫组试验鸡不仅在发病率、致死率和攻毒后体重增长等指标方面与攻毒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与常规弱毒疫苗免疫组在致死率和攻毒后体重增长指标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将白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联合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作为免疫佐剂,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弱毒疫苗联合免疫小鼠后,评价其诱导产生的细胞免疫水平,探讨将IL-12和雷帕霉素作为PRRS弱毒疫苗免疫佐剂的可行性。首先将PRRS弱毒疫苗免疫小鼠,然后连续3 d注射(包括免疫当天)IL-12和不同剂量的雷帕霉素,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记忆性CD8+T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显示,将IL-12联合低剂量雷帕霉素作为PRRS弱毒疫苗免疫佐剂可明显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IFN-γ的分泌,,提高记忆性CD8+T细胞的数量。说明IL-12联合低剂量雷帕霉素可增强PRRS弱毒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具有作为免疫佐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水貂株犬瘟热病毒F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特性,实验将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CDVF肌注免疫日本大耳白兔进行免疫,同时设置pcDNA3.1(+)空载体、生理盐水和犬瘟热弱毒疫苗阳性对照组.间接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表达质粒免疫在家兔体内产生了针对CDV的特异性抗体,且抗体水平随着免疫次数和免疫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体液免疫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和空载体组,但不及弱毒疫苗对照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质粒免疫组产生了细胞免疫,但低于弱毒疫苗组.  相似文献   

11.
将本实验室构建的鸭α-干扰素基因疫苗(pcDNA-SDIFN-α)分别按每只50、100、200μg3个剂量肌肉注射免疫樱桃谷鸭,以PBS、空载体质粒pcDNA3.1(+)和鸭瘟弱毒疫苗为对照,免疫15d后攻击感染鸭瘟强毒,于攻毒后2h、6h、12h、24h、3d、6d、9d、14d、22d、26d、33d和40d采全血,同时取死亡鸭的各组织器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鸭瘟病毒在鸭外周血中的动态变化和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①3个剂量pcDNA-SDIFN-α和鸭瘟弱毒疫苗都对鸭产生良好保护作用,免疫鸭未发生死亡;而PBS和空载体对照组3只鸭中有1只鸭死亡,死亡鸭心、肝、脾、肾、胰和各段肠管中均检测到鸭瘟病毒DNA且其含量大于pcDNA-SDIFN-α免疫鸭外周血病毒DNA含量;②3个剂量pcDNA-SDIFN-α免疫鸭外周血鸭瘟病毒DNA含量比PBS和空载体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特别是在2h差异极显著(P<0.01);攻毒后24h内,3个剂量pcDNA-SDIFN-α免疫鸭外周血鸭瘟病毒DNA含量均低于鸭瘟弱毒疫苗免疫鸭,差异显著(P<0.05);3个不同剂量pcDNA-SDIFN-α免疫组之间外周血鸭瘟病毒DN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攻毒初期,200μg免疫鸭外周血鸭瘟病毒DNA含量最低,100μg次之,50μg最高。研究表明,pcDNA-SDIFN-α肌肉注射免疫鸭后能产生一定的抗鸭瘟强毒感染的作用,并在攻毒初期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所构建的减蛋综合征病毒六邻体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exon和减蛋综合征灭活油乳苗,观察了EDSV六邻体蛋白基因核酸疫苗对减蛋综合征灭活苗的免疫协同作用。结果显示,7日龄时应用核酸疫苗和减蛋综合征灭活油乳苗联合免疫的鸡群,在14~56日龄整个观察期内,胸腺T淋巴细胞对ConA、法氏囊B淋巴细胞对PMA的反应,均明显强于单纯油乳苗免疫组(其中,除在接种后第7天两组鸡的B淋巴细胞增殖OD570值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检测时间两组间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特别是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在接种第14天后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而且,HI抗体效价水平也持续性高于单纯灭活油乳苗免疫鸡群,并在免疫接种后35~49 d时差异显著。说明EDSV六邻体蛋白基因核酸疫苗与灭活油乳苗联合免疫,可明显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产生很好的免疫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重组鸡α-干扰素(rChIFN-α)静脉注射4~6周龄SPF鸡,24 h后采血分离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时间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显示,rChIFN-α可以在48~72 h内明显提高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并下调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证明rChIFN-α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将昆明鼠随机分为A,B,C,D4组,各组分别采用含有猪轮状病毒(RV)JL94株VP7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VP7,含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TH98株N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N,pcD-NA-VP7和pcDNA-N、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肌肉注射3次,每次间隔2周。首次注射前后定期采血,检测血清抗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8+T细胞数量的变化。A,C组小鼠血清在首免后第14天即可检出针对RVVP7的阳性抗体(P/N≥2.0)。B组小鼠血清在首免后第39天检出针对TGEVN蛋白的阳性抗体(P/N≥2.0)。A,B,C组小鼠在首免后外周血CD4+、CD8+T细胞数量与D组小鼠相比,在不同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并明显高于D组小鼠。说明猪轮状病毒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核酸免疫后能诱发机体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采集尼罗罗非鱼意伊萨罗罗非鱼杂交中人工挤压亲鱼腹部获得的卵子、精子。用光学显微镜和解剖镜 对卵子形态进行观察、拍照,比较分析不同成熟阶段卵子形状、卵径、表面色泽及卵黄颗粒积累特征,结果表明,未成 熟卵细胞呈椭圆形,表层布满细长血管;成熟卵细胞呈梨形,卵径0.5耀1.6 mm,外层有透明卵膜,充满金黄色卵黄颗 粒;过成熟卵细胞形状极不规则,卵黄颗粒开始液化。用扫描电镜对精子外形特征进行观察,发现正常精子由头部、 中片及尾部组成,头部呈长锥状,长径1.82(依0.35)滋m,宽径1.41(依0.34)滋m;中片近圆柱形、较短,长径0.74(依0.08) 滋m,宽径0.16(依0.06)滋m;尾部极长,为16.42(依0.35)滋m,单鞭毛结构;同时,还观察到短尾、双头、双尾3 种异常类 型。研究结果可为罗非鱼人工杂交技术改进提供一定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