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输液室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名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观察组采用路径化模式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培训。3个月后比较两组护士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穿刺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士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穿刺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穿刺失败投诉率降低(P0.05)。结论应用护理临床路径方法对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进行培训,可以明显提穿刺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输液室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护理干预前(2011年1-6月)的120例输液患者为对照组,通过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满意度低的项目,针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护理干预,然后随机抽取干预后(2011年7-12月)的120例输液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穿刺技术、解答问题、输液室环境、告知注意事项、重视患者不适等7方面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或0.05)。结论根据患者需求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士穿刺技术、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等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逆向静脉穿刺法在肥胖小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60例静脉输液的肥胖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两组均选择手背下1/3区域的浅静脉进行穿刺.观察组应用逆向静脉穿刺法进行穿刺,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向心静脉穿刺法进行穿刺,分别观察两组穿刺局部液体外渗情况及第1次穿刺成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穿刺局部渗出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第1次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肥胖小儿的静脉输液,选择手背下1/3区域的浅静脉进行穿刺时,应用逆向静脉穿刺法,能减少局部渗出,提高第1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体位固定在婴幼儿静脉穿刺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行输液治疗的婴幼儿肺炎60例,患儿年龄1个月~3岁,采取自身前后对照,静脉输液开始3 d为对照组,输液后3 d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体位固定进行输液,对照组采用随意体位进行输液。结果实验组、对照组静脉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3.3%、74.4%,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3.3%、76.6%,护士对穿刺有信心者分别为96.7%、78.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体位固定是一种简便实用、能提高婴幼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对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00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后蓝光治疗的依从性、疗效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整体护理后,观察组中的哭闹患儿明显少于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实施整体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和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救链式护理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急诊抢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原有急救护理,实验组采用急救链式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抢救时间为(45.7±11.1)min,比对照组的(82.2±13.3)min明显提前(P<0.01);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3% vs 76.7%、96.7% vs 85.0%,P<0.05)。结论急救链式护理管理提前了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为抢救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护患矛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高危妊娠产妇住院期间实施优质护理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取60例高危产妇,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观察组)30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基本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宣教、心理支持、膳食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分析两组产妇并发症、妊娠结果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提高高危妊娠产妇对医院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扎止血带法对病人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静脉采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新扎止血带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扎止血带法,均选择肘部静脉。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扎止血带后皮肤平展的程度,穿刺时主诉疼痛的次数及一次静脉穿刺成功次数。结果实验组皮肤平展次数、穿刺时的疼痛感、一次静脉穿刺成功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新扎止血带法用于病人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病人痛苦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及内瘘质量的影响。方法 76例经动静脉内瘘穿刺行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循证组,每组38例,普通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循证组给予循证护理,10个月后对比两组穿刺情况及内瘘质量。结果循证组的内瘘阻塞率、内瘘感染率及血管损伤率低于普通组,且内瘘血流量充足、一针穿刺成功及患者满意度高于普通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中采用循证护理可更好地保护内瘘,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联合吸入疗法治疗婴幼儿哮喘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90例婴幼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联合吸入疗法。对观察组患儿进行门诊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及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为82.22%,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且P<0.05。结论:采用联合吸入疗法治疗婴幼儿哮喘,可有效减少患儿哮喘发作次数。且门诊综合护理干预较好地配合了治疗,帮助改善患儿病症,获得家属较高的满意度,护理效果较佳,可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穿刺时外用红花油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影响。方法血管充盈不佳的小儿患者26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33例采用红花油在待穿刺的头皮血管涂抹,对照组132例采用常规热敷法。比较两组的浅静脉充盈率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浅静脉充盈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0.209,P〈0.01);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5.5%vs87.1%,P〈0.05)。结论穿刺时外用正红花油能够使小儿头皮血管快速充盈,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手术患者102例为对象,均符合入组条件,以就诊序号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数量均为51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以优质护理模式护理,评价、比较两组的满意度、SDS评分、SAS评分。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的SDS评分、S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型的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3、6、12个月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情况、疾病复发情况、患者焦虑程度及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功能锻炼依从性、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疾病复发率、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充实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选取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由轮班护士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优质的围术期护理,并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记录和总结。以两组患者的手术接受程度、陪护率、疼痛程度等为观察指标,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对手术的接受程度高,住院时间短,陪护率低,术后随访恢复良好,满意度高。结论腹腔镜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陪护率下降,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种可以减轻结肠镜检查痛苦的护理方案。方法第1次行结肠镜检查患者3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77例)和对照组(17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结肠镜检查术前护理与指导,观察组在提交结肠镜检查申请单(预约)时即开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和愿意接受结肠镜复查率。结果经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程度较预约时(即干预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同期的对照组(均P<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愿意接受结肠镜复查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5.5%vs89.2%,90.4%7vs8.4%,P<0.05或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结肠镜检查,能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减轻其紧张、焦虑、恐惧程度,提高满意度和愿意复查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门诊抽血室水肿病人血液标本合格率的影响,同时观察穿刺失败率及穿刺伤口感染率。方法 1 500例水肿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0例,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抽血流程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抽血流程护理,观察2组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率、穿刺失败率、穿刺伤口感染率。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抽血室水肿病人进行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降低穿刺失败率及穿刺伤口感染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对降低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全麻插管手术患者117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手术室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率为6.78%,护理满意度为96.61%,对照组术后肺部感染率为12.07%,护理满意度为74.14%,两组肺部感染率、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可降低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6年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n=30)与对照组(常规护理,n=30),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以及满意度状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效果都高于对照组,其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应用优质化的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干预对行髓内钉治疗小儿下肢管状骨折患儿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小儿下肢管状骨折患儿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专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X线辐射时间、患儿家长满意度及临床医生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儿手术时间和X线辐射时间分别为(49.42±7.39)min、(10.80±1.24)min;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和X线辐射时间分别为(31.18±5.03)min、(6.33±0.79)min;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和X线辐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分别为72.00%(36/50)、98.00%(49/50);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医师满意度分别为60.00%(12/20)、100.00%(20/20);观察组临床医师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科护理配合对行髓内钉治疗小儿下肢管状骨折患儿可显著缩短手术用时,降低辐射剂量,并有助于改善家长和临床医师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康复科实行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的应用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工作中问题。方法选择2009-2011年于我院康复科住院患者4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0例。观察组执行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对照组采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护理质量分值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操作步骤不完整、操作方法错误、给药错误、压疮及输液相关事项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分值为(97.0±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7±1.2)(P〈0.01);且患者满意度亦较对照组高,(91.7%vs82.1%,P〈0.01)。结论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应用,可以减少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