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抗IBV中药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管环组织培养法通过3种加药方式对贯众、黄芩等10种中药及复方组合进行了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筛选试验,并采用滴鼻法对SPF鸡攻毒建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模型,应用筛选出的中药复方制剂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试验,并进行病毒毒力测定.不同给药方式显示:将中药与病毒体外作用后接种TOC,除黄芪外,各单味中药和复方组合对IBV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直接灭活作用,最小有效浓度均达到1/128以上,其中贯众达到1/4 096;在接种IBV前2 h以及接种IBV后2 h给药,黄芩、贯众、板蓝根、鱼腥草及复方中药均能明显抑制IBV的繁殖,最小有效浓度均达到1/256以上,其中贯众效果显著,达到1/2 048.人工感染防治试验显示:治疗组和预防组所分离到的病毒毒力均低于感染组,复方中药对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的保护率为93.33%,治愈率为75%.表明该复方中药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且预防效果强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细胞培养法、鸡胚培养法对车前子、麦冬等40种中药进行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筛选试验。通过细胞病变(CPE)抑制试验,石榴皮等5种中药有抑制CPE的作用。培养细胞有20%发生CPE,认为这些中药有抗IBV的作用。应用空斑形成抑制试验对5种抗IBV中药进行复筛,结果表明5种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病毒空斑形成作用,其中以石榴皮等2种中药作用较强,空斑形成抑制率可达98%以上。应用鸡胚培养法对5种中药进行抗IBV试验,结果发现5种中药均显著地减少了鸡胚体的死亡,其中以石榴皮等2种中药抑制制胚体病变的作用最强。通过不同加药时间观察到在接毒前48h给药,有2种中药具有明显抑制CPE的作用;接毒同时加药以及接毒后1h加药,这5种中药均能明显抑制CPE。  相似文献   

3.
鸡新城疫病毒(NDV)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均是危害养鸡生产的因素之一,本研究分别以SPF鸡胚发育情况和抗体滴度评价环糊精包合碘杀灭NDV和IBV的效果。以聚维酮碘(1∶626)作为对照药物,环糊精包合碘设计1∶500、1∶1 000、1∶1 500 3个试验浓度,以NDV和IBV攻毒鸡胚作为负对照。结果表明,NDV病毒对照组平均抗体滴度为8.4,试验组均为0;IBV病毒对照组均出现侏儒胚现象,试验组均未出现侏儒胚;随环糊精包合碘浓度的增大,鸡胚重量有降低的趋势。本研究表明环糊精包合碘能够完全杀灭NDV和IBV,其对鸡胚的刺激性低于聚维酮碘。  相似文献   

4.
目前,鸡的肾型腹泻是鸡的常见病、多发病,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药物方面,西药除对症治疗外,无特效药物。而中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根据鸡肾型腹泻的发病特点,结合有关研究精华,本药从气血共治、肺肾并调的角度出发组方用药,经初步试验证明有较好效果。1材料和方法1.1材料种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中药制剂:由河北北方学院兽药厂提供试验鸡:购自河北北方学院实验牧场,饲料是该厂的雏鸡成品料。1.2方法1.2.1分组:1日龄小公鸡300只,按正常条件饲喂25d,剔除病弱残鸡,挑选体…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来源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诱导SPF鸡发病的免疫机制。选用140只1日龄SPF白来航鸡,随机分为4组,3组攻毒组通过滴鼻点眼途径分别接种鸡源IBV强毒株、鸡源IBV弱毒株和野鸡源IBV毒株3个毒株,对照组以同种方式接种等量灭菌的磷酸盐缓冲液。在感染后12 h、36 h、72 h、7 d和14 d,每组随机选取5只进行剖检,并分别采集法氏囊、肾脏和气管组织,剩余鸡用于观察临床症状、发病及死亡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攻毒后不同时间点采集的各组织中IBV的病毒载量、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及部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感染不同来源IBV毒株之后仅鸡源IBV强毒株感染组SPF鸡出现抑郁、翅膀下垂、甩头等典型的临床症状,且在感染后5~10 d共有7只死亡,死亡率为20%。病理剖检发现,感染鸡源IBV强毒株的鸡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和有花斑样病变,而感染野鸡源IBV毒株、鸡源IBV弱毒株和对照组的鸡无明显的眼观病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鸡源IBV强毒株组的法氏囊、肾脏和气管3个组织中均检测到病毒。对照组和野鸡源IBV毒株组中均未检测到病毒,鸡源IBV弱毒株组只在部分组织中检测到病毒。在感染后72 h,鸡源IBV强毒株组与其他各组相比,TLR1、TLR2、TLR3、TLR5、TLR7和TLR15基因在法氏囊中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IL-6和IFN-β参与更强烈的抗病毒免疫反应;在感染后7 d,鸡源IBV弱毒株组与其他各组相比,肾脏中TLR2、TLR3、TLR15、TLR21、IL-6和IL-18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野鸡源IBV感染后36 h法氏囊组织中IFN-γ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综上所述,3个IBV毒株中仅鸡源IBV强毒感染引起SPF鸡典型临床发病症状与可视组织病变,且可提高SPF鸡组织中免疫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量。本研究结果揭示,不同来源的IBV对SPF鸡的不同致病性与其感染诱导的免疫反应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6.
80只14日龄SPF鸡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人工感染,感染后5 d和7 d分别进行试验组及对照组气管黏膜扫描电镜观察,研究IBV入侵门户气管黏膜在感染IBV后的超微病变特点。结果表明:感染IBV后,气管表面纤毛集结成束,有大量黏液附着,纤毛粘连。气管黏膜结构受损,局部气管黏膜上皮脱落,固有层裸露,大量炎性细胞渗出。随感染期的延长,症状有加剧趋势。研究结果为IBV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形态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禽瘟灵抗鸡新城疫病毒(NDV)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禽瘟灵饲喂未进行免疫接种的2月龄鸡,同时设对照组,不饲喂禽瘟灵,以NDV强毒作1:1000稀释人工感染另一组难,以造成一种ND自然流行的小环境。之后,将该组感染鸡与饲喂禽瘟灵10d的试验组鸡和不饲喂禽瘟灵的对照组鸡置于同室饲养,结果人工感染NDV鸡于感染后4-5d全部死亡,试验组鸡只饲喂到25d时仍有96%健活,HI抗体效价达1:80者为55%,而对照组鸡有92%死亡。据此认为,禽瘟灵对于鸡ND流行时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4,(6):889-893
从2012年山东省发病商品鸡群中分离鉴定了9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并对其S1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遗传进化分析发现,9个IBV流行株和国内外参考毒株可分成4个基因型。其中8个IBV流行株属于以QX为代表的基因I型,而SDIB781/2012与其他8个流行株遗传距离较远,属于基因IV型。为明确现有弱毒活疫苗对IBV流行株的免疫保护效力,分别用491、2886、MA5和H120弱毒疫苗免疫3日龄SPF鸡,14d后用流行株SDIB821/2012进行攻毒。根据攻毒后试验鸡发病死亡情况,491免疫组保护率为90%;与对照组相比,2886、MA5和H120免疫组几乎没有保护效力。但是攻毒后3、5和7d各免疫组和对照组试验鸡气管、肺和肾脏组织病毒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表明4种IB疫苗均不能有效抵抗病毒在试验鸡气管、肺脏和肾脏组织内复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中药制剂对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以大肠杆菌标准菌株O_(78)、O_1、O_2三种混合大肠杆菌菌液肌肉注射感染15日龄海蓝褐蛋公鸡,之后口服不同剂量的中药制剂与氟苯尼考粉,观察试验鸡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变发生率等,最终统计出试验鸡的死亡率和治愈率。采用Duncan法多重比较,结果各试验组鸡只死亡率均与感染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中药高剂量组对感染鸡只治愈率与感染对照组鸡只自愈率差异显著(P0.05),且近似于氟苯尼考粉组。因此,中药制剂可以作为有效控制和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复方中药口服液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试验选择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自然感染鸡700羽,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自然感染对照组,观察复方中药口服液对自然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患鸡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复方中药口服液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7.33%,肾传速康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6.67%,前者略高于后者0.66%,均高于自然感染对照组的治愈率(74.00%);小鼠口服该口服液的最大耐受量为160 000 mg/kg。说明用该复方中药制剂治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效果较好,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研究证明,“禽毒灵”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效果显著。跟踪追访户,用“禽毒灵”治疗病鸡15600只,治愈15325只,治愈率为96.85%-99.86%,平均为98.24%。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治愈率为“禽毒灵”试验组达97.00%,对照组为69.41%。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27.59%,卵黄抗体组较对照组提高26.59%。经统计学处理(X2检验),差异极显著(P<0.001)。由此可见,“禽毒灵”略优于卵黄抗体。同时说明:“禽毒灵”还可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鸭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性疾病。因此,“禽毒灵”具有开发利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选择生长环境与饲养条件一致的鸡只,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试验用鸡分成8组,每组1 000只鸡,并编号为1~8,其中1、3、5、7组为试验组,2、4、6、8组为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同时添加抗生素,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同时在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待饮水2 h后添加含复合微生态制剂的饮水。每天统计饮水量、死亡数以及用药情况,每周随机选取30只鸡进行称重,计算平均值。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了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的试验组在各个环节的指标都有所提高,说明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联合使用可以促进鸡只的生长发育义。  相似文献   

13.
将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BVS1)以5×106PFU剂量翅皮下注射接种4周龄的SPF鸡。血清抗体检测表明,该重组鸡痘病毒能刺激鸡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外周血液中CD4 、TCRγδ 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 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免疫后4周用1×103.0EID50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LX4株进行攻毒,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免疫组与IB弱毒疫苗免疫保护率分别为12/16和13/16;攻毒后喉拭子IBV分离结果表明,IB弱毒疫苗和重组鸡痘病毒免疫组的IBV气管排毒时间比对照组缩短了2 d,病毒的分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肾脏、气管、肺脏、腺胃、脾和肝脏的病理损伤也较对照组轻,而且病变持续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干扰鸡新城疫病毒(NDV)在鸡胚上的生长现象已被作为一种诊断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方法。用IBV—NDV干扰试验对十五株来自疑为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群的病毒进行分析:接种IBV10小时后再接种NDV La Sota毒株,后通过血凝(HA)试验测定,有八株能干扰La Sota在鸡胚上的生长。 IBV这种干扰作用具有特异性,因为它可被相应的IBV抗血清所抑制。此种方法证明干扰作用是敏感的。在一些IBV继代代数少的情况下、虽然IBV不引起鸡胚产生病变,但可干扰NDV的HA活性。此外,血清学反应IBV阴性的样品不能干扰NDV在鸡胚上的生长。从以上情况看,对于分离IBV野毒来说,IBV—NDV干扰试验显然是一种改进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试验用中药方剂对鸡外周血液T、B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及抗IBDV自然感染进行了研究,试验组鸡饲喂中药方剂的饲料,对照组鸡饲喂不含中药的饲料,于不同时间检测T、B淋巴细胞数量,将部分20日龄鸡用于IBDV自然感染,观察发病及死亡情况,中药方剂能显著增加外周血液T、B淋巴细胞数量,也能显著降低IBDV自然感染情况下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菌毒净1万倍稀释的水溶液,给出壳海兰雏鸡连续饮用20天,进行了四批次1200多只雏鸡的试验,试验结果进行生物统计,对鸡只的增重和肉料比用t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鸡只的死亡率进行u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饮用菌毒净消毒水的雏鸡比不饮用消毒水的对照组死亡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药喉喘宁防治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SPF鸡80只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感染对照组、中药预防组、中药治疗组以及正常对照组,除对照组鸡外均进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进行攻毒,然后采用中药喉喘宁进行预防和治疗,最后对各组鸡的临床症状和疗效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在对鸡进行攻毒3~4d后,感染组以及治疗组开始发病,并在攻毒的7d后出现死亡,但预防组在攻毒6d以后才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发病症状,并且发病数比之于感染对照组明显偏少;预防组的保护率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分别为90.0%和55.0%;而治疗组与感染组的治愈率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愈率为80.0%。结论:中药喉喘宁对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将240只海兰褐雏鸡随机分为8组,每组30只,分别为金银花复方制剂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疫苗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将试验鸡人工感染法氏囊病毒(IBDV)强毒,观察药物对雏鸡保护效果。结果表明:金银花复方制剂可以减弱IBDV强毒对雏鸡免疫器官的损害,对法氏囊强毒感染雏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根据NDV、IBV二种病毒能在鸡胚中繁殖的特点,通过筛选上述二种病毒的最适稀释比例,将混合毒种接种9~10日龄鸡胚尿囊腔内(筒称同胚培养),使接种鸡胚尿囊液96h二种病毒毒价同时达到高峰,每0.1ml尿囊液含NDV≥10~8EID_(50)、IBV≥10~7EID_(50).本试验用兔抗NDV、IBV血清抗体封闭相应病毒测定混合毒获得成功.本研究目的在于为制备鸡二联油乳剂灭活苗时改进繁毒方法,降低疫苗成本.  相似文献   

20.
雏鸡饮服鸡源芽孢杆菌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从健康鸡消化道分离的鸡源芽孢杆菌饲喂雏鸡,采用鸡白痢沙门氏菌作为攻毒病原菌,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生长速度及死亡率上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20%),说明芽孢杆菌是一种用于研制微生态制剂的理想益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