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分析了济宁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济宁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策:完善食用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食用菌产品的检验监测力度;加强源头管理,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产业化经营,促进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2011年广东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和产值再创新高,国内需求不断上升,国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各有不同.分析了2011年国内外及广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包括做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加强产业发展的基础体系、完善产业化服务体系及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础,食用菌产业是甘肃省武威市“8+N”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之一。文章概述了甘肃省武威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优势和提升产能面临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品牌效益不显著、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完善产业链条、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武威市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SWOT分析的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是一个食用菌生产大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加之生产成本和品种的优势,使该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但山东食用菌产业"大而不强",在产品质量、精深加工、产业化经营以及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不足,面临着出口难度增加、产销脱节、市场风险大等挑战。为此,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抓住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生产潜力大以及惠农政策扶持等机遇,加快产业科技创新,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信息引导和市场流通体系,提高产业化、规模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内外食用菌消费市场、青浦区食用菌发展历史和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在青浦区大力发展食用菌,并使其成为新的重点产业的可行性。同时,根据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经验,针对青浦区发展食用菌产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强化产业龙头建设,重视品牌包装,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运行机制;加强市场营销,强化市场信息服务,建立完善的市场流通体系;提高设施化栽培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科技投入,严格菌种管理,确保菌种质量”作为青浦区食用菌产业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和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食用菌种质资源、育种、栽培、加工和贸易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并结合国内外市场情况,提出了持续稳步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主要对策:加大食用菌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加强深加工技术研究、实现产业化、加强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重视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文 《现代农业科技》2012,(21):325+327
通过对国内食用菌发展先进地区实例分析,总结出适合安徽省借鉴的4种食用菌生产组织模式,剖析了各类模式的优势及其在安徽省的运用,以期对安徽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四川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发展食用菌产业,必须要加快产业化进程,增强技术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大力培养开发食用菌市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铜陵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更新设备、完善设施、推动食用菌品种多样化发展、加强食用菌产业技术指导、提高食用菌废弃料综合利用率,以及加大试验示范力度、加强食用菌产业管理的建议和对策,大力发展铜陵市的食用菌产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作为食用菌生产大国,面对入世后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食用菌产业必须加强行业管理,加速完善标准化和法律体系,提高产业化程度。努力解决食用菌生产加工过程中资源消耗大、经营方式落后、产品单一等诸多问题,调整好区域布局,建立生产出口基地,发挥产销、生产技术、价格和历史文化的优势,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和深层次产品,延伸产业,促进产业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安徽省大豆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该地区大豆生产具有总量大、品质优、贡献大、茬口优、潜力大等诸多优势与特征。当前,在进口大豆冲击的不利环境下,我国必须保证国内食用大豆的完全自给并为面向全球市场的大豆食品加工业提供优质原料,安徽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生产调研,对安徽省大豆生产地位与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该地区大豆生产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豆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与措施。[结果]分析发现,该地区大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大豆生产比较效益较低,综合配套技术集成创新不足,大豆加工业对大豆生产牵动作用不强,大豆补贴不足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结论]为实现该地区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稳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提升大豆生产技术,提高单产,还要继续深化大豆精深加工,进一步提高大豆产业效益和农民积极性。另外,还要从维护国家和地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完善大豆产业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2.
尤逢惠  伍玉菡  江舰  万娅琼  曹磊  储耀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953-12953,12963
[目的]测定几种常见食用菌的共晶、共熔点。[方法]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香菇、金针菇、双孢菇菌柄和菌盖的共晶点和共熔点。[结果]试验得出,食用菌的菌盖和菌柄共晶点和共熔点温度差异较大,当放在一起进行预冻时,应选择二者较低的共晶点。一般的超低温冰箱(-18℃)即可满足要求;升华阶段的加热板温度应选择二者较高的共熔点,即可满足要求。[结论]研究可为食用菌冷冻干燥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野生食用菌风味成分,天然风味调料的发展及其开发前景进行综述,旨在为野生食用菌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同时对推动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安徽省棉花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安徽省棉花生产和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级研究、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特色的新品种,加强省工、节本、环保型植棉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由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实行订单式农业,加强棉花综合利用研究、延伸棉花产业链,提高棉花副产品的附加值的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以期促进安徽省棉花产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胡永光  李萍萍  袁俊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06-2607,2669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食用菌生产技术进步的结晶.国外少数国家实现了部分食用菌的工厂化和自动化生产,我国的食用菌产业仍处于农户栽培模式的初级阶段,工厂化规模生产亟待加强.详细介绍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特点、国内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及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易克传  姚智华  张新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6061-6062,6075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但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一直较低,严重制约了玉米产业的发展。该文阐述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安徽省玉米种植及机械化技术现状。通过对制约我省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对策,为提高我省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酒泉市肃州区食用菌发展存在的问题,从食用菌种类和品种选择;根据经济条件选择栽培方式;加强技术创新,努力使生产技术本地化、实用化;严格管理,提高菌种质量;处理好政府、企业、农户及科技部门的关系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玉米生产国际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提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吉林省玉米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玉米产业竞争的优势和劣势。针对这一实际,从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玉米品质、适度规模经营、坚持绿色生产、实现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条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吉林省玉米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对策,以期为该省的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农业兼业化、农民老年化、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约因素明显增加的背景下,基于安徽省农业资源现状,从安徽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劳动力就业和人口发展趋势、农业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情况、农户家庭规模经营现状、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趋势等角度进行可行性论证,以安徽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公布的决定、规划和相关数据为基准,分产业、分类型对安徽省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进行分析预测,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漳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势头良好,被誉为"中国菇都"。该文总结漳州市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特点和"漳州模式"的主要做法,提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造产业集群品牌;实施"绿色行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重视科技研发,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市场服务体系,搞活产品市场流通等促进食用菌产业跨越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