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研究荔枝蒂蛀虫成虫羽化和交尾规律及性信息素释放节律,为开展荔枝蒂蛀虫化学生态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在室内温度(26±1)℃、相对湿度(80±5)%和光照周期14L∶10D条件下,观察荔枝蒂蛀虫成虫的羽化和交尾习性;采用正己烷浸提雌蛾性腺获得粗提物,用触角电位仪测定雌蛾性信息素的释放节律,用Y型嗅觉仪测定雄蛾对雌蛾性腺粗提物的选择趋性反应。【结果】荔枝蒂蛀虫成虫羽化高峰期在化蛹后7~8d;3日龄成虫交尾最为活跃,交尾高峰期在22:00-01:00;3日龄雄蛾对3日龄处女雌蛾性腺粗提物的触角电位反应较强,尤其对22:30-00:30雌蛾性腺的粗提物反应最强,说明22:30-00:30是荔枝蒂蛀虫性信息素释放的高峰期。荔枝蒂蛀虫3日龄雄蛾对3日龄雌蛾22:30-00:30性腺粗提物具有明显的选择趋性。【结论】荔枝蒂蛀虫交尾与性信息素释放存在一定的时辰节律。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亚洲型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asiatica)的羽化和生殖昼夜节律,在自然光周期和温湿度条件下对亚洲型舞毒蛾成虫的羽化、求偶、交配及产卵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利用触角电位反应测定了处女雌蛾性信息素的合成量与日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型舞毒蛾雌蛾在化蛹后11 d,雄蛾在化蛹后12 d分别出现羽化高峰;雌雄蛾的羽化行为均发生在光期前2 h(02:00)至暗期3 h(21:00),雄蛾羽化高峰期为光期6 h(09:00),较雌蛾(11:00)提前2 h。雌蛾羽化约2 h后开始求偶,1日龄雌蛾的求偶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而其他日龄的雌蛾仅在光周期开始后的1 h内求偶率降至当日最低(75%),其余时间达到或接近100%;2日龄雌蛾体内的性信息素合成量最高,以后逐日下降。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尾,室内交尾高峰期发生在光期11 h(14: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暗期6 h(00:00)。产卵高峰期发生在光期3 h(06: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暗期2 h(20:00)。综上可见,亚洲型舞毒蛾成虫的羽化和生殖行为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豇豆荚螟雌蛾在自然条件下的交配规律。结果表明:该虫成虫雌蛾羽化后2日龄开始出现求偶行为和交配活动,羽化后第4到第5天及暗期8~9 h达到求偶和交配高峰期,该虫雌蛾一生交配1~2次。  相似文献   

4.
沙柳木蠹蛾(Holcocerus arenicola staudinger)是为害沙柳(Salix psammophila)根部的一种钻蛀性害虫。通过对沙柳木蠹蛾羽化行为、性比和寿命的调查,对各日龄雌蛾求偶和交尾发生时间的统计分析,明确了沙柳木蠹蛾性行为的动态节律。结果表明:沙柳木蠹蛾在19:00~21:00羽化最为集中;雌雄性比平均为0.66∶1;成虫平均寿命4.8±2.2d,其中雌蛾的寿命稍高于雄蛾。雌蛾在进入暗期1~2h内求偶行为明显,最大求偶百分率出现在羽化后的第二晚。1日龄成虫的交配高峰在暗周期的前2h,而2~4日龄成虫的交配高峰是在暗期的1h内;交配持续的平均时间为38.41±11.42min。随着蛾龄的增大,雌虫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发生的时间提前。沙柳木蠹蛾的性活动高峰出现在羽化后连续3个暗周期的前半段,可作为利用性信息素防治沙柳木蠹蛾最佳时段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沙棘木蠹蛾成虫行为学特征及性诱效果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为沙棘木蠹蛾性引诱剂的开发和利用作准备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 ,就与沙棘木蠹蛾性引诱有关的几个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沙棘木蠹蛾 7月中旬进入羽化高峰期 ,1 5 :0 0— 1 8:0 0羽化量占日羽化总量的 90 % .雌蛾的求偶行为主要发生在 2 0 :0 0— 0 :0 0 .未观察到雌蛾多次交尾现象 ,偶尔可见雌蛾未交尾即产卵 .雌蛾寿命一般 2~ 7d ,平均 4d ;雄蛾寿命 3~ 8d ,平均 6d .处女雌蛾在林缘上风方向 30~ 1 0 0 0m都能诱到一定数量的雄蛾 .雌蛾的求偶行为表现出很强的时间节律 ,通过悬挂 7个处女雌蛾诱捕器连续观察发现 ,2 0 :0 0— 0 :0 0诱蛾量占日诱总量的 94 2 % ,1日龄处女雌蛾诱蛾量最多 ,随着处女雌蛾日龄的增加 ,诱蛾数量下降 .雌蛾腹部性腺体粗提物具有引诱雄蛾活力 ,交配雌蛾不再具有引诱雄蛾能力 .雌蛾的求偶暗期为 1~ 2h .沙棘木蠹蛾性诱特性符合蛾类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马铃薯块茎蛾成虫的交配行为,结果表明,成虫羽化当天即可进行交配,交配高峰出现在黑暗后1.0~3.0h,交配活动以羽化后2—4d表现强烈,以4日龄雌虫和3日龄雄成虫的组合效果最佳。雌雄蛾有多次交配习性,雄蛾平均交配3.2次,雌蛾有二次求偶现象。补充营养影响雌蛾起始求偶时间。  相似文献   

7.
在温度(25±1)℃,光暗周期L:D=14:10(光期06:00开始,20:00结束),相对湿度RH=75%-80%的条件下,观察了麻楝蛀斑螟成虫的羽化与生殖行为.结果表明:成虫羽化率85.4%,羽化期25d左右;羽化行为主要出现在暗期,日羽化高峰在20:00-23:00,占总羽化量的80.7%;雌、雄比例0.83:1.羽化后第2天达到性成熟,当天羽化的成虫未发生交配;交配发生在进入暗期5-8h,交配持续时间50—200min;随着日龄的增大,交配率降低,交配持续时间增长;交配后第2天开始产卵;雌、雄虫均未发现2次交配现象.交配雌虫平均产卵104粒,卵期7d左右,孵化率84.3%;未交配雌虫平均产卵157粒,孵化率0.交配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3.73和2.93d,未交配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5.87和5.03d.  相似文献   

8.
<正>柞蚕种茧在发蛾羽化过程中,雌雄不仅个体重量差异明显,蛹体的有效发育积温也差异显著。一般情况下,雄蛹羽化的有效积温要比雌蛹低30℃,暖茧时如果保持19℃平温,雄蛹比雌蛹要提前3天左右完成羽化。柞蚕种茧的雌雄比例一般为30∶70,雄蛾的数量远远超过雌蛾的配比量。而在自然羽化情况下,由于大量雄蛾提前羽化,会出现雄蛾前期严重过剩、后期严重不足的现象,所以不得不使用乏蛾。乏蛾是指交配过一次以上  相似文献   

9.
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 (Lepidoptera:Cossidae)是一种重要的园林害虫.为研究利用其性信息素防控六星黑点豹蠹蛾,在光周期L∶D=14∶10、温度19-32℃、相对湿度75%-85%条件下,对雌蛾求偶行为进行了观察;采用腺体提取法和瓶内收集法分别制备了不同日龄在同一时辰、同日龄在不同时辰的雌蛾性信息素粗提物,然后测定雄蛾触角对各种性信息素提取物的触角电位反应;以雄蛾对腺体提取物的EAG值表示性信息素的产生量,对瓶内收集物的EAG值表示释放量,检测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的时辰节律.结果表明:雌蛾求偶均发生在暗期;雌蛾求偶率与日龄有关,其中2日龄雌蛾求偶率最高,平均为86.7%;不同日龄雌蛾求偶高峰期均在进入暗期4-6h期间;随着虫龄的增加,求偶高峰期前移.雌蛾羽化当晚体内即可产生性信息素,并且向体外释放,但量较少;2日龄雌蛾产生和释放的性信息素量最大;雌蛾腺体中性信息素含量从进入暗期后逐渐增加,在暗期5h含量最高,随后逐渐减少;雌蛾释放性信息素从暗期4h开始,至暗期6h释放量最大.通过林间处女雌蛾诱捕试验证明了六星黑点豹蠹蛾的求偶行为与性信息素产生和释放在时辰节律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性信息素防治栎黄枯叶蛾。[方法]在野外对栎黄枯叶蛾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利用田间诱蛾试验验证了栎黄枯叶蛾的性趋向。[结果]交配行为试验表明:栎黄枯叶蛾的求偶与交配行为均发生在凌晨2:00—5:00,交尾高峰出现在凌晨3:00—4:00;羽化后的成虫在1~5日龄都具有交配能力,2日龄成虫交尾能力最强;栎黄枯叶蛾雄蛾能多次交尾,雌蛾仅1次;1日龄的处女雌蛾交尾时间较短,随雌蛾日龄增加,其交配持续时间逐渐加长,开始交配的时间提前;性趋向实验表明:栎黄枯叶蛾种内个体间引诱作用为雌蛾引诱雄蛾,分泌与释放性信息素的腺体位于雌虫腹部末端,同性间不存在引诱聚集行为;性诱试验发现:2~3日龄未交配雌蛾诱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日龄。[结论]依据研究结果,认为该虫符合利用性信息素防治虫害的基本要求,可利用性信息素对其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二纹蕈甲(Dacne picta Crotlh)蛹体的变化和羽化行为。[方法]对室内饲养的二纹蕈甲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二纹蕈甲羽化前,蛹的复眼、上颚、跗节和翅的颜色逐渐加深。化蛹后第14~16 d为羽化高峰期,雌雄性比接近1∶0.77。羽化时,蛹壳由前胸背板处裂开,后翅在收缩折叠前,有伸展的现象。[结论]该研究摸清了二纹蕈甲蛹体的变化和羽化行为。  相似文献   

12.
光照对美凤蝶滞育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消除滞育对蝴蝶产业的不利影响。[方法]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光周期与光脉冲对美凤蝶滞育蛹发育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20℃LD12:12时,滞育蛹第31天开始羽化,持续36d,平均历期46.9d;LD15:9时第37天开始羽化,持续22d,平均历期47.7d。25℃时,LD12:12开始羽化时间为第18天,持续23d,平均历期25.9d;LD15:9为第19d,持续14d,平均历期为26.4d。在25℃时,断光后间隔2h进行2h光脉冲处理,羽化推迟4d,在第19天开始羽化,平均历期延长1.2d,为21.8d;断光4h后进行2h光脉冲处理,羽化提早2d,第15天开始羽化,平均历期缩短1.9d,为18.8d。[结论]光周期和光脉冲对滞育蛹发育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消毒清洁措施实施对斜纹夜蛾室内种群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配制2%的甲醛溶液和5%新鲜石灰水等的消毒药剂作消毒清洁处理,不采取消毒措施作对照,采用天然饲料在清洁处理和对照条件下分别喂养斜纹夜蛾,比较了消毒清洁措施实施与否对其生长发育、繁殖能力以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斜纹夜蛾供试虫的蛹重、羽化率、产卵量、卵孵化率及各虫态的累计死亡率在消毒处理与对照之间存在0.05水平显著差异,幼虫历期和蛹历期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前者比后者要短一些。[结论]采取消毒措施后喂养的斜纹夜蛾的生长发育状况好于对照,改善人工饲养环境条件有助于提高斜纹夜蛾的存活率和繁殖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桑蚕活蛹的冷藏技术问题,为利于桑蚕活蛹的食用化利用途径拓展。[方法]将刚化蛹的蚕蛹6 h收集1次,分别单独存放,在不同的蛹龄时放入冰箱(2℃)中冷藏60 d左右。[结果]蛹龄≤12 h的蚕蛹Ⅰ、Ⅱ区的蛹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深;蛹龄〈24 h的蚕蛹,其存活率很低;蛹龄=48 h的蚕蛹,其外观在冷藏前后几乎无变化;蛹龄≥192 h的蚕蛹冷藏后无蚕蛹存活,同时出现了蚕蛹蛋白腐败后特有的蛹臭味。[结论]桑蚕在化蛹48 h后用2℃冷藏可达60 d以上。  相似文献   

15.
枣尺蠖(Sucrajujuba Chu) 是枣树的重要害虫之一, 其分布与寄主较为广泛, 近年来在我省为害极其严重。该虫在我省一年发生一代, 以蛹在枣树下土壤中和枯枝落叶层中越冬, 翌年4 月上旬羽化, 羽化高峰期为4 月8 日至17 日, 一日内以上午7∶30 ~9 : 30 和下午6 :30 ~8 : 30羽化最多, 形成两次明显的羽化高峰, 羽化率为75-4 % 。雌雄性比为2-4∶1。成虫交配高峰期为黑暗期1-5~2-5 h, 交配持续时间在正常光周期下多数为3 ~7 min , 在控制光周期(14L: 10D)下多数为15 ~30 min。每雌平均产卵量为645 粒  相似文献   

16.
荔枝蒂蛀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逐日查蛹羽化进度法和虫蛹分级预报法对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的发生期进行了预测预报,应用系统调查的方法观察荔枝蒂蛀虫在田间实际发生的情况,结果表明,所预测的发生期与实际的发生期结果相一致,2种测报方法均能准确预测荔枝蒂蛀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水曲柳花小蠹(Hylesinus fraxiniPanzer)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方法]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结合的方法。[结果]水曲柳花小蠹在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干树皮下越冬。成虫5月中旬出现,侵入衰弱木或新伐倒原木交配产卵,5月下旬孵化出幼虫,7月上旬开始化蛹,下旬开始羽化出成虫。目前应以检疫措施为主要防治手段,提防或严禁调入,防止苗木、木材及其制品带虫传播。[结论]该研究可为水曲柳花小蠹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保幼激素类似物苯氧威对仓储害虫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配制6种不同浓度苯氧威,采用点滴法处理黄粉虫,分别观察苯氧威对黄粉虫体重增加量、发育历期、死亡率、化蛹率、羽化率、雌性率、超龄率、畸形率的影响。[结果]10.00ng/μl苯氧威使黄粉虫化蛹率、羽化率和雌蛹率显著减少,明显地引起黄粉虫的超龄和畸形;而100.00ng/μl苯氧威可明显增加黄粉虫死亡率。[结论]苯氧威对仓储害虫黄粉虫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有效控制黄粉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