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实验室内观察研究了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成虫的行为习性,结果表明:成虫大部分羽化于晚上20:00-次日5:00,高峰时段为20:00~22:00;雌雄成虫在1~5日龄均可交配,羽化后次晚为高峰期;成虫一天中的交配发生于20:00-6:00,高峰期为1:00-3:00;成虫交配持续时间15~130min,平均83.53 min;成虫在夜间产卵,平均单雌产卵429粒;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12.13天和11.45天.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成虫的羽化规律和产卵习性,采用滤纸保湿培养皿法,在室内观察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羽化节律及温度、不同性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高峰期出现在开始羽化后的5~10 d,每日的羽化主要集中于2∶00—10∶00,其中雌虫的羽化高峰期集中在4∶00—10∶00,雄虫则在2∶00—8∶00和18∶00—24∶00出现2个小高峰。雌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产卵,第2天产卵量最多,产卵高峰期出现在每日14∶00—24∶00。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15℃时寿命最长,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11.9 d和10.7 d;交尾雌、雄虫寿命低于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7.6 d和6.9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109.4粒;在30℃时寿命最短,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2.6 d和2.9 d,交尾雌、雄虫则为1.9 d和2.7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49.4粒;在25℃时,不同雌雄配比的成虫寿命无显著差异,雌、雄虫平均约为2 d和4 d,单雌有效产卵量亦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和雌虫产卵具有明显节律性,不同温度对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影响较大,不同雌雄虫配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亚洲型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asiatica)的羽化和生殖昼夜节律,在自然光周期和温湿度条件下对亚洲型舞毒蛾成虫的羽化、求偶、交配及产卵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利用触角电位反应测定了处女雌蛾性信息素的合成量与日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型舞毒蛾雌蛾在化蛹后11 d,雄蛾在化蛹后12 d分别出现羽化高峰;雌雄蛾的羽化行为均发生在光期前2 h(02:00)至暗期3 h(21:00),雄蛾羽化高峰期为光期6 h(09:00),较雌蛾(11:00)提前2 h。雌蛾羽化约2 h后开始求偶,1日龄雌蛾的求偶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而其他日龄的雌蛾仅在光周期开始后的1 h内求偶率降至当日最低(75%),其余时间达到或接近100%;2日龄雌蛾体内的性信息素合成量最高,以后逐日下降。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尾,室内交尾高峰期发生在光期11 h(14: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暗期6 h(00:00)。产卵高峰期发生在光期3 h(06: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暗期2 h(20:00)。综上可见,亚洲型舞毒蛾成虫的羽化和生殖行为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4.
梨小食心虫成虫行为节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梨小食心虫成虫行为节律,为开展梨小食心虫化学生态学研究及其综合治理奠定基础。【方法】在人工气候箱(温度(24±0.5)℃、相对湿度(70±10)%、光周期为15h光期和9h暗期)条件下,系统观测了梨小食心虫成虫羽化、交配及产卵行为节律。【结果】梨小食心虫成虫的羽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主要发生在光期05:00-10:00这个时段,此时成虫的羽化数量占总羽化数量的90%以上,其中以05:00-06:00羽化率最高,与其他时段差异显著;成虫的求偶交配行为多发生在羽化后第3天,呈"一"字形交配,单次交配持续时间为11~35min,平均为22.07min,成虫交配活动主要发生在17:00-21:00,交配率超过90%;梨小食心虫雌成虫的产卵节律与其交配节律颇具相似性,其产卵活动也主要发生在17:00-21:00,该时段所产卵量达到总产卵量的87.43%,显著高于其他时段。【结论】梨小食心虫成虫的羽化、交配及产卵行为具明显的生物节律,其中羽化行为主要发生在上午05:00-10:00,交配和产卵行为主要发生在傍晚17:00-21:00。  相似文献   

5.
生殖行为是个体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对白背飞虱的交配、产卵等生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背飞虱雌虫羽化昼夜节律高峰期在12∶00~14∶00,雄虫羽化高峰期比雌虫早,在10∶00~12∶00,交配昼夜节律高峰期在凌晨0∶00~2∶00和中午12∶00~14∶00,产卵昼夜节律高峰在12∶00~16∶00,雌雄成虫均可交配2次以上,雌虫多次交配后产卵量显著多于单次交配的雌虫,未经交配的雌虫也能产卵,但产卵量显著少于交配过的雌虫且所产卵不能孵化,表明白背飞虱不具有孤雌生殖现象。  相似文献   

6.
棉大卷叶螟主要生物学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棉大卷叶螟生物学习性的研究观察,发现成虫多在夜间羽化,羽化当天或第二天晚上交配,交配时间多在夜间20:00~2:00,交配时雌雄个体附于攀附物上呈“一”字形,交配持续时间1~4h。交配后的成虫一般于第2天或第3天开始产卵,少数在第4天产卵。成虫不同世代、同世代不同雌虫产卵量差异大,从73~638粒不等。成虫性比随世代的不同有着一定变化,不同补充营养条件下的实验种群性比也有所不同。幼虫多在下午及夜间孵化,上午孵化量少,同一天产的卵孵化时间比较整齐。幼虫共有5龄,主要在夜晚蜕皮,5龄幼虫老熟后即觅地化蛹,预蛹持续期2—4d。  相似文献   

7.
荔枝蒂蛀虫羽化及交配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荔枝蒂蛀虫羽化规律及其交配行为。[方法]在室内观察荔枝蒂蛀虫的羽化规律、成虫交配行为。[结果]荔枝蒂蛀虫雌、雄茧蛹集中在进入暗期6h后的时间段内羽化,进入暗期2h为羽化高峰;荔枝蒂蛀虫茧蛹第6~9天为羽化高峰期,雌雄性比接近1:1。暗期8h后为荔枝蒂蛀虫的交配高峰期。荔枝蒂蛀虫雌蛾羽化当天不进行交配,2~8日龄雌蛾均可交配.2、3日龄雌蛾进入交配高峰期;1~15日龄雄蛾均可交配,2-5日龄雄蛾进入交配高峰期。[结论]该研究摸清了荔枝蒂蛀虫羽化规律及其交配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60)Co-γ200Gy辐照小菜蛾6日龄蛹,并通过蛹的羽化率及成虫的飞行能力、交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等一系列参数来验证遗传不育技术防治小菜蛾的可行性。【方法】用200Gy ~(60)Co-γ辐照50头小菜蛾6日龄蛹,然后将其与50头未辐照的对照组6日龄蛹置于温度(25±1)℃、相对湿度60%~70%、光照时间14~16h/d、光照强度1 000~4 000lx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蛹的羽化率、辐照雄虫的飞行能力、雄虫对雌虫性激素的感知能力、雄虫的交配能力及雌、雄成虫的寿命等参数。【结果】经200Gy ~(60)Co-γ辐照处理后,小菜蛾雄蛹的羽化率为60%,羽化后雄虫寿命为8.83d;雌蛹羽化率为52.67%,羽化后雌虫寿命为7.90d。与对照组相比,辐照雄虫的飞行能力、交配能力、对雌虫性信息素的感知能力均无显著差异。4个配对组合UM×UF、IM×UF、UM×IF、IM×IF(其中UF、UM和IF、IM分别表示未辐照和辐照处理的雌虫和雄虫)的当代成虫单雌产卵量分别为23.24,16.34,6.98,5.33粒,F_1代卵的孵化率分别为94.83%,75.93%,86.88%和64.15%,F1代化蛹率分别为82.52%,44.11%,21.83%和10.35%;与对照组相比,辐照组当代成虫和F1代单雌产卵量、F_1代卵的孵化率和F1、F_2代化蛹率均显著降低;辐照组F_1代雄虫与雌虫的性别比以组合IM×UF最大,且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用最佳亚不育剂量200Gy ~(60)Co-γ辐照小菜蛾6日龄蛹,蛹的羽化率、羽化后成虫寿命及生殖力受辐照影响显著降低,辐照雄虫的飞行能力、交配能力及对雌虫性信息素的感知能力不受辐照影响,说明采用辐照不育技术防治小菜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棉大卷叶野螟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温度为25±2℃、光周期为L13:D11(光照时间为06:00~19:00)的条件下,初步研究了棉大卷叶野螟的繁殖特性。结果表明,雌、雄虫的平均交配前期分别为3.96±0.16d和3.56±0.16d;雌虫的平均产卵前期为4.00±1.52d;熄灯后40min,交配发生概率逐渐升高,交配高峰发生在20:00~22:00之间;雌成虫在熄灯后约30min开始产卵,产卵高峰发生在20:00~22:00之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Kuwayama)]雌雄成虫交配前期和雌虫产卵前期的时长及成虫交配、产卵和羽化的昼夜节律,为探索更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柑橘木虱防控措施和性诱防控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活体九里香幼苗和成株为试验材料,以自制塑料杯及养虫笼为试验载具,在室内控制环境条件及室外自然状态下对柑橘木虱成虫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柑橘木虱成虫繁殖行为前期及繁殖行为昼夜节律数据.[结果]柑橘木虱雌雄成虫的交配前期分别为10.64±2.25和9.84±1.79 d;雌虫的产卵前期为12.58±2.90 d.成虫交配、产卵和羽化活动主要在2:00—21:00进行,其活动高峰期分别为9:00—10:00、11:00—12:00和9:00—10:00.[结论]柑橘木虱雌雄成虫交配、雌虫产卵和若虫羽化集中在白昼进行,雌雄成虫交配前期和成虫羽化日节律存在两性差异现象.可根据柑橘木虱成虫繁殖行为日节律的特点对其进行防治及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1.
泽兰实蝇生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泽兰实蝇的生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该虫一般在17:00~18:00时交配,16:00~17:00时产卵,雌、雄成虫可多次交配。雌成虫有多次产卵行为,卵为聚产,室内条件下单雌产卵量为(110.8±9.47)粒,室外单雌产卵量为(147.6±5.05)粒。雌成虫随交配次数的增多,其产卵量增大、产卵历期和成虫寿命延长,并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性。对虫瘿的室内观察及解剖发现,泽兰实蝇蛹有2种寄生蜂,其寄生率平均为22.7%,最高达到100%。  相似文献   

12.
沙柳木蠹蛾(Holcocerus arenicola staudinger)是为害沙柳(Salix psammophila)根部的一种钻蛀性害虫。通过对沙柳木蠹蛾羽化行为、性比和寿命的调查,对各日龄雌蛾求偶和交尾发生时间的统计分析,明确了沙柳木蠹蛾性行为的动态节律。结果表明:沙柳木蠹蛾在19:00~21:00羽化最为集中;雌雄性比平均为0.66∶1;成虫平均寿命4.8±2.2d,其中雌蛾的寿命稍高于雄蛾。雌蛾在进入暗期1~2h内求偶行为明显,最大求偶百分率出现在羽化后的第二晚。1日龄成虫的交配高峰在暗周期的前2h,而2~4日龄成虫的交配高峰是在暗期的1h内;交配持续的平均时间为38.41±11.42min。随着蛾龄的增大,雌虫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发生的时间提前。沙柳木蠹蛾的性活动高峰出现在羽化后连续3个暗周期的前半段,可作为利用性信息素防治沙柳木蠹蛾最佳时段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通过对茶尺蠖的性行为习性进行详细观察,掌握茶尺蠖性信息素释放规律;【结果】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5.33d、4.31d,性比为1:1.22。羽化主要集中在18:00~凌晨2:00,而交尾时间在21:00-24:00,其中23:00左右是交尾高峰;【结论】雌成虫有多次产卵现象,雄成虫具有多次交尾行为。采集性信息素的最佳时间在雌成虫羽化后第2天22:30左右。  相似文献   

14.
德国小蠊生物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德国小蠊 Blattella germanica(L.)观察表明,昼夜24小内都可脱皮、羽化、交配和产卵。若虫1-5龄各龄期均1周左右,第6龄接近两周。若虫脱皮和成虫羽化,均有借重力脱皮和展身行为。若虫有取食自己蜕的习性。以平均值计,成虫羽化后4.7天开始交配;雄虫一生交配2.7次,雌虫4.1次;每次交配需时68min。雌虫腹部背面7.8节腺孔的分泌物对雄虫有较强引诱力。成虫一生产1—3个卵鞘,第一产卵鞘含卵粒最多,卵期约19天。未见孤雌生殖现象。虫体后肠分泌的聚集素使之有明显的群居性。  相似文献   

15.
 在恒温20.1 ℃,RH 48.9%的条件下,用蚕豆苗和用吸足15%的蔗糖水的棉球饲养南美斑潜蝇,测得雌、雄成虫的最长寿命、平均寿命及在蚕豆苗上的最高产卵量、平均产卵量。15%蔗糖水棉球饲养雌、雄成虫最长寿命及平均寿命是17 d,7 d,5.3 d,3 d。蚕豆苗饲养雌、雄成虫的最长寿命及平均寿命分别是19 d,6 d,10.6 d,3.5 d。在相同条件下,测得每对成虫在蚕豆苗上的最多产卵量及平均产卵量分别是316粒、214.5粒;产卵的高峰期是羽化的6~9 d。  相似文献   

16.
赣北松墨天牛成虫发生及产卵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野外调查及室内观察对赣西北地区松墨天牛成虫的羽化规律、产卵特性及生活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在该地区1年发生1代,羽化始、末时间分别为4月30日和8月31日;雌虫平均寿命63.2(42~73)d、一生平均产卵量为169.6(91~227)粒;在马尾松树上有卵刻槽占刻槽总数比率室内为59.5%、林间为38.5%;雌虫刻槽主要集中于树干中段2~6 m,对树干直径的选择主要集中在5~14 cm处,对树皮不同厚度的选择为3~13 mm,在此范围以外的厚度树皮上虽然有少数刻槽但刻槽内并无产卵。  相似文献   

17.
杨树橙斑白条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橙斑白条天牛(Batocera davidia Deyrolle)是福建省杨树的新害虫,该虫在福建省2a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一般成虫于秋季羽化,停留于蛹室越冬,次年春夏陆续自蛹室向外作椭圆形的羽化孔而飞出。成虫5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初孵幼虫开始取食危害,次年7月下旬开始化蛹,8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少部分成虫在8月下旬爬出羽化孔,补充营养后交配产卵,大部分成虫在蛹室内越冬。在幼龄林,雌虫主要产卵于树干基部,随着树龄的增加和树皮的增厚,多产卵于2m以下的树干上。每雌产卵38-52粒,平均46.2粒。林间卵的孵化率为53%-76%。  相似文献   

18.
碧蛾蜡蝉行为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系统研究了碧蛾蜡蝉7种重要的行为习性,包括若虫孵化、若虫蜕皮、成虫羽化、成虫交配产卵、成虫取食活动、若虫和成虫趋光性。结果表明:碧蛾蜡蝉多在傍晚和凌晨蜕皮,耗时32~108 min不等,蜕皮时腹部不断向前伸直延伸;成虫羽化持续50 min左右完成,日羽化高峰在8:00~12:00及18:00左右;交尾一般在夜晚,弱光下进行,田间不易发现。交尾时有两种姿势,主要是雌虫固着于枝条,雄虫主动展翅求偶,雄虫翅展成30°左右锐角,交配时间长达35~60 min不等,交尾结束时,雄虫会轻微扇动翅;成虫一般在交尾后3~6 d产卵,雌虫产卵昼夜呈"M"型,有两个高峰,分别在20点左右及深夜。产卵时翅闭合,用产卵器在枝条上下划动刻出梭形刻点,每产一粒150~180 s,产完一粒后,向前爬行1~2 mm继续产卵,形成一条产卵刻痕,多条产卵刻痕在茶枝上形成几条平行纵列,每条平均约由23个刻点组成,略突于枝条表皮外;碧蛾蜡蝉成若虫对黑光和紫光两种短波光有明显趋性,对振动敏感;低龄若虫多聚集在嫩叶背面取食,高龄若虫及成虫聚集停栖在寄主植物枝条上,呈"1"字形或两排"1"字形排开取食。研究结果对研究碧蛾蜡蝉发育历期及田间防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马铃薯块茎蛾成虫的交配行为,结果表明,成虫羽化当天即可进行交配,交配高峰出现在黑暗后1.0~3.0h,交配活动以羽化后2—4d表现强烈,以4日龄雌虫和3日龄雄成虫的组合效果最佳。雌雄蛾有多次交配习性,雄蛾平均交配3.2次,雌蛾有二次求偶现象。补充营养影响雌蛾起始求偶时间。  相似文献   

20.
美洲斑潜蝇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虫取食、交尾均于白天进行,平均寿命8.7 ̄12.6d,平均每雌产卵归70.5 ̄120.8粒,产卵高峰在羽化后3 ̄7d,卵在白天和晚上均可孵化,孵化率90.8%以上。幼虫白天和晚上均可取食,不同虫龄和在不同作物上,其取食不同。化蛹一般在上午10时前进行,95.3%掉到土壤中,羽化一般在上午10时前进行,95.3%掉到土壤中。羽化一般在上午10时前,性比1:1,虫态历期与温度成反相关。1995年广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