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PF雏鸡感染REV后免疫器官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通过对 1日龄 SPF雏鸡人工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 REV) ,观察了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和脾脏 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雏鸡感染 REV后胸腺 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于7、2 1、4 2和 4 9日龄明显降低 ( P<0 .0 5) ,于感染后 1 4、2 8和 3 5日龄极显著减弱 ( P<0 .0 1 ) ;脾脏 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分别于感染后 1 4~ 2 8d和 3 5~ 4 9d较对照组雏鸡明显或极明显降低 ( P<0 .0 5,P<0 .0 1 )。法氏囊和脾脏 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分别在感染后 7~ 4 9d和 1 4~ 4 9d极显著减弱 ( P<0 .0 1 )。免疫器官胸腺重量和脾脏重量与体重比值及体重分别于感染后 7~ 4 9、7~ 3 5、7~ 4 9d明显降低 ( P<0 .0 5,P<0 .0 1 )。说明SPF雏鸡感染 REV后 ,免疫器官 (胸腺、法氏囊和脾脏 )淋巴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数量减少和功能降低 ,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发生明显降低或抑制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日粮中不同铁水平对绵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究绵羊饲养过程中铁过量的风险,试验在绵羊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铁500、1 000、1 500 mg/kg(硫酸亚铁形式),饲养75 d后宰杀,采取绵羊免疫器官(脾脏、胸腺、肝门淋巴结、十二指肠淋巴结及腭扁桃体),应用传统病理学方法观察以上器官的组织结构变化、含铁血黄素分布,并测定组织铁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绵羊饲喂过量铁后,脾脏白髓占比减小,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疏松,伴有肿大、空泡化现象,红髓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胸腺皮质区变薄,髓质区变厚且融合,胸腺小体数量减少、结构模糊;肝门淋巴结、十二指肠淋巴结皮质与髓质区变薄、界限模糊,皮质淋巴窦与髓窦间隙增大,淋巴小结结构模糊;腭扁桃体实质内淋巴小结数量减少,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有充血现象。饲喂过量铁后,各免疫器官组织铁含量均升高,其中脾脏内铁含量最多,腭扁桃体内最少,铁低、中、高剂量组脾脏铁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饲喂过量铁后,绵羊免疫器官组织结构均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且随着铁添加量越多,组织结构破坏程度越明显;各免疫器官中铁蓄积量与日粮中铁添加水平呈正相关,摄入过量铁严重影响绵羊免疫功能,因此在绵羊饲养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美国NRC(1985)饲料标准,日粮中铁水平不要超过500 mg/kg。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日粮中不同铁水平对绵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究绵羊饲养过程中铁过量的风险,试验在绵羊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铁500、1 000、1 500 mg/kg(硫酸亚铁形式),饲养75 d后宰杀,采取绵羊免疫器官(脾脏、胸腺、肝门淋巴结、十二指肠淋巴结及腭扁桃体),应用传统病理学方法观察以上器官的组织结构变化、含铁血黄素分布,并测定组织铁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绵羊饲喂过量铁后,脾脏白髓占比减小,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疏松,伴有肿大、空泡化现象,红髓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胸腺皮质区变薄,髓质区变厚且融合,胸腺小体数量减少、结构模糊;肝门淋巴结、十二指肠淋巴结皮质与髓质区变薄、界限模糊,皮质淋巴窦与髓窦间隙增大,淋巴小结结构模糊;腭扁桃体实质内淋巴小结数量减少,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有充血现象。饲喂过量铁后,各免疫器官组织铁含量均升高,其中脾脏内铁含量最多,腭扁桃体内最少,铁低、中、高剂量组脾脏铁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饲喂过量铁后,绵羊免疫器官组织结构均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且随着铁添加量越多,组织结构破坏程度越明显;各免疫器官中铁蓄积量与日粮中铁添加水平呈正相关,摄入过量铁严重影响绵羊免疫功能,因此在绵羊饲养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美国NRC(1985)饲料标准,日粮中铁水平不要超过500 mg/kg。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豚鼠作为实验动物,接种布氏菌M_5弱毒苗(简称M_5)后,经不同间隔时间连续心脏无菌采血,应用T玫瑰花结试验、淋巴细胞转比试验(H~3—TdR掺入法)及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等多种方法,对接种动物的T细胞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测定。 试验发现,免疫动物在接种后第36天,活性T玫瑰花结百分率为27.3%,对照组为20.6%;免疫动物的T淋巴细胞在整个试验期间均呈现较强烈的特异性增殖反应,除免疹后第69天的以外,其它三次试验的组平均刺激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于免疫后第118天对10只接种豚鼠进行了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其中6只呈阳性反应。 试验证明,接种豚鼠的T细胞应答具有如下重要特征:(1)M_5接种豚鼠可出现活跃的细胞免疫应答;(2)于接种后的一个月左右免疫动物的T细胞增殖反应达到高峰;(3)当血清凝集抗体消失时,多数动物的细胞免疫应答仍然维持在正常水平以上;(4)免疫动物再次接触相应抗原时,可出现较强烈的T细胞回忆反应;(5)特异性T淋巴细胞刺激与皮肤变态反应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特异性微量全血H~3—TdR掺入法术式简单、方法敏感、结果可靠,是布氏菌菌苗免疫效力评价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量元素铜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量元素铜与动物免疫功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缺铜影响动物免疫器官的发育 ,影响动物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降低细胞因子的分泌。现就微量元素铜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1 铜与免疫器官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根据发生的早晚和功能的差异 ,可把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部分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及禽类的法氏囊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增殖和对抗原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及一些淋巴组织。缺铜影响动物免疫器官的发育 ,赵德明等[1] 对肉…  相似文献   

6.
为了查清马、羊脑脊髓丝虫病中感染蚴到达脊髓和脑的移行径路,用绵羊32只,经皮下多点注射指状丝虫感染蚴,对组织间直接移行径路、淋巴循环径路和血液循环径路作了探讨。结果如下: (1)感染蚴主要经组织间直接移行,通过椎间孔或神经孔侵入脊髓腔及脑腔,而后移行入脑脊髓实质;(2)感染蚴可移行入淋巴管,经淋巴流环入大循环,进而侵入脑脊髓,但淋巴循环是次要径路; (3)在动物生存期,感染蚴不能直接侵入毛细血管,但在濒死期可入血液循环;(4) 虫体最早于接种后3h移行入脊髓腔,依次是脑腔,5~6h侵入脊髓实质,最后入脑实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绵羊接种布鲁氏菌弱毒M5-90株后外周血中CD4+、CD8+T、CD4+CD25+Treg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选择11只健康绵羊,每10 d免疫一次,共免疫3次,分别在免疫前、免疫后10d、20 d、30 d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8+T、CD4+CD25+Treg淋巴细胞亚群.在免疫后的第20 d,CD4+T、CD8+T细胞百分含量达到最高水平(P<0.05)后均缓慢下降;在第10d,CD4+CD25+Treg细胞缓慢升高,至20 d、30 d均显著升高(p<0.05);在布鲁氏菌M5-90疫苗免疫应答过程中CD4+CD25+Treg细胞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调控,对CD4+T、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进行调节,并且维持CD4+/CD8+比值稳定,起到平衡Th1/Th2细胞间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尤氏泰勒虫人工感染的绵羊进行了病理学观察。主要的组织病变:淋巴结充血、出血及淋巴窦网状内皮细胞增生;肺脏出血,间质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增生,肺泡隔增厚;肾小球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淋巴网状细胞灶状积累,甚至形成结节;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染色不均;肠道固有膜明显充血、出血;肝细胞颗粒变性,有散在细胞坏死,汇管区和小叶间有淋巴网状细胞增生;瘤胃黏膜下层有散在性出血,肌层见灶状出血。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病是偶蹄兽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一种微小RNA病毒,由Vp_1、Vp_2、Vp_3、Vp~4四个结构蛋白闭合成一个SSRNA基因组。完整的病毒颗粒具有热不稳定性和酸碱不稳定性。口蹄疫免疫牛的外周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可以检查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淋巴组织增生。应用培养5—6天的纯病毒1μg/ml再次免疫后十天,可以引起最典型的淋巴组织增生,而20个月后引起淋巴组织增生所需抗原量小,在培养后3—4天反应即可达高峰。淋巴组织增生对口蹄疫病毒具有特异性,但不同血清型毒株间可起交  相似文献   

10.
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由各种淋巴器官和参与免疫反应的各种细胞所组成,众多的免疫活性细胞中以体液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细胞免疫的T淋巴细胞为主。在光学显微镜下,B、T淋巴细胞均为形态相同的小淋巴细胞,难以区别。目前最常用的鉴定和计算外周血液和各种淋巴样组织中T淋巴细胞的方法是通过鉴别其表面的受体来进行的。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 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能够吸附绵羊及豚鼠等动物红细胞受体的特征,可用绵羊等的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相作用,使绵羊红细胞吸附在淋巴细胞周围,形成所谓的玫瑰花环,以此计算T淋巴细胞数,测定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并区别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1.
为了验证羊棘球蚴病(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EG95)对藏绵羊羔羊的免疫效果和牦牛犊牛的免疫安全性与免疫效果开展本实验。本试验着重阐述羊包虫病疫苗免疫藏绵羊羔羊对其体增重的影响和免疫牦牛犊牛的安全性及对其体增重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羊包虫病免疫藏绵羊羔羊,免疫组比对照组个体平均多增重3.66 kg;该疫苗免疫牦牛犊牛,疫苗安全性可靠,免疫组比对照组个体平均多增重14.7 kg。  相似文献   

12.
胸腺素α1对粤黄鸡免疫功能的调节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实验研究了不同剂量的胸腺素α1(Tα1)对粤黄雏鸡免疫器官指数、组织学结构、外周血和脾脏中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情况以及脾脏抗体形成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0.015mg/kg体重)Tα1可显著提高鸡免疫器官指数,可使胸腺髓质小体数和淋巴细胞数增加,皮质增宽;脾脏胸腺依赖区和法氏囊依赖区细胞增加,高剂量(0.06mg/kg体重)Tα1则引起法氏囊髓质细胞变性和坏死。结果提示,一定剂量的胸腺素α1可提高鸡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鸽实验性感染鹅副黏病毒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感染鹅副黏病毒病鸽的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病鸽各种组织器官均有明显的组织损伤,但较集中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主要肉眼病变为肺瘀血、水肿,胰腺、脾脏局灶性坏死,肠黏膜水肿、增厚或有出血、坏死,脑充血、出血;主要组织学变化为腺胃、肠道黏膜上皮坏死、脱落或伴有严重出血,肝、肾、心脏等器官实质细胞变性、坏死,胸腺、脾脏、法氏囊等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坏死,淋巴组织萎缩。  相似文献   

14.
魏俊峰 《兽医导刊》2012,(12):49-50
一、鸡免疫系统的组成鸡的免疫系统是指存在于鸡体内的免疫器官、淋巴样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等组成的并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协调,完成机体免疫功能。免疫器官是指实现免疫功能的器官和组织。鸡的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与哺乳类动物基本相似,但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最重要的差别是鸡有一个特殊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另外,鸡没有淋巴结而有淋巴样组织。鸡的免疫器官按功能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1)中枢淋巴器官:由骨髓及胸腺组成,主要是  相似文献   

15.
应用雏鸡、雏鸭、仔猪和奶山羊研究了低硒日粮对动物淋巴器官组织结构、含硒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硒日粮可显著地降低实难组动物淋巴器官及白细胞的含晒量和GSH—PX活性。淋巴器官含硒量与GSH—PX活性之间显著地正相关(P<0.01),低硒营养时两者同步降低。病理组织学检查,仔猪、雏鸡和雏鸭的淋巴组织发生明显的变性和坏死性变化;但奶山羊则以淋巴组织变性为主,坏死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CD8α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重要的表面标志,广泛参与对MHCⅠ分子递呈抗原的识别和信号传递,对细胞免疫应答和防御机制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克隆牦牛(Bos grunniens)CD8α编码区,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成年雄性牦牛的主要免疫器官(胸腺、脾、肠系膜淋巴结及血结)内CD8αmRNA及蛋白的表达。RT-PCR反应扩增得到牦牛CD8αmRNA序列编码区长为729bp,编码243个氨基酸,与黄牛有较高的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D8αmRNA及蛋白在各免疫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胸腺表达量最高,在脾与血结表达量相似,二者表达量均高于肠系膜淋巴结(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8α阳性T细胞在胸腺皮质、髓质均有分布;在脾主要分布在动脉周围淋巴鞘和红髓髓索;肠系膜淋巴结及血结内,CD8α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小结周边及髓索。结果提示,牦牛胸腺的CD8α阳性T淋巴细胞输出量可能影响次级淋巴器官内T细胞含量;血结可能与淋巴结及脾一样,在细胞免疫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这些数据将为适时免疫、致病机理和疾病防治等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1病因分析氟乙酰胺可经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进入动物体内,羊氟乙酰胺中毒往往是因误饮(食)被有机氟化物处理或污染的饮水、饲料、植物、种子、毒饵所致。氟乙酰胺在机体内代谢,分解和排泄缓慢,可因蓄积而中毒。因氟乙酰胺中毒而死亡的动物,其组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可使其他动物发生二次中毒。山羊和绵羊的口服致死量(毫克/千克)分别为0.3-0.7和0.25-0.50。氟乙酰胺对各种动物具有不同的"嗜器官"毒性,对山羊和绵羊主要损害心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理解Fas/FasL系统,本研究拟克隆牦牛Fas和FasL基因,并对2个基因在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RT-PCR方法克隆牦牛Fas和FasL基因,并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RT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个基因在牦牛主要组织器官中的表达进行检测。克隆得到了2 605bp的牦牛Fas基因cDNA和1 572bp的FasL基因cDNA序列,与黄牛的相应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9.1%和99.4%)。除了在心中只检测到Fas mRNA外,Fas和FasL mRNA共同表达于所有检测的组织中,且2个基因均在肝、脾、肾、淋巴结、胸腺和睾丸中强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发现FasL蛋白存在于多种体细胞的胞浆中。结果表明,除了在淋巴器官和免疫赦免位点外,Fas和FasL还强表达于其他器官如肾和肝,表明Fas/FasL系统比以前所了解的要复杂。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索维生素D3添加水平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外周免疫相关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挑选体质健康、平均体重为(21.7±2.1)g的黄鳝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6组黄鳝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250、500、1 000、2 000和4 000 IU/kg维生素D3的试验饲料。试验期60 d。饲养试验结束后,从各组随机选择6尾黄鳝,分别采集其肝胰脏、脾脏、头肾和后肠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样品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表明:饲料中维生素D3添加水平对脾脏、后肠和头肾3种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1 000 IU/kg组细胞增殖指数(PI)最高,凋亡指数(AI)最低,与对照组和4 000 IU/kg组差异显著(P<0.05)。肝胰脏细胞PI随饲料中维生素D3添加水平的增加而降低,以4 000 IU/kg组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细胞AI以1 000 IU/kg组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和4 000 IU/kg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1 000 IU/kg维生素D3可降低黄鳝外周免疫相关组织细胞凋亡,促进脾脏、头肾和后肠细胞增殖,有利于外周淋巴器官生长;饲料中添加4 000 IU/kg维生素D3可致黄鳝外周免疫相关组织细胞增殖受阻,细胞凋亡加快,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肠杆菌表达鸡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ETMIC—2),对石歧杂小公雏在1、2周龄按分组以不同剂量分别肌注免疫,3周龄人工感染强毒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4周龄全部捕杀,进行增重、盲肠病变和免疫淋巴器官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全部试验组增重率均高于红对照组,其中两组超过白对照组;盲肠病变均低于红对照组;免疫淋巴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增生,尤其是胸腺,盲肠扁桃体及脾脏,淋巴滤泡增大,淋巴细胞明显增殖。此结果可以提示,适量的ETMIC—2基因表达产物免疫雏鸡后,再进行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强毒攻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淋巴组织器官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对机体具有较好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