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海南昌江、乐东、澄迈、文昌和三亚5个主要番木瓜产区的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对76份番木瓜疑似病毒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海南番木瓜病毒病主要有2种:由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 spot virus,PRSV)引起的番木瓜环斑病毒病和由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apaya leaf-distortion mosaic virus,PLDMV)引起的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病。其中,番木瓜环斑病毒病最为常见,检出率达77.63%,是影响海南地区番木瓜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毒病;畸形花叶病毒病发生率很低,仅检出2例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病样品。以PRSV病毒基因组P1和Hc-Pro作为靶标基因进行分子克隆、测序,结果表明海南地区PRSV病毒可明显分为2个株系:HN-PRSV-1株系和HN-PRSV-2株系。此外,基于CP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在海南新发现的PLDMV病毒可能源于台湾和日本。本研究可为开展番木瓜花叶病的防控和创制抗花叶病毒番木瓜新种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与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apaya leaf distortion mosaic virus,PLDMV)存在混合感染的现象,近年来混合感染发病率逐年递增,是一种新的威胁番木瓜种植业的病毒病害。运用RT-PCR和RACE方法从混合感染样品中克隆获得2种病毒基因组全长c DNA,分别命名为PRSV-LM和PLDMV-LM,Gen Bank登录号分别为KT633943和KT633944,基因组序列大小分别为10 325、10 153 nt(不包括3′端的poly A)。序列分析表明:PRSV-LM与单独感染样品中的PRSV海南分离物HN(Gen Bank登录号:EF183499)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4%;PLDMV-LM与单独感染样品中的PLDMV海南分离物Hainan-DF(Gen Bank登录号:JX974555)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分别高达99%和97%。进化树分析显示,PRSV-LM和PLDMV-LM分别与单独感染样品的PRSV和PLDMV海南分离物有共同的进化起源。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混合感染样品的PRSV与PLDMV病毒积累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感染样品中PLDMV病毒积累量大约是PRSV含量的100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PRSV/PLDMV混合感染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apaya leaf distortion mosaic virus,PLDMV)和番木瓜花叶病(papaya mosaic virus,PaM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获得重组质粒pET28-PRSV-CP、pET28-PLDMV-CP和pET28-PaMV-CP,通过转化、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分析显示,这3种CP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其中PRSV CP蛋白和PLDMV CP以包涵体形式存在,PaMV CP以可溶蛋白形式存在。利用Ni2+-NTA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了3种病毒的重组CP蛋白,并免疫大白兔获得高效价的抗体。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这3种抗血清与对应的诱导表达蛋白发生特异反应。再采用抗血清建立一种快捷、简便和低成本的ID-ELISA(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技术,并利用此技术对海南岛283个疑似感病的番木瓜样品进行检测鉴别,初步掌握了海南岛3种主要番木瓜病毒的分布及感病情况,为下一步该病的有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LDMV)hc-pro基因保守基序FRNK对病症表现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获得了PLDMV-DF的hc-pro基因保守基序FRNK的精氨酸(R)突变为异亮氨酸(I)的突变体克隆p35SPLDMV-GFP-R183/I,该位点突变显著减轻了PLDMV在番木瓜上的病症表现,表明是影响其致病性的关键位点。本研究结果为利用交叉保护防控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病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材料。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长蒴母草和金腰箭上存在粉虱传双生病毒的侵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南儋州的长蒴母草(Lindernia anagallis)上采集了呈现叶脉黄化、叶背叶脉突起的3个病样,从金腰箭(Synedrella nodiflora)上采集到叶片不均匀褪绿、叶背叶脉突起的3个病样.利用根据粉虱传双生病毒基因组DNA基因间隔区及外壳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的简并引物,对这6个样品进行了PCR检测,结果发现所有样品均能扩增到预期大小的DNA片段.PCR产物经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BLAST结果表明,该序列为双生病毒基因组DNA序列,该2种杂草上均存在双生病毒的侵染.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广谱抗环斑病毒(PRSV)海南株系转基因番木瓜育种方案,采集海南番木瓜各主要种植区的PRSV株系,以外壳蛋白(CP)、辅助成分-蛋白酶(HC-Pro)和复制酶(Nib)基因作为靶标基因,通过序列比对和运用Clustalx软件分析,得到干扰基因的保守区域和挑选出海南PRSV典型株系的代表样品。以pUCCRNAi为骨架质粒,利用代表样品的CP、NIb、Hc-Pro基因片断保守序列构建RNAi发夹结构,将发夹结构导入pCAMBIA2300-35S-OCS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出抗PRSV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35S-CP-RNAi-OCS、pCAMBIA230035S-Hc-Pro-RNAi-OCS、pCAMBIA2300-35S-NIb-RNAi-OCS。实验将PRSV不同株系保守序列的分析与RNAi的高效抗病设计理念相结合,可用于创造高效、广谱抗PRSV病毒病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解析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的致病机理,寻找广谱、有效的抗病毒新策略,培育具有应用前景的抗病新品种,利用RT-PCR和快速cDNA末端扩增技术(RACE)对引起番木瓜环斑病毒病的PRSV海南海口分离物(PRSV-HN2)的基因组cDNA进行了全序列测定。PRSV-HN2全长cDNA包含10 326 nt(不包括3′端的polyA,GenBank登录号为KF791028),能编码3 346个氨基酸。对PRSV-HN2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结构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其与其它23个PRSV分离物的核酸序列相似度达81%~91%,氨基酸相似度为88%~94%。利用酵母同源重组系统成功构建其侵染性克隆载体并通过农杆菌转化与侵染,最终获得其侵染性克隆。这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PRSV遗传变异、侵染及致病机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根据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 TuMV)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人工合成引物,用RT法合成cDNA后,通过PCR法扩增并克隆TuMV海南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结果表明,外壳蛋白基因全长864个碱基,编码288个氨基酸。与Trembly,M.F等报道的该苷酸同源率为95.8%,氨基酸同源率为84.8%。与徐平报道的核苷酸同源率为96.3%,氨基酸同源率为95.1%。与孔令洁  相似文献   

9.
芝麻黄花叶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芝麻黄花叶病株上分离得到花生条纹病毒2个分离物(Peanut stripe virus sesame isolate, PStV-se1和PStV-se2),提取感病叶片的总RNA,RT-PCR扩增外壳蛋白基因(cp)片段。序列测定结果显示,cp基因含有861个核苷酸,编码分子量为32.4kDa的蛋白。2个株系cp基因与PStV其它株系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4%~9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7%~100%。株系间CP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芝麻分离物与中国其它寄主来源的PStV株系处于同一进化分支。  相似文献   

10.
甜椒脉斑驳病毒(PVMV)在海南的发现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在海南辣椒病毒病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疑似病毒感染的辣椒样品,主要表现为叶片黄化、绿斑驳、叶脆易折断,且在田间发生较多。利用马铃薯Y病毒属的简并引物对其叶片总RNA进行RT-PCR检测,并将约1 700 bp目的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和BLAST分析。结果表明:该条带序列(包含部分NIb和部分cp基因)与已收录的甜椒脉斑驳病毒(Pepper veinal mottle virus,PVMV)(GenBank登录号:FM202327)序列相似性最高,达99%。设计cp基因的特异引物,对上述样品进行cp基因扩增并构建以cp基因序列为基础的系统进化树,发现海南辣椒上的PVMV与台湾的PVMV分离物ns1株同源性最高。田间检测结果表明:海南黄灯笼辣椒上PVMV的检出率高达74.07%,说明PVMV可能成为海南辣椒生产上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