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当前鸭病流行的特点1.危害肉鸭生产的传染性疫病,主要是鸭瘟,雏鸭病毒性肝炎,鸭传染性浆膜炎病。尽管鸭瘟、病毒性肝炎病,通过免疫注射,已基本得到控制,但由于免疫注射密度不大,有时仍有发生,不可掉以轻心,决不能忽视。尤其是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病在一定地区...  相似文献   

2.
鸭鹅常见传染病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笔者介绍9种鸭鹅常见传染病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禽霍乱、传染性浆膜炎、鸭流感、小鹅瘟、副黏病毒病、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鸭2型疱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2型疱疹病毒,是一种可侵害番鸭、半番鸭等不同品种鸭的疱疹病毒科新成员,经生物学特性测定、血清学试验及致病性试验表明该病毒不同于鸭瘟病毒。采用SDS-PAGE分析表明该病毒的结构蛋白带有14条,主要结构蛋白带有7条,其分子量分别为310、163、95、79、69、39、15KD,不同于鸭瘟病毒。依据鸭瘟病毒UL6基因的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经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只有鸭瘟病毒核酸提取物可扩增出大约420bp的DNA片段,而鸭2型疱疹病毒核酸提取物、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核酸提取物和正常细胞培养物均未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可见鸭2型疱疹病毒与鸭瘟病毒在DNA分子水平上也存在差异。本研究揭示了该病毒与鸭瘟病毒在结构蛋白和核酸水平上的差异,进一步表明该病毒不同于鸭瘟病毒,为该病毒的确切分类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类疫病2种: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 二类动物疫病18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产蛋下降综合征、禽白血病、禽痘、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浆膜炎、小鹅瘟、禽霍乱、鸡白痢、禽伤寒、鸡败血支原体感染、鸡球虫病、低致病性禽流感、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  相似文献   

5.
Dot-ELISA用于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采用过碘酸钠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纯化的I型鸭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DHV(鸭病毒性肝炎)的Dot-ELISA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特异性好,与鸭瘟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等无交叉反应,重复性高,对病毒尿囊液的最低检出范围为116,而对肝脏病料的最低检出范围为1160。该方法可用于临床发病鸭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鸭常见传染病及防治■连传周于新和(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450045近年来,随着我国养鸭业的兴起,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霍乱、鸭传染性浆膜炎四大传染病在许多鸭场时有发生,给养鸭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其特征、免疫程序和治疗方法简介如下:一鸭瘟1...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和方法1.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鸭瘟病毒(DPV)、伪狂犬病毒(PRV)、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新城疫病毒(NDV)均由本实验室保存.  相似文献   

8.
以具有种属特异性的鸭瘟病毒gC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使用重组酶介导扩增方法(Recombinase aid amplification assay,RAA),39℃恒温扩增,建立了检测鸭瘟病毒的普通和荧光RAA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特异性,仅对鸭瘟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而与番鸭细小病毒、小鹅瘟病毒、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马立克氏病毒、鸭源沙门菌、鸭源大肠杆菌O157无交叉反应。普通和荧光RAA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100 copies/μL和10 copies/μL,对28份留存的鸭瘟阳性组织样本和84份疑似鸭瘟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与商业化PCR试剂盒的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RAA方法实现常温扩增、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无需热循环过程,是一项具有广泛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雏鸭病毒性肝炎、鸭瘟、禽流感、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是危害鸭的主要传染病,可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其中危害比较严重的病毒性疾病雏鸭病毒性肝炎、鸭瘟及禽流感和细菌性疾病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使用疫苗预防效果较好;而沙门氏菌病等,疫苗预防效果不理想。鸭病的有效控制必须从免疫、消毒、饲养管理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技术措施进行防治,方可达到良好效果。1进鸭前的准备工作1·1机械清扫机械清扫是搞好鸭舍环境卫生最基本的方法。据试验,采用清扫方法可以使鸭舍内的细菌总数减少21·5%,如果清扫后再用清水冲洗,则…  相似文献   

10.
Dot—ELlSA用于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采用过碘酸钠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纯化的Ⅰ型鸭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DHV(鸭病毒性肝炎)的Dot—ELISA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特异性好,与鸭瘟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等无交叉反应,重复性高,对病毒尿囊液的最低检出范围为1:16,而对肝脏病料的最低检出范围为1:160。该方法可用于临床发病鸭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属的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是侵害血管,组织出血,消化道粘膜糜烂,淋巴器官出现病变,实质器官有退行性的病变.1923年Baudet首次报道荷兰的家鸭暴发鸭瘟,现在各养鸭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是危害养鸭业的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鸭瘟主要引起鸭的死亡、淘汰和产蛋下降,给养鸭业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鸭病频频发生,在各类鸭病中,传染性疾病仍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其中尤以病毒性传染病为甚。近年来国内发生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有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番鸭细小病毒病、流感、番鸭“花肝病”,从近期情况看,危害最为严重的是流感,其次为番鸭细小病毒病,鸭病毒性肝炎,相对较为少见的是鸭瘟、番鸭“花肝病”。细菌  相似文献   

13.
根据GenBank中鸭瘟病毒UL6和UL7基因的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扩增位于UL6和UL7基因第891 ̄991位长度为101bp片段。以DPV标准强株DNA为模板,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鸭瘟病毒的方法。该方法只能在鸭瘟病毒DNA样本中检出荧光信号,最小检出量为1.57×102copies(23.7fg);线性范围达8个数量级;平行复管检测,组内变异系数为0.84%(n=20),同一组样本(n=6)间隔30d重复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对试验感染鸭肝脏和脑组织中鸭瘟病毒的检出率为100%(40/40),对临床病例的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鉴定结果一致;从核酸提取到报告检测结果仅需3h;对鸭正常组织、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鸡源大肠杆菌、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鸭副伤寒沙门氏菌等非鸭瘟病毒DNA检测,不出现非特异性荧光信号。  相似文献   

14.
鸭出血症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出血症是由不同于鸭瘟病毒的鸭新型疱疹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根据该病毒可凝集Balh/c小鼠红细胞的特性,我们建立了鸭出血症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经试验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快速、实用、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鸭业的兴起,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霍乱、鸭传染性浆膜炎四大传染病在许多鸭场时有发生,给养鸭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其特征、免疫程序和治疗方法简介如下:1 鸭瘟1.1 特征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一月龄以上的鸭,其临床特征表现为高热、流泪、排绿色稀粪。有的病鸭出现头颈部肿大,因此称为“大头瘟”。这种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1.2 免疫程序(1)肉鸭,在1~7日龄经皮下注射0.5毫升鸭瘟鸡胚化弱毒苗,其免疫力能保持至上市。(2)蛋鸭,在20日龄进行首免,每只鸭经肌肉注射0…  相似文献   

16.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是发生于鸭的急性传染病,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由这两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已有鸭瘟疫苗和鸭肝炎病毒疫苗,但未见有鸭瘟、鸭肝炎二联苗研究的相关报道,此二联苗  相似文献   

17.
鸭瘟是由于感染鸭瘟病毒而发生的一种败血性、热性、急性传染病,且由于病鸭头颈部在发病后期出现肿大,因此也称为“大头瘟”。任何品种、不同性别和各个日龄的鸭都能够感染,且在春夏和秋季出现最为严重的流行。病鸭主要表现出全身败血症和消化道症状,后期还会有呼吸道症状。该病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只要鸭场出现感染,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概述鸭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禽卵黄抗体对鸭病毒性肝炎及鸡IBD的疗效郭加丰漳州市农业学校张珊珊龙海市畜牧兽医站鸭病毒性肝炎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仅次于鸭瘟、鸡新城疫的两种危害性较大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都具有传染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鸭病毒性肝炎主要侵袭5—20日...  相似文献   

19.
危害养鸭业的传染病通常包括鸭病毒性肝炎、鸭瘟、鸭副粘病毒病、减蛋综合征、鸭传染性脑脊髓炎、鸭坏死性肠炎、卵黄性腹膜炎、禽霍乱。对这些病做好日常预防工作,是养鸭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下面就消毒、预防接种和建立健全防疫体系几方面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0.
针对山东潍坊地区鸭瘟零星发病现象,从潍坊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病料,通过鸭胚接种,分离出一株病毒。通过分子生物学以及阳性血清定性中和试验鉴定为鸭瘟病毒(DPV),命名为鸭瘟病毒GM株。结果显示,该本病毒可适应鸭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鸭胚ELD50为10-5.5/0.2 m L;该病毒无血凝活性,不能凝集1%鸡红细胞;本动物回归,使樱桃谷鸭在5~6 d死亡,成功复制出鸭瘟病毒;鸭瘟病毒GM株与鸭瘟病毒鸡胚化弱毒株(CVCC AV1222)疫苗的免疫攻毒试验表明,传统鸭瘟疫苗对该分离株具有保护力。初步确定该病毒为传统鸭瘟野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