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五棱苦丁茶资源考察及植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次在贵州省丹寨、荔枝两县发现五菱苦丁茶,其自然资源量较大,约231株,集中分布于丹寨县排调镇和荔波县茂兰喀斯特自然生态保护区。笔者调查了五棱苦丁茶的资源分布状况、典型植株性状、植物学特征及适生条件。  相似文献   

2.
冬青科苦丁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展不同种苦丁茶、不同产地苦丁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考察,以期为熊果酸产业化开发提供基础资料。[方法]HPLC法测定了6种冬青科苦丁茶功能叶和4种市售苦丁茶冬青嫩芽产品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Eclipse XDB-C18柱(5.0μm,4.6mm×150.0m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88∶12),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20μl。[结果]熊果酸的平均含量为枸骨(1.64%)〉霍山冬青(1.63%)〉大叶冬青(1.54%)〉五棱冬青(1.23%)〉苦丁茶冬青(0.96%)〉华中枸骨(0.69%)〉苦丁茶产品(〈0.28%);齐墩果酸的平均含量为大叶冬青(0.22%)〉霍山冬青(0.18%)〉枸骨(0.17%)〉五棱冬青(0.14%)〉苦丁茶冬青(〈0.12%)〉华中枸骨(0.10%)〉苦丁茶产品(0)。[结论]测定结果有助于指导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加工产业选择合适的原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提取和RP-HPLC法分析了6种冬青属苦丁茶新干燥的功能叶及苦丁茶冬青植物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地域、野生与栽培材料、不同存放时间下功能叶中的绿原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样品材料中的绿原酸含量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苦丁茶冬青、霍山冬青、大叶冬青、五棱苦丁茶、华中枸骨、枸骨;新干燥的成熟叶样品在室温下存放2个月后绿原酸的含量显著下降;在野生的苦丁茶冬青叶片不同发育阶段中,一般是以老叶样品中的绿原酸含量高;野生苦丁茶冬青植株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要高于栽培植株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6种冬青属苦丁茶叶片样品中的绿原酸含量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4.
用φ=5%的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以熊果酸纯品为对照,在波长548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6种冬青科苦丁茶功能叶和4种市售苦丁茶冬青嫩芽产品中的总三萜含量。结果显示:大叶冬青功能叶中的总三萜类物质含量最高,市售苦丁茶冬青的嫩芽产品中其总三萜类物质含量最低。6种供试的冬青科苦丁茶样品中总三萜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依次排序为:大叶冬青(4.209%)枸骨(3.866%)霍山冬青(3.064%)华中枸骨(2.775%)苦丁茶冬青(2.74%)五棱冬青(2.648%)。  相似文献   

5.
王文镜 《农业考古》2004,(2):311-312
4月18日在余庆县举办的CCTV-7《乡村大世界》走进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演唱会上,中共余庆县委书记陈梓泽、余庆县人民政府县长杨兴友非常兴奋地代表余庆28万人民从中国特产之乡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副主任林乃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梅峰手中,接过“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全国小叶苦丁茶生产示范基地”两块牌匾。陈梓泽表示:余庆小叶苦丁茶是余庆特产,是我县农民致富的重要来源之五。具有一定的潜力,一定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作支撑,以品质为保障,大力打造名品品牌,为拓展小叶苦丁茶带动全县茶叶产业良性发展作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6.
贵州苦丁茶化学成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贵州苦丁茶主要成份为可溶性糖(10.57%)、多酚类物质(8.8%)、脂肪(6.34%)以及蛋白质(0.57%)、氨基酸等。从中检测出16种游离氨基酸组份、其含量和组成与大叶冬青苦丁茶完全不同。贵州苦丁茶叶黄酮、γ-氨基酸和硒含量较高,咖啡碱含量极低,仅0.087%,是一种具特殊保健价值的饮料植物。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大叶冬青苦丁茶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浙江省大叶冬青苦丁茶的主要成分,实验结果表明,大叶冬青含有大量的多酚类、多糖、黄酮甙、生物碱和少量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嫩芽中芦丁含量最高为0.84mg/g,槲皮索没有检出。结合苦丁茶外形、品质和后续的加工和销售,建议苦丁茶最佳采摘标准为嫩叶和新生成熟叶片。  相似文献   

8.
氨基酸对苦丁茶口感、香味以及营养价值均有重要影响,采用岛津LC-4A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了湖南、海南、广西广东的商品冬青苦丁茶以及广西大新小明山林场种植的冬青苦丁休树老叶的氨基酸组分及其含量,结果表明:苦丁茶游离氨基酸与水解氨基酸种类相同,为17种;苦丁茶游离氨基酸含量低,仅34.24-119.93mg/100g,其中,以组氨酸占绝对优势,占部量的90%左右,苦丁茶水解氨基酸含量较高,达4.38-  相似文献   

9.
贵州苦丁茶原植物粗壮女贞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贵州苦丁茶原植物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 Bl.)的叶用水蒸气蒸馏乙醚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NIST、WILEY化合物谱库检索,应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贵州苦丁茶中分离出92种成分峰,鉴定出53种,鉴定率为57.6%,主要成分是十六烷(Hexadecane),含量为9.43%;其次是α—石竹烯(alpha.—Caryophyllene),含量为6.31%。贵州苦丁茶原植物粗壮女贞挥发油成分主要是萜类,类型为单萜和倍半萜。  相似文献   

10.
苦丁茶枯梢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苦丁茶枯梢病。依病菌的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和寄主专化性,该菌拟为一新的专化型──砖红镰刀菌冬青专化型(FusariumlateritiumNeesemendSnyd.etHans.f.sp.ilicicollaZ.D.JiangetP.K.Chif.sp.nov)。此专化型主要为害苦丁茶,刺伤接种可侵染鸡冠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