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夏季利用高海拔山区繁育一季种薯,既可解决种薯夏贮难点的问题,又可加快脱毒的世代繁育,满足冬、春季对马铃薯脱毒种薯之需。2002~2004年在德化县赤水镇铭爱村(海拔1050m)进行了马铃薯脱毒原种夏繁试验,取得了成功,每667m^2产量达1139.5~1815.7kg,现将马铃薯夏繁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春播马铃薯留种越夏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山洞、冷库、室内自然贮藏越夏马铃薯的生产试验,表明春播马铃薯留种采用冷库越夏的效果较好,种薯春播出苗率93%,鲜薯产量29.591 t·hm^-2,效益31 000.4元·hm^-2,出苗率、鲜薯产量与从北方高寒地区购入的种薯相近,效益增加1 232.9元·hm^-2。  相似文献   

3.
云南梁河县地处高黎贡山西侧迎风面,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春季节自然降水相对较多,自然条件较好.该县马铃薯主产区大厂、小厂等高寒山区乡海拔多在1800米以上,属偏酸性土壤,符合马铃薯喜冷凉、喜偏酸性的生长条件,是德宏州最理想的马铃薯种繁区域.且山区农村剩余劳力较多,对马铃薯种薯繁殖产业十分有利.现将南亚热带高寒山区冬季马铃薯种繁丰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寒山区"超级稻-再生稻-大蒜"免耕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河池市高寒山区一年三熟免耕丰产栽培模式,近年来在东兰、南丹、天峨、凤山等县实施"超级稻-再生稻-大蒜"免耕丰产栽培试验研究与示范,一年三熟每666.7m2产值达3291.7元,比传统单季稻每666.7m2增收2556.4元。为河池市山区农民探索出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黔西北山区马铃薯脱毒种薯不同品种的大中小薯作扩繁材料对扩繁产量及扩繁效益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脱毒种薯威芋3号和宣薯2号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在大田进行种植试验。[结果]各处理间产量和数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各处理的产量变化趋势完全相同,均为大薯中薯小薯,并且所占百分比的趋势也相同;不同品种各处理用种成本变化趋势相同,均是大薯中薯小薯,种植小薯的用种成本仅为种植大薯的50%。[结论]该研究总结了马铃薯脱毒种薯不同品种大中小薯高产高效扩繁技术,为黔西北山区大面积种薯扩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 在冀南地区的马铃薯生产中,退化现象普遍存在,马铃薯退化后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受阻,产量逐年降低,平原地区严重,山区轻。农民在生产中留种比较困难,尤其是平原温暖地区往往不能就地留种,在生产中每隔一二年就需从北部、山区或冷凉地区调种。由于大量调种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满足不了种植计划要求,严重地影响了马铃薯的生产和农民的经济效益,故就地留种技术至关重要。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综合性二季栽培马铃薯防止退化就地留种技术,效果良  相似文献   

7.
我市近年马铃薯种植面积0.3万hm2左右,种薯来源主要从北方马铃薯繁殖基地调进,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且难以保证种薯的及时供应.为开辟马铃薯良种供种途径,逐步改变我市马铃薯北种南调的局面,2000-2001年我站从中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脱毒马铃薯"中薯3号"原原种在桂北高寒山区资源县进行繁殖试验,获得了成功.基本掌握了"中薯3号"繁殖技术.2000年引进脱毒种"中薯3号"秋繁面积0.1hm2,单产14350kg/hm2.2001年春季扩繁0.5hm2,单产19620kg/hm2,当年秋季扩繁1.64hm2,单产达15750kg/hm2,个别田块单产22500kg/hm2,总产2.583万kg,2002年冬用所产种薯在平乐县种植,增产效益较明显,且生产潜力较大,深受农民欢迎.现介绍脱毒马铃薯"中薯3号"繁殖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引进的10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观察不同生育期植株的生长特性、适应性、抗逆性、抗病性等,测定其产量,以期筛选出适合湟中县高寒山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并且薯块大,淀粉含量高,抗病性强,耐寒,适合湟中县高寒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高寒山区脱毒马铃薯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为6.75万窝/hm2的平均产量高。与各处理产量相比较差异性较大,说明栽培密度应在6.00万~7.50万窝/hm2比较适宜。应继续选择高产、优质脱毒马铃薯品种继续研究,找出各类品种的最佳栽培密度,以指导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高寒山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包括脱毒苗的选择、微型薯(原原种)生产以及生产一、二级原种和一级良种(生产种)等内容,以期为高寒山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国家重视发展以薯类作物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选育高淀粉高产红薯新品种是适应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需要。在广西南宁地区,对筛选出的红薯(甘薯)新品种桂经薯3号、桂经薯5号进行夏种试验,结果表明,两个鲜薯淀粉含量分别达到29.5%和30.4%,鲜薯产量每公顷分别为30870kg和31875kg,属于高淀粉高产红薯品种,且适宜夏种。初步认为,这2个品种属能源与食用兼用型红薯品种,可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料作物开发利用。同时还指出2个品种今后在广西作为生物质能源作物利用尚需进一步研究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冬种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不同施肥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发挥冬种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增加农民收入,进行冬马铃薯免耕栽培一次性配方施肥最佳施肥量的对比试验。通过分析施肥量对马铃薯产量、植株生长发育、主要经济性状、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发现在5个试验处理中,处理B(即每667m2施纯N10.5kg、P2O5 5.25kg、K2O 21kg)为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位于临洮县东北部半高寒阴湿山区的上营乡进行5个不同马铃薯品种的种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陇薯5号’‘陇薯6号’‘庄薯3号’‘陇薯7号’对马铃薯晚疫病表现抗病,对照品种‘上梁红花’表现感病;‘陇薯5号’‘陇薯6号’‘庄薯3号’‘陇薯7号’‘上梁红花’的平均产量分别为37 200、33 352、32 550、24 052、23 090kg/hm2,‘陇薯5号’‘陇薯6号’‘庄薯3号’的产量比‘上梁红花’的产量分别高出40.97%、44.44%、61.11%;出苗率、株高、产量、大薯率、大薯质量百分数、畸形薯率、经济系数、根冠比等指示在各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中薯、中薯质量百分数、小薯、小薯质量百分数、绿薯率、烂薯率、块茎干物质含量等指标在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临洮县东北部高寒阴湿山区进行高产、高淀粉、大薯形马铃薯栽培以选取‘陇薯5号’‘陇薯6号’‘庄薯3号’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万源市土壤质量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综合判别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分别对万源市土壤肥力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以土壤中Cu、Zn、Mn、Se、N、TFe2O3、K2O、Ni、P、Co十项指标对万源市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且进行质量分区。规划出万源市土壤营养元素优势区、土壤营养元素适宜区(包括良好区和一般区)及土壤营养元素劣势区,土壤营养元素优势区主要分布在庙子乡、大竹河一带,万源市大部分地区处于营养元素适宜区,西部少数地区及南部固军部分地带土壤处于营养元素劣势区。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少的分布趋势。以Pb、Cd、Cr、As、Hg五项指标对上述分区进行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营养元素优势区及良好区大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累积达到轻污染级别。而营养元素一般区及劣势区其土壤较为清洁。从单项指标上来看,全区范围内,除Cd以外的其他重金属元素污染指数均小于1,无污染。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寒地水稻高产栽培中存在的热量资源差、生育期短、基本苗过多、消费生长量过大、后期生育衰败等生长障碍因素,通过超早育苗培育多蘖壮秧、终霜后适期移栽、宽行超高产栽培、全程深施肥、浅湿干控水循环灌溉等试验,进行了“延扩营养时空,释放生产潜力,强化双冠(植株冠层、根系冠层)性能等增产原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三超栽培技术比普通旱育稀植可延长水稻营养生长期15d,扩大秧苗营养空间2.1~4.2倍,通过均质多蘖壮秧宽行单双本适期移栽超稀植,置秧苗于适宜宽松营养空间,减少返青期3~8d,扩大植株生长空间3~5倍;全程深施肥提高氮肥利用率30%,浅湿干循化控水灌溉减少灌水量17.1%~39.8%,单产超过10000kg/hm^2,是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之后,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突破性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0年12月1613至2011年元月上中旬严重霜冻和长期低温对甘蔗生产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处广西桂中的来宾、柳州和桂西北的河池3个市的蔗区甘蔗受冻害、寒害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1个县甘蔗总受灾面积为203.25kha,占总植蔗面积(289.65kha)的70.2%,其中重灾区面积达97.43kha,占总种植面积的33.6%,主要集中在柳城、融安、融水、罗城、兴宾区、武宣和象州等地。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及台优受害最为严重,蔗叶明显干枯、卷曲、生长点及蔗芽坏死、蔗茎水煮状并带有酸酒味、蔗糖分下降;而在同一蔗区,桂糖21号、桂糖28号、桂糖29号、桂糖30号、桂辐98—296、桂糖97—69、桂糖02—208、桂糖02—901、桂糖02—467等甘蔗品种受害程度远低于新台糖22号,表现出较强的抗寒能力。【结论】应因地制宜加快耐寒高产高糖甘蔗品种的推广应用,尽快在桂中和桂西北蔗区种植耐寒甘蔗品种,取代抗寒性最差的新台糖22号;采用地膜、蔗叶覆盖、增施暖性有机肥和糖蜜酒精发酵液等措施防寒保温;及时集中抢收压榨受冻害甘蔗,尽量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抗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富含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等,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国人膳食营养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主要分为北方一季作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和南方冬作区,几乎所有生产区域种植都面临低温胁迫的影响,导致减产甚至绝收。低温胁迫分为冷害胁迫和冻害胁迫,冷害胁迫影响马铃薯的光合作用、根的活性和块茎形成;冻害胁迫导致马铃薯叶茎萎蔫甚至死亡,主茎分枝丛生,长势不齐,易感病菌,严重影响产量。目前关于马铃薯抗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寒性评价体系的建立、资源抗寒性评价、抗寒基因的初步挖掘以及抗寒栽培技术等方面,在马铃薯抗寒机制的解析和育种等方面研究进展较为缓慢。从马铃薯抗寒种质资源、生理机制、分子机制以及栽培技术等方面对马铃薯的抗寒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马铃薯抗寒新品种的选育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防治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是北京市大兴区的主导产业,近年来甘薯茎线虫病危害日趋严重,通过不同药剂防治甘薯茎线虫病试验,得出在甘薯定植前用1.8%爱福丁EC500倍液沟施,药后154d调查防治效果为96.3%,0.3%印楝素EC500倍液、10%福气多GR2kg/667m2、40%辛硫磷EC1.5kg/667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1%、81.8%、68.8%。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水稻品种耐冷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吉林省水稻主要推广品种和新育成希望品系的各生育阶段耐冷特性鉴定结果表明:第一,我省目前推广和新育成的品系在水稻生育前期都具有较强的耐冷性,但在低温条件下出穗期明显推迟而且品种间推迟差异显著;第二,水稻孕穗期耐冷性表现较强的品种(系):上育397、吉94—B2、通系103、长白7号、农大3号、一目惚;第三,中长期低温处理条件下耐冷性表现稍强的品种(系):上育397、吉94—B2、一目惚。  相似文献   

20.
复合防腐—抑芽剂对净装马铃薯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采用净装马铃薯保鲜处理工艺,研究了复合防腐-抑芽剂对净装马铃薯贮藏过程中发芽和腐烂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防腐-抑芽剂可有效降低马铃薯贮藏过程中的发芽和腐烂,在常温和低温贮藏条件下,其保鲜剂抑芽率均达到100%,其中以复合0.1g/kg仲丁胺防腐剂的抑芽效果最佳,马铃薯在低温下贮藏8个月的腐烂率降为8.33%,较CK降低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