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分析藏猪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与低氧适应的关系,对高海拔藏猪(ZZ)和大约克夏猪(YZ),低海拔藏猪(ZB)和大约克夏猪(YH)的肾脏组织EPO蛋白的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当大约克夏猪处在高海拔应急状态下时,EPO的表达量高于藏猪;长期生活在高原的大约克夏猪EPO的表达量较藏猪低,但高于低海拔大约克夏猪。说明藏猪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主要因素为EPO的稳定表达,高原大约克夏猪肾脏组织内EPO的高表达,是其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生理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藏猪肾脏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表达与其低氧适应之间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西藏林芝地区(海拔约3000 m)的高海拔藏猪(ZZ)和高海拔大约克夏猪(YZ)、北京中顺景盛养殖场(海拔约100 m)的低海拔藏猪(ZB)和安徽合肥市(海拔约为36 m)的低海拔大约克夏猪(YH)肾脏组织EPO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发现,ZZ、ZB、YZ、YH的EPO表达量,在A组试验中,高海拔藏猪与高海拔大约克夏猪差异显著(P<0.05),高海拔大约克夏猪与低海拔藏猪、低海拔大约克夏猪差异极显著(P<0.01);B组试验中,高海拔藏猪与低海拔藏猪差异不显著(P>0.05),高海拔藏猪与高、低海拔大约克夏猪差异显著(P<0.05);C组试验中,高、低海拔藏猪间差异显著(P<0.05),低海拔藏猪与高、低海拔大约克夏猪差异极显著(P<0.01)。当大约克夏猪处在高海拔应急状态下时,EPO的表达量高于藏猪。而长期生活在高原的大约克夏猪EPO的表达量较藏猪低,但高于低海拔大约克夏猪。EPO的稳定表达是藏猪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高原大约克夏猪肾脏组织内EPO的高表达,则是大约克夏猪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生理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3.
藏猪是在高海拔、气候严酷、自然环境相对原始的条件下以自然选择为主而形成的高原小型原始猪种,是我国小型猪种中优秀的地方品种之一,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由于受营养、环境条件、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侵袭等因素的影响,藏猪在原产地的繁殖性能较低,严重阻碍了藏猪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据报  相似文献   

4.
藏猪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方种猪。为了了解石河子地区引入的藏猪对本地区的环境适应性,本研究利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和全自动生化仪对2~3月龄引入藏猪血液的部分生理和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与原产地饲养的高原藏猪血液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引入藏猪的血小板、葡萄糖水平远高于高原藏猪;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白细胞数、红细胞比容、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高于高原藏猪;引入藏猪谷草转氨酶远低于高原藏猪;尿素氮、肌酐、三酰甘油略低于高原藏猪。引入藏猪已经基本适应本地区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藏猪是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的一种典型的高原型猪种,由于其极强的耐寒、耐低氧等高原适应性及优良的肉质性状而倍受关注,特别是其作为稀有的种质资源而成为遗传多样性保护首要考虑的问题。作为藏猪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资源保护的初步研究,本文采用mrDNAd-loop长度为427bp核苷酸片段对藏猪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分析。在26个合作藏猪个体中发现了20个单倍型,其中19个为其所特有,控制区的核苷酸多样性为0.82,远远高于本研究所分析的其他藏猪群体,据此认为合作藏猪作为特有的遗传资源而应该得到优先保护。同时,通过邻接树和中介网络关系分析表明藏猪起源于亚洲野猪,合作猪是藏猪中早期分化的一个分枝。  相似文献   

6.
无公害藏猪肉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公害藏猪肉安全生产技术体系是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通过综合开发和应用无公害藏猪肉生产质量控制模式、无公害藏猪营养模式、无公害藏猪兽医卫生体系的建立、无公害藏猪猪养殖安全生产技术、无公害藏猪屠宰加工技术,建立行之有效的无公害藏猪肉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无公害藏猪肉安全生产技术体系是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通过综合开发和应用无公害藏猪肉生产质量控制模式、无公害藏猪营养模式、无公害藏猪兽医卫生体系的建立、无公害藏猪猪养殖安全生产技术、无公害藏猪屠宰加工技术,建立行之有效的无公害藏猪肉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旨在比较巴克夏猪、藏猪及巴藏杂交猪同体重下的胴体性能及肉品质,以确定杂交对藏猪的改良效果。选用初始体重在30 kg左右的巴克夏猪、藏猪、巴藏杂交猪各16头,公母各半,在同等饲养条件下,对率先达到110 kg左右的巴克夏猪进行屠宰,待巴藏杂交猪和藏猪达到110 kg左右时再分别进行屠宰,测定胴体性能以及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巴藏杂交猪瘦肉率高于藏猪(P<0.01),巴克夏屠宰率和眼肌面积高于藏猪(P<0.05);整体来看巴克夏猪与巴藏杂交猪和藏猪均没有出现PSE肉和DFD肉,测定的全部指标处在正常优质猪肉品质范围;巴克夏猪肉的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含量低于巴藏杂交猪(P<0.05);巴克夏猪肉中亚油酸含量高于巴藏杂交猪和藏猪(P<0.01),藏猪猪肉中油酸含量高于巴克夏和巴藏杂交猪(P<0.01)。由此可见,巴克夏猪、藏猪、巴藏杂交猪均属于优质猪肉。巴克夏猪在杂交改良中是优秀的父本,是拥有着高瘦肉率眼肌面积以及高亚油酸的优质猪肉品种,而藏猪肉质肥美营养丰富,培育出的巴藏杂交猪进一步改善了肉品质,但仍有待进一步选育。  相似文献   

9.
褚方钢 《中国猪业》2010,5(8):25-25
<正>我国猪种资源极为丰富,其中体型小、生长发育缓慢、抗逆性强的小型猪种就多达十几种,如藏猪、竿猪、五指山猪、滇南小耳猪、版纳微型猪等。香猪是这些小型猪种中的一种。我国的香  相似文献   

10.
藏猪雌激素受体(ESR)基因PvuⅡ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猪是世界上分布在海拔最高地区的放牧型猪种,能适应高原的恶劣气候和低劣饲料环境,具有体型小、鬃毛发达、体质结实紧凑、皮薄、肌纤维细、肌间脂肪含量高、肉质好等特点。据《四川家畜家禽品种志》记载,在放牧条件下藏猪的繁殖性能较低,初产母猪产仔数平均 ( 4. 5±0. 1 )头,第 2胎平均(5. 4±0. 2)头, 3胎以上平均(5. 6±0. 2)头。但据作者在四川省稻城县走访调查结果表明,藏猪繁殖性能不亚于四川其他猪品种,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也能达 10头以上。现对藏猪雌激素受体基因进行PvuⅡ酶切多态性分析,旨在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藏猪繁殖性…  相似文献   

11.
《当代畜牧》2013,(30):79
近日,四川省畜科院牵头、生猪育种攻关团队历经12年培育的"川藏黑猪"配套系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现场审定。这是四川省第一个以地方猪种为基础育成的优质猪配套系。"川藏黑猪"以藏猪、梅山猪等地方猪种为核心育种素材,克服了藏猪体型小、外观差、繁殖力低等缺点,聚合了藏猪和引进猪的优良性状。该配套系生产效率高、抗逆性强、胴体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小型猪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40多种优良地方品种中有近10个为体型矮小的品种,其中较为著名数量稍多的品种有香猪、滇南小耳猪、藏猪、乌金猪、五指山猪等。以香猪分布的区域较广,数  相似文献   

13.
藏猪是我国较为古老的原始品种,为我国至今仅存的高原、高寒放牧猪种.四川省甘孜州纯种藏猪仅存近万头,面临种群灭绝的危险,为保护藏猪这一珍贵的种质资源,在甘孜州畜科所姑咱试验场及稻城、乡城等建设藏猪原种资源场和扩繁基地.甘孜州畜科所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进行藏猪种质资源保护及藏猪在舍饲条件下的适应性观察.为此对甘孜州畜科所姑咱试验场藏猪舍饲基本情况进行访问、现场考察,调查藏猪繁殖、疫病、开发、推广等状况.了解到经过5年多舍饲的藏猪不仅保持了原有的血统,扩大了种质资源,为各地区研究舍饲藏猪适应性和各种生理指标提供了科学依据,扩大了纯种藏猪的种质来源.通过充分了解藏猪的基本情况和舍饲管理的状况,对纯种藏猪的保护、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藏猪是生长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独有品种猪,由于青藏高原独特的环境,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藏猪进化出一套独有的生殖代谢体系,目前对藏猪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藏猪对高原低温低氧环境相关适应机制、藏猪与其他品种猪间的脂肪沉积相关基因差异性分析、高原特殊环境对藏猪肠道菌群的影响和藏猪特有机制基因甲基化水平验证等方面。研究的主要手段包括转录组学测序、基因组学测序、蛋白组学分析及代谢产物分析等,目的是研究藏猪与其他种类猪的相关差异,结合胚胎工程相关技术将藏猪的优势性状转换于实际生产中。本文从目前对藏猪的研究热点出发,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结合实际生产流调结果,较为全面地对藏猪的生产与其他品种间的差异进行综述,为藏猪的研究提供了较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20,(4)
舜皇山土猪又称东安猪,属沙子岭猪的一个独特生态类群,因产于湖南省东安县舜皇山一带而得名。目前还很少有该品种猪的基本特性相关报道,文章对舜皇山土猪的体型特征、繁殖性能与肥育性能、猪肉品质等种质特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舜皇山土猪形态与典型的"华中两头乌猪"相似,繁殖性能优于杜洛克、长白、大白引进猪种,仔猪存活率高,但肥育性能要低于引进猪种;其背膘和皮较厚,瘦肉率不高,但猪肉品质优良,肉色评分、肌内脂肪、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总氨基酸、风味氨基酸等猪肉品质指标均优于引进猪种,显示出舜皇山土猪肉细嫩多汁,肉质风味、口感、营养俱佳的特点。本研究系统完善了舜皇山土猪种质性能资料,可为进一步推动舜皇山土猪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藏猪为中国高原特色的瘦肉型猪种,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藏猪肥胖基因(ob)外显子2内Hinf I酶切多态性。结果显示,藏猪群体内出现TT、CT和CC 3种基因型,其中突变型CC频率最高,为50.00%;TT基因型频率最低,为6.25%;等位基因T和C频率分别为28.12%和71.88%。其频率分布处于瘦肉型外种猪和脂肪性地方猪之间,但更接近脂肪性猪,说明从该位点看藏猪并不属于瘦肉型猪种,其瘦肉率较高可能与营养和饲养环境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猪品种按地理区域进行分类:华北类型有民猪、黄淮海黑猪、里岔黑猪、八眉猪等;华南类型有滇南小耳猪、蓝塘猪、陆川猪等;华中类型有宁乡猪、金华猪、监利猪、大花白猪等;江海类型有著名的太湖猪(梅山、二花脸等的统称);西南类型有内江猪、荣昌猪等;高原类型有藏猪(阿坝、迪庆、合作藏猪)。北方常见引进品种有长白猪、大约克夏猪和杜洛克猪,常见本地品种有三江白猪、东北民猪和辽宁黑猪。1长白猪长白猪原产于丹麦,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8.
藏猪和成华猪生长发育的初步观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 藏猪主产于我国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系高原放牧型猪种,具许多独特的生态特征。本试验设成华猪为对照,对藏猪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进行。供试的藏猪、成华猪分别选自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成都市郊产区,每组各8头,圈饲,采用不限量方式饲养。  相似文献   

19.
5.2.7如何实行安全优质肉生产5.2.7.1大力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只有发展了规模化、集约化养猪,才能在猪种、饲料、疾病控制、改善养猪环境上进行严格把关,实现安全优质肉生产。5.2.7.2加大我国地方猪种资源的利用。现代养猪科学技术说明影响猪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遗传,不同品种与杂交组合的猪在猪肉品质上有较大的差异,表现有不同的肉色、肌纤维、渗水性、pH值、肌肉脂肪含量、味道、瘦肉率等。研究同样证明,猪胴体瘦肉率与猪肉品质存在矛盾,过高的瘦肉率与过快的生长速度必然导致猪肉品质的下降。研究也…  相似文献   

20.
高原地方优良小型合作猪又叫蕨麻猪,在改变了传统的放牧到圈养的过程中肉品质更得到了关注,本文对不同饲养方式下合作猪的生长发育特性、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6月龄舍饲型合作猪生长发育较快,与放牧型合作猪比较,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差异极显著(P〈0.01);两种合作猪肉的肉色、大理石纹、PHlh、PH24h、失水率、系水力和风味物质含量二者无显著差异,舍饲合作猪肉的干物质、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表明合作猪舍饲圈养方式对肉品质无显著影响,对合作猪进行舍饲圈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