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虾夷扇贝苗种培育现状 我国虾夷扇贝育苗始于1980年,大连水产学院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亲贝进行育苗。烟台市于1982年12月,在蓬莱市原马格庄海珍品增殖站,由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引进日本虾夷扇贝亲贝24个进行试验。1987、1988年在北沟镇养殖单位进行虾夷扇贝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2.
虾夷扇贝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扇贝科,虾夷扇贝属。虾夷扇贝为冷水性贝类,原主要产于日本、前苏联千岛群岛的南部水域,日本北海道及本洲北部,分布于底质坚硬,淤沙少和水深不超过40m的沿岸海区,正常生活水温为5—23℃。9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虾夷扇贝在山东、辽宁等沿海进行人工试养,经过10多年发展,虾夷扇贝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主要品种之一,年产值达到50多亿元。现就虾夷扇贝筏式养殖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虾夷扇贝的养殖在我国北方沿海逐渐受到重视,因而虾夷扇贝苗种的生产也成为不少育苗场家的重要内容。搞好虾夷扇贝的苗种生产不仅关系到育苗场家的利益,也是该品种能否顺利养殖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虾夷扇贝人工育苗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虾夷扇贝(Pecten yessocsis)在分类学上属软体动物门办鳃纲扇贝科。近年日本的虾夷扇贝人工养殖发展很快,1970年人工养殖产量只有5874吨,1977年猛增到83213吨。虾夷扇贝同我国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相比,突出的特点是个体大,生长快。在日本人工养殖的个体自采苗算起,  相似文献   

5.
持续发展虾夷扇贝的健康增养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是扇贝家族中的优良增养殖品种之一,以其个体大、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著称。该种原产于日本北部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沿海水域,是冷水性双壳贝类。日本是虾夷扇贝生产大国,2003年生产量达6.01×105t,作为单一品种,在鱼虾贝藻中产量位居第一[1],这是近30年来大力发展虾夷扇贝健康增养殖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的虾夷扇贝主产地北海道、青森县、宫城县等海区曾经发生大规模死亡。如青森县陆奥湾是全日本虾夷扇贝产量最高的养殖基地,1973~1975年死亡率分别为30.7%、55.7%、56.9%,损失惨重[2]。面对这一…  相似文献   

6.
虾夷扇贝养殖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的良好发展势头,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虾夷扇贝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1虾夷扇贝苗种培育现状我国虾夷扇贝育苗始于1980年,大连水产学院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亲贝进行育苗。烟台市于1982年12月,在蓬莱市原马格庄海珍品增殖站,由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引进日本虾夷扇贝亲贝24个进行试验。1987、1988年在北沟镇养殖单位进行虾夷扇贝养殖试验。2000年以后,虾夷扇贝育苗技术趋于完善,育苗及海上保苗生产获得快速发展。目前,蓬莱市共有虾夷扇贝育苗场家300多家,主要分布在刘家沟镇的墟里、海头、解宋营、朱家庄、南吴家,潮水镇衙前及新港街道办的  相似文献   

8.
虾夷扇贝原产于日本北海道、俄罗斯远东地区及朝鲜东岸等沿海,属于冷水低温品种,上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进行养殖。经过30年的发展,虾夷扇贝在我国山东、辽宁等地已形成养殖规模,成为我国北方海域重要的贝类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9.
<正>虾夷扇贝为我国北方重要养殖贝类,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引进,因其营养价值及养殖效益较高,在我国得到大面积推广养殖。虾夷扇贝养殖发展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利,我国先后出现多次扇贝大面积死亡现象。针对扇贝大面积死亡现象,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一致认为病原、养殖环境恶化、种质退化、养殖密度过高等因素是造成扇贝大面积死亡的原因。本实验将针对养殖密度过高导致的虾夷扇贝死亡进行研究,以期找到适宜养殖虾夷扇贝的密度,提高虾夷扇贝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为虾  相似文献   

10.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筏式养殖近年来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暴露出新问题,本文根据调查研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从苗种质量、养殖密度、竞争性生物等方面探讨影响筏养虾夷扇贝生长因素。  相似文献   

11.
虾夷扇贝是一种大型冷水性贝类,营养价值高,养成效益好,自1980年引进我国后已在辽宁、山东开展大规模的育苗及养成。由于近年来海湾扇贝、栉孔扇贝、牡蛎等浅海贝类养殖效益极不稳定,虾夷扇贝的育苗与养成越来越引起重视。现将近几年从事虾夷扇贝稚贝海上保苗和商品苗运输的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80年代以来,虾夷扇贝浮筏养殖在辽宁省长海县发展迅速,目前养殖面积已达10万余亩,并成为当地名特优海水养殖的重要品种,在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虾夷扇贝养殖技术得到了快速推广,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某些技术环节的疏忽,养殖期间死亡率不断提高,商品贝的规格、品质、肥满度等有所下降,从而影响了该产业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多年调查研究及实地考察,分析了当前虾夷扇贝养殖存在的诸多问题,认为要使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必须重视推广虾夷扇贝健康养殖模式。一、虾夷扇贝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1.养殖浮筏布局…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建立虾夷扇贝的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 Energy Budget,DEB)数值模型,为进一步构建北方海域虾夷扇贝养殖容量评估模型奠定基础。根据DEB理论,以水温和叶绿素浓度作为强制函数,基于现场及室内实验收集DEB模型参数,针对桑沟湾养殖环境和虾夷扇贝生长的数据,利用STELLA软件构建了虾夷扇贝的DEB模型,以长海县养殖环境和1龄、2龄、3龄虾夷扇贝生长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1)构建的DEB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虾夷扇贝软体部干重的生长,反映了不同时间的能量分配情况;(2)在桑沟湾,6月1日至9月25日期间水温的限制性强于食物限制;在长海海域,9月15日至次年的6月20日期间食物的限制性强于水温的限制,由此推断,长海海域虾夷扇贝的养殖密度过大,可能超出了海域的养殖容量。另外,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能量分配系数k以及食物摄食能力参数–最大体表面积吸收率PAM、半饱和常数Xk,对虾夷扇贝生长模拟结果有着较大的影响,例如,PAM提高10%,生长模拟结果可增加13%。因此,这些敏感性较大的参数需要通过室内实验或者现场实验准确测定,谨慎赋值。  相似文献   

14.
大连獐子岛海域虾夷扇贝养殖容量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现场测定了獐子岛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和养殖虾夷扇贝的种群结构;采用生物沉积法,测定了不同规格的虾夷扇贝的滤水率和虾夷扇贝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调查结果显示,叶绿素浓度在1.23~2.85 mg·m-3范围内,均值为(1.78±0.57)mg·m-3;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76.6±41.9)mg C·m-2·d-1,虾夷扇贝单位个体的滤水率为(0.55±0.25)L·h-1.结合虾夷扇贝的年产量、海域面积和有关的水文状况等数据,计算了食物限制性指标的数值,摄食压力和调节比率在0.05和1.0之间,而滤水效率小于0.05.结果显示,由于该海域的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水平较低,海水流速大,因此,水交换带来的悬浮颗粒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目前的虾夷扇贝的养殖量(32亿粒)接近生态容量,如果开展筏式养殖,利用整个海域的水体,养殖量增大20倍的空间并达到养殖容量,预计年产量将达到256亿粒.  相似文献   

15.
虾夷扇贝控温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夷扇(Patlnopecten yesoensis)是海珍品之一,引子日本,属冷水性贝类,个体大,生长快,养殖经济效益非常突出,且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贝柱肉肥、籽大饱满、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具有非常好的国际、国内市场行情,尤其畅销韩国、日本等国,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浮筏养殖和底播增殖技术不断完善,虾夷扇贝的养殖得到迅猛发展,苗种出现短缺现象。因此,在控温的情况下,进行虾夷扇贝的人工育苗十分必要。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以下相关技术,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虾夷扇贝味道鲜美、肉质丰满、产量较高,并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虾夷扇贝养殖生产技术的发展,亲贝资源量逐渐上升,在繁殖季节海区里出现大量虾夷扇贝浮游幼虫。近年来我区相关企业和养殖户每年都在旅顺海域开展"自然采苗",我们在多年采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采苗的技术方法进行了改进,对充分利用虾夷扇贝浮游幼虫资源、获得优良苗种有很大帮助。一、虾夷扇贝海区采苗的目的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四、日本虾夷扇贝的垂下式养殖技术分析在虾夷扇贝的垂下式养殖设施方面,洋葱袋的导入保证了种苗的产量化,日本的垂下式养殖开始于1962、1963年,如今在设施和方法方面有很多次的改良,这个养殖方法被开发以来,1965年虾夷扇贝养殖迅速发展,青森县以及其他地区在产量上增加,质的变化得到了很大飞跃,特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筏式养殖虾夷扇贝贝壳内侧褐色沉积症状形成机制,讨论虾夷扇贝夏季大规模死亡和褐色沉积症状相关性。2017-2019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3- 10月调查虾夷扇贝褐色沉积症症状发生过程和出现比例,统计虾夷扇贝累计死亡率;设计防咬合扇贝养殖笼,统计调查出现褐色沉积症扇贝比例;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法分析褐色沉积物质成分,讨论内在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扇贝间互相咬合导致的损伤并不是褐色沉积症出现原因;褐色沉积物质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虾夷扇贝褐色沉积症出现时间具有规律性,且与扇贝开始死亡时间吻合,褐色沉积症和筏养虾夷扇贝夏季死亡具有相关性,其形成原因可能与病原菌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9.
虾夷扇贝控温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oensis)是海珍品之一,引进于日本,属冷水性贝类,个体大,生长快,且经济效益突出,具有非常好的国内外市场行情,尤其畅销韩国、日本等国,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浮筏养殖和底播增殖技术的不断完善,虾夷扇贝的养殖得到迅猛发展,苗种出现短缺现象,因此在控温的情况下进行虾夷扇贝的人工育苗十分必要。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以下相关技术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扇贝是我国北方贝类养殖的第一大品种。我国的扇贝养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1979年栉孔扇贝人工育苗及其养成获得成功,从此栉孔扇贝人工养殖开始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80年代初又从日本引进了虾夷扇贝,从美国引进了海湾扇贝,在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的基础上,分别获得育苗和养殖成功。尤其是海湾扇贝采用控温育苗技术,当年育苗当年即可养成成品贝,更加速了扇贝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