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辣木的瘤胃降解特性,探索辣木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技术,以3头安装永久性瘘管的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测定辣木叶、辣木枝、辣木茎在瘤胃内的降解率和降解参数。结果表明:辣木干物质(DM)、有机物(OM)在瘤胃内的降解率和降解参数变化趋势相近, 48 h达到降解平台期,但不同部位的降解率差异较大。辣木叶干物质(DM)96 h降解率最高,为69.34%,辣木枝和辣木茎依次降低;辣木各部位干物质(DM)和有机物(OM)的有效降解率差异显著(P<0.05),叶、枝、茎的有效降解率依次降低。辣木叶粗蛋白(CP)的96 h降解率高达90.86%,较辣木茎和枝分别高22.84%、38.92%;三者粗蛋白(CP)的有效降解率依次降低,但粗蛋白(CP)的有效降解率明显高于干物质(DM)和有机物(OM);辣木叶瘤胃降解蛋白(RDP)含量最高为15.57%,高于过瘤胃蛋白(RUP)含量,但辣木枝和茎的过瘤胃蛋白(RUP)含量高于瘤胃降解蛋白(RDP)含量。辣木叶、枝、茎中性洗涤纤维(NDF)的96 h瘤胃降解率依次降低,分别为50.55%、27.11%、16.24%,辣木叶和辣木枝酸性洗涤纤维(ADF)的96 h降解率大小相近;辣木叶的NDF、ADF的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辣木枝和辣木茎(P<0.05)。因此从瘤胃降解特性来看,辣木3个部位的营养价值依次为辣木叶>辣木枝>辣木茎。在饲喂奶牛过程中,建议单独饲喂辣木叶,辣木枝混合营养含量高的饲料饲喂,不建议将辣木茎直接作为奶牛饲料。  相似文献   

2.
辣木作为新型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木是一种尚未充分开发的多功能树种,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应性广、栽培简便及抗逆性强等特点。以干物质为基础测量,辣木粗蛋白质水平为23.0%~43.5%,粗纤维水平为5.9%,符合优质蛋白质饲料的标准。因此,开发辣木饲料资源可弥补当今传统蛋白质饲料严重短缺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辣木的生物学特性、资源的特点及其作为反刍动物、单胃动物和水产动物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新型植物蛋白质饲料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评定7种国外大叶型白三叶品种盛花期的营养价值。利用常规化学成分分析、体外消化技术和体外发酵产气技术测定7种国外大叶型白三叶主要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和瘤胃微生物发酵产气量。结果表明,7种国外大叶型白三叶品种间粗蛋白质含量存在差异,其中克罗迪克白三叶的CP(粗蛋白)含量最高(16.77%),胡依阿粗蛋白含量仅为12.15%;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在38.01%~44.42%之间,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变化范围为15.31%~18.62%。国外不同大叶型白三叶干物质体外消化率(DMD)存在差异,考拉DMD最高(84.21%),而胡依阿DMD最低(78.53%);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NDFD)在54.76%~64.77%之间,酸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ADFD)变化范围为13.27%~17.69%,其中胡依阿ADFD最低。7种国外大叶型白三叶间产气量参数变化趋势与体外消化率变化趋势相同,各品种24 h内的产气量占总产气量的90%以上,表明瘤胃微生物对7种国外大叶型白三叶的降解速度快,易于被反刍动物消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青贮玉米贮前品质调控,实现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全面提升,试验在已有青贮后品质调研的基础上开展贮前青贮玉米品质调研工作。试验采集天津市22个奶牛养殖场共55个批次的窖贮前的青贮玉米,进行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淀粉等营养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天津市青贮玉米窖贮前干物质含量21.06%~43.85%、粗蛋白含量6.14%~10.09%、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0.92%~30.4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34.38%~40.90%、淀粉含量18.74%~35.85%。根据国标青贮玉米品质分级,青贮玉米品质综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占比58.18%,说明大部分牧场青贮玉米综合品质控制良好,但仍有部分奶牛养殖场在青贮玉米窖贮前品控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固氮菌肥、磷肥、混合菌肥及磷肥与混合菌肥配施对高寒区紫花苜蓿品种金皇后的生长,品质特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后,土壤微生物量和苜蓿的株高、鲜干重、粗蛋白含量均增加,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减少。0~10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量均高于10~20cm土层。施加25%磷肥+混合菌肥后,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0.58%,比对照高出3.72%,与其他施肥处理之间有着显著差异。中性洗涤纤维降低量为1.69%~4.71%,磷肥与混合菌肥配施后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单施磷肥,高于单施混合菌肥后的含量;酸性洗涤纤维降低量为0.05%~9.98%,磷肥与混合菌肥配施后的ADF含量显著低于单施磷肥或混合菌肥的含量。施加75%磷肥+混合菌肥时,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磷肥和混合菌肥配施,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高于单施磷肥或单施混合菌肥的含量。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不同施肥处理对苜蓿生长品质特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次序为:50%磷肥+混合菌肥磷肥25%磷肥+混合菌肥固氮菌肥75%磷肥+混合菌肥混合菌肥CK。  相似文献   

6.
<正>充足的纤维是反刍动物唾液分泌、反刍、瘤胃缓冲和瘤胃壁健康所需要的。为了维持正常的瘤胃发酵功能,在反刍动物的饲粮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纤维物质。当饲粮中纤维含量过低时,就会引起低乳脂率、蹄病或低饲料转化率等问题。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是饲  相似文献   

7.
吉林地区麦后复种饲用油菜与燕麦混播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讨适合吉林地区麦后复种饲用油菜与燕麦混合播种方案。试验以单播油菜(15 kg·hm-2)和燕麦(220 kg·hm-2)为对照组,按照播种量占单独播种量50%、60%、70%、80%、90%、100%的比例进行组合混播,以A~F顺序标记燕麦播种率,以1~6顺序标记油菜播种率,设定3次重复,共计108个试验小区。播种后分别在油菜抽薹期、盛花期、结荚期取样,对作物的生产性能进行评价,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抽薹期试验组干草产量范围是3999.89~5367.28 kg DM·hm-2,粗蛋白质含量范围是10.16%~13.99%,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范围是49.88%~64.51%,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范围是36.88%~41.52%。盛花期试验组干草产量范围是5102.35~6453.52 kg DM·hm-2,粗蛋白质含量范围是11.28%~16.0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范围是57.99%~69.37%,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范围是33.88%~48.80%。结荚期试验组干草产量范围是5737.16~6988.16 kg DM·hm-2,粗蛋白质含量范围是9.25%~13.1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范围是57.10%~68.88%,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范围是32.99%~41.01%。表明混播处理C1在油菜抽薹期和盛花期的综合评价最高,干草产量分别为5281.23及6152.52 kg DM·hm-2。混播处理C2在结荚期综合评价最优,干草产量为6988.16 kg DM·hm-2。  相似文献   

8.
以红三叶和全株玉米为青贮原料,设置全株玉米单贮、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70%红三叶+30%全株玉米、红三叶单贮的青贮试验,研究红三叶的青贮效果以及红三叶与全株玉米混贮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红三叶不能单独调制青贮饲料,三个混贮处理的发酵品质中,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和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的青贮品质为良好。混贮的粗蛋白含量为8.56%~12.40%,比全株玉米单贮粗蛋白含量提高11.17%~61.04%,混贮的粗蛋白含量随着红三叶添加比例升高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混贮的酸性洗涤纤维为21.85%~23.62%,中性洗涤纤维为37.25%~39.71%,都分别低于两个单贮处理,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的是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和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综合比较发酵和营养品质以及V-Score评分,以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混贮的青贮效果最好,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的混合青贮效果次之,这两种混贮处理是适宜攀西地区推广的红三叶青贮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红三叶和全株玉米为青贮原料,设置全株玉米单贮、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70%红三叶+30%全株玉米、红三叶单贮的青贮试验,研究红三叶的青贮效果以及红三叶与全株玉米混贮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红三叶不能单独调制青贮饲料,3个混贮处理的发酵品质中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和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的青贮品质为良好。混贮的粗蛋白含量为8.56%~12.40%,比全株玉米单贮粗蛋白含量提高11.17%~61.04%,混贮的粗蛋白含量随着红三叶添加比例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混贮的酸性洗涤纤维为21.85%~23.62%,中性洗涤纤维为37.25%~39.71%,都分别低于两个单贮处理,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的是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和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综合比较发酵和营养品质以及V-Score评分,以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混贮的青贮效果最好,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的混合青贮效果次之,这两种混贮处理是适宜攀西地区推广的红三叶青贮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性洗涤纤维生理营养与需要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性洗涤纤维(NDF)通过刺激反刍动物的咀嚼和反刍,促进唾液的分泌,提高瘤胃缓冲能力,维持瘤胃的发酵功能,对于反刍动物维持瘤胃正常发酵和胃肠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了中性洗涤纤维的生理营养以及反刍动物中性洗涤纤维需要量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集了14个桑枝茎叶样品,测定其营养成分并通过代谢试验方法评定四川白鹅对其养分利用率。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桑枝茎叶的营养成分有差异,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其变化范围为18.59%~26.81%;钙含量较高,为1.49%~4.15%;含磷量低,平均含量为0.32%;粗脂肪含量为1.46%~3.79%;粗纤维含量为15.26%~29.28%,平均值为20.72%;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为37.41%~57.34%,平均值为45.37%;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6.85%~26.32%,平均值为20.91%。(2)不同产地单宁含量差异大,变化范围为0.13%~0.47%。(3)不同产地桑枝茎叶的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3.00~4.92 MJ/kg和3.74~5.66 MJ/kg。(4)不同产地桑枝茎叶的NDF利用率、酸性洗涤纤维利用率、蛋白质真利用率存在差异(P0.05),并且利用率均较低。综上,桑枝茎叶粗蛋白质、粗灰分含量高,钙多磷少,但由于其含有抗营养物质单宁和活性物质等因素,导致蛋白质利用率低,AME和TME也较低。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节粮型畜牧业发展,为反刍动物提供优质青贮饲料。研究了添加剂(双乙酸钠)在紫花苜蓿青贮中的最佳作用剂量,通过在青贮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双乙酸钠,探究其对苜蓿青贮发酵品质、营养特性以及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影响。选用6月初第一茬刈割的初花期金皇后紫花苜蓿为原料进行青贮,试验组依据双乙酸钠的添加水平设0(对照),0.1%、0.2%、0.3%、0.4%、0.5%、0.6%和0.7%共8个处理组,在常温下贮藏45 d后测定相关指标。测定结果如下:添加双乙酸钠组苜蓿青贮饲料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也显著降低,感官评分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双乙酸钠添加量为0.7%时,蛋白质含量最高,丙酸、丁酸及氨态氮含量最低;酰胺Ⅰ、Ⅱ区的峰高及峰面积显著降低,α-螺旋区与β-折叠区中心高度比显著升高。这表明添加双乙酸钠能显著改善青贮苜蓿的营养特性、发酵品质以及蛋白质分子结构。综合本试验数据及经济成本考量,双乙酸钠最佳添加量为0.5%~0.6%。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探讨中性洗涤不溶蛋白质(NDIP)和中性洗涤不溶灰分(NDIA)对饲料纤维含量表达准确性的影响。以GB/T 20806—2006方法估计的20个饲料纤维值为对照,将单独去除NDIP、NDIA及联合去除NDIP和NDIA后的饲料纤维表达值分别作为Ⅰ、Ⅱ和Ⅲ组,比较各组纤维估计值的差异。结果表明:(1)单独或联合去除NDIP和NDIA后表达的饲料纤维估计值均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2)测试饲料中性洗涤残渣中NDIP与NDIA分别占2.32%~27.30%和0.39%~27.05%,两者合计占3.05%~54.34%。结果提示:测定饲料纤维含量时加入亚硫酸钠,并以中性洗涤不溶有机物表示饲料纤维含量更接近营养上定义的饲料纤维值,进而可更准确地估计饲料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和消化能含量。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不同地区的花生秧、玉米秸、全株玉米青贮和不同品种谷草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磷(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等常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花生秧和不同养殖场的玉米秸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不同地区花生秧粗蛋白质含量为7.88%~8.7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67.25%~77.77%,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7.04%~68.69%;不同养殖场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为5.13%~6.89%,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71.68%~80.73%,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0.22%~54.39%;不同地区的全株玉米青贮粗蛋白质含量为6.35%~9.6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4.12%~67.2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35.28%~47.21%;不同品种去穗谷草粗蛋白质含量为3.90%~7.26%,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77.03%~82.93%,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1.28%~59.59%,全株谷草青贮粗蛋白质含量为12.0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73.40%,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4.66%。综上所述,不同地区来源的花生秧、玉米秸、全株玉米青贮等常规饲草营养含量均存在差异,不同品种去穗谷草营养含量也存在差异,全株谷草青贮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去穗谷草。  相似文献   

15.
未消化中性洗涤纤维(undigested neutral detergent fiber,uNDF)是指不能被瘤胃微生物发酵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对反刍动物生长和代谢具有重要作用。日粮中适宜的uNDF对反刍动物营养和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分别从uNDF对反刍动物的采食行为、瘤胃功能、NDF消化率、动物生产性能的营养调控作用和uNDF测定方法以及如何指导日粮配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反刍动物的健康和高效生产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杏鲍菇菌糠配制波尔山羊全混合颗粒日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分析和探讨利用杏鲍菇菌糠加工波尔山羊全混合颗粒日粮的可行性和效果。结果表明:菌糠经发酵处理后霉菌总数降低了62.9%,黄曲霉毒素减少了60.0%,呕吐毒素减少了44.9%,玉米赤霉烯酮未检测出;粗蛋白含量提高了11.98%,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分别降低8.81%和11.69%;结果显示杏鲍菇菌糠经过发酵处理后主要卫生指标和品质得到显著提高,可作为养殖山羊的优质粗饲料使用。同时,对波尔山羊羔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结果还表明,在配合日粮中杏鲍菇菌糠的适宜用量为12%~20%;食用杏鲍菇菌糠配制的全混合日粮颗粒饲料后,波尔山羊羔羊的日增重达到0.122~0.137 kg,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正常。本研究对开发反刍动物饲料新资源、产品以及提高菌糠资源循环利用率和减少环境的污染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前期研究中分离的5株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将植物根际促生菌制剂接种到紫花苜蓿幼苗的土壤中,测定不同处理下苜蓿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以及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等品质指标的变化,研究其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的5株植物根际促生菌均能够有效促进紫花苜蓿生长,改善品质,但不同菌株的促生效果不同。促生菌株处理后,紫花苜蓿的株高、茎粗分别增加了11.2%~75.2%和4.1%~22.2%;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增加了6.0%~20.1%、3.8%~12.7%,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分别降低了1.8%~3.8%、1.4%~4.4%。以菌株Gnyt1促生效果最佳,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苜蓿含水率及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取同一块地初花期紫花苜蓿,分别采用太阳能干燥、室外晒干和室外阴干三种方式进行干燥,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苜蓿中水分、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时间内,不同干燥方式水分蒸发速度太阳能干燥室外晒干室外阴干;粗蛋白含量以太阳能干燥方式下最高(P0.05),其次是室外阴干,室外晒干的粗蛋白含量最低;不同含水率情况下,室外晒干样品粗蛋白含量较太阳能干燥降低6.86%~22.43%,室外阴干样品降低4.92%~17.20%;同一含水率下,不同干燥方式粗灰分含量室外阴干室外晒干太阳能干燥,太阳能干燥粗灰分含量低于室外晒干3.72%~19.22%,低于室外阴干8.12%~29.9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室外晒干的情况下最高,显著高于另外二种干燥方式(P0.05),太阳能干燥最低,太阳能干燥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室外晒干9.08%~27.25%,低于室外阴干4.84%~24.84%。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油菜秸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16个品种油菜秸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品种对油菜秸营养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16个品种油菜秸干物质(DM)含量为93.47%~97.06%、粗蛋白(CP)含量为2.72%~6.62%、粗脂肪(EE)含量为0.49%~3.69%、粗灰分(Ash)含量为5.74%~9.83%、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为59.79%~69.33%、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为40.68%~49.19%,不同品种间CP、EE含量差异较大。以RFV值为标准对16个品种油菜秸饲用价值进行排序,其顺序为14M049华航90114M204114M1980宁油16号SCJ-2中双11号中双9号中A9号14M070湘油13号14M203014M2096华双3号SCJ-114M594。  相似文献   

20.
碳水化合物是反刍动物饲料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对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根据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各组分在瘤胃中的降解情况进行分类的方法;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中淀粉的消化特性;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中中性洗涤纤维在饲料中的含量及对消化的影响;饲料的物理特性对瘤胃发酵的影响;碳水化合物需要量的指标;碳水化合物饲料原料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都有较多研究。作者综述了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碳水化合物的物理特性与营养,反刍动物的碳水化合物需要量,奶牛、肉牛及其他反刍动物饲料原料的研究进展。今后,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作用机理、调控机制及体内的代谢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也将在饲料资源利用效果方面进行多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