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 )是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的病原体。由于急性感染的高死亡率和亚临床感染严重的免疫抑制 ,IBDV对养禽业经济上有重大的影响[1- 2 ] 。IBDV共有两个血清型 ,即 1型和 2型 ,血清 1型对鸡有致病性 ,血清 2型分离自火鸡 ,对鸡无致病性。Rosenberger(1985 )首次从美国特拉华半岛肉鸡群分离到 4株IBDV变异株 ,1987年 ,荷兰、比利时爆发了与美国株不同的超强病毒 (vvIBDV)。而后 ,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国家相继分离到超强毒株。李树根 (1991)等首次在国内分离到血清亚型株 ,李德山 (1991)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IBDV易变异,给防控提出了挑战。持续监测IBDV的流行十分必要。[方法]对36株源于2009~2012年我国10个省的IBDV毒株的VP2部分基因(包含高变区)进行了扩增、测序。将其与本实验室早期分离的18株IBDV,以及源自我国和世界其它地区的24株参考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IBDV经典毒株、变异毒株、弱毒株和超强毒株(vv IBDV)在我国同时存在。vv IBDV仍然是我国的主要流行毒株,而且新的亚群正在形成。序列比对分析显示,这些毒株中存在可能与毒力和抗原变异相关的氨基酸突变。[结论]该研究有助于笔者进一步认识IBDV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3.
从湖北省某鸡场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鸡法氏囊内分离到一株病毒,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分离、动物回归、血清学检测及病毒核酸提取和部分序列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证明分离物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并且该病毒具有超强毒株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用分离的疑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vvIBDV)地方分离株HN01,经处理后接种SPF鸡,36h后接种鸡开始发病,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70%以上。剖检可见与野外病例相同的病理变化,如肌肉、腺胃、心脏出血,法氏囊水肿且多呈"紫葡萄"样外观。经血清学试验、毒力试验、鸡胚接种试验、分子生物学和电镜形态学观察均证明该分离物为超强毒株,从而证明河南省鸡群中存在不同于IBDV一般强毒株、经典株和变异株的超强毒株。通过对IBDV不同毒株VP2基因高变区氨基酸序列的聚类分析发现,HN01与华南超强毒株G9201、欧洲超强毒株UK661关系最接近,而与HK46,OKYM,D6948,UPM92-04和KS等毒株关系依次渐远。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病鸡中分离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并对其VP2基因高变区序列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接种SPF鸡胚的方法分离到2株IBDV。对分离株(vVP2)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分离株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特征,并与参考毒株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2株分离株特征性位点的氨基酸为222A、249Q、254G、256I、279D、284A、294I和299S,属于wIB-DV的特征,与wIBDV参考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0%~97.0%和98.7%~99.4%。从遗传进化树来看,2个分离株与参考的vvIBDV也在一个分支。此外,2个分离株表现出与该鸡场常用的疫苗株MB有较高的同源性,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8%和98.1%,并在遗传进化树中同属于一个大分支,但其特征性位点的氨基酸明显不同。在其他氨基酸位点上,2个分离株均发生了D212N的特有变化。[结论]该鸡群感染的IBDV具有vvIBDV的分子特征,并发生了与疫苗株和参考株不同的分子变化。  相似文献   

6.
发现一例疑似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利用SPF鸡蛋将传染性法氏囊病料进行病毒增殖,使用PCR技术扩增出IBDV的结构蛋白vp3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IBDV vp3长为831 bp,推导其编码277个氨基酸;其与超强毒株日本OKYM和超强毒株香港HK46同源性较高,在核苷酸水平上为98.9%与97.5%,在氨基酸水平上为96.9%和96.2%;对该IBDV进行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与超强毒株日本OKYM和超强毒株香港HK46位于同一进化分支。因此,从分子水平说明该病毒属于IBDV。  相似文献   

7.
分离鉴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并对其VP2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从陕西宝鸡地区疑似疫情的鸡群分离到1株IBDV(命名为BJ 10株),应用血清学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ar gel immunodiffusion test, AGID),结果在抗原孔和血清孔间可见明显的白色沉淀线。通过RT PCR扩增VP2基因高变区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BJ 10株与超强毒株中国香港HK46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7%和 99.6%,且高变区特征性氨基酸的变化与超强毒株完全一致,表明BJ 10株属于超强毒株,与香港地区的vvIBDV分离株有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日,在福建省南平市某鸡场发现一株新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流行株,并将其命名为IBDV-FJ02.为了明晰IBDV-FJ02株遗传变异情况和临床致病特征,进行了A节段基因组序列和特征性氨基酸位点的分析、基于A节段和B节段的新型基因型分类以及对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致病性的研究,旨在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显示:IBDV-FJ02株A节段核苷酸序列与早期变异株E的同源性最高,达95.6%,与中国变异株SHG558在同一分支上;IBDV-FJ02株VP2-4-3蛋白氨基酸序列第222位氨基酸为T,第249位为K,第318位为D,参考变异株中仅GLS、E与其一致,位点N213、T222、K249、 D318、E323均符合变异株的特征.根据新型基因型分类方案,显示IBDV-FJ02株属于A2dB1基因型,即IBDV新型变异株类群.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IBDV-FJ02株感染3周龄SPF鸡并不会导致感染鸡只死亡,在感染后21 d内,主要引起鸡只法氏囊的严重萎缩...  相似文献   

9.
应用RT-PCR技术扩增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分离株JS7的VP3基因,并进行了分子特征分析和原核表达。结果显示,JS7的VP3基因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上表现为981P、990A、1005A,既有致弱毒株的990A,又有vvIBDV毒株的981P和1005A,在遗传进化和同源性分析上,JS7更接近于vvIBDV参考株;VP3基因在IPTG的诱导下,在p ET-28a系统中成功表达出32 ku的产物,western-blot检测发现,该表达产物与鸡抗IBDV多抗血清发生反应。说明JS7-VP3成功表达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这为进一步研究IBDV特异性的检测方法的建立以及VP3在IBDV致病性中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RT-PCR技术,以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河南分离株(HN04)基因组RNA为模板,扩增并克隆IBDV HN04株基因组A片段cDNA。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A片段全长3260个核苷酸,包括2个部分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RFl和ORF2)及两端的非编码区。ORFl和ORF2分别编码含有1012个氨基酸的结构蛋白(VP2-4-3)及含有145个氨基酸的VP5。IBDV HN04株基因组A片段核苷酸序列与来自GenBank IBDV血清Ⅰ型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4.9%~99.4%,血清Ⅱ型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3.8%。对IBDV HN04株的A片段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HN04株与国内外IBDV数株弱毒株的同源性在9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初步确定新分离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河南株HeYD的毒力,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已报道的IBDV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VP2基因高变区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方法对分离自河南省某发病鸡场的IBDV野毒株HeYD的VP2基因高变区进行了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并与其他参考毒株高变区进行了序列比对,序列...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荣俊 《长江大学学报》2005,2(2):66-70,88
综述了导致近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免疫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即: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株的出现和IBDV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分子克隆技术与手段的长足进步.介绍了目前IBD基因工程疫苗的4种主要类型:活病毒疫苗、DNA疫苗、亚单位疫苗、可食用转基因植物疫苗.  相似文献   

13.
The very virule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vvIBDV) strain Gx was isolated from a poutl-try farm in Guangxi Province, China, during 1996. The mortality in the infected flock was 80% and occurred5 days after immunization with serotype I IBD vaccine. The results of antigen-capture ELISA (AC-ELISA),pathogenicity testing,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VP2 gene showed that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of strain Gx VP2 was the same as vvIBDV UK661, which is considered as a reference strain for Europe-an vvIBDVs. The antigenicity of the Gx strain was the same as an European vvIBDV strain 849. The EID50 of Gx virus was 10-8. 25/0. 2 ml, and the mortality was 64 % when 4 week-old SPF chickens were challenged atdosage of 2 × 103 EID50.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IBDV strain Gx isolated in China is vvlBDV according to European standards.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重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作为新型的活病毒载体疫苗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城疫病毒作为防制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very virule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vvIBDV)及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病毒载体疫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单股负链RNA病毒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救获野生型NDV LaSota疫苗株rLaSota及表达vvIBDV Gx株VP2基因的重组疫苗株rLaSota-VP2,分别经滴鼻点眼途径免疫SPF雏鸡,免疫后21 d分别以vvIBDV Gx超强毒和新城疫强毒进行攻击。【结果】rLaSota及表达vvIBDV-VP2基因平均鸡胚致死时间均大于120 h,脑内致病指数(ICPI)分别为0.4和0.36,静脉内致病指数(IVPI)均为0;接种后72~96 h每毫升尿囊液EID50则分别达到109.0以上。rLaSota-VP2以106.0 EID50一次免疫7日龄SPF鸡雏,免疫后3周对新城疫强毒致死攻击100%保护,对vvIBDV攻击免疫保护率达90%以上。 【结论】重组病毒rLaSota-VP2保持了LaSota亲本疫苗株高滴度的鸡胚生长特性和低致病性及遗传稳定性,免疫雏鸡对新城疫强毒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超强毒株的致死均形成有效免疫保护。本研究为研制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城疫重组二联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接种﹑琼脂扩散试验、电镜观察,从临床病鸡的法氏囊组织分别分离到3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CH03、JG04和QJ04株,对4周龄未免疫鸡的攻毒致死率分别为92%、83%、67%,对鸡胚的半数致死量(ELD50)分别为10-6.8/0.2ml、10-5.4/0.2ml、10-4.6/0.2ml;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的IBDVVP2基因高变区(vVP2)及其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序列共有492个核苷酸,编码164个氨基酸。关键位点的氨基酸变化特征:第一亲水区P222A、疏水区的K249Q和S254G、N279D和T284A,与超强毒参考株UK661﹑HK46﹑OKYM和CH1-97极为相似,而与致弱株Cu-1)及变异毒株Var-E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3株IBDV分离株均属超强毒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高效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拯救平台,为深入研究该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在IBDV Gt株全基因组中引入分子标签(A节段:EcoR V酶切位点;B节段:PstI酶切位点)。在基因组两端分别引入锤头状核酶结构(HamRz)和丁肝病毒核酶结构(HdvRz)。将带有分子标签和核酶结构的IBDV基因组插入载体pCAGGS的β肌动蛋白启动子下游,构建IBDV感染性克隆pCAGGmGtAHRT和pCAGGmGtBHRT,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共转染DFI细胞,进行病毒拯救研究。 【结果】 构建的IBDV感染性克隆可在DFI、Vero/E6、Vero/P12等3种细胞上高效拯救出病毒。RT-PCR、间接免疫荧光、电镜等均检测到了拯救的IBDV,且存在分子标签。拯救毒在CEF上能产生特有的砂砾状CPE,且TCID50与亲本毒差异不显著,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结论】构建的RNA聚合酶ⅢBDV拯救系统高效、稳定、简便、经济,且具有良好的细胞普适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RT-PCR技术,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河北分离株(HB-bp)基因组RNA为模板,扩增并克隆了IBDVHB-bp株基因组A节段全长cDNA。结果表明:克隆的A节段全长共3142个核苷酸,包括5′、3′端非编码区(NCRs)和2个部分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RF1和ORF2),与其它血清Ⅰ型毒株相比,HB-bp株在核苷酸水平上有32~146个核苷酸的差异,同源性为95 4%~98 8%;在氨基酸水平上有5~35个氨基酸的替代,同源性为96 9%~99 5%,与血清Ⅱ型毒株同源性为89 8%~90 8%。与其他超强毒株的同源性最高,具有超强毒株的特征性氨基酸,因此HB-bp株为中国的一个超强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