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青年伊犁马2 000 m测试赛对其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为评估伊犁马运动的疲劳状态及运动状态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匹2岁健康状况良好的伊犁马,组织测试赛,根据测定运动成绩分为优秀组(10匹)和普通组(10匹),采集马匹赛前、赛后即刻、赛后30 min和赛后1 h的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频域指标和非线性指标,分析各时间点及两组马匹的HRV指标的差异性。【结果】伊犁马2 000 m测试赛后,优秀组马匹HRV时域指标中全部正常R-R间期的平均值(Mean RR)、全部正常R-R间距的标准差(SDNN)、相邻心搏两R波间距之差值大于50 ms的心搏数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0)、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赛后即刻极显著低于赛前(P<0.01),平均心率(Mean HR)赛后即刻极显著高于赛前(P<0.01);频域指标中极低频率(VLF)、低频功率(LF)和高频功率(HF)赛后即刻极显著低于赛前(P<0.01),低频与高频的比值(LF/HF)在赛后即刻显著高于赛前(P<0.05);非线性指标中全部正常R-R间距的标准差(Y)(SD1)和全部正常R-R间距的标准差(X)(SD2)均呈现出赛后即刻极显著低于赛前(P<0.01)。普通组马匹HRV时域指标中Mean RR、SDNN、PNN50和RMSSD在赛后即刻极显著低于赛前(P<0.01),Mean HR赛后即刻极显著高于赛期前(P<0.01);频域指标VLF、LF和HF在赛后即刻极显著低于赛前(P<0.01);非线性指标中SD2赛后即刻极显著低于赛前(P<0.01)。赛前Mean RR、SDNN和RMSSD优秀组马匹均显著高于普通组马匹(P<0.05),VLF和LF赛后即刻优秀组马匹均显著低于普通组马匹(P<0.05)。【结论】伊犁马2 000 m运动后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衡,HRV可以作为评价伊犁马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指标;可以通过在赛前监测Mean RR、RMSSD、SDNN和PNN50指标来评价马匹的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音乐对新疆伊犁马运动性能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为音乐应用于伊犁马赛前状态的调节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匹3~5岁的伊犁马为研究对象,赛前测定伊犁马在轻音乐、民族音乐及摇滚乐条件下的HRV数据,赛后测定800 m速度赛成绩,分析R-R周期的时域、频域、非线性特征及成绩的变化规律。【结果】摇滚乐组竞赛用时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及轻音乐组(P<0.01),显著低于民族音乐组(P<0.05),民族音乐组竞赛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轻音乐组SDNN、RMSSD、pNN50、VLF、LF、HF、SD1及SD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民族音乐组Mean 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摇滚乐组SDNN、RMSSD、VLF、HF、SD1及SD2均极显著高于轻音乐组(P<0.01),pNN50显著高于轻音乐组(P<0.05),VLF显著高于民族音乐组(P<0.05),LF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F/HF较其他组高(P>0.05)。【结论】轻音乐组、民族音乐组马匹赛前副交感神经占主导,安抚马匹情绪,提高马匹福利;摇滚乐组马匹赛前交感神经占主导,提高马匹兴奋性,增强比赛动机,且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均衡性相对较好,更有利于伊犁马发挥出更好的参赛状态,将此种音乐适当应用到伊犁马训练中,为800 m速度赛成绩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伊犁马赛前HRV(心率变异性)的特点,为评估伊犁马赛前状态及竞技表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伊犁马7匹,测试赛共6场,采集HRV热身前及热身后数值,分析热身前、后各指标差异性及其与竞赛成绩相关性。【结果】伊犁马热身后最低R-R间距、平均R-R间距、最高R-R间距、PNN50极显著低于热身前(P<0.01),Lfnu显著低于热身前(P<0.05);VLF极显著高于热身前(P<0.01),TP显著高于热身前(P<0.05)。热身前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与竞赛成绩极显著相关(P<0.01);频域指标TP、Hfnu、LF、Lfnu、VLF、LF/HF与竞赛成绩极显著相关(P<0.01);非线性指标SD1、SD2与竞赛成绩极显著相关(P<0.01)。热身后时域指标SDNN、RMSSD与竞赛成绩显著相关(P<0.05);频域指标TP、LF与竞赛成绩显著相关(P<0.05);非线性指标SD1与竞赛成绩显著相关(P<0.05)。【结论】马匹1 000 m测试赛热身前、后迷走神经活性占主导地位,是影响伊犁马竞技状态的主要因素。通过HRV变化能有效监控伊犁马热身效果及竞赛表现。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昆明犬运动前后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为评估昆明犬在运动状态下的工作表现及效果提供理论依据。选取8头搜索类专业训成昆明犬,在跑步机上以6 km/h的时速运动10 min,分别采集运动前、后的HRV值,分析运动前后各指标差异及其与工作成绩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运动后SDNN(R-R间距标准差)和RMSSD(相邻R-R间距之差的均方根值)指标与运动前差异显著,平均R-R间距与工作成绩显著相关;运动后时域指标SDNN、RMSSD和平均R-R间距与工作成绩显著相关,其中平均R-R间距与工作成绩显著负相关;非线性指标SD1(全部正常2个R波的标准差Y)和SD2(全部正常2个R波的标准差X)与工作成绩显著相关;运动后最低R-R间距、平均R-R间距、最高R-R间距和PNN50极显著低于运动前;运动前、后迷走神经指标SDNN、RMSSD、SD1等与工作成绩极显著相关;运动后非线性指标SD1、SD2比运动前略微上升,但差异不显著。表明昆明犬运动前、后迷走神经活性占主导地位,是影响工作犬工作状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热身强度对伊犁马心率变异性,分析1 000 m速度赛成绩的影响,为伊犁马赛前最佳热身条件的确立提供前期理论基础。【方法】选取11匹伊犁马为研究对象,控制马匹心率稳定在30%~40% HRmax(A区间)、40%~50% HRmax(B区间)、50%~60% HRmax(C区间)三个区间内热身后进行1 000 m速度赛。对不同强度热身时的心率变异性(HRV)与比赛用时进行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在C区间热身后比赛成绩最好;在C区间热身时,与A区间热身时的值相比,SDNN、RMSSD、LF/HF、SD1极显著升高(P<0.01),HF显著增大(P<0.05),VLF、LF显著降低(P<0.05);与B区间热身时的值相比,SD1极显著升高(P<0.01);比赛用时与SD1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LF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VLF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热身可以提高马匹自主神经兴奋性,在C区间热身时马匹副交感神经活性最高,最有利于运动性能的发挥,比赛成绩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伊犁马赛前安静状态心率变异性(HRV),研究马匹运动能力,为选择优秀运动性能马匹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4岁伊犁马22匹,进行3 600 m比赛,在赛前采集马匹静态心率变异性指标,将参赛伊犁马按照竞赛用时分为优秀组、中等组、普通组三组,进行不同运动性能赛前HRV差异性分析,分析各项指标与成绩的相关性和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时域指标中,中等组pNN50显著高于优秀组(P<0.05);频域指标中HF、LFnu、HFnu优秀组显著优于中等组(P<0.05),极显著优于普通组(P<0.01);LF/HF优秀组极显著低于普通组(P<0.01),中等组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TP优秀组极显著高于普通组(P<0.01)。赛前伊犁马频域指标LF/HF与竞赛用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LFnu与成绩呈显著正相关(P<0.05);HF、TP、HFnu与成绩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参加3 600 m速度赛的马匹副交感神经占主导地位,且交感-副交感神经均衡调节的马匹竞赛成绩较好。通过对赛前静态HRV的分析能够有效的选择竞技状态良好的马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补喂竹叶提取物后伊犁马挤奶期间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分析不同剂量和不同饲喂试验期对伊犁马挤奶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4匹伊犁母马,其体型结构相似,胎次相近,进行为期60 d的补饲竹叶提取物,0~20 d为第1阶段,21~40 d为第2阶段,41~60 d为第3阶段。采集马匹挤奶期间心率变异性指标。将24匹伊犁马随机分为对照组0 g/d;试验Ⅰ组10 g/d;试验Ⅱ组20 g/d;试验Ⅲ组30 g/d四组,分析不同时期和剂量的HRV差异性。【结果】第3阶段SDT HR显著高于第1阶段(P<0.05);第2和第3阶段RMSSD均显著高于第1阶段(P<0.05);第3阶段SD1显著高于第1阶段(P<0.05);第3阶段SD2极显著高于第2阶段(P<0.01),且第2阶段又极显著高于第1阶段(P<0.01)。第3阶段VLF极显著高于第1和第2阶段(P<0.01);第3阶段的LF和HF两个指标均极显著高于第1阶段和第2阶段(P<0.01);第3阶段TP极显著高于第1阶段和第2阶段(P<0.01)。对照组Mean HR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P<0.05);第Ⅱ组SD2极显著高于第Ⅳ组(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SD2和VLF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Ⅰ组LF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Ⅰ组中HF、TP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对照组LF/HF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结论】伊犁马补喂竹叶提取物能有效降低马匹交感神经活动,减少其挤奶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动态心电图(Holter)心率变异性(HRV)指标评价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价值。方法 96例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脑梗死59例和脑出血3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96例同期本院非心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Holter记录仪24 h的动态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窦性R-R间期的平方根及两个相邻R-R间期互差>50 ms的心跳数所占分析信息间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Holter的HRV指标评价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能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演变趋势,对防止心脏功能障碍加重、及时发现心脏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伊犁马MCT1基因多态性与速度性能的关联性,为专门化用途速度马的选种育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50匹参加2 000 m速度赛的2岁伊犁马为研究对象,运用DNA直接测序法筛选伊犁马MCT1基因第2、3外显子的突变位点,分析其多态性位点以及与伊犁马2 000 m比赛成绩的关联性。【结果】在伊犁马MCT1基因第2外显子上发现一个SNP位点,在伊犁马MCT1基因第3外显子上没有发现突变位点,在g.52168582处,碱基T突变为碱基G,此突变位点为错义突变,该突变导致其编码氨基酸由苯丙氨酸变为亮氨酸,属于中度多态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共存在TT、TG、GG 3种基因型,TT基因平均速度高于GG和TG基因型平均速度,且TT基因型平均速度显著高于GG基因型平均速度(P<0.05)。【结论】在伊犁马MCT1基因第2外显子g.52168582T>G处TT基因型更有利于伊犁马2 000 m比赛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调教训练对1 000 m速步赛伊犁马血气指标的影响,为国产速步赛马调教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8匹健康伊犁马母马为试验对象,速步专项训练2个月,在训练开始前和训练结束后分别组织速步测试赛,采集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15 min马匹血液样本,测定样本血气指标,对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15 min测定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对训练前和训练后测定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调教训练前,1 000 m速歩赛伊犁马血液pH值运动后即刻极显著低于运动后15 min(P<0.01),HCO-3浓度、剩余碱浓度运动后即刻极显著低于运动前(P<0.05),PCO2和TCO2运动后即刻极显著低于运动前(P<0.01)Hct和Hb浓度运动后即刻极显著高于运动前(P<0.01),显著高于运动后15 min(P<0.05);调教训练后,1 000 m速歩赛伊犁马血液pH值运动后即刻显著低于运动前和运动后15 min(P<0.05),Na+浓度在运动后即刻显著高于运动前(P<0.05);Hct和Hb浓度在运动后即刻显著高于运动后15 min(P<0.05)。通过对调教训练前和调教训练后对比发现,1 000 m速歩赛伊犁马调教训练前、后静脉血液剩余碱浓度运动后即刻调教训练后显著高于调教训练前(P<0.05),PCO2在运动后15 min调教训练前显著低于调教训练后(P<0.05),Hb浓度在运动后15 min调教训练前极显著高于调教训练后(P<0.01),Hct在运动后15 min调教训练前显著高于调教训练后(P<0.05)。【结论】 综上所述,调教训练后能够增强1 000 m速歩赛伊犁马酸碱平衡能力、气体交换能力及血液运输能力,有效降低马匹在运动过程中的机体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赛道维护方式对伊犁马步态特征、比赛成绩的影响,为伊犁马选种选育和赛道维护提供依据。【方法】以8匹伊犁马公马为研究对象,设计1 600 m途程比赛。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伊犁马在不同赛道维护方式下直道、弯道、终点的步态特征的视频素材,终点计时系统记录马匹比赛成绩,分析不同赛道维护方式下伊犁马各赛段步态特征、比赛成绩的差异性。【结果】直道阶段,前肢双支撑相、前位前蹄支撑相压实组极显著低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1);步频压实组极显著高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1),耙地组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双支撑相步幅、总步幅、最大开张角度压实组极显著高于耙地组(P<0.01),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弯道阶段,后位后蹄支撑相、后肢间隔期、前位后蹄支撑相、后位前蹄支撑相、对角双支撑相、前肢间隔期、前肢双支撑相、前位前蹄支撑相压实组均极显著低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1);腾空期、步频压实组极显著高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1);腾空期步幅压实组显著高于普通组步幅(P<0.05);最大开张角度压实组显著高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5)。终点阶段,后肢间隔期、前位后蹄支撑相、前肢双支撑相、前位前蹄支撑相压实组显著低于耙地组(P<0.05);步频压实组极显著高于耙地组(P<0.01),耙地组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后肢步幅压实组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双支撑相步幅压实组极显著高于耙地组(P<0.01),耙地组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最大开张角度压实组显著高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5)。【结论】压实组马匹步幅、步频较大,比赛成绩最好,赛道状况的差异会导致运动性能的差异。在选种选育,评价马匹运动性能过程中应考虑赛道状况,以提高个体选择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 70岁以上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溶栓治疗患者对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及其预后的意义。方法 :检测 70岁以上高龄AMI组 92例和健康对照组 4 0例心率变异性时域与频域各项指标 ,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1)AMI组的HRV时域指标平均R R间期的标准差 (SDAR R)、平均R R间期标准差均值 (SD)、平均R R间期标准差的标准差 (SDSD)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相邻R R间期差值均方根的均值 (rmSASD)、相邻正常R R间期差值大于 5 0ms记数占总R R间期数的百分比 (PNN50 )虽低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HRV频域指标总频谱 (TF)、低频谱(LF)、高频谱 (HF)低于对照组 (P <0 .0 1)。 (2 )AMI溶栓再通组的HRV时域指标平均R R间期 (AVGR R)、SDAR R、SD、SDSD、rmSASD、及PNN50 均高于未溶栓组 (P <0 .0 1) ;HRV频域指标TF、LF、HF亦均高于未溶栓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3)溶栓再通后发生严重心脏事件的患者HRV低于溶栓再通后未发生严重心脏事件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70岁以上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RV降低 ,溶栓治疗成功可提高HRV ,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减少致命性心律失常等事件的发生 ,对患者的预后改善较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 600 m速度赛中相对马身、相对用时、成绩及负磅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伊犁马1 600 m速度赛评分负磅规则。【方法】以8匹3~4岁伊犁马为研究对象,进行1 600 m速度赛测试,每场比赛马匹分别负磅0、0.5、1、1.5、2、2.5、3、3.5、4、4.5和5 kg共11个负磅等级,并对每个负磅等级进行重复试验两次,分析比赛中相对马身、相对用时、成绩及负磅之间的关系。【结果】负磅因素对比赛成绩影响极显著(P0.01),其余各因素对比赛成绩无显著影响(P0.05);通过对比不同负磅时马匹成绩、相差马身、相差时间的差异性分析,发现不同负磅时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差异(P0.01 or P0.05);通过对负磅、相差马身与相差时间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负磅、相差马身与相差时间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通过建立负磅、相差马身与相差时间之间的回归模型发现,所求各方程均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负磅与相差时间之间线性回归方程为y=1.973 x负磅,相差马身与相差时间之间线性回归方程为y=0.230 x马身;通过回归模型,由前场赛事相差马身、相差时间可以推算出当场负磅值;通过模拟对比平磅赛事和让磅赛事的同场赛成绩的变异系数,让磅比赛变异系数显著低于平磅赛事;通过对比使用头(尾)马和中间马作为参照马效果时,使用中间马作为参照马可以有效地扩大最大评分差。  相似文献   

14.
伊犁马速度赛体尺与速度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伊犁马速度赛体尺和体尺指数与速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速度赛中不同比赛项目伊犁马的体高(X1)、体长(X2)、胸围(X3)和管围(X4),并计算体长率(X5)、胸围率(X6)和管围率(X7),并用SPSS18.0软件分析其与速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体高、管围、管围率与四个比赛项目的速度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短距离比赛项目(1 000 m、2 000 m)中体高越高、管围和管围率越小,速度越快;中长距离比赛项目(3 000 m、5 000 m)中体高越高、管围、胸围率和管围率越小,速度越快;长距离比赛项目(10ooo m)的速度与体尺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伊犁马3 600 m速度赛赛前赛后血浆中代谢物的差异变化。【方法】根据马场提供的遗传系谱,挑选5匹(3♂+2♀)无亲缘关系、体重(384.40±34.18)kg、年龄为2岁的速度赛用伊犁马,每日进行等强度训练。第25 d晨饲后4 h进行3 600 m速度赛,试验马以(11.75±0.87)m/s的平均速度完成比赛。赛前安稳状态下和赛后即刻测定心率和呼吸频率,采集血液、制备血浆样品,采集血浆的质谱,采用非靶向性代谢组学方法测定代谢物。【结果】与赛前心率(39.80±0.40)bpm、呼吸频率(14.00±1.80)bpm相比,3 600 m速度赛赛后即刻试验马心率(80.80±7.70)bpm、呼吸频率(78.80±3.90)bpm显著升高(P<0.05)。与赛前相比,试验马赛后即刻部分血浆代谢物产生显著变化,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柠檬酸循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五糖和葡萄糖醛酸间转化、半胱氨酸与蛋氨酸代谢、氧化磷酸化、脂肪酸降解、鞘脂代谢等生化代谢途径(P<0.05)。【结论】伊犁马3 600 m速度赛前、赛后血浆样本的LC/MS代谢谱存在差异,差异代谢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跟踪测量武术套路专项学生三个学期武术套路练习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的变化,观察每个学期武术套路练习对专项学生植物性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长期的武术套路练习能否对心脏功能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对象方法:选取大二武术专项学生13人,在练习前、第四、五、六学期末共四次进行心率变异性测试,采集时域和频域各项指标。结果:一学期后,各项指标无差异(P>0.05)。两学期后,时域指标SDSD、RMSSD显著上升(P<0.05),频域指标TP、HF、HFnu变化显著(P<0.05)。三学期后,时域指标显著上升SDNN、SDSD 、PNN50(P<0.05)、RMSSD(P<0.01),频域指标T P、HF(P<0.01),LFnu、HFnu、LF/HF(P<0.05)变化显著。结论:长期的武术套路运动可以影响心率变异性,提高心脏植物性神经的整合调节能力,尤其是提高了迷走神经的调节能力。提示:长期的武术套路运动对心脏功能具有正性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调教训练对伊犁马1 600 m速度赛步态特征的影响,为速度赛伊犁马调教训练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挑选8匹未经调教训练的3岁伊犁马(公马)为试验对象,采用3个月的速度调教训练,采集不同训练阶段马匹速度赛直道、弯道、冲刺处的步态特征,分析不同训练阶段伊犁马步态特征的差异。【结果】伊犁马训练后期平均速度显著大于训练初期(P<0.05);后位后蹄支撑相在训练初期显著低于训练中期(P<0.05),前位前蹄支撑相在训练初、后期显著低于训练中期(P<0.05),后肢双支撑相在训练初期显著低于训练中、后期(P<0.05);后位后蹄摆动相在训练中期显著低于训练后期(P<0.05),前位后蹄摆动相在训练中期显著低于训练初、后期(P<0.05),后位前蹄摆动相在训练中期显著低于训练初期(P<0.05),前位前蹄摆动相在训练中期显著低于训练初、后期(P<0.05);腾空期在训练中期显著低于训练前、后期(P<0.05);瞬时速度在训练初期显著低于训练后期(P<0.05);前肢步幅在训练初、中期显著小于训练后期(P<0.05),腾空期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清晨7 时口服厄贝沙坦,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定患者LVH及HRV.结果 治疗后的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 IVST)、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与治疗前相比,相邻正常RR 间期标准差 (SDNN)、相邻正常RR 间期差值的方差(RMSSD)、相邻正常RR 间期差值大于50 ms 的窦性心律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0)、高频功率(HF)明显增加(P<0.01),而低频功率(LF)及LF/HF则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 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LVH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对HRV有显著的扭转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热身程度对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后各阶段血气指标的影响,为优化马匹热身方案、提高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后恢复能力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取10匹速度型伊犁马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最大心率70%~80%、60%~70%、50%~60%,热身10 min后进行1 000 m速度赛,对各组赛后各阶段马匹血气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中,在Ⅰ组热身程度下,赛后即刻Glu、Hct、Hb浓度均极显著高于赛前、赛后30 min、赛后60 min(P<0.01),Hct浓度于赛后30 min恢复至赛前水平;赛前、赛后30 min、赛后60 min pCO2均极显著高于赛后即刻(P<0.01),于赛后30 min恢复至赛前水平;赛后即刻pO2极显著高于赛后30 min、赛后60 min(P<0.01),显著高于赛前;赛前、赛后60 min TCO2均极显著高于赛后即刻、赛后30 min(P<0.01);赛后30 min TCO2极显著高于赛后即刻(P<0.01);赛前、赛后30 min、赛后60 min pH值均极显著高于赛后即刻(P<0.01);赛后即刻LAC浓度极显著高于赛前、赛后30 min、赛后60 min(P<0.01);赛后30 min LAC浓度极显著高于赛前、赛后60 min(P<0.01);赛后60 min LAC浓度显著高于赛前(P<0.05);赛前、赛后60 min BE(ecf)浓度均极显著高于赛后即刻;赛后30 min BE(ecf)浓度极显著高于赛后即刻(P<0.01);赛前、赛后60 min BE(b)浓度均极显著高于赛后即刻、赛后30 min(P<0.01);赛后30 min BE(b)浓度极显著高于赛后即刻(P<0.01)。【结论】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竞赛马匹在最大心率50%~60%热身10 min,有助于赛后马匹肺通气功能的恢复,能够有效调节运动后血液酸碱平衡和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驾试验采集驾驶员的心电信号,利用心率变异时频分析方法,结合静测状态数据,分析了试验过程不同速度驾驶员心率增长率(Ni)、R-R间期的标准差(SD)、归一化的高频(HF,n ,o,r,m)3个指标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驾驶员在林区冰雪道路上行车时,冰雪条件增大了驾驶员心生理的负荷;行车速度是影响林区冰雪道路驾驶员心生理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高速组驾驶员各项指标值均高于低速组的;不同速度组驾驶员的心生理变化具有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