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明确金龟子绿僵菌FM-03菌株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柑橘粉蚧的侵染效果,室内测定不同温度、pH、光周期、碳氮源对该菌株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观察柑橘粉蚧受该菌株侵染后的死亡趋势,构建该菌株对柑橘粉蚧的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FM-03菌株培养最适的温度为25℃、pH 7、光周期12L:12D、碳源为乳糖、氮源为酵母膏,在此培养条件下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分别可达6.17 cm和3.70×109孢子/皿。柑橘粉蚧受菌株FM-03侵染后的死亡趋势随菌株浓度升高和侵染时间延长而上升,1×108、1×107和1×106孢子/mL处理的升幅明显高于其他2个处理,其中在1×108孢子/mL处理的累计校正死亡率最高可达82.02%;构建的TDM模型,通过Pearson卡方和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菌株FM-03对柑橘粉蚧的剂量效应随侵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时间效应随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强,侵染8 d后的LC50和1.00×108孢子/mL处理的LT50分别可达6.03×105孢子/mL和4.53 d。综上,金龟子绿僵菌FM-03菌株生长快、产孢量高,对柑橘粉蚧的致病力强,生防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
南洋臀纹粉蚧和石蒜绵粉蚧是近年我国新记录的两种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分别在福建省的番荔枝果园和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发生为害严重。为明确球孢白僵菌BB-T02对这2种检疫性粉蚧的生防潜力,本研究在该菌株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测定该菌株对两种检疫性粉蚧的致病力和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BB-T02培养最适的温度为28℃、光周期8L:16D、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蛋白胨,在此条件下培养10 d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分别可达5.60 cm和4.22×108孢子/cm2。菌株BB-T02侵染南洋臀纹粉蚧和石蒜绵粉蚧10 d后的LC50分别为5.00×105孢子/mL和2.17×105孢子/mL,1.00×108孢子/mL处理的累计致死率分别为85.39%和88.76%、LT50分别为5.78 d和5.19 d。菌株BB-T02蛋白酶活性的变化幅度较大,在第5 d达峰值22.68 U/mL;几丁质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变化幅度相对平稳,均在第6 d分别达到峰值13.19 U/mL和9.77 U/mL。综上,球孢白僵菌BB-T02生长速度快、产孢量高,对南洋臀纹粉蚧和石蒜绵粉蚧的侵染活性强,可用于这两种检疫性粉蚧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3.
石蒜绵粉蚧是近年我国新记录的一种有害生物,目前在福建省漳州地区的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发生为害严重。为探讨金龟子绿僵菌F061和FM-03对该虫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本研究测定这2株菌株对石蒜绵粉蚧的室内毒力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石蒜绵粉蚧受菌株F061和FM-03侵染10 d后1×108孢子/mL处理浓度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15%和91.95%;构建的2个TDM模型均通过Pearson卡方和Hosmer-Lemeshow检验,2株菌株对石蒜绵粉蚧的时间-剂量互作效应明显,剂量效应随侵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时间效应随菌液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强,菌株F061侵染10 d后的LC50和1.00×108孢子/mL处理的LT50分别为5.55×105孢子/mL和5.04 d,而菌株FM-03在同等条件下的LC50和LT50分别为1.11×105孢子/mL和4.67 d,毒力强于菌株F061;此外,2株菌株1.00×108孢子/mL处理浓度对石蒜绵粉蚧的室内防治效果也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菌剂F061和FM-03喷施10 d后的室内防治效果分别为74.06%和81.32%。综上,2株菌株均可用于防控多肉植物上的石蒜绵粉蚧,菌株FM-03可优先开发应用,菌株F061可作为备选菌株使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黄粉虫虫饵法从河北省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三株昆虫病原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三株均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编号依次为Z-G2-5、M-G4、M-G3。通过生测发现3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均能有效感染粘虫幼虫,三株球孢白僵菌对粘虫3龄幼虫的毒力不同:在5×108孢子/mL剂量下,菌株Z-G2-5第6 d时对粘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到96.77%,LT50为3.02 d,LC50为4.95×106个孢子/mL。而菌株M-G3、M-G4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66.67%、71.11%;LT50分别为4.89 d、3.97 d;LC50分别为1.18×108个孢子/mL、1.13×107个孢子/mL。上述结果表明,相比其他两株菌,菌株Z-G2-5对粘虫的致病力更强,致死速度更快,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可作为粘虫幼虫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蜡蚧菌与新型生物农药混用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本文采用PDA培养基培养蜡蚧菌BNCC336750分生孢子。采用浸渍法对大豆蚜进行毒力测定,选取最佳防治效果的108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浓度与亚致死浓度的化学农药35%吡虫啉悬浮剂和生物农药0.3%印楝素乳油、0.5%苦参碱水乳剂进行混配。结果表明,大豆蚜的累计校正死亡率随菌株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浓度为108孢子/mL时对大豆蚜毒力最高。菌药混用对大豆蚜的防治效果比单用蜡蚧菌BNCC336750孢子悬浮液或亚致死浓度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都要好。其中菌株BNCC336750孢子悬浮液与印楝素混用效果最好,处理7 d后大豆蚜累计死亡率达到94.16%。与苦参碱和吡虫啉混用7 d后大豆蚜累计死亡率分别为86.13%和80.29%。田间试验表明,印楝素混配菌株BNCC336750孢子悬浮液效果最好,7 d后防治效果达到89.47%。  相似文献   

6.
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Hampson)为近年新发生的农业害虫,具有隐蔽为害的习性。为探索有效可持续的防治方法,实验室内测定了YB8、TB1126、YB12、TB1349和YB15共5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双委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筛选出高致病力白僵菌菌株,并测定其在玉米植株中的定殖率。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双委夜蛾的致病力存在较大的差异,LT50分别为1.35、2.16、2.61、1.68和2.16 d,LC50分别为9.09×107、5.00×108、5.54×109、1.41×1011和2.61×1012孢子/mL。菌株YB8在26℃下,产孢量1.094×107个/mL,孢子萌发率89.66%,1×109孢子/mL 10 d时双委夜蛾2龄幼虫死亡率达到100%,感染僵死率达到86.67%,在玉米根中定殖率为44.44%,茎中定殖率为51.59%,叶片中定殖率为36.30%。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从江西赣南地区采集罹病的粉虱上分离得到座壳孢ZKB-1,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序列分析鉴定为扁座壳孢Aschersonia placenta。菌株ZKB-1对单糖、双糖、多糖等碳营养和有机氮、无机氮等氮营养的利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菌株ZKB-1的菌丝生长以可溶性淀粉和酵母浸粉的最好(生长速率分别为0.56和0.60 mm/d),以葡萄糖和硫酸铵的最差(生长速率分别为0.36和0.44 mm/d)。菌株ZKB-1的分生孢子产生以葡萄糖和硝酸钾的最多(第21 d时的产孢量分别为7.78×107和1.40×108孢子/cm2),以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最少(第21 d时的产孢量分别为0.63×107和1.20×107孢子/cm2)。菌株ZKB-1在19~31℃均能正常生长,其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8和25℃。本研究结果可为扁座壳孢菌的发酵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浸虫法测定了4株球孢白僵菌对1日龄葱地种蝇(本文称葱蝇)成虫的毒力,筛选出高致病力的菌株,描述了感染症状,测定了其亚致死剂量LC20和LC50对存活1日龄葱蝇成虫生物学参数和繁殖力的影响,并比较了5.8×103和5.7×105孢子/mL对1日龄和10日龄葱蝇成虫死亡率和单雌产卵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菌株Bb01对葱蝇成虫的致病力最强,其LC50为1.76×106孢子/mL,其次为菌株Bb03和Bb02,其LC50分别为4.05×106和1.86×107孢子/mL。与对照相比,菌株Bb01亚致死剂量处理1日龄成虫后,明显延迟了葱蝇成虫的产卵前期,降低了单雌产卵量,LC20浓度处理时单雌产卵量比对照下降了51.9%,LC50处理下降92.2%,明显缩短了雌成虫寿命,但卵孵化率没有明显影响。虽然菌株Bb01对1日龄成虫造成的死亡率较高,但在5.7×105孢子/mL下,10日龄成虫单雌产卵量比对照下降了82.5%,对种群控制效果仍较强。  相似文献   

9.
生防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杀虫剂,被开发成多种制剂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微生物制剂的生产成本高、耗时长,极大影响其生产效率。本试验通过液固两相发酵法筛选出提高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产孢量的最优增效剂浓度。结果表明0.1%浓度增效剂对金龟子绿僵菌的促产孢作用达最大化,浓度达4.48×109孢子/g;黄绿绿僵菌的最适增效剂浓度为0.05%,浓度达2.75×109孢子/g;当增效剂浓度小于0.1%时利于黄绿绿僵菌的产孢,增效剂高于0.1%时抑制产孢;而球孢白僵菌的产孢量与增效剂浓度正相关,最大浓度达7.41×109孢子/g。在真菌液体发酵过程中添加产孢增效剂,有效提高了真菌产孢量,缩短了真菌培养周期,为提高真菌制剂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嘴突凸脐蠕孢菌Y9511是一株千金子生防潜力菌。本研究采用PDA平板培养法,以菌株Y9511的菌落直径、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为指标,探究5种载体、9种表面活性剂、6种溶剂油和3种稳定剂对它的影响,且对孢子的分散性、悬浮性和稳定性做了研究,为菌株Y9511的制剂开发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5种载体、9种表面活性剂、6种油类助剂和3种稳定剂对菌株Y9511的菌丝体生长均存在抑制作用;但珍珠岩、农乳700#、大豆油对产孢量的影响较明显,能使菌株Y9511产孢量达到5.3×106孢子/mL、10.8×106孢子/mL、4.3×106孢子/mL;将孢子粉分别与珍珠岩、大豆油按1:1和2:1配制时,萌发率最高,为47.00%和75.67%;根据分散力和稳定性测定结果,农乳1601#的分散力最好,分散力指数I为0.35;海藻酸钾的稳定性最好,斜率为0.0526;将农乳1601#和海藻酸钾配制成不同浓度,与孢子粉混合,当农乳1601#浓度为0.3%,海藻酸钾浓度为0.1%时,孢子萌发率高达54.33%和88.67%。基于上述比例,初步配方确定为Y9511孢子粉39.84%、珍珠岩39.84%、大豆油19.9%、农乳1601# 0.3%和海藻酸钾0.1%。本试验从生物相容性的角度出发,筛选出嘴突凸脐蠕孢菌Y9511油剂的最佳配方,为后续开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THGY-01(CGMCC No:22422)为试验菌株,对其在聚氨酯海绵载体上固体发酵产孢的培养基种类、浓度及促进产孢元素进行了筛选与优化.以聚氨酯海绵载体的单位质量产孢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对11种碳源、6种氮源和14种无机盐(8种含大量元素,6种含微量元...  相似文献   

12.
韭菜迟眼蕈蚊是韭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实验室从河南省采集的土样中分离获得1株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高毒力的Bt新菌株JQ23。经BiologGENⅢ细菌鉴定系统分析菌株JQ23为苏云金芽胞杆菌,相似率为0.596;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明确菌株JQ23对韭菜迟眼蕈蚊2龄幼虫72h的LC50值为8.38×106芽胞/mL;经室内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Q23在1×107芽胞/mL浓度下,采用滴灌法连续用药3次,间隔7d,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达到86.28%;经春季田间小区试验,再次验证菌株JQ23在1×108芽胞/mL浓度下,采用滴灌法连续用药3次,间隔7~10d,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达到66.75%。由此可见,菌株JQ23能够有效地控制韭菜迟眼蕈蚊的虫口数量,减少作物的受害率,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榕管蓟马和香蕉花蓟马分别归属于管蓟马科和蓟马科,目前这2种蓟马对寄主为害重且相应的生防菌资源较少。为丰富这2种蓟马的生防菌资源,本研究尝试从受虫生真菌感染死亡的昆虫上分离生防菌株,确定其分类地位,测定其对这2种蓟马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从自然罹病死亡的马尾松毛虫幼虫上分离到1株编号为BB-T02的虫生真菌,经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确认为球孢白僵菌。针对榕管蓟马和香蕉花蓟马的2龄若虫,菌株BB-T02侵染7 d后的LC50分别为1.89×105孢子/mL和9.90×104孢子/mL,1.00×108孢子/mL处理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4.12%和98.81%、LT50分别为3.48 d和3.14 d;针对它们的成虫,侵染8 d后的LC50分别为4.45×105孢子/mL和2.13×105孢子/mL,1.00×108孢子/mL处理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7.21%和95.29%、LT50分别为4.20 d和3.69 d。综上,球孢白僵菌BB-T02对这2种蓟马致病力强,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一株高致病力赭绿青霉Penicillium ochrochloron Q-1的生防潜力,室内测试了不同营养、环境因素及常见杀菌剂、杀虫剂对菌株Q-1的影响,并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方法研究菌株Q-1对不同昆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菌株Q-1对营养要求较低,最适生长和产孢培养基分别为淀粉琼脂培养基(SYA)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生长碳源为麦芽糖,最适产孢碳源为葡萄糖,最适生长和产孢氮源均为蛋白胨,最适生长及产孢温度为28℃,最适pH为6.0,同时菌株Q-1的孢子对紫外线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化学农药中四螨嗪等杀虫剂对菌株Q-1生长影响较小,多菌灵、咪鲜胺等杀菌剂明显抑制菌株Q-1生长;在1×107孢子/mL浓度下,菌株Q-1对棉铃虫幼虫、家蚕幼虫及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LT50分别为4.08、21.37和28.43 h。综上,菌株Q-1生长快、产孢量高,对棉铃虫幼虫、家蚕幼虫及柑橘全爪螨雌成螨致病力高,本研究为赭绿青霉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实验室保存的真菌菌株初步筛选获得6株对葱蝇有一定致病力的白僵菌菌株,通过室内生测进一步测定不同菌株对葱蝇幼虫的毒力。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处理下(1×107孢子/mL),菌株CQBb119的致死率最强,第14 d对葱蝇幼虫的致死率达到77.78%,僵虫率达到58.52%,致死中时(LT50)为6.10 d。使用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处理葱蝇的各个虫态,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处理下,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葱蝇的死亡率逐渐升高,致死中时降低。在1×108和1×109孢子/mL浓度的菌液处理下,第14 d对葱蝇幼虫的LT50分别为5.48和4.94 d;LC50为1.35×106孢子/mL。菌株CQBb119对葱蝇成虫和蛹也有一定致死作用,但成虫和蛹的死亡率均未能达到50%。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菌株CQBb119对葱蝇幼虫具有良好杀虫活性,可以用于防控葱蝇的潜在生防制剂开发。  相似文献   

16.
从安徽省宣城市麻姑山林场采集到自然罹病的德国小蠊僵虫,通过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绿僵菌RCEF6416,采用显微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方法将该菌株鉴定为贵州绿僵菌。本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培养基、盐浓度、pH以及高温胁迫等条件下,该菌株的培养特征及产孢能力,以期为世界性卫生害虫德国小蠊的生物防治提供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菌株在P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较快,菌落直径平均日增量为4.94 mm/d,但在PDA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为5.1×107孢子/cm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盐浓度增加菌落直径日增量增加,但是产孢量逐渐下降,且菌落逐渐产生白色菌丝圈;当pH为8时,菌株生长速度最快,产孢量最大;高温对菌株孢子萌发率影响很大,当水浴温度为45℃处理4 h后,其孢子萌发率仅为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