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3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混交林的多样性及其光肩星天牛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DTV技术和理论 ,采用丰富度指数DMa、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SW 及随林分中抗虫或感虫木比率由高到低变化时林分多样性指数累加值DV,分析人工混交林的多样性测度阈值与光肩星天牛危害率的关系。研究表明 ,多树种的人工混交林具有明显的抵抗蛀干害虫为害的能力 ,但混交林的抗虫力与所选配树种的抗性、抗性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率有关。当给定混交林分的树种数后 ,光肩星天牛的危害率PZ 与林分的多样性指数累加值DV 的关系符合Logistic模型 ;该模型中的系数a是林分本身的多样性测度值的起始位置 ,随树种数的增多a值具有稳定的增长规律 ;系数rm 的新意是混交林分对光肩星天牛扩大危害的阻力、即潜在的抗虫能力 ,rm 随林分中树种数的增多具有显著增大的趋势。林分的最大多样性测度值KDMa 、Kh、KJsw 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在 4~7个树种组成的系列混交林内 ,林分的多样性测度阈值DTV随树种数的增加而增高 ,但被害率极值Lvp反而降低。上述规律的意义还在于 ,随混交林中树种数的增加 ,设计或改造现有感虫林时选择树种的余地也增大。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析了1949年以来我国森林昆虫学教材的发展历程,对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根据21世纪森林昆虫学教学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了森林昆虫学教材整合的指导思想,对森林昆虫学教材的知识覆盖面、知识结构、各章节知识内容的组配方式及其在整个教材中应占有的比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斑蝥素作为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核型多角体病毒(OrerNPV)的生物增效剂,研究探讨斑蝥素对OrerNPV室内毒力和林间防治效果的作用。通过室内对病毒制剂添加不同浓度的微量斑蝥素,测定分析其对OrerNPV毒力的增效作用,对增效作用进行了林间测试。研究发现,室内条件下斑蝥素对OrerNPV毒力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能够显著缩短病毒对害虫的致死时间、并提高致死率;同时,斑蝥素作为增效剂显著提高了OrerNPV对灰斑古毒蛾的林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不同源壳聚糖对鲫生长和抗感染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80尾平均体质量(25.1±1.5)g/尾的鲫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饲喂3种饲料(基础饲料、基础饲料+0.50%普通虾蟹壳壳聚糖、基础饲料+0.50%昆虫壳聚糖),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研究不同源壳聚糖对鲫生长和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昆虫源壳聚糖显著提高了鲫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了饵料系数(P< 0.05),昆虫壳聚糖处理组的生长性能高于普通壳聚糖处理组(P< 0.05);壳聚糖的添加显著提高了鲫抗嗜水单胞菌感染的半致死浓度LD50(P< 0.05),昆虫壳聚糖处理组的LD50高于普通壳聚糖处理组(P< 0.1).  相似文献   
5.
昆虫源壳聚糖在鲫鱼饲料中适宜添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平均体重为25.2±1.7 g·尾 -1的225尾鲫鱼( Carasslius auratus )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组15尾.饲喂昆虫源壳聚糖5种不同添加水平(0%、0.25%、0.50%、0.75%和1.00%)的饲料,研究昆虫源壳聚糖在鲫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水平.结果表明,添加昆虫源壳聚糖不同程度提高了鲫鱼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降低了饵料系数( P <0.05),0.50%壳聚糖添加水平组的生长性能最好.通过计算最佳相对增重率和饵料系数时的昆虫源壳聚糖添加水平以及结合试验结果,认为鲫鱼饲料中昆虫源壳聚糖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50%~0.60%.  相似文献   
6.
通过黄粉虫虫饵法从河北省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三株昆虫病原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三株均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编号依次为Z-G2-5、M-G4、M-G3。通过生测发现3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均能有效感染粘虫幼虫,三株球孢白僵菌对粘虫3龄幼虫的毒力不同:在5×108孢子/mL剂量下,菌株Z-G2-5第6 d时对粘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到96.77%,LT50为3.02 d,LC50为4.95×106个孢子/mL。而菌株M-G3、M-G4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66.67%、71.11%;LT50分别为4.89 d、3.97 d;LC50分别为1.18×108个孢子/mL、1.13×107个孢子/mL。上述结果表明,相比其他两株菌,菌株Z-G2-5对粘虫的致病力更强,致死速度更快,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可作为粘虫幼虫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7.
从臭蜣螂中提取甲壳素/壳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敦  胡景江  刘铭汤 《林业科学》2004,40(5):180-185
甲壳素作为自然界中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生物资源 ,近年来其开发和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但目前甲壳素的生产原料来源有限 ,生产成本较高。而昆虫是世界上最大的优势动物种类 ,昆虫的总生物量超过了地球上所有动物总生物量 ;但被人类利用的昆虫资源却很少。昆虫是当今地球上未被利用的最大生物资源 ,特别是昆虫的甲壳素资源尚未开发。鉴于目前对于昆虫甲壳素资源的开发尚在尝试阶段 ,本文以臭蜣螂为材料 ,进行了提取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工艺以及其理化特性研究。研究发现 ,臭蜣螂体中甲壳素含量高出目前甲壳素生产常规原料虾蟹壳数倍 ,且从其体中提取的甲壳素与壳聚糖的品质在残留灰分、粘度和色泽等方面优于虾蟹壳。并以单因素试验方法进行了提取甲壳素和壳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提出了从臭蜣螂中提取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提取工艺 :①脱矿物质 :用 0 8mol·L- 1 HCl预先 70℃加热 30min ,然后室温条件下浸泡 12h ;②脱蛋白质、脂类 :用 2 0~ 2 5mol·L- 1 NaOH ,在 90~ 10 0℃条件下 ,处理 4~ 5h ;③脱乙酰基 :用 10 0 0~ 11 2 5mol·L- 1 NaOH ,在 130℃条件下 ,处理 3h。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两株杀虫真菌金龟子绿僵菌QL-107和球孢白僵菌GYS-13对东亚飞蝗的毒力进行了测定,并利用其对榆林草原蝗虫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通过室内生测发现球孢白僵菌GYS-13和金龟子绿僵菌QL-107对东亚飞蝗均具有较强的毒力,田间防治试验证明,两株杀虫真菌在山地草原对蝗虫综合防治效果达到75%以上,特别是球孢白僵菌GYS-13对坡地草原蝗虫总防治效果高达81.8%。结果表明,两株杀虫真菌具有进一步开发为微生物杀虫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从金龟子中提取壳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分布广泛、壳聚糖含量高的白星花金龟 (Potosia(L iocola) brevitarsis L ewis)为材料 ,以单因素试验方法进行了获得较高粘度壳聚糖提取工艺的试验研究。提出了壳聚糖的提取工艺 :1脱矿物质。用 0 .30 mol/LHCl预先加热 (70~ 80℃ ) 30 min,然后室温 (2 0℃ )条件下浸泡 12~ 2 4 h。2脱蛋白质、脂类。用 1.2 5~ 3.75 mol/LNa OH在 90~ 10 0℃下处理 4~ 6 h。 3脱乙酰基。用 10~ 11.2 5 m ol/L Na OH在 130℃下处理 3h  相似文献   
10.
采用35S启动子将抗病基因玉米Lc转录因子和抗病虫基因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arNPV)的几丁质酶(ChiA),连接到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进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含有上述2个基因,且转录方向相同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已经构建成功;含有上述2个基因的双价载体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用于植物转基因研究,可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