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甘肃棘豆生物碱对小鼠S180肉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带有S180肉瘤的小鼠分为5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甘肃棘豆生物碱低(0.25g/kg)、中(0.5g/kg)、高(1.0g/kg)剂量组及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给药10d后,剖取瘤块、胸腺、脾脏、肝脏和肾脏,计算抑瘤率及胸腺、脾脏系数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采用HE染色对肿瘤、肝脏、肾脏进行病理观察;免疫组化SP法计p53阳性细胞数。【结果】以阴性对照组为基数,生物碱低、中、高各剂量组及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对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35.85%,45.28%,51.89%和66.04%(P0.05或P0.01);生物碱各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p53阳性细胞数也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胸腺和脾脏系数增长率及体质量增长率结果显示,甘肃棘豆生物碱对小鼠胸腺、脾脏和体质量增长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甘肃棘豆生物碱对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披针叶黄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别名“牧马豆”,是豆科野决明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牧马豆是有毒植物,可引起牲畜中毒,但也是药用植物,具有兴奋呼吸、抗辐射及祛痰止咳等功效.采用醇类溶剂提取法和硅胶柱层析技术从披针叶黄华总生物碱中提取、分离,得到了3个单体和6段生物碱混合物.单体经红外光谱鉴定为金雀花碱、黄华碱和臭豆碱等.该类生物碱多具有抗癌、抗心率失调、抗微生物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桔梗茎叶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炎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丽兰  余昕  朱烨  张椿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72-10274
[目的]研究桔梗茎叶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炎效果.[方法]建立4种动物模型,观察桔梗茎叶不同部位提取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浓度1%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鸡蛋清诱导大鼠足跖肿胀和大鼠肿胀足炎性组织中PGE2的影响.[结果]桔梗茎叶不同部位提取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急性炎症导致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鸡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及鸡蛋清致大鼠肿胀足炎性组织中PGE2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生物碱部位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桔梗茎叶提取物生物碱部分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其他各部位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珠明  汪仁莉  何生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17-15719
[目的]研究牛心朴子生物碱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32只小鼠,按灌药剂量分为12、24、48H影kg.bw3个试验组和1个蒸馏水对照组(0.5ml/a),连续给药30d,分别观察牛心朴子生物碱对小鼠体重、脏器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喂3个浓度牛心朴子生物碱后小鼠体重及脏器指数、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机能及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数量均有所降低。[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一定浓度的牛心朴子生物碱对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碎米莎草根部总生物碱的化感活性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水稻等5种植物和水稻稻瘟病等6种植物病原真菌为试验对象,通过生物测定的方法对碎米莎草根部总生物碱的化感活性及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250~4 000 μg/mL质量浓度内,总生物碱对水稻和鳢肠种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对烟草幼苗的苗高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只有在最高质量浓度达到4 000 tw/mL时,总生物碱对水稻幼苗的根长、苗高和鲜重以及鳢肠幼苗的苗高才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在相对较低浓度下,总生物碱即对烟草、车前草和三叶鬼针草幼苗的鲜重、根长和苗高以及鳢肠幼苗的鲜重和根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在25~400 μg/mL,质量浓度内,碎米莎草根部总生物碱对小麦赤霉病病菌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在100~400 μg m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油菜茵核病病菌菌落的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在200~400 μg/mL质量浓度内对水稻稻瘟病病菌、番茄早疫病病菌和苹果轮纹病病菌菌落的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对杨树溃疡病病菌菌落的生长只有在400μg/mL的最高质量浓度下才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在400 μg/mL质量浓度时,碎米莎草根部总生物碱对上述后5种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40.10%、20.54%、30.63%、34.82%和12.08%.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碎米莎草根部总生物碱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弱,而对水稻稻瘟病病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其具有开发为水稻田用生物源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酚酸类物质对白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选取阿魏酸、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香草酸等5种酚酸类物质,分别采用0.01,0.1,1,10,50和100 mg·L~(-1)的质量浓度对白菜幼苗进行处理,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5种酚酸类物质处理后白菜幼苗苗高、干质量、主根长、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各项生长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除了100 mg·L~(-1)阿魏酸处理对白菜幼苗苗高有显著抑制作用外,不同质量浓度的羟基苯甲酸、对香豆酸、丁香酸和香草酸处理对白菜幼苗的苗高和干质量虽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均不显著;各种质量浓度的酚酸类物质对白菜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均没有显著水平。不同质量浓度香草酸处理均显著增加白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10 mg·L~(-1)丁香酸以及0.10,50,100 mg·L~(-1)对羟基苯甲酸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增加;不同酚酸类物质处理组对白菜幼苗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除了低质量浓度0.01 mg·L~(-1)丁香酸显著增加了CAT活性,其他不同质量浓度酚酸类物质处理对白菜幼苗CAT活性没有显著影响;高质量浓度100 mg·L~(-1)阿魏酸和对香豆酸处理,不同质量浓度的香草酸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白菜幼苗的POD活性;除了对羟基苯甲酸外,其他4种酚酸处理组对白菜幼苗SOD活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综合敏感指数可知,5种酚酸类物质对白菜幼苗抑制效应大小顺序为: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阿魏酸对香豆酸丁香酸。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添加前体物和诱导子对半夏愈伤组织生长及其生物碱、鸟苷、腺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质量浓度范围内,前体物Phe,Asp抑制半夏愈伤组织的生长,而诱导子SNP和ASA则促进其生长;低质量浓度Phe促进半夏愈伤组织中总生物碱的积累,而高质量浓度则抑制其合成,不同质量浓度的Asp,SNP,ASA均促进其体内总生物碱的积累;Phe和ASA对半夏愈伤组织中鸟苷的合成均为低质量浓度时促进而高质量浓度时抑制,不同质量浓度Asp,SNP则均促进其鸟苷的合成;前体物Phe和Asp有利于半夏愈伤组织中腺苷的合成,但是诱导子SNP和ASA却抑制腺苷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博落回总生物碱、总生物碱盐酸盐对烟草蚜虫、豆蚜虫都有比较强的毒杀作用,处理60 h,博落回总生物碱、总生物碱盐对烟草蚜虫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74.5μg/mL和501.19μg/mL。博落回总生物碱(处理48 h)、博落回总生物碱盐(处理30 h)对豆蚜虫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62.3μg/mL和380.2μg/mL。  相似文献   

9.
绿豆生物碱的提取及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声波法提取绿豆中的生物碱,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抑菌试验,并测定温度和pH对生物碱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生物碱对3种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不同浓度的生物碱的抑菌效果不同,生物碱浓度大小与抑菌效果呈正相关,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从40~120 ℃进行绿豆生物碱的抑菌稳定性试验表明,绿豆生物碱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高温处理对生物碱的抑菌作用没有影响;在不同pH下测定其抑菌效果表明,酸化处理会降低其活性,而在经过酸化处理的抑菌液当中,生物碱在中性条件下抑菌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10.
黄花棘豆生物碱对体外大鼠卵黄囊胎盘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电镜技术 ,应用体外全胚胎培养 (WEC)方法 ,观察了黄花棘豆生物碱对大鼠卵黄囊 (YS)胎盘及胚胎的影响。结果表明 ,黄花棘豆生物碱质量浓度在 5 0 μg/ m L 以上时 ,YS血管分化程度明显减低 ,对胚胎器官形态学分化的影响有剂量反应关系 ;质量浓度在 2 0 0 μg/ m L 时 ,YS直径和畸胎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电镜观察发现 ,剂量在 5 0 μg/ m L 以上时 ,YS上皮细胞微绒毛稀疏变短 ,胞质中贮液泡减少 ,线粒体、内质网等内膜系统发生多种细胞病理学改变 ,细胞间隙增宽 ,连接复合体破坏。表明 YS血管分化及其超微结构对棘豆生物碱反应敏感 ,其分化程度与对胚胎发育程度的影响一致 ,可以认为 YS结构与功能受损是黄花棘豆生物碱导致胚胎发育毒性所致  相似文献   

11.
林源  王志昇  李勇  刘河涛  何生虎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660-11661,11663
[目的]研究披针叶黄华生物碱的具体种类及含量.[方法]采用生物碱系统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及重结晶技术从披针叶黄华干草粉中分离生物碱,并用GC-MS对总碱和结晶进行测定.[结果]分离出2种生物碱结晶Ⅰ和结晶Ⅱ,总碱中含有7种喹诺里西啶生物碱,结晶Ⅰ为黄华碱,结晶Ⅱ为Tetrahydrodeoxoargentamin.[结论]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披针叶黄华动物中毒的毒性毒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勇  李生虎  张学礼  赵晓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070-10072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法)分析披针叶黄华中生物碱。[方法]采用醇类溶剂提取法,提出披针叶黄华总浸膏,经酸溶、碱化处理,再用氯仿萃取出总生物碱,利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共鉴定出14个组分,其中有5种属于已有文献记载的生物碱,即d-鹰爪豆碱,金雀花碱,臭豆碱,羽扇豆碱,黄华碱。[结论]揭示了披针叶黄华的生物碱种类,为披针叶黄华的药用开发和毒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干旱荒漠区封育沙地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干旱荒漠区封育沙地为研究对象,对封育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长,沙地60 cm以下各层的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土壤含水量由25.62~29.84 g.k-g 1减小到18.02~22.82 g.k-g 1,变异系数在37.17%~59.18%;在不同植被类型下,沙地地上部分的生物量越大,土壤含水量则越小,土壤含水量变化在8.53~44.39 g.k-g 1。披针叶黄花草地的土壤含水量(20.82 g.k-g 1)>沙蒿半灌木林地的土壤含水量(17.06 g.k-g 1)>柠条灌木林地的土壤含水量(12.52 g.k-g 1);从恢复方式看,自然恢复植被区的土壤水分含量(20.45~26.52 g.k-g 1)相对较高,而人工植被区的土壤水分含量(8.69~14.14 g.kg-1)相对较低,自然+人工恢复植被区土壤水分含量(13.62~26.93g.k-g 1)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4.
用醇溶剂法提取了披针叶黄华总生物碱 ,并采用给小鼠口腔灌服的方法对该生物碱进行了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30 0 mg/kg剂量 1次灌服 ,2~ 3.5 min可使受试小鼠全部死亡 ;每日 2 0 0 mg/kg剂量 1次灌服 ,7~ 15d可使受试小鼠全部致死 ;每日 1次灌服剂量分别为 5 0 ,75 ,10 0 ,12 5 ,15 0 mg/kg时 ,均在 6 0 d内使受试小鼠全部致死。每日 1次灌服剂量为 5 0 mg/kg的小鼠剖检结果 :以实质器官充血、出血为主 ;组织学变化呈现心脏纤维肿胀 ,肌浆内出现多量红色细小颗粒 ,间质毛细血管充血 ;肝细胞肿大 ,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空泡 ;脾脏白髓的脾小体和中央动脉淋巴套增生 ,淋巴细胞增多 ,红髓的脾窦和髓索轻度充血 ;肺脏血管充血 ;肾小球血管丛轻度充血 ,近曲肾小球上皮细胞肿胀 ,管腔狭窄或空气堵塞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浸提液对伴生种杉木种子萌发与胚根生长的影响,旨在阐明格氏栲自然更新受抑机制问题。方法以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浸提液为化感物质来源,伴生种杉木种子为受试种子,分析未分解层(枝、叶、皮、壳)、半分解层和全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未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在低质量浓度时对杉木种子发芽率为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时为促进或较弱的抑制作用,各质量浓度作用下对发芽势与发芽指数均呈抑制;半分解层与全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抑制杉木种子萌发,且在低质量浓度(1∶50、1∶100)时抑制作用更强。未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胚根生长影响呈“低促高抑”的双重质量浓度效应,高质量浓度时为显著抑制(P < 0.05),其中1∶100质量浓度凋落物叶浸提液在作用第18天时,胚根长度较对照组增加14.3%,显著促进作用杉木胚根生长(P < 0.05);半分解层各质量浓度浸提液均促进杉木胚根生长,但不显著;全分解层浸提液在1∶5、1∶10和1∶50质量浓度时对杉木胚根生长呈促进作用,1∶30质量浓度时显著抑制(P < 0.05)。结论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低质量浓度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总体呈促进或轻微的抑制作用,对胚根生长为促进作用,即促进了杉木更新,使林内种间竞争加剧,间接导致格氏栲自然更新受抑。   相似文献   

16.
探讨在铝胁迫下,不同林分土壤中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揭示杉木对铝胁迫的响应机理,以杉木1代林、次生杉木2代林及次生阔叶林土壤为培养基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铝处理对杉木幼苗根标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铝质量分数的增加,蔗糖酶活性呈降低趋势,真菌数量呈上升趋势,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则具有低促高抑现象;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蔗糖酶活性不断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和真菌数量不断提升,而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则在低质量分数铝处理下普遍呈上升趋势,中高质量分数铝处理下普遍呈下降趋势;铝胁迫下的3种林分类型土壤的杉木幼苗根系微环境中,土壤酶活性以及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次生阔叶林中最大、杉木1代林其次、次生杉木2代林最小,真菌数量则与之相反;4类土壤酶活性与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基本呈正相关,与真菌数量基本呈负相关。综上所述,杉木具有通过调节根系分泌应对铝胁迫逆境的应对机制,并进而影响根系土壤酶的活性和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数量。土壤中铝的质量分数对于杉木幼苗根际微生态环境具有低促进、高抑制的调控作用。次生阔叶林土壤具有较高的耐铝性,杉木1代林其次,次生杉木2代林最低。  相似文献   

17.
对苦豆子种子中生物碱进行了提取、分离及苦参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研究。将苦豆子粉碎后,在室温下分别用0.4%盐酸、95%乙醇、1%氨水氯仿、无水乙醇溶剂冷浸7天共4次,经脱脂、酸化、碱化、萃取,得到生物碱;通过薄层层析(TLC)法进行单碱的分离,气相色谱(GC)法进行苦参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以上4种提取方法出碱率分别为3.67%、2.73%、2.47%和1.60%;薄层层析(TLC)检查,以上4种方法提取的苦豆子生物碱中至少含有四种单一生物碱;气相色谱检测证明了以上4种方法提取的苦豆子生物碱中均含有苦参碱,其百分含量分别为8.460%、7.553%、5.675%、0.893%。其中0.4%盐酸冷浸提取法提取率明显高于其他溶剂提取率,为苦豆子生物碱优选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化学成分的研究是对披针叶黄华各类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目的是对披针叶黄华的化学成分选用适当的分离纯化方法.通过试管法和纸色谱法确定化学成分后可对披针叶黄华进行活性部位筛选,即比较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活性特点,可以明确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溶剂.  相似文献   

19.
胡杨多态叶光合和水分生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胡杨大树典型多态叶-锯齿卵圆形和披针形叶的光合特性、气孔特性及水分生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锯齿卵圆形叶的Pn高于披针形叶。自然条件下,锯齿卵圆形叶的光补偿点为60 μmol/(m2•s),披针形叶为75 μmol/(m2•s),两种叶的光饱和点都在 1 800 μmol/(m2•s)以上, 在自然状态下都达不到光饱和点。锯齿卵圆形叶的Tr、气孔密度及大小均大于披针形叶,气孔开放率略小于披针形叶,Ψ100、Ψ0以及二者的差值均小于披针形叶。锯齿卵圆形叶的体积弹性模量(ε)为8.432 4,披针形叶为2.359 7。锯齿卵圆形叶枝条的平均导水率为6.61×10-5 kg/(s•MPa),披针形叶为5.19×10-5 kg/(s•MPa);失水胁迫后锯齿卵圆形叶枝条的导水率降低了0.06×10-5 kg/(s•MPa),披针形叶降低了1.88×10-5 kg/(s•MPa),表明锯齿卵圆形叶枝条的导水力在干旱环境下比较稳定。胡杨两种形态的叶光合能力和保水能力存在明显不同,锯齿卵圆形叶具有相对较强的耐高光强和水分亏缺胁迫的能力。正是有多态叶的这种个体发育形式,胡杨才具有更强的适应恶劣多变生态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