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樱桃春花夏果,花后30多天陆续成熟,花后至果实成熟期管理技术十分关键,果农在樱桃花后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金秋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生长速率、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食部分和含水量的测定,系统分析了它们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果实生长速率有三个高峰:一个在花后40d,一个在花后82d,一个在花后131d;还原糖与非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在花后110d前基本一致,但在花后110d后恰好相反,还原糖含量下降,非还原糖含量上升;有机酸含量在花后124d前逐渐升高,花后124d以后逐渐降低;维生素C含量呈V形的变化曲线,花后96d前逐渐降低,以后逐渐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可食部分和含水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呈缓慢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了解突尼斯软籽石榴的种子发芽规律和果实的生长发育动态,以突尼斯软籽的果实和种子为材料,测量了其生长发育时期中果实的纵横径、果形指数、种子发芽率,结果表明:突尼斯软籽石榴种子催芽后1周开始萌芽,发芽率为83.2%。石榴种子的两片子叶呈相互缠绕状态,花后60 d时种子形态基本形成;花后60、90、120 d种皮染色后均呈深红色,说明种皮中木质素含量较高。对其果实纵横经的测量结果表明:果实在花后30~60 d迅速膨大;花后60 d到成熟期果实生长发育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粉红女士苹果果实主要形态与理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晚熟苹果品种"粉红女士"开花后40 d至成熟前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果实大小、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含酸量等指标变化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粉红女士苹果在生长前期果实大小增长较快,花后40~50 d和70~100 d为两个快速增长期,生长后期(花后100 d以后)增长较慢,果形指数呈现前期下降、后期增长的趋势;单果重的增长表现"双S型"变化特征,即在花后70~110 d和130~140 d果重有两个快速增长时期。随着果实发育,果实硬度逐渐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加,其中花后40~70 d和130~170 d增加较快;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逐渐降低,其中花后40~70 d和180~200 d下降较快。  相似文献   

5.
以生产上表现优异的黑莓品种Kiowa、Arapaho、Boysen、Chester、Hull为材料,在花后3 d至成熟过程中对果实成熟状况及硬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考查。结果显示,5个品种黑莓果实发育至成熟的全生育期均不同,但均从花后9 d开始形成小核果,且以Kiowa测得的硬度值较高(7.34 lb/mm2),其余品种差别不大。在果实发育与成熟过程中,Kiowa与Boysen果实均在各自(分别为花后36~39 d和花后21~24 d)果实开始转色成熟后硬度急速下降,且果实完全成熟时硬度值均为0 lb/mm2。Arapaho和Chester的果实硬度变化总趋势一致,各自均在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之后一段时期保持稳定,在完全成熟时期又急速下降,且5个品种中以Chester果实完全成熟时硬度值最大(2.69 lb/mm2)。Hull品种果实硬度则呈升高-下降-升高-下降的双峰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了解突尼斯软籽石榴的种子发芽规律和果实的生长发育动态,以突尼斯软籽的果实和种子为材料,测量了其生长发育时期中果实的纵横径、果形指数、种子发芽率,结果表明:突尼斯软籽石榴种子催芽后1周开始萌芽,发芽率为83.2%。石榴种子的两片子叶呈相互缠绕状态,花后60 d时种子形态基本形成;花后60、90、120 d种皮染色后均呈深红色,说明种皮中木质素含量较高。对其果实纵横经的测量结果表明:果实在花后3060 d迅速膨大;花后60 d到成熟期果实生长发育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百香果冬季果实的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规律,为果实营养调控及采摘时机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金都百香3号为材料,观察、测定其冬季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纵径、横径、单果质量、果皮质量和果皮厚度、可溶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还原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研究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和品质形成关键时期;分析果实品质动态变化的相关性,评价冬季果实品质。【结果】金都百香3号冬季果实的果汁形成始于花后45 d,果汁变色始于花后50 d,果皮变色始于花后90 d,果实完全成熟自然脱落于花后130 d。果实纵径、横径、可食率和果汁率均呈先缓慢增长,然后迅速增长,最后逐渐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分别于花后25、30、110和110 d接近最大值并趋于稳定;单果质量在花后95 d达最大值;果皮的质量和厚度均在花后35 d开始下降,花后110 d后趋于稳定;可溶固形物含量与固酸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果实完全成熟时达最大值;可滴定酸、还原糖及维生素C含量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分别于花后80、120和110 d达最大值;金都百香3号冬季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滴定酸的动态变化与还原糖、可溶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呈负相...  相似文献   

8.
以湖北省建始县的地方柑橘品种玉皇柚为试材,比较不同采收时期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差异,确定最佳采收期;并比较花后240 d无籽类型和有籽类型果实外观及风味物质的差异,以期为玉皇柚的采收以及生产上无籽和有籽的取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花后240 d时采收的果实果皮着色程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有籽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固酸比最高为14.62,此时采收的果实外观和风味品质最佳,花后222 d时采收品质次之;而无籽果花后222 d时采收最佳,最高固酸比为14.55。花后240 d有籽果Vc含量(有籽类型35.98mg/100 g,无籽类型31.77 mg/100 g)及以大根香叶烯D为主的挥发性物质含量也更高。结果表明,适时采收和授粉可以优化玉皇柚的果实品质,可通过科学采收和提高授粉率来提升果园收益。  相似文献   

9.
对驻椒11果实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驻椒11果实生长发育呈“S”型曲线,其日生长量增长呈抛物线型,从开花至果实成熟63d左右,花后第19d出现最大生长量,花后58d左右果实开始转色,花后64d可采收生理成熟果,花后15 ̄43天为果实迅速生长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生产上应及时采取增施有机肥,调整植株等措施,使果实充分膨大,有利于提高产量,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采收果实,协调好营养竞争关系,确保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0.
套袋对梨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绿皮梨品种西子绿和褐皮梨品种丰水为试材,研究套袋对梨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10 d套袋,至花后60 d,套袋果鲜重高于未套袋果;花后60 d至果实成熟,未套袋果鲜重增加较快,高于套袋果;果实干物质重,只有品种丰水花后27 d套袋果实干物质重高于未套袋果,干物重变化趋势与鲜重基本一致;果实套袋后,果皮叶绿素a含量急剧下降,远低于未套袋果,叶绿素b含量下降缓慢,后期高于未套袋果,套袋后,改变了叶绿素含量,对幼果光合作用造成一定影响,但果重变化动态表明,并不是造成单果重差异的主要原因;套袋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下降,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辣椒果实生长发育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研究辣椒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及营养竞争对果实生长的影响,选用彩椒黄星1号、辣椒洛椒8号为试材,研究了果实的纵横径增长、体积变化、果实鲜重变化规律等。结果表明,辣椒果实的生长发育动态呈S型曲线变化,其生长发育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缓慢生长期,始花至花后13d左右,果实生长较缓慢;(2)迅速生长期,花后13d至花后32d,果实生长迅速;(3)缓慢生长期,花后32d至采收,生长速度减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金柑果实生长发育的数学模型,以确定适合金柑生长的栽培措施。[方法]以融安金柑为试材,通过测定金柑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果实纵径、横径、发育天数等指标,建立融安金柑果实的生长模型,明确其相互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花后30 d内,金柑果实的纵、横径存在1个迅速生长期,期间果实纵径发育速度明显快于横径;花后30 d后,果实发育进入缓慢生长期,果实横径发育速度略快于纵径;花后100~110 d,果实大小有1个增长小高峰。果实横径(y)与发育天数(x)之间的生长模型方程为y=0.000 057x2-0.007 971x+0.611 333,R2=0.995 0;果实纵径(y)与发育天数(x)之间的生长模型方程为y=0.000 097x2-0.013 264x+0.855 225,R2=0.990 2。[结论]金柑果实横径、纵径与发育天数之间存在明显的多项式回归关系,且其生长进程数学模型同为二次方程。  相似文献   

13.
胡子有 《南方农业学报》2018,49(12):2500-2505
[目的]分析金都1号火龙果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为科学制定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肥水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金都1号火龙果开花后第5d至果实成熟期间,每隔7d定期测定其果实的纵径和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果皮和果肉鲜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水含量等品质指标,由此绘制增长曲线图,分析果实品质变化规律.[结果]金都1号火龙果果实的纵、横径和单果鲜重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均呈快—慢—快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果实生长双S形曲线;在种子完全发育后,单果鲜重增加迅速,果皮鲜重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果肉鲜重呈平稳—加快的上升变化曲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果实生长发育呈平稳—加快的上升变化曲线,其增长高峰出现在花后25~30 d,果肉发育过程中水分需求较大期出现在果实生长中后期(花后10~15和20~25 d).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果皮鲜重、果肉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肉水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呈线性正相关,其中,单果重与果肉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关显著(P<0.05),且果肉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单果重增加而增加.[结论]金都1号火龙果实发育中后期(花后20~30 d)是果实品质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期保证有足够的肥水供应,可为获得最佳品质和最高产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金冠苹果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和不同成熟阶段的区分,为判断其适宜采收期、实现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Vc)、硬度等品质指标;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果实挥发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果实糖酸组分。【结果】金冠果实发育后期单果重、TSS、可溶性糖、糖酸比、酯类成分、糖组分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Vc、硬度和除苹果酸外的酸组分呈下降趋势,醇、醛类成分和苹果酸呈先升后降趋势;除花后182—189 d TSS和硬度有较大增幅和降幅外,品质指标在花后168 d后趋于平稳变化,以乙酸酯、丁酸酯为主的酯类和C6醛类自花后161 d开始呈快速上升和下降,醇类在花后161—168 d快速升高,花后168 d后快速降低,糖组分花后168 d开始稳定上升,苹果酸花后161 d开始大幅下降。主成分分析表明,测试指标与成熟进程均表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点。【结论】金冠果实品质指标和糖组分的主要变化期在花后168 d之前,挥发性酯、醛、醇类成分及苹果酸的主要变化期在花后161 d之后;可初步将其发育后期区分为未成熟(花后140—147 d)、早期成熟(花后154—161 d)和成熟(花后168—189 d)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金柑新品种优质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融安金柑”为对照,对“富圆金柑”“桂金柑1号”和“桂金柑2号”3个金柑新品种开展3年果实生长发育动态观察。【结果】“桂金柑1号”“桂金柑2号”和“融安金柑”的果实生长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生长过程中,果实横径均小于纵径;果径生长量在花后55 d前逐渐下降,在花后70~115 d和花后130~145 d又分别出现2个生长高峰。“富圆金柑”果实发育与其他3个品种存在差异,果实发育前期纵径大于横径,至花后70~100 d横径发育加快,生长至纵径同等大小,果实呈圆形,之后纵径、横径发育一致,保持圆形至成熟。【结论】金柑新品种果实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特性,“富圆金柑”“桂金柑1号”“桂金柑2号”和“融安金柑”的果实生长发育曲线呈“S”形,果径增长有3个高峰,果实膨大期都从花后70 d开始,要及时、足量施用稳果肥和壮果肥,并在花后85 d后(一般为9~11月)秋旱时注意加强肥水供应,以确保果实继续膨大。  相似文献   

16.
分别在花后7、14、21、28、30、32和34 d采集夏果型品种“费尔杜德”(Fertod Zamatos)和秋果型品种“哈瑞太兹”(Heritage)果实,测定其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可滴定酸、原果胶、可溶性果胶、淀粉、纤维素含量.结果表明,两品种果实发育期间可溶性总糖、可溶性果胶含量均逐渐增加;还原性糖含量先增加,到花后32 d达到最高值,然后略有减少;总酸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花后28 d达到最高值,原果胶、淀粉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分别在花后21、14 d达到最高值;纤维素含量均持续减少,花后34 d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17.
日本南瓜果实发育与营养吸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日本南瓜从花后到商品成熟期直至老熟期果实发育过程中鲜重、干重、长度和横径以及干鲜重比的变化。结果表明 ,日本南瓜在生长膨大期 ,果实的鲜重与长度、横径变化趋势一致 ,开花后 9d内增长迅速 ,9d后增长速率减慢 ;干重和干鲜重比的变化表明 ,花后 6d干重增加较慢 ,6d后干重迅速增加 ,直至老熟期干重仍有增加。另外 ,对果实发育过程对N ,P ,K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果实发育对N ,K吸收较多 ,对P吸收较少。  相似文献   

18.
为猕猴桃新品种瑞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瑞玉猕猴桃为试验材料,于花后28d开始每隔14d持续测量田间果实横纵径、单果重、干物质等指标,探明从花后至成熟过程中果实形态、生长和发育等特性,以及果实干物质积累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建立瑞玉猕猴桃果实发育的动态曲线。结果表明:瑞玉猕猴桃在花后28~152d的发育过程中,果实单果重、横纵径、干物质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前68d增长较快,平均单果重可增长至55.6g,完成果实77.3%的单果重生长量;152d后单果重、横纵径的生长基本停止;152~180d干物质含量呈缓慢增长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很快,硬度迅速下降。瑞玉猕猴桃的最佳采收期在花后144~152d,此期间其可溶性固形物为7%,硬度为7.3~7.4kgf,干物质含量为20.81%,适宜采收且有利于后期贮藏。采收期不宜晚于花后152d。  相似文献   

19.
检测‘夏黑’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内4种类黄酮化合物(黄酮醇、黄烷醇、原花色素和花色素苷)及总类黄酮的含量,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夏黑’葡萄果皮黄酮醇含量在花后21~31d达峰值,为0.185~0.195 mg/g,花后52 d降至最低,为0.009 mg/g,随后再次缓慢升高直至果实成熟;黄烷醇和原花色素含量的变化相似,均是花后21~42 d迅速增加至峰值,分别达到3.238 mg/g和8.604 mg/g,之后随果实成熟逐渐下降,至花后80d时降至最低值;花色素苷含量则至花后42d后才能检测到,并随果实生长开始增加,直至成熟时达到峰值9.664 mg/g;类黄酮含量花后21~31 d逐步下降,但花后42 d时迅速升高达到峰值,为18.723 mg/g,然后随果实生长含量逐渐降低;黄酮醇合酶基因(FLS)在转色前表达水平低,之后显著上升,临近成熟时再次下降,与黄酮醇含量变化不一致;无色花色素双加氧酶基因(LDOX)和UDP–葡萄糖–类黄酮–3–O–糖苷转移酶基因(UFGT)的表达水平从转色期前开始升高,直到果实成熟达到最高值,与花色素含量变化一致;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LAR)和花色素还原酶基因(ANR)的表达水平随果实成熟逐渐降低,与黄烷醇和原花色素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营养元素的合理供应是实现芒果优质高产的基础,研究芒果果实生长发育期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需求规律,确定芒果合理施肥时间和用量,为芒果的科学精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攀枝花市仁和区芒果优势种植区选择盛果期的台农 1 号(15 年生)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整个果实矿质元素 N、P、K、Ca、Mg、Cu、Zn、Fe、Mn 含量及其积累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花后 7~77 d,N、K、Mg、Cu、Zn、Fe、Mn 含量分别降低 59.55%、38.72%、39.75%、73.85%、82.49%、77.71% 和 49.50;花后77~105 d,各元素含量相对稳定或小幅降低。花后 7~35 d,果实 Ca 含量增加 56.85%,然后表现出下降趋势。整个果实生长发育期,果实 P 含量相对稳定。从幼果期至果实采摘期,果实中各营养元素积累量逐步增加。除 Mn外,其他元素均以果实快速膨大期(花后 35~77 d)吸收量为主,占总吸收量的 64.38%~74.94%。在整个果实生长发育期间,N/Ca、K/Ca 和 Mg/Ca 整体上均表现出降低趋势;花后 7~77 d K/P 比值先增加后下降。【结论】果实快速膨大期是芒果果实养分需求的最大期,也是补肥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