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减少茎腐病在玉米生产中的发生和危害,本文总结了玉米茎腐病的种类、发病条件、发病机理、发病规律、危害症状和病源,玉米茎腐病抗性品种的鉴定和评价方法,玉米茎腐病的病情分级与抗性评价标准等内容,并提出了玉米茎腐病防治策略及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田间合理轮作,选育和栽培抗茎腐病玉米新品种,加强玉米田间栽培管理措施,改善田间生长...  相似文献   

2.
玉米种质资源抗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精准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和完善玉米种质抗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精准鉴定的方法,对遗传背景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的抗性精准鉴定,筛选出对2种茎腐病具有稳定抗性的种质资源,为玉米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对2004份具有广泛遗传背景的玉米种质进行多年多点的自然发病抗性鉴定,初步筛选出抗茎腐病或综合性状优良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玉米抗茎腐病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由腐霉菌引起的玉米茎腐病的抗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正反交差异不明显,属于核遗传,为不完全显性。杂种F1代的抗性受双亲抗性的形响。基因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抗性遗传力较高。10个抗感性稳定的玉米自交系间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玉米抗茎腐病的育种中,要重视抗原的筛选和抗性配合的测定。只有选用高抗腐病,且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才能选配出理想的抗病杂交种。  相似文献   

4.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总结前人的研究并结合笔者的试验结果 ,重点对玉米茎腐病的抗病机制、抗性遗传进行了综述。以此为基础 ,提出了防治玉米茎腐病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应用足量钾肥和高效种衣剂防治玉米茎腐病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与玉米茎腐病发生的关系及种衣剂结合增施钾肥对茎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可增强植株的抗性,降低玉米茎腐病的发病率。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茎腐病的发病率逐渐降低,而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逐渐提高。以钾肥施用量150kg/hm^2防治效果最好,质量分数为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与钾肥150kg/hm^2结合施用对玉米茎腐病防效达87.40%。  相似文献   

6.
蔗糖含量与玉米对镰刀菌茎腐病的抗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玉米茎秆蔗糖含量与玉米对由禾谷镰刀菌 ( 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茎腐病 ( cornstalk rot)的抗性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玉米生理成熟期地上第二茎间髓部组织内蔗糖的含量与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密切相关 ,抗病的玉米杂交种的蔗糖含量明显高于感病的玉米杂交种。蔗糖含量与茎腐病的发病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在生理成熟期地上第二茎间髓部组织内蔗糖含量可作为选育抗镰刀菌茎腐病玉米杂交种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玉米茎腐病的发病机理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几年玉米茎腐病发生呈加重趋势的现状,笔者对玉米茎腐病发生规律进行分析,叙述了玉米穗腐病的病原、发生规律、致病、抗病机理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内容和主要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关于玉米穗、茎腐病病原学及其发生规律的主要学术观点,找出防治措施,为茎腐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玉米抗茎腐病研究进展及其鉴定与育种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茎腐病的病原、发病机理、发病条件与病害鉴定及其抗性机制与遗传、抗性鉴定方法与抗性种质特征以及茎腐病综合防治策略等方面,结合作者抗性育种、种质鉴定与利用实践,进行概述与讨论总结,提出了玉米茎腐病发病条件诱发抗性鉴定的实用方法。对抗性育种策略与技术体系进行了探讨,为玉米茎腐病抗性育种与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通过抗性及感性稳定的10个自交系完全双列杂交对腐霉菌(pythiumsp)引起的茎腐病的抗性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F1的抗病性与亲本抗病性密切相关,且多偏向于感病亲本。正反交差异不明显,属于核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为不完全显性。基因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抗性遗传力较高。10个玉米自交系间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玉米穗、茎腐病病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详述了中国在玉米穗腐病和茎腐病的病原学、发生规律、致病与抗病机理及综合防治理论与实践方面主要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关于玉米穗、茎腐病病原学和发生规律研究规律研究方面的主要学术观点,并进行了讨论;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茎腐病抗机制的基本模式;从侵染循环、血清学、可溶性蛋白、同工酶谱和DNA多态性分析等不同水平上,阐述了玉米穗腐病与茎腐病在病原学和发生规律方面的内在关系,为两种病害的综合防治奠定了重要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作物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方法、水稻胞质效应对病虫害的抗性表现及其机理的影响、小麦和玉米等其他作物的胞质效应对其抗性表现的影响等方面对作物抗病虫性的细胞质遗传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进一步探讨了优异细胞质源在作物病虫害抗性育种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玉米品种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方法]以掖单22(感病)为对照,通过室内和田间接菌试验,研究金海5号、郑单958等11个品种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差异。[结果]室内接菌条件下,接菌3d后玉米开始发病,5—10d内病情发展迅速,10d后病情趋于稳定;接菌10d时,掖单22和金海5号最感病,农大108最抗病。田间接菌条件下,玉米发病症状较室内接菌严重,大部分品种表现为中感和感病,仅鲁单981、LN3和农大108表现为中抗,接菌10d后病情指数最高达76.8%,较室内接菌高36.3%。[结论]对弯孢菌叶斑病抗性较好的品种为LN3和农大108,抗性较差的品种为掖单22和金海5号。  相似文献   

13.
发掘和精细定位玉米抗病基因是构建玉米抗病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的重要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整理文献和玉米基因组数据库中已有的抗病基因定位的信息,借助高密度玉米分子标记连锁图谱IBM22005neighbors,通过染色体映射的方法,绘制了玉米抗病基因的一致性图谱。结果显示,在试验涉及到的14种主要玉米病害的78个抗病主基因或QTL之中,抗病基因在各条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第3、第6、第10染色体上的主效抗病基因较多,第5和第7染色体上的抗病基因较少,且抗病基因呈簇集分布。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发掘和鉴定玉米抗病基因和建立玉米抗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玉米尾孢菌叶斑病是由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a Tehon&Daniels)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已成为危害我国玉米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为此,综述了玉米尾孢菌叶斑病的症状、发生规律以及病原菌特征,并对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在我国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病区自然发病鉴定初选、人工接种、病圃重复鉴定复选的方法,对816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矮花叶病、粗缩病两种病害的抗性鉴定。经鉴定筛选出抗矮花叶病优良自交系25份、抗病丰产杂交种17份、抗粗缩病优良自交系33份、抗病丰产杂交种29份;同时高抗两种病毒病的优良自交系7份、丰产杂交种9份。不同来源的材料,抗病性有较大差异,杂交种优于自交系;热带亚热带玉米改良自交系抗病比例远远大于国内温带系。  相似文献   

16.
选用6个稳定自交系及其杂交组合,田间鉴定其抗粗缩病能力。结果表明:来自PN78599系的自交系抗性最好,黄改系与Reid系次之,杂交新组合的抗性与亲本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王波  张元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16-616,625
[目的]为弯孢叶斑病的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郑单958为对照,采用人工喷雾对14个玉米杂交种接种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统计病情指数,鉴定抗病性。[结果]随着时间的增长,供试材料病情越来越严重,病株率、病叶率越来越大,发病程度逐渐加深,发病的部位由下而上逐渐上升。供试材料之间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系02-49×(齐318×A015①)的病情指数最小,为14.31%,然后是051024为15.55%,(齐319×A014①-2)×(B37941×A014)为26.44%,(B37941×A014)×(齐319×A014①-2)为32.63%,对照郑单958为37.09%;(A013×52106①)×系803的病情指数最大,为85.50%。[结论]14个玉米杂交种之间抗性差异较大,系02-49×(齐318×A015①)与051024的抗病性最强,(A013×52106①)×系803对弯孢叶斑病最感病。  相似文献   

18.
长根茎玉米自交系及群体材料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2009年在田间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的72份玉米自交系及2份玉米群体材料进行了抗丝黑穗病的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对玉米丝黑穗病表现高抗的自交系有LR9701,LR147,LR2051,LR综63和P138共5份,大多数玉米自交系对玉米丝黑穗病表现感病和高感。加强玉米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评价,对玉米抗病育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玉米苗期对丝黑穗病抗性机制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11个不同抗性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种苗为材料对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reiliana)抗性机制作了初探。结果表明:冬孢子在感病的玉米材料胚芽鞘上的萌发率(13.23%~18.81%)显著高于在抗病的玉米材料胚芽鞘上的萌发率(6.60%~7.10%);感病材料幼苗中维生素C(Vc)和总糖的含量分别为14.91~19.71mg/100g鲜重和4.23%~5.91%,显著高于抗病材料幼苗中Vc和总糖的含量(7.18~10.76mg/100g鲜重、2.52%~3.78%);且二者与冬孢子在胚芽鞘上的萌发率呈显著的正相关(r=0.8476,0.8612),揭示了玉米幼苗期抗侵入的固有抗性;受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后,幼苗胚芽鞘内表皮在0.53mol/L高渗蔗糖溶液中感病的玉米材料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高干抗病的玉米材料,高感杂交种“京黄417”胚芽鞘内表皮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最高(47.4%);抗病自交系Mo17最低(23%)二因此,冬孢子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上的萌发率,幼苗中Vc、总糖的含量,以及病菌侵入后胚芽鞘内表皮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可作为玉米早期抗丝黑穗病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20.
玉米穗粒腐病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玉米穗粒腐病的病原菌、发病症状类型、成因及抗病基因定位等角度介绍了玉米穗粒腐病的抗性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进一步开展玉米穗粒腐病抗性研究的策略,为玉米抗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