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麦F1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97个小麦杂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品种间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86.5%的组合表现正向杂种优势,65.9%的组合表现正向超亲优势。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程度不一,且以单株产量的优势为最高,平均杂种优势为66.57%,平均超亲优势为45.5%。单株产量优势与各产量因素优势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除单株总数外,F_1各性状与双亲平均值的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蓖麻生育后期叶片仍是主要的光合器官,但各部位叶对产量的作用不同,一级分枝叶〉二级分枝叶,分别使单株产量平均降低25.7%、18.5%,而主茎叶使单株产量平均增加31.1%;各类叶对单株粒数及百粒重的影响与对产量的影响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3.
1992、1993年连续2a分别选用5个籼型温敏核雄性不育系(TGMS)和6个粳型广亲和品种(WCVs),按Line×Tester交配方式,配成60个互交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分析了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株高和抽穗期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正(TGMS/WCVs)反(WCVs/TGMS)交组合单株产量的竞争优势分别为13.9%和20.4%;每穗粒数的优势最突出,竞争优势分别为26.8%和29.9%;结实率的杂种优势(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均为负值.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结实率和有效穗数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正反交株高的竞争优势平均分别为-0.8%和-3.0%;抽穗期的竞争优势平均分别为-0.8%和-0.5%.单株产量主要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株高和抽穗期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提高结实率增加有效穗数,同时改善籽粒饱满度,是发挥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产量潜力的关键.选用株高一般配合力低(或负值)的亲本,可以起到降低亚种间杂种株高的作用;选用生育期一般配合力低(或负值)的亲本配组,对防止亚种间杂种生育期偏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4.
CPPU对藤稔葡萄果粒增大及品质改善和提早成熟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年生藤稔葡萄盛花后15d用CPPU5-20mg/L浸果穗一次,果粒平均重比对照增加23.6%-62.8%,最大单粒重达21.9g,单株产量提高20.0%-48.6%,同时对品质也有明显改善,可溶性固形物比对照提高1.4-2.3个百分点,固酸比增大3.4-5.8,且成熟期提早3-5d。  相似文献   

5.
陈秀娟 《农家顾问》2011,(12):25-25
以草莓品种明宝为试验材料,研究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4种不同茎粗的种苗(≤0.6厘米,0.6~0.8厘米,0.8~1.0厘米,〉1.0厘米)对草莓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粗〉1.0厘米的种苗,花蕾数最多,始花期比另外3种茎粗的种苗提前2—5天,果实采收期也延长3~8天;平均单株产量高达257.48克,分别比茎粗≤0.6厘米、0.6~0.8厘米、0.8—1.0厘米的种苗的平均单株产量提高了39.7%、22.6%、17.5%;同时其平均单果重、果实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3种茎粗种苗。  相似文献   

6.
利用显性雄性不育特性,通过混合选择法获得了3个连续的轮回选择基础群体(Co、C1和C2)。对选自上述基础群体S1家系的产量和菌核病发病率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来自Co、C1和C2各轮S1家系群的平均产量水平分别为对照中油821的85.9%、77.4%和94.5%,但各S1家系群的变异幅度较大,并均有超过对照的家系。菌核病发病率的表现与产量表现相似。S1家系选株衍生选系的平均产量水平与世代数相同的杂交后代选系相当,但前者的变异幅度远大于后者,且有超过对照的选系出现,而后者却没有。来自C0和C1的2个S1家系群单株产量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5%和7.5%。经过连续2次产量鉴定所得C0群体后代选系的产量比来自同一群体但未作产量鉴定的选系要高8.4%,比杂交后代选系高16.0%。  相似文献   

7.
在沈阳地区利用塑料薄膜温室生产草莓,最高产量达2800公斤/亩,每亩超过1500公斤的品种有“红手套”、,宝交早生”、“春香”和“红衣”。温室栽培草莓优质壮苗的标准是新茎粗度为1.3厘米左右。草莓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平均花序数(X_1)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平均单果重(X_3),每序平均果数(X_2)对产量的影响最小。在日光温室栽培条对下,可通过产量构成因素估测产量,估测方程为: Y(公斤/亩)=-2683.0902+353.6951X_1+220.1334X_2+162.8265X_3  相似文献   

8.
日光温室黄瓜主蔓衰老后剪留主蔓基部7节或剪留主蔓一半,再生侧蔓可延长采收期40-55d,单株多结瓜7-10个,商品瓜的比例提高26个百分点,较不剪主蔓产量分别提高94.4%和93.8%。  相似文献   

9.
就22个杂交组合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等,测定了平均优势和对照优势。22个组合F;单株皮棉产量平均优势有21个组合为正向优势,对照优势有19个为正向优势,其中中棉117×泗棉2号和中棉12×鲁3389平均优势为50.23%和39.77%,对照优势为37.19%和35.54%,达到极显著水平。根据单株皮棉产量测定了11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22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11个亲本一般配合力为正向效应的有5个,其中较高的有中棉12、鲁3389和徐州184,依次为1.435、1.340和1.295。22个组合中有12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为正向效应,其中较高的有中棉378×豫棉4号、中棉117×泗棉2号和中棉378×华农8407,依次为3.109、2.903和2.559。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如金菌土壤改良剂对4个草莓品种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日光温室中,将‘红颜’‘章姬’‘幸香’和‘白草莓’4个品种分别种植在施入如金菌土壤改良剂和未施如金菌土壤改良剂的对照土壤中,通过测定果实VC、粗蛋白、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及单果质量、单株结果数和单株产量等指标,评价如金菌土壤改良剂在果实品质及产量方面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相比,施入如金菌土壤改良剂显著增加了‘红颜’草莓的果实品质及产量,其VC含量增幅达7.59%,粗蛋白含量增幅达25.00%,可溶性糖含量增幅达5.78%,有机酸含量降幅为10.56%,糖酸比增幅达16.92%,平均单果质量增幅为21.00%,最大单果质量增幅达58.82%,单株结果数增幅为4.35%,单株产量增幅为27.13%,大果率增加8.60%,中果率增加6.97%,小果率减少了16.73%.【结论】施用如金菌土壤改良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4个草莓品种的果实品质,显著增加果实产量,但对不同草莓品种的果实品质及产量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对‘红颜’草莓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新旧膜棚内小气候差异及其对樱桃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千禧樱桃番茄为研究材料,对新旧膜棚内冬春季大棚密闭保温时段和春夏季全天通风时段的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差异性进行分析,对比观察樱桃番茄生育期并记录测定两种棚膜栽培条件下果实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新旧膜棚内均可比外界提高日均温近3 ℃,且两者差异不明显;冬春季晴好天气下,大棚密闭的白天时段,新膜比旧膜增温效果好;其余时段无论晴雨或大棚开闭与否,两者增温、保温效果均无显著性差异;无论季节或通风与否,旧膜的棚内湿度均显著低于新膜,平均偏低3.6%,旧膜在降湿防病方面有一定作用;新旧膜棚内光照差异明显,新膜棚内太阳辐射平均值比旧膜棚高20.6%;在新膜条件下,可以不同程度地将樱桃番茄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提前3~5 d;果实大小和病果数受新旧膜影响差异显著;单果质量、果实含糖量以及果实产量等其他指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适合温室栽培的厚皮甜瓜品种,对8个厚皮甜瓜品种的果实性状、抗病性、生育期和丰产性以及植株生长形态等性状在日光温室中的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金冠在果实品质和丰产性方面与对照品种伊丽莎白相当,在果实大小、香味方面超过对照品种,具有潜在推广价值,但其抗霜霉病能力较差。(2)品种C和品种E的果实品质和丰产性虽然差于伊丽莎白,但其抗霜霉病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番茄果穗弯折对果实膨大和产量的影响及果穗发生弯折的影响因素,进行大棚秋番茄果穗弯折试验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涂抹果穗试验,统计和分析大棚秋番茄与日光温室春番茄果穗弯折的状况。结果表明,大棚秋番茄果穗弯折后,果实纵、横径增量减小,单果质量及单穗产量下降,且果穗早弯折处理比晚弯折处理的果实纵、横径及产量降低更多。用"诱导素"涂抹大棚秋番茄第1、2层果穗主枝基部后,果穗主枝明显增粗,果穗弯折率分别比对照下降100%和93.33%;果实膨大速度加快,单果质量增加,番茄第1、2层单穗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7.99%和13.34%。大棚秋番茄果穗弯折率与果穗总长度、果穗主枝长度、果穗层次正相关。日光温室春番茄果穗弯折与不同品系及其区域分布、果穗主枝长度、果穗主枝粗度、植株节间长度、果穗枝重量、果穗木质素含量密切相关;日光温室春番茄不同品系的果穗弯折率明显不同,而且日光温室内北部区域植株果穗弯折率高于南部达85.54%;总体而言,日光温室春番茄不同品系果穗主枝和植株节间长度越长、果穗主枝越细、果穗枝越轻、果穗木质素含量越低,其果穗弯折率均相对较高,番茄果穗弯折降低了单果质量和果穗产量。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国外已广泛利用熊蜂为温室农作物授粉,并且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熊蜂以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成为温室作物的理想授粉者,利用熊蜂为温室作物授粉,不但可以提高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减少畸形果率,还可以解决应用化学激素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综述了利用熊蜂温室茄属作物授粉的优越性,并讨论温室环境、茄属作物本身等对授粉的影响,以及熊蜂为温室茄属作物授粉行为和效果,旨在为中国熊蜂授粉应用及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日光温室早春茬豇豆为试材,研究了声波助长仪对豇豆株高、茎粗、总产量、单果质量、可溶性糖、蛋白质、维生素C、含水量和纤维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声波助长仪的日光温室豇豆的株高、茎粗、总产量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安装声波助长仪的12号日光温室豇豆比对照相比,总产量增加了8.6%,单果质量增加了6.6%;声波助长仪对豇豆可溶性糖、维生素C、蛋白质、含水量和纤维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本试验结果对声波助长仪在日光温室中的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出基于水分-品质响应温室作物合理的节水优质高效灌溉模式。【方法】以陇椒1号为试验材料,在日光温室内对温室辣椒苗期、开花坐果期和果实成熟期分别进行灌溉调控,研究不同处理辣椒产量、果实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对灌溉调控的响应。【结果】温室辣椒产量对果实成熟期的灌溉调控最为敏感,在此生育期不宜实施灌溉调控。开花坐果期和果实成熟期,辣椒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干物质含量对灌溉调控的响应程度较低,而果实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对灌溉调控的响应程度较高。产量和品质与耗水量的关系可用对数函数来描述。【结论】通过灌溉调控将60 cm土壤含水量在开花坐果期控制在45%~60%田间持水量(θf),在苗期和果实成熟期控制在80%~90% θf,在节水和保证较高产量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辣椒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是西北旱区温室辣椒可行的节水优质高效灌溉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光照对设施栽培葡萄果实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葡萄设施栽培中光照因素与果实质量密切相关,受覆膜影响室内透光率仅为65%~80%,设施中人为给光时,光照时数与质量、光合效率降低、架式不合理、叶幕遮挡等因素影响果实质量,要选择合适薄膜并加强保养,栽培设施结构合理,选择适宜的架式和补光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适宜日光温室栽培的葡萄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矢富罗莎、京秀、火焰无核、红旗特早、维多利亚和优无核6个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在日光温室条件下对其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和果实经济性状进行观察.结果表明,6个品种间在物候期、产量、结果习性和品质等方面差异显著.综合性状比较,表现最好的是火焰无核和红旗特早,这两个品种具有成熟早、丰产和果实商品性好的优点.火焰无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达到19.4;,红旗特早果粒较大,有玫瑰香味.这两个品种在吐鲁番地区葡萄日光温室栽培中具有推广价值.矢富罗莎果实商品性好,但成熟较晚,早期产量偏低.京秀着色较差,维多利亚成熟期较晚,优无核生长过旺,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9.
日光温室番茄滴灌营养液土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日光温室番茄滴灌营养液土壤栽培试验,研究了滴灌营养液土壤栽培条件下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营养液采用日本园试均衡营养液配方,以滴灌条件下,农民习惯采用的施肥量为对照,试验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各滴灌营养液土壤栽培处理与传统的滴灌施肥处理相比番茄的生长势较强,生育期提前一周左右,全生育期内施肥量减少了23.2%~73%,总产量提高了8.2%~22.8%,同时品质得到改善,果实内硝酸盐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20.
研究空间电场和声波助长仪对日光温室辣椒株高、茎粗、总产量、单果质量、可溶性糖、蛋白质、维生素C的影响,为设施蔬菜的有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新农椒1号为材料,对日光温室安装不同的物理设备试验,用LSD新复极差法统计分析其对辣椒总产量、单果质量、可溶性糖、蛋白质、维生素C的影响。安装空间电场和声波助长仪的日光温室辣椒株高、茎粗、可溶性糖、蛋白质、维生素C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安装空间电场的日光温室辣椒株高、茎粗、可溶性糖、蛋白质、维生素C与对照相比也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安装空间电场的日光温室与对照相比,总产量提高了10.4%,单果质量比对照增加3.3g,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7.3%,蛋白质含量增加了4.4%,维生素C含量增加了4.5%;安装空间电场和声波助长仪的日光温室与对照相比,总产量提高了17.7%,单果质量比对照增加5.2 g,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2.4%,蛋白质含量增加了1.0%,维生素C含量增加了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