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东北优质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目前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亟待拓宽的问题,利用540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种植和重要农艺性状调查,对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挖掘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6~13.347,平均相似系数为3.761,品种的平均相似系数大于平均值有211个品种。此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品种遗传基础较窄,相似程度较高,大豆品种选育需要拓宽。对大豆8个农艺性状进行简单相关系数分析,单株粒重和单株荚数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58),其次蛋白质含量与单株粒重(0.274)>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0.218)>有效分枝数与单株荚数(0.198)>油分含量和百粒重(0.18)>蛋白质含量与单株荚数(0.142)=百粒重与单株粒重(0.142)>有效分枝数与株高(0.103)>有效分枝数与油分含量(0.1)>有效分枝数与单株粒重(0.083)>单株荚数与株高(0.077),其他性状之间呈负相关。由此可见,东北三省的主要大豆品种单位面积产量主要由单株荚数、百粒重蛋白质含量以及有效分枝数等重要农艺性状所决定。对供试540个品种6个重要性状进行通径分析,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对大豆单位面积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有单株荚数和百粒重2个性状,单株荚数主要通过蛋白质含量和有效分枝数增加而提高,而百粒重的增加,则是通过株高的减少实现的。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依次是:单株荚数(0.814)>百粒重(0.367)>油分含量(-0.117)>株高(0.032)>有效分枝数(-0.022)>蛋白质含量(0.008)。根据对照品种表现,对540份大豆品种资源的育种价值进行了评价。产量性状较突出的种质:黑农19、龙黑大豆2号和龙品黑09-518;百粒重较大的种质:‘九农14号’、‘长农15号’、‘岭引2号’和‘嫩良6号’;油分含量较高的种质:‘垦农18’、‘长农17’、‘垦丰6号’、‘九丰10号’和‘垦鉴豆15’;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种质:‘永吉紫花猪眼豆’、‘白秣食豆’、‘小粒秣食豆’、‘绿瓤黑豆’、‘宾县黑豆’和‘吉林27号’。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213份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筛选高产苦荞种质,以期了解影响苦荞产量的主要因素,为选育高产苦荞品种提供亲本材料.[方法]以来自于我国11个省(区)的213份苦荞种质为材料,对其株高、主茎分枝数、初花期、盛花期、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和籽粒产量8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基于分析结果,筛选出高产的苦荞种质.[结果]8个农艺性状的偏度和峰度绝对值均接近1.00,均呈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2.91%~35.62%.籽粒产量的变异范围为315.6~3286.8 kg/ha,平均值为2101.5 kg/ha;株高的变异范围为86.1~139.5 cm,平均值为121.2 cm;主茎分枝数的的变异范围为4.8~6.9个,平均值为5.8个;百粒重的变异范围为1.55~2.45 g,平均值为1.95 g;单株粒重的变异范围为1.03~7.21 g,平均值为3.35 g;单株粒数的变异范围为51.7~416.8粒,平均值为173.6粒;初花期的变异范围为37.0~45.0 d,平均值为40.8 d;盛花期的变异范围为40.0~47.0 d,平均值为43.9 d.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初花期呈显著负相关.供试苦荞种质材料8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4.39%.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与籽粒产量密切相关,其中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是影响苦荞种质产量的主要因素.在欧氏距离为2.50处,可将213个苦荞种质材料划分为六大类群(Ⅰ~Ⅵ),其中,类群Ⅳ的30个苦荞种质材料的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籽粒产量的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类群,籽粒产量平均值最高.[结论]选育高产苦荞品种时,应着重考察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这2个指标.Ⅳ类群的30个苦荞种质可作为高产苦荞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3.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含有ipt基因和Ti质粒导入大豆品种:绥农8号、黑农36、庆丰1号、其变异后代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发生变化;地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加快。株高、高枝数、单株英数、单株粒重及百粒重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不同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0份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的株高、底荚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的大豆品种底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变异幅度较大,株高、百粒重等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小;各积温带的品种性状变异幅度存在很大差异,第四积温带的大豆品种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类型;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3个组群,第Ⅲ组的大豆品种产量相关性状表现优于其他组群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粟米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浙江省粟米地方种质资源20份,开展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粟米地方种质资源在穗型、粒色等质量性状和单株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穗长等数量性状均表现出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依次为38.97%、33.71%、33.48%和20.79%,变异幅度依次为40.5~182.8 g、53.8~180.95 g、7.38~28.32 g和16.0~33.8 cm;其次,主茎直径、株高、主穗直径、主茎节数和穗节长度等农艺性状也表现出较为丰富的变异。筛选出特异、优良的粟米地方种质资源5份。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不同铁利用效率大豆品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以铁效率差异显著的铁高效品种(‘吉育99’、‘吉育75’、‘长农15’、‘长农20’)和铁低效品种(‘吉农27’、‘吉育87’、‘吉育92’、‘吉育93’)大豆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种植在石灰性土壤中,测定不同铁利用效率的大豆农艺性状、籽粒含铁量、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SPAD)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铁高效与铁低效大豆品种株高、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量和籽粒含铁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石灰性土壤中,在三叶期和四叶期时铁高效品种大豆叶片的SPAD和SOD活性显著高于铁低效品种;在一叶期、二叶期,铁高效大豆品种叶片中的CAT活性显著高于铁低效品种;而POD活性各时期(V1~R2)无显著差异。铁高效大豆品种(‘吉育99’、‘吉育75’、‘长农15’、‘长农20’)在缺铁条件下通过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来避免膜质过氧化导致的光合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利用大豆种质资源,选取适合在雷州半岛种植的大豆品系,本研究对42份大豆种质材料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和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主茎节数和结荚节数变异系数最小;前3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83.403%,主要反映了产量性状因子、株型因子和粒重因子等主要特征特性。根据农艺性状相似度将42份种质材料分为3个类群,每个类群又分为2个亚群,其中隆昌大黑豆和本地黄豆表现最好,适宜在雷州半岛种植。  相似文献   

8.
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通豆8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通豆1号'为母本,‘苏豆4号’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育成高产优质淮南夏大豆新品种‘通豆8号'.2006-2009年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中,‘通豆8号’平均产量2 586.4 kg/hm2,较对照‘南农88-31’增产8.36%;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35.1 kg/hm2,较对照‘南农88-31’增产5.26%;该品种生育期117 d,有效分枝3.4个,单株结荚60.8个,每荚1.7粒,百粒重19.9 g,粗蛋白含量40.90%,粗脂肪含量16.70%,抗倒伏性强,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适宜在江苏省淮南地区及周边相似生态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在衡阳市种植的大豆品种,选取4个大豆品种于2017—2018年进行种植,将其在衡阳地区与原产地种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与产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在衡阳地区种植的生育期为92.5~95.5 d,均属中熟品种类型,生育期与在原产地相差不大;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均以赣豆10号为最佳,平均产量2 833.5kg/hm2,比本地主栽品种湘春豆24增产10.7%,比在原产地江西南昌种植增产9.6%,其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均高于原产地江西南昌。综合各项指标说明赣豆10号适合在衡阳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育成年代大豆品种光合速率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具有高光效和农艺性状优良的大豆种质资源,对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育成的140份大豆品种进行了光合速率和农艺性状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不同年代品种在始荚期(R3)、始粒期(R5)、鼓粒期(R6)3个时期光合速率平均值呈递增趋势;各熟期组间光合速率的平均值差异不显著,但熟期组内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可以从不同熟期组中筛选光合速率高的材料作为高光效、高产优异的品种资源利用,例如:黑河27、黑河38和黑农41等品种;生育日数有缩短趋势;株高和主茎节数有增加趋势;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随年代递增,是产量随年代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选用126份黑龙江小豆种质资源,观察记载供试小豆资源农艺性状,并结合通径与聚类分析研究每种表型性状。结果表明,126份小豆品种资源表现一定变异性,供试小豆资源变异系数9.31%~58.18%,平均变异系数28.85%;多样性指数2.05~1.72,平均多样性指数1.94,供试资源具有较大变异性及多样性。由相关性及通径分析可知,直接调控单株产量的性状有主茎粗、株高、荚长、粒长、单荚粒数,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小豆资源分为6个类群,分析不同类群特点,为小豆品种筛选及群体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使奔牛大青豆这一地方特有的优良种质资源得以保存和繁殖,对其进行了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和试种,总结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并获得3个性状表现较好的奔牛大青豆品系,对其营养品质、卫生品质、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系的主要性状、营养品质及卫生品质均符合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AVRDC)推荐的菜用大豆标准,特别是3号品系很多性状及品质指标都大大高于普通菜用大豆,可作为菜用大豆的优良品系进一步提纯、扩繁和推广。研究对奔牛大青豆的推广种植及物种保护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旨在挖掘和利用优异的荞麦种质资源,筛选适合陕北丘陵沟壑区种植的荞麦品种,为生产、加工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引进征集的7个甜荞品种资源为试材,通过连续3年不同区域试验,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抗逆性和经济产量等进行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生育期为68~76天,均属于早熟品种;株高为124.5~143.6 cm,主茎分枝为3.3~4.4个,主茎节数为12.2~14.3节,花色为白色和粉红色,粒形均为短棱锥,粒色均为棕色,除‘TQ17-01’成熟籽粒颜色一致外,其他各品种成熟籽粒均有5%~10%的异色率;均表现较强抗旱性和适应性;参试品种单株粒重为7.0~12.9 g,千粒重为21.0~27.6 g,产量1315.0~1742.3 kg/hm2。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TQ17-03’(‘西农T1351’),‘延甜荞1号’(CK)和‘TQ17-05’(‘安塞坪桥荞麦’)3份优异资源,其中‘TQ17-03’花、茎、叶呈鲜红色,观赏期长,在文化旅游区可作为观赏植物种植;‘延甜荞1号’品质较好,适应性强,适用于加工制造风味小吃和食品;‘TQ17-05’单株粒重高、千粒重高、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可大面积推广种植。本研究为陕北丘陵沟壑区种植荞麦品种提供了选择、生产、加工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宁夏麦区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优异种质资源,为拓宽宁夏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及挖掘育种骨干亲本提供基础材料。【方法】以来源于国内外的251份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与品质性状进行变异、相关及聚类分析,并计算Shannon-Wiener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隶属函数值,对供试小麦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51份小麦种质的10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5.01%~37.01%,9个品质性状变异系数为2.05%~12.56%;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17~2.30,平均为2.27。10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9个品质性状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251份小麦种质分为六大类群,类群Ⅰ~Ⅵ包括材料数分别为35、40、53、55、40和28份,其中,类群Ⅰ的平均出粉率(69.58%)和容重(797.74 g/L)均最高;类群Ⅱ的平均穗长(10.00 cm)、结实数(18.18个)、穗粒数(54.07粒)、穗粒重(2.30 g)、吸水率(62.82%)和硬度指数(72.59)均最高;类群Ⅲ的平均株高最矮(73.53 cm);类群Ⅳ的平均穗下茎长(41.94 cm)和湿面筋含量(33.95%)均最高,水分含量最低(11.76%);类群Ⅴ的平均千粒重(40.92 g)、经济系数(0.43)和降落值(356.74 s)均最高;类群Ⅵ的平均分蘖数(4.96个)、小穗数(19.01个)、粗蛋白含量(16.10%)和沉降值(43.12 mL)均最高,表明各类群中含不同的优异性状。基于隶属函数值可把251份小麦种质资源分为163个等次,其中,黄-3、甘育4号、鉴076、M6445、宁春55号、陇春34号、ND646、宁春40号、济麦20号、陇春39号、宁春33号、郑麦1308、甘春24号、陇春29号、陇春23号、掖丰315和武春4号等17份种质排名前12名。【结论】251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农艺和品质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综合评价优异的17份种质资源可用于宁夏小麦农艺与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5.
广西特色花生种质资源性状观察与品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广西各地(市)、县收集了100份特色花生品种种质资源,进行主要农艺性状观察及蛋白质、钙、铁、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广西特色花生品种生育期在115~120d,出苗率91%~97%,长势、抗倒性和抗旱性大多数品种表现中等;株高32.8~70.0cm,侧枝长40.0~80.0cm以上,总分枝7~16条,结果枝5~10条;百果重140.0~170.0g以上,百仁重50~60g的占绝大部分,其中界首花生1、潮田花生1百仁重在所有观测的品种中最高,饱果数及出仁率较好的品种为博白红花生;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有象州花生、平政花生、潮田花生、新田花生、白马花生等,其含量在33.00%~33.60%之间;钙和锌含量最高的花生品种均为桂花红166,其含量分别为771.0mg/kg和50.4mg/kg,铁含量最高的花生品种是桂花红95,为27.4mg/k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研究189份引进棉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新疆棉花育种及创新种质资源提供资源基础。 【方法】 选取引进的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的6个农艺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鉴定、筛选优良性状的棉花种质资源材料。【结果】 189份棉花种质在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上均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4.669%~11.877%,平均为8.712 %;5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369%~9.311%,平均为6.136%。各性状间表现出较为复杂的相关关系,同步改良棉花关键性状指标有难度;主成分分析将11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740%,各主成分反映生育期、株高等生物学特征与单铃重、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等经济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各性状协同配合有利于各性状的同步提高。将189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聚类,在遗传距离为10.0时所有材料被划分为 7个类群,各类群性状特征差异明显。【结果】 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第Ⅲ类群、第Ⅵ类群和第Ⅶ类群中马克隆值的均值分别为4.17、4.03和4.08,均达到A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32个菜豆品种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加强对收集的菜豆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筛选出适合弱光照、高降雨量地区栽培的菜豆品种,对32个菜豆品种进行栽培学实验,从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含量、抗病性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显示:紫花品种11份,白花品种15份。矮生品种6份,蔓生品种26份。单株产量超过0.25 kg的有7份,不足0.15 kg的有7份。鲜荚蛋白质含量超过5 g/100 g的有9份,维生素C在26 mg/100 g以上的有8份,可溶性固形物超过4.3%的有9份,总糖含量在2 g/100 g以上的有4份。‘新选白不老架豆’、‘红花四季豆’、‘架豆1’等几个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品质好,营养价值及产量较高,适合在光照弱、降雨量较大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促进外引大豆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新疆大豆育种和种质创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数量性状多样性统计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49份外引大豆种质资源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和2个籽粒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49份大豆种质资源主要来源于11个国家和地区,具有较高的变异系数,变异范围为12.48;~67.13;,其中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最高,达60;以上;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低,为12.48;;基于10个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将149份材料聚为2大类5亚类,聚类结果与材料地理来源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该批种质资源极大丰富了新疆大豆的遗传多样性,为新疆大豆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水稻种质资源抗稻瘟病及其恢保特性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抗病种质资源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是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重要基础。本文对97份水稻种质资源对稻瘟病的抗性、主要农艺性状、恢、保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97份水稻种质资源高抗至中抗稻瘟病,它们的主要农艺性状有很大差异,例如,播种至抽穗期99~132 d,株高89.6~149.2 cm,单株有效穗4.0~13.1穗,千粒重18.50~42.50 g,穗着粒数97~268粒,结实率45.83%~93.90%,单株粒重15.28~32.58 g,表明这97份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37份种质资源对三系不育系具有恢复性,9份种质资源对三系不育系具有保持性。这些种质资源对选育新的抗病恢复系和抗病不育系以及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