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55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分胁迫对大豆生长与产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理化进程并降低产量,其中水分胁迫是所有其他非生物胁迫(高温、低温、土地瘠薄、盐碱等)损失的总和。为了提高大豆在水分胁迫中的抗逆性,通过归纳水分胁迫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研究现状,总结干旱和淹水胁迫对大豆形态结构、生理指标及产量指标的影响,分析抵御水分胁迫的应对措施和有效方法。指出目前抗旱防涝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降低水分胁迫对大豆生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在盆栽条件下,以耐冷性不同的2个小豆(Vigna angularis)品种龙小豆4号(耐冷型)和天津红(冷敏型)为材料,于苗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4℃,持续12 h)及预喷施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旨在研究苗期低温胁迫下外源ABA对小豆叶片逆境生理指标(H22O22、丙二醛(MDA)、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物质)和产量因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幼苗期低温处理12 h后,龙小豆4号和天津红小豆叶片H22O22含量分别提高34.82%和27.10%;MDA含量分别提高65.56%和83.79%;SOD和POD活性分别提高6.67%和18.48%、45.53%和102.44%;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33.12%和24.41%。低温处理导致龙小豆4号百粒重下降2.58%,与喷施清水相比,低温处理12 h后天津红的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分别下降18.55%和10.61%(P<0.05)。喷施外源ABA具有抵御低温的作用,外源ABA促进龙小豆4号和天津红叶片脯氨酸含量提高9.13%和19.76%;H22O22含量降低7.63%和8.36%;MDA含量降低10.18%和20.27%;SOD和POD活性分别提高9.06%和13.57%、8.26%和28.51%,同时百粒重分别提高8.56%和8.92%。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小豆的生理应激存在显著差异;喷施外源ABA能够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小豆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DTA-6对两种食用豆生理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DTA-6)对食用豆叶片的生理代谢及产量的调控效应,选用芸豆(英国红)和小豆(龙垦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完全随机试验方法,于芸豆和小豆的初花期叶面喷施DTA-6,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测定各生育时期叶片光合参数、碳代谢产物、干物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DTA-6提高了2种食用豆各生育期的SPAD值、盛花期和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显著增加了叶片蔗糖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促进了叶片淀粉的积累;与CK相比,DTA-6提高了2种食用豆的地上部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并且显著提高了芸豆和小豆鼓粒期荚分配率;DTA-6可有效调控2种食用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从而提高产量,DTA-6处理的芸豆和小豆产量分别较CK增加13.30%和12.91%,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4.
花期低温对水稻叶鞘生理及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条件下,以耐冷性不同的2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龙稻5(耐冷型)和龙粳11(冷敏型)为材料,于开花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15℃,分别持续1,2,3,4,5 d)处理,研究开花期低温对不同耐冷性水稻结实率及叶鞘膜透性、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2 d时,龙稻5和龙粳11的花粉活力分别下降了8.21%和16.1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低温处理3 d后,龙稻5的结实率下降到99.90%,与CK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低温处理1 d后,龙粳11的结实率下降到60.04%,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低温处理提高了水稻叶鞘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处理5 d时各指标达最大值,与CK相比,龙稻15和龙粳11分别提高了38.01%和20.77%、25.06%和84.85%、25.82%和23.63%。同时低温处理也提高了叶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处理3 d时酶活性达最大值,龙稻15和龙粳11分别较CK提高了10.57%和14.90%、86.26%和68.71%、17.73%和28.25%。综上所述,开花期低温引起水稻叶鞘膜脂过氧化程度升高,但也诱导水稻叶鞘抗氧化系统开启、保护酶活性上升以抵御低温伤害;开花期低温导致水稻花粉活力降低并引起结实率降低,耐冷品种较冷敏品种抵御能力强。  相似文献   
5.
针对磁化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简述了国内外关于磁化水应用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介绍了磁化水在促进作物种子萌发、增强抗逆性以及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利用绿豆种质资源,本研究以55份绿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对其10个农艺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57%~47.19%,其中单株粒重变异系数最大,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将10个农艺性状简化为结荚数因子、高度因子、粒数因子、粒重因子和生育期因子5个独立的主因子,该5个主因子可以反映原始信息的86.340%。经综合得分排序,评选出10份性状优良的绿豆种质资源。聚类分析将55份种质资源的10个数量性状分为3大类,类群I、类群II、类群III分别包括22份、7份、26份材料。结合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认为,在黑龙江绿豆生产中,‘安绿8号’、‘佳木斯黄绿豆’、‘冀绿1号’可作为品种选育的改良亲本,也可大面积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7.
宫占元  马光恕  郑殿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286-1288,1294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芽位马铃薯母薯生理代谢及根系形态的变化,分析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生长的调控效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浸种使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母薯生理代谢及根系理化性状变化,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生育进程的影响。[结果]DTA-6可以提高顶部芽位母薯播后21 d内还原糖含量,对播后42~56 d根系长度、根系体积及根系干重均有提高的调控效应;DTA-6可以提高基部芽位母薯播后7~28 d内可溶性糖含量,但减少播后42~49 d根系干物质积累。SODM对顶部芽位母薯的调控效应与DTA-6基本相同,但是它对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的效果好于DTA-6。就基部芽位母薯而言,SODM可以提高播后7~28 d内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播后42~49 d内根系干物质的积累,但调控效应较弱。[结论]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通过调控马铃薯母薯生理代谢及根系形态的变化进而影响马铃薯生长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磷肥推广应用及提高大豆产量,以黑河43为试验材料,于2017年在黑龙江省九三管理局鹤山农场试验基地进行施磷对大豆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鼓粒期D1[富硫磷二铵(581.56 g·m~(-2))+尿素(78.17 g·m~(-2))+氯化钾(225.11 g·m~(-2)),总养分(N+P_2O_5)≥54.0%、14%-40%-0%,其中,总S≥10%]和D2[硝基黄腐酸二铵(553.86 g·m~(-2))+尿素(75.75 g·m~(-2))+氯化钾(225.11 g·m~(-2)),总养分(N+P_2O_5)≥57.0%、15%-42%-0%,其中,黄腐酸≥2%]处理的大豆株高、茎粗、地上部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CK,其中以D2处理较好。在鼓粒期,D2处理的大豆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CK。在鼓粒期,D2处理通过提高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调控了大豆叶片同化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了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利用大豆种质资源,选取适合寒区种植的大豆品系,2017年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鹤山农场对30份大豆品系的10个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质资源10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66%~87.53%,其中单株瘪荚数变异系数最大,单位面积株数变异系数最小;因子分析将10个性状浓缩为4个主因子,分别为结荚数因子、高度因子、粒重因子和株数因子,且累计贡献率高达84.74%;聚类分析表明,30份大豆品系可聚类成3大类,第1类群共计15份品系,第2类群共计11份品系,第3类群共计4份品系,分别为CS1737、CS1733、CS1704和CS1761,适宜该寒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粱喷施不同剂量矮壮素、乙烯利溶液进行田间试验,旨在探明矮壮素、乙烯利溶液对高粱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实验采用两因素四水平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于拔节期喷施(2014 年7月5 日)。乙烯利、矮壮素各设6 个浓度梯度,乙烯利稀释倍数分别为100 倍、200 倍、400 倍、800 倍、1000倍及清水对照;矮壮素稀释倍数分别为100 倍、250 倍、400 倍、550 倍、700 倍及清水对照。结果表明,2 种生长调节剂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抑制赤霉素的生物合成而控制植株的伸长生长,乙烯利(抽穗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29.32%、34.58%、21.80%、21.8%、2.18%;乙烯利(成熟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21.07%、22.16%、19.77%、18.63%、12.11%;矮壮素(抽穗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5.43%、13.18%、3.10%、3.88%、8.53%;矮壮素(成熟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9.94%、29.19%、13.64%、18.01%、14.91%。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矮壮素对高粱籽粒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乙烯利以稀释200 倍喷改善高粱籽粒品质效果最为明显,矮壮素以稀释250 倍效果明显。喷施乙烯利的矮化效果较喷施矮壮素显著,但是在改善高粱光合指标、叶绿素含量、产量方面差别不大。在生产上,通过拔节期喷施乙烯利、矮壮素可有效控制高粱株高,实现增密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