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荞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救荒作物。清至民国时期,江西地区的荞麦种植有着深刻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在增加江西地区粮食产量、丰富饮食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清至民国时期的江西地区诸多方志所载资料为基础,对清至民国时期江西地区荞麦种植的发展状况、动力与影响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了清至民国山西玉米种植的一般状况,重点分析了玉米在山西种植迟滞的原因。与南方不同,玉米在山西受到内部具体环境的多重影响,包括作物竞争与人口压力的异常变动,还有农民的心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壮族是典型的稻作民族。明清以来,其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因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农作物的引进、人口的迁移等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壮族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具有显著的特征。主要是平原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品种不断增加,但水稻种植一直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玉米、麦等杂粮在种植结构中的比重,大致呈由平原、丘陵向山地不断提升的趋势。这种变化正是壮族适应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地理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黄正林 《古今农业》2007,(1):84-99,83
黄河上游区域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界处,不仅地域广袤而且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状态,不论地形、地貌、水系,还是温度、气候、降雨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农作物种植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地理特征,即黄河上游区域以耐干旱的农作物为主。在传统农作物中,小麦、糜子、谷子、豆类是黄河上游区域分布最广泛的作物,不论其分布范围还是品种数量都占有很大的优势。大约明末时期开始到清朝乾、嘉时期,黄河上游区域农作物种植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但变化十分缓慢。晚清以后,玉米、马铃薯、棉花、蚕桑开始大面积引种,加速了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这一变化在民国时期基本完成,主要标志就是玉米、马铃薯广泛种植,而且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主要食粮。随着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农作物商品化的进程也加快了,一些农作物成为种植区农民的主要副业和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陕西是重要花椒产地,清至民国时期陕西的花椒种植区域广泛、用途多种。本文主要以地方志为主体史料,通过对相关记载进行统计,分析、梳理,阐释了清至民国时期花椒在陕西种植的分类、分布状况、种植特征、发展原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至民国时期贵州的刺梨种植区域广泛、用途多种。本文主要以贵州地方志为主体史料,通过对其相关记载进行统计,分析、梳理、阐释了清至民国时期贵州"刺梨"与"金樱子"的关系、种植的分类、分布状况、种植特征及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农作物种植,但部分地区存在降水较少、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从而出现农作物种植缺水的情况.喷灌技术能很好地解决农业种植缺水的问题,其不但具有节水的优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农作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Mann-Kendall检验,对淮安地区1975-2010年农作物种植面积、种植结构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下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75-2010年期间,淮安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总体增长,主要增长阶段集中在1975-1990年间;2)淮安地区各县市种植比重变化趋势明显,除盱眙县外,均达到0.05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主食,水稻农作物单亩产量产量以及质量都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速度以及人们的综合生活水平,而在高寒地区进行有机类型水稻农作物种植的时候会和其他地区的种植工作存在一定的出入,在光照时间长度、昼夜温差数值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区别,在高寒地区进行有机类型水稻种植的时候要能保证种植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宾县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农作物时空格局特征分析是微观层面农户农作物选择影响机制研究的基础。通过分析宾县乡镇尺度农作物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机理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省宾县1996—2010年乡镇级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宾县过去15年玉米、大豆、水稻3种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数量变化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1996—2010年宾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22.86%,主要是由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引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32.80%,经济作物减少52.84%,粮经比从88﹕12调整到96﹕4。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73.82%,种植比例不断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减少1.05%,水稻种植面积减少29.78%。主要粮食作物空间变化呈现较强的规律性,即玉米种植在全县范围内分布较均衡,大豆种植中心向东南部集中,水稻种植集中到宾县北部和西部地区。【结论】过去15年宾县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明显,分析掌握其变化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探究其变化的原因,为科学调整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仲昭铭 《农业考古》2020,(2):239-246
本文以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以1949年为上限,系统梳理了古代至民国时期北川茶叶与茶业产生、发展以及壮大的历史,分析了北川茶叶在中国茶叶历史长河中独特的地位与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方志丛书》、《中国地方志集成》收录的数百种民国方志中,《酆都县志》、《永顺县志》、《新兴县志》和《东湖县志》是4种编排了尾花的极少案例。从其中的尾花图案来看,既有对中国传统绘画元素的继承,也有对西方绘画技巧的借鉴,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从尾花的版式编排来看,则缺乏规范,既非有空必排,也非图文分排,说明民国方志中的尾花运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3.
绵阳市土地利用程度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浩  董廷旭  陈朝镇  张新合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560-5562,5615
根据1995年绵阳市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2009年绵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对绵阳市所辖各区县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状况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县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位于主城区的涪城区、游仙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最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园地增长迅速,耕地、林地有所减少;地处丘陵区的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江油市等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境内耕地和林地面积呈增长态势;平武县和北川县2个山区县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相对较小,平武县除林地外其余地类面积都不同程度地减少,北川县耕地等地类在汶川地震中被部分损毁,目前正通过土地复垦等工程和生物措施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4.
周群 《古今农业》2009,(4):70-77
清末民初,湖北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湖北地方政府为发展农业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及改进措施,如推广经济技术作物、改良农产;兴办农业学堂、发展农业教育与普及农业知识;创办农会、筹设农事机构、颁布兴农法令等,这些政策措施在各地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成效,它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和部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对推动农村新市镇的兴起和市场扩大、激活农村传统社会关系、推进农村社会的进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后来农业的发展也产生了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辽金元农业开发的基础上,明清时期西辽河地区农业开发取得了很大进步。农业发展有利于维护西辽河地区乃至边疆地区的稳定,良好的农业开发环境促进了西辽河地区经济繁荣。明清两代非常重视农业,大力支持西辽河地区的农业开发,给予西辽河地区农业生产资料,加之其他政策的实行、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授、高产耐旱粮食作物的栽培和驿站、桥梁的建设等,使西辽河地区的农业开发成果颇丰,至清代更加显著。自然灾害等成为制约农业开发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西辽河地区农业开发的动力与制约因素做出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山西吉县2010年水土资源承载力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山西省吉县为研究对象 ,以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区域承载力为研究目标 ,从研究区农业生产的关键性限制因子 (水分、土壤 )入手 ,通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和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土地适宜性评价 ,进而采用线性规划法对全县 2 0 10年土地利用进行了规划 .采用常规生产潜力计算方法对研究区主要农作物的不同级别生产潜力分别进行了计算 .在此基础上 ,结合人均消费水平对 2 0 10年吉县水土资源承载力做出了预测 .结果表明 ,到 2 0 10年 ,吉县水土资源承载力可达 1314 71人 .  相似文献   

17.
康健 《古今农业》2013,(1):91-97
晚清民国时期,祁门商人普遍经营茶叶贸易,茶业经济盛况空前。随着茶业经济的兴盛,祁门县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加快了社会变迁的步伐。茶叶贸易的兴盛,促使一些村镇兴起;也引起了县域境内人们的服饰、村落建筑和民居建筑向实用化演变等社会生活的变化;茶农在生产实践中还创造出了采茶歌、采茶戏等艺术形式,这些民间艺术极大地丰富了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茶叶贸易的衰落,祁门县失去了赖以发展的经济基础,社会转型的进程明显延缓,乃至趋于停滞。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惠安县春花生生产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花生是福建省惠安县主要农作物,其种植面积约占惠安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1/3,现将惠安县春花生生产的气象条件和当地气候特征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明清民国顺德的基塘农业与经济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新 《古今农业》2011,(1):96-104
在顺德县基塘农业中,池塘以淡水养殖业为基础而兼有蓄水的生态功能,而基面上的作物应对市场而转换,由此形成不同的基塘类型.基面作物的转换与经济类型的变化有关.明代的果基鱼塘,促进了面对国内市场的果品加工业的形成.清代桑基鱼塘大发展,产生了面对国际市场的缫丝业;晚清民国初年机器缫丝业兴起,桑基鱼塘与外向型的缫丝业更紧密连接一...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成分分析理论研究油料作物生产影响因子的评价方法,以福建省宁化县为例,选取11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从中提取2个主成分对宁化县油料作物生产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种面积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是制约宁化县油料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此对宁化县油料作物生产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