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小丰 《农业考古》2023,(1):136-143
明清以来,大量农具传入西辽河地区,配合着当地传统农具,大面积荒地得到开垦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随着农业发展,经济收入的增加,对边疆地区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农具传入西辽河地区的过程中,移民入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之朝廷政策的推行,以及改良后的农具与农业技术的应用,使西辽河地区粮食产量颇丰,奠定了后世农业生产格局。农具的使用带来了经济效益,但由于过度垦殖,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对西辽河地区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同蒙古西辽洒平原冬小麦种植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内蒙古西辽河平原近49年热量变化和西辽河平原及其毗邻地区冬小麦试种实践得出: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种植冬小麦是有可能的,同时指出,开发试种冬小麦是适应气候变化,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的需要,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平原地区宜农土地的垦殖基本饱和,人口继续膨胀,人均耕地日益减少,严峻的生存危机迫使人们大量涌入资源丰富、荒而未辟的广大山区,从而掀起山区开发的高潮,山区经济成为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从明清时期陕南地区的人口迁移及其成因的分析,探讨该地区农业人口增长的基本规律及农业开发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4.
延长县的地理、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特征,决定了该地是研究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具有代表性地区之一。以延长县的农业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在分析制约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因素的基础上,从人员素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经营管理科学化等角度,提出推进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休闲农业开发适宜度评价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休闲农业开发内涵,构建了普遍适用的休闲农业开发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其对全国22个地区休闲农业开发适宜度做出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较适宜开发休闲农业,而西部和中部地区在休闲农业开发较为困难,东西差别较大,且整体上休闲农业开发适宜度水平不高.我国休闲农业开发的制约问题主要是经济水平落后,而优势为农业基础地位稳定牢固,以及农业生产投入量大.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人口的多少对某一地区的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清时期,外来人口大规模迁入梵净山地区,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梵净山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梵净山地区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随之得到开发。但另一方面,由于梵净山地区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外来移民的大量进入又导致在山区开发中出现了开发不当、自然环境破坏等问题,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梵净山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宏观局势,强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分析了西部农业及农村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从全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总体发展、西部和东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农业生态现状等角度指明科技发展相对缓慢是制约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而从科技体制、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加强教育、吸引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加快西部农业科技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薇  侯军岐  张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947-1949
调查分析陕西省杨凌地区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农户的认识及行为,以找准农户采用农业标准的主要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广农业标准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在简述持续农业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指出持续农业是水土流失地工今后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水土流失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当前还存在不少因素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破坏土壤,降低土地资源的持续生产能力,淤积江河水库,影响农业水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恶化生态环境,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根据水土流失地区农业生产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抚顺地区气候及主要农业灾害趋势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气象灾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介绍了抚顺地区气候变化过程,就影响抚顺地区的干旱、洪涝、冰雹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在气候变暖过程中,其发生频率、程度等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岭南少数民族在制度、政策推动与自身发展需求的双重动力作用下,以农业交流为载体,与汉族建立经济联系,逐步突破岭南民族地域分异格局。这一时期,岭南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农副产品、农业技术、农产品消费方式等三个方面都有所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的。岭南的地理交汇区特性,造就了明清岭南少数民族地区产品的独特性与高品质,这也是推动岭南民族地域分异格局突破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2.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GuiZhou,both the cultivation of food crops and economic crops are moving in the direction of diversific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Change in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flects the new trends of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and promotes strongly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eastern Guizhou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相似文献   

13.
试述明清时期黔东农村经济作物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606-1607,1642
对明清时期黔东农村经济作物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选择布料作物、油料作物和嗜食作用3类代表性经济作物做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明清时期黔东地区的农业经济在经济作物的刺激下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谭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831-4832
从农业生产工具、作物栽培耕作技术、农田水利技术3个方面综述了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且成果丰硕,遥遥领先于世界。但中国近代科学从明清开 始落后于西方,落后的原因可以从根本性原因即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以及重农经济、闭关锁 国政策等各个方面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淮河原本是一条出路通畅,直接入海的河流,但黄河夺淮以后,淮河流域自然灾害极为频繁,本文以明清时期有关记载淮河流域灾荒的诗歌作为基本研究素材,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明清两代淮河流域水灾、旱灾、潮灾、蝗灾等的基本概况和特征,对淮河两岸百姓生产生活的影响,同时,还对淮河流域的救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真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59-16461
古代农业文献是指中国农书。结合中国古代农业文献发展轨迹,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朝、明清时期6阶段,对中国古代农业文献进行整理和概括。归纳了中国古代农业文献发生、发展及衰落的历程、规律、类型及其整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经历了初创时期;在北方发展时期,向南方普及时期,从高峰走向衰落时期4个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皖江流域劳动人民为发展农业生产,兴建一些著名水利工程,曾为该地区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受自然环境、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制约,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工程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偏低;由于各种不科学的土地利用和水利兴修方式,水环境日益恶化;水利投资缺乏流域规划,很难持续实施大规模水利建设,无法形成整体防御能力,水利工程废多兴少,水利事业步步履维艰,故任凭水旱灾害摆布,仍然处于靠天收的局面。该文列举了明清时期大量的皖江流域水利建设方面的历史记载事实,并对负面效应和历史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观点鲜明的见解,以期为当今的水利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荔枝之乡"增城,自北宋开始就广泛培育荔枝,至元代荔枝佳品已经享誉岭南。明清时期荔枝栽培面积扩大,特别是名荔"挂绿"的出现,使增城荔枝声名大振。近现代以来,增城荔枝生产几度浮沉,至改革开放才真正开始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蝗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传统农业社会经济破坏程度来看,蝗灾是仅次于水旱灾害的一种高危害的灾种。本文以灾害学、历史学等学科的方法,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明清时期江淮地区蝗灾的几个阶段以及时空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