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控释尿素对牦牛瘤胃氨氮和微生物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4头2岁牦牛安装永久瘤胃瘘管,分期定量饲喂不同粗蛋白日粮:含尿素日粮(CP10.79%)、无尿素日粮(CP10.75%)、控释尿素日粮(CP10.73%),探讨控释尿素对牦牛瘤胃氨氮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含尿素日粮瘤胃pH值和氨氮浓度在一天中变化较快,而无尿素日粮和控释尿素日粮变化较为平缓;控释尿素日粮微生物蛋白合成量虽然变化幅度较大,但能量与氨氮释放同步,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较大,充分把食用氮转化为微生物蛋白质。控释尿素在瘤胃pH值、氨氮浓度和微生物蛋白含量均优于含尿素日粮和无尿素日粮,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采用控释尿素日粮对牦牛补饲具有良好的效果,是反刍家畜安全、高效的粗蛋白营养日粮。  相似文献   

2.
控释尿素对牦牛瘤胃氨氮和微生物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探讨控释尿素对牦牛瘤胃氨氮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试验选4头2岁牦牛,安装永久瘤胃瘘管,分期定量饲喂不同粗蛋白日粮:含尿素日粮(CP10.79%)、无尿素日粮(CP10.75%)、控释尿素日粮(CP10.73%)。结果表明:含尿素日粮瘤胃pH值和氨氮浓度在一天中变化较快,而无尿素日粮和控释尿素日粮变化较为平缓;控释尿素日粮微生物蛋白合成量虽然变化幅度较大,但能量与氨氮释放同步,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较大,充分把食用氮转化为微生物蛋白质;且控释尿素日粮在瘤胃pH值、氨氮浓度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方面均优于含尿素日粮和无尿素日粮,差异极显著(P<0.01),从而表明采用控释尿素日粮对牦牛补饲具有良好的效果,是反刍家畜安全、高效的粗蛋白营养日粮。  相似文献   

3.
全混合日粮对羔羊瘤胃代谢产物浓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选用4只4月龄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羔羊,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了4种不同处理的全混合日粮(TMR)对羔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期采集瘤胃液,研究其pH值、氨氮、尿素氮、总氮及蛋白质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含玉米秸的TMR中,以尿素蛋白精料等氮代替豆饼,对试羊瘤胃液pH值及蛋白质含量均无明显影响(P>0.05),虽显著提高了试羊瘤胃液氨氮浓度(P<0.01),但仍未超出瘤胃微生物利用氨的限量范围;在含尿素蛋白精料的TMR中,玉米秸的碱化处理,可明显提高试羊瘤胃液pH值(P<0.05),而其氨氮浓度及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对含尿素蛋白精料及碱化玉米秸的TMR进行颗粒化加工,并未明显影响试羊瘤胃液pH值、氨氮及蛋白质浓度(P>0.05);各处理组试羊瘤胃液pH值及氨氮浓度均处于正常生理范围内。从而证明在全混合日粮中以尿素蛋白精料取代豆饼、玉米秸的碱化处理及TMR的颗粒化加工均具有理论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全自动人工瘤胃模拟装置,研究了蛋白质来源不同的4种日粮(豆粕,豆粕 棉粕 菜粕,鱼粉 棉粕 菜粕,膨化大豆)对泌乳奶牛瘤胃微生物发酵及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蛋白质来源的日粮对泌乳奶牛瘤胃液氨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瘤胃液pH值及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
测定表明,风干的啤酒花剪花后茎叶中粗蛋白质的含量为18.44%,高于蚕豆茎叶粗蛋白质的含量,用装有瘤胃瘘管的两只绵羊,在饲喂蚕豆茎叶和饲喂啤酒花茎叶的不同条件下,观测了瘤胃内pH、氨氮和蛋白质含量信增重的白天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无在饲喂蚕豆茎叶期(Ⅰ期),还是在饲喂啤酒花茎叶期(Ⅱ期),绵羊瘤胃液中pH均呈碱性,在中牛14时pH值最低。Ⅱ期的pH值低于Ⅰ期。瘤胃淮中氨氮的含量Ⅱ期高于Ⅰ期,而蛋白质的含量Ⅰ期高于Ⅱ期,Ⅱ期对体重变化不明显。可以认为啤酒花剪花后茎叶是反刍动物的一种较好的越冬粗饲料。  相似文献   

6.
选用2.5岁体重相近,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18只,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成6组,每组3只。分别饲喂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为49%、52%、55%、59%、62%和65%日粮,预试期14d,正试期4d,正试期内每天06:00、10:00、13:00和18:00采集瘤胃液,测定pH、氨态氮浓度、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绒山羊瘤胃pH在10:00和13:00时显著下降(P<0.05),日粮不同NDF水平对瘤胃pH有影响;各处理组绒山羊瘤胃氨氮浓度在10:00时达到最高值,日粮NDF水平为52%和55%时适于微生物蛋白合成所需氨氮浓度;不同时间点间各处理组绒山羊瘤胃MCP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NDF水平为52%和55%时MCP浓度最高;各处理组绒山羊瘤胃中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18:00都达到最低值,不同时间点各处理组VFA浓度无较大变化。本试验表明,内蒙古白绒山羊日粮NDF水平为52%和55%时有最适宜的瘤胃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评估包被蛋氨酸对低蛋白质日粮奶牛泌乳性能、养分消化、血清生化及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试验将体重为(634±38)kg、泌乳量为40 kg的2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奶牛。对照组奶牛饲喂低蛋白的基础全混合日粮,处理组奶牛饲喂低蛋白的基础全混合日粮+0.4 g/kg包被蛋氨酸。结果:对照组与处理组对奶牛采食量、泌乳量、4%脂肪校正乳及脂肪、蛋白质和乳糖产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两组奶牛乳中蛋白质和乳糖成分也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组奶牛的乳尿素氮产量、乳中脂肪和尿素氮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7.43%、3.87%和4.32%(P<0.05)。低蛋白质日粮添加包被蛋氨酸对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奶牛血清尿素氮浓度及瘤胃氨氮浓度分别显著提高8.45%和18.56%(P<0.05),但血清谷氨酰转肽酶活性及瘤胃pH和异戊酸浓度分别显著降低16.28%、2.38%和32.35%(P<0.05)。结论:低蛋白质日粮补充0.4 g/kg包被蛋氨酸对奶牛泌乳量、采食量和养分消化均无负面影响,但可改善乳脂肪和尿素氮含量,降低瘤胃pH。 [关键词]包被蛋氨酸|低蛋白|奶牛|泌乳性能|养分消化|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利用4种类型的方法,即显微镜观察、滚管法、实时PCR和PCR-DGGE法研究4头安装有瘤胃瘘管的沼泽地水牛(Bubalus bulalis)瘤胃微生物数量及其多样性。所有的水牛随机分组,试验为2因子2水平,利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处理日粮为4种。因子A为2种粗料日粮(稻草、尿素和2%石灰处理的稻草),因子B为精料中添加2种水平的尿素(0和4%尿素)。另外,通过评价瘤胃的发酵参数来估算瘤胃微生物变化和瘤胃发酵效率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尿素和石灰处理的稻草和含有4%尿素精料混合物物组中的总瘤胃细菌、F.succinogenes,R.albus和真菌的数量大于其他处理组,然而R.flavefaciens和原虫数量显著降低(P<0.05),所有处理组中淀粉降解菌、蛋白降解菌和总细菌数量无显著差异。瘤胃产甲烷菌的数量随处理而减少但其多样性在每个泳道的18个不同条带间无明显变化。瘤胃pH、NH3-N,BUN浓度、乙酸和丙酸的含量随牛采食尿素和石灰处理的日粮及含4%尿素精料而显著升高(P<0.05)。基于以上研究可以说明,尿素和石灰处理的稻草和含4%尿素的精料的混合日粮会提高水牛瘤胃发酵效率、瘤胃降解纤维微生物的数量,从而瘤胃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探讨不同粗蛋白质水平浓缩料对泌乳早期奶牛生产性能、氮代谢及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试验将泌乳早期、生产性能一致的60头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各组奶牛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0%、15%和20%的浓缩饲料,同时在整个8周的饲养试验期间自由采食水稻秸秆。结果:20%蛋白质组奶牛的干物质和水稻秸秆摄入量及4%脂肪校正乳和乳蛋白质产量均显著高于10%蛋白质组(P<0.05),同时20%蛋白质奶牛泌乳量、乳脂肪产量也显著高于10%和15%蛋白质组(P<0.05)。20%蛋白质组奶牛乳脂肪含量显著高于15%蛋白质组(P<0.05)。随着浓缩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乳尿素氮含量表现为显著升高(P<0.05)。随着浓缩料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氮摄入量、尿氮和总氮排泄量表现为显著升高(P<0.05)。20%蛋白质组奶牛乳氮含量、粪氮排泄量和氮平衡均显著高于10%蛋白质组(P<0.05)。与10%蛋白质组相比,15%和20%奶牛组氮利用效率分别显著降低25.92%和30.76%(P<0.05)。随着浓缩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瘤胃氨氮浓度表现为显著升高(P<0.05)。与10%蛋白质组相比,15%和20%蛋白质组奶牛瘤胃丁酸浓度分别显著提高28.44%和26.86%(P<0.05)。结论: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20%的浓缩料提高了泌乳早期奶牛的采食量、泌乳量及乳脂肪和乳蛋白产量,但增加了氮排泄量,对微生物氮的合成无负面影响。 [关键词]粗蛋白质|奶牛|生产性能|氮代谢|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10.
反刍动物瘤胃能氮平衡原理对确定尿素用量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素其本身不是蛋白质 ,但由于反刍畜特有的消化器官 ,尿素被反刍畜食入后 ,在瘤胃中脲酶作用下产生二氧化碳和氨 ,氨被瘤胃微生物利用合成微生物蛋白 (MCP)。在反刍畜饲养实践中 ,对尿素的使用量已积累了不少经验 ,如以干物质计 ,反刍畜日粮尿素添加量不大于 1% ,以精饲料计在 2%~ 3% ,以替代日粮含氮量计不超过 1/3,以体重计喂量在每 100kg活重 20g~ 30g,日粮蛋白质含量超过 13%时不加尿素 ,等等。随着对反刍畜营养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尿素用量的确定要求更精确、更有效。 1瘤胃能氮平衡原理   作为我国反刍畜新蛋白质体系( 1…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日粮酸性洗涤纤维与粗蛋白比(ADF/CP)对奶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将奶牛常用饲料配合成ADF/CP为1.3、1.4、1.5、1.7和1.9的五种日粮,应用短期人工瘤胃技术,测定瘤胃液pH、氨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MCP)产量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研究不同ADF/CP对奶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ADF/CP对瘤胃pH影响不显著(P>0.05);而在NH3-N浓度上ADF/CP为1.4组低于ADF/CP为1.5、1.7和1.9组(P<0.01),与1.3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MCP产量上ADF/CP为1.4和1.5两个组极显著高于其他三个组(P<0.01),而两个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VFA浓度方面上ADF/CP为1.4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或P<0.01),在乙酸丙酸比上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在本试验设计条件下,日粮ADF/CP为1.4时最有利于奶牛瘤胃内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氨基酸组成的二肽对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5个处理,对照组采用基础培养底物,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底物中分别添加2%的亮氨酸-色氨酸(LeuTrp)、缬氨酸-蛋氨酸(Val-Met)、酪氨酸-丙氨酸(Tyr-Ala)和苯丙氨酸-缬氨酸(Phe-Val).培养后2、4、8、12、24 h,测定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微生物蛋白质(MCP)产量.结果表明:各时间点Val-Met组培养液pH低于其他各组,除24 h外其他时间点均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MCP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NH3-N浓度以及乙酸/丙酸均显著降低(P<0.05);Val-Met 组TVFA浓度和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NH3-N浓度在一定程度上(P>0.05)或显著(P<0.05)低于其他试验组,另外2、4和12 h时Val-Met组的乙酸/丙酸也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二肽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发酵,提高VFA含量和MCP产量,降低NH3-N浓度以及乙酸/丙酸,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2% Val-Met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氮源和水平对肉牛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本试验利用体外培养法研究不同水平(0、50、100和200 mg/L)的尿素、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对培养液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质、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以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为氮源,培养液pH和微生物蛋白质浓度分别显著低于和显著高于以尿素为氮源(P<0.05),以支链氨基酸为氮源培养液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以尿素为氮源(P<0.05),以异亮氨酸为氮源培养液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丙酸浓度都显著高于其他氮源(P<0.05);随着氮水平的提高,培养液pH以及氨态氮、微生物蛋白质和丙酸的浓度都显著的升高(P<0.05);氮源和水平对各指标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结果提示,亮氨酸作为氮源更有利于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200 mg/L的氮水平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发酵;氮源和水平对瘤胃发酵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4.
灌注果寡糖对生长绵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营养灌注技术研究了果寡糖对生长绵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半细毛羯羊,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一灌注1.00%果寡糖,试验组二灌注2.00%果寡糖。结果表明:灌注果寡糖可以显著(P〈0.05)降低试羊的瘤胃液相pH和瘤胃内的NH3-N浓度,显著提高(P〈0.05)瘤胃内的VFA含量和MCP含量。两个灌注水平都可以提高生长绵羊的瘤胃发酵功能。但2.00%的灌注水平仅在瘤胃NH3-N浓度的降幅方面比1.00%的灌注水平显著增大(P〈0.05),在对瘤胃液相pH值、VFA含量和MCP含量的影响方面两个灌注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在精粗比为50∶50的滩羊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裂壶藻粉(0,1%,2%,3%)进行了体外批次发酵培养,测定不同时间点的产气量、pH、中性洗涤纤维(NDF)、氨态氮浓度(NH3-N)、微生物蛋白(MCP)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计算不同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SFAEI)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探讨裂壶藻粉藻在瘤胃中最佳的添加比例。结果表明:添加比例为3%裂壶藻粉组产气量、pH及NH3-N浓度最高(P<0.05),2%裂壶藻粉组NDF消化率、VFA浓度最高(P<0.05),1%裂壶藻粉组MCP浓度最高(P<0.05)。研究结果显示,在精粗比为50∶50的日粮条件下,裂壶藻粉在滩羊日粮中的适宜添加比例为2%。  相似文献   

16.
不同组合饲粮对绵羊瘤胃代谢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饲粮组合,即对照饲粮(Ⅰ)、8%甜菜渣(Ⅱ)和8%苹果渣饲粮(Ⅲ)对瘤胃代谢参数的影响,选用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甘肃高山细毛羯羊(平均体质量22.5 kg),采用3×3拉丁方设计方案进行了试验。试验的3个饲粮循环均为预试期10 d,正试期9 d。结果表明, 1)各处理试羊的瘤胃液pH均值较相近(P>0.05)。2)采食饲粮Ⅱ羊瘤胃液丙酸摩尔比较低(P=0.109),其乙酸/丙酸高于Ⅰ(P<0.05)与Ⅲ(P>0.05);但采食3种饲粮的羊均属乙酸型发酵。仅饲粮Ⅱ的总挥发性脂肪酸时段变化近似典型的抛物线;Ⅰ、Ⅲ 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峰值分别出现在食后3与5 h。3)处理间瘤胃液总氮、蛋白氮、氨氮、尿素氮的均值及细菌氮浓度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Ⅱ的总氮浓度始终较高,食后3,7 h呈现两峰;而其氨氮较低,食后1 h即出现峰值。Ⅰ、Ⅲ均在食后7 h达总氮最高值;Ⅰ未现峰值,Ⅲ于食后1,7 h出现峰值。可以认为:本试验饲粮间在瘤胃发酵类型与氮利用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但仍显示出含8%甜菜渣饲粮,在稳定瘤胃环境、保持纤维素分解活性和氮利用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只体况良好、平均体重(25.48±1.51)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割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用体外发酵法考察在3个精粗比(30∶70、50∶50和70∶30)饲粮中添加异位酸(1%)后的体外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4 h体外培养,不添加异位酸时,随精粗比由30∶70升高到70∶30,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乙酸/丙酸和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和丙酸占TVFA的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30∶70时,添加异位酸pH无明显变化,NH3-N浓度下降,产气量及微生物蛋白质(MCP)和丁酸浓度上升,但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50∶50时,添加异位酸可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提高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P<0.05),而对pH、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当精粗比为70∶30时,添加异位酸NH3-N浓度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显著上升(P<0.05),而对pH和乙酸/丙酸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异位酸有利于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和NH3-N的利用,增加MCP、乙酸、丙酸和TVFA的合成.在本试验中,对于MCP和TVFA的合成而言,精料比例越高,添加异位酸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水平的含硫量及氮硫比对肉用绵羊瘤胃发酵及养分降解的影响,本试验选取16只体重相近(40.78±3.65)kg、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杂交一代羯羊,随机均分为4组,定量饲喂4种不同含硫量和氮硫比(0.15%,N∶S=10.5、0.20%,N∶S=9、0.25%,N∶S=7.5和0.30%,N:S=6)的日粮。结果表明:肉羊日粮中增加硫或降低氮硫比瘤胃pH不受影响,但NH3-N浓度显著下降、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明显增加。肉羊日粮中添加适宜的硫和氮硫比可促进瘤胃纤维和蛋白的降解。肉羊日粮中适宜的含硫量为0.25%、氮硫比为7.5。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粗蛋白(CP)及瘤胃非降解蛋白(RUP)的日粮对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健康、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3头。采用2×3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CP设7.5%(低)、9.0%(中)、10.5%(高)3个水平,RUP设45%CP(低)、55%CP(高)2个水平,共6个处理组,饲喂相同基础日粮,精粗比为3∶7,预饲期10d,饲喂后2、4、8、12、24h从食道采集瘤胃液2d,测定瘤胃液pH值,NH3-N、微生物蛋白质(BCP)、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日粮CP水平对瘤胃液NH3-N浓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BCP及VFA的含量影响较小,总体而言,9.0%CP水平组对奶牛的瘤胃发酵略好于其他两组;日粮中高RUP(55%CP)可以显著降低瘤胃pH值且有降低NH3-N浓度的趋势,同时,对瘤胃BCP及VFA的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试验条件下,日粮中CP(9.0%)和RUP(55%CP)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瘤胃代谢。  相似文献   

20.
酵母菌培养物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使用持续动态人工瘤胃装置,研究了酿酒酵母菌培养物对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处理为对照组、1%和5%(占发酵液体积)酿酒酵母菌培养物添加组。通过对瘤胃液pH、微生物蛋白质(MCP)、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测定得出以下结果:添加酿酒酵母菌培养物对pH和NH3-N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5%酿酒酵母菌培养物添加组显著提高MCP浓度并降低了丙酸浓度(P<0.05);而酿酒酵母菌培养物对总挥发酸酸、乙酸、丁酸和乙、丙酸比例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酿酒酵母菌培养物可在不改变瘤胃发酵类型的情况下,促进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