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地膜覆盖对大蒜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徐蒜917’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地膜(红、绿、银、黑、白黑、银黑、透明膜)覆盖对大蒜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透明膜,银膜覆盖可促进大蒜生长,尤其可显著增加大蒜株幅、假茎粗、叶长及叶宽;黑膜覆盖的大蒜株幅和叶长亦显著高于透明膜;红、绿及银黑膜覆盖显著增加了大蒜叶片和叶宽;而白黑膜覆盖与透明膜覆盖的大蒜生长差异不显著,甚至略低于透明膜。此外,有色膜覆盖可显著提高大蒜根系活力和叶绿素a/b比值。银膜产量最高,黑膜次之;红、绿及银黑膜处理产量仍略高于透明膜,但差异不显著;而白黑膜产量较透明膜产量显著下降。因此,覆盖银膜或许可替代透明膜,成为一种栽培大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徐蒜917为材料,研究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后土壤温度变化及对大蒜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苗期至返青期银膜覆盖对土壤的保温效果优于其它处理;生育后期(鳞茎膨大期)透明膜与白黑膜覆盖处理的10 cm处土壤温度于13:00与15:00分别出现最高值。大蒜生育前期(苗期至抽薹期)银膜覆盖处理的大蒜SOD、POD、CAT(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生育后期(鳞茎膨大期)透明膜与白黑膜覆盖处理的大蒜SOD(根)、POD、CAT因受到高温胁迫,酶活性高于其它处理。银膜覆盖有利于大蒜生育前期土壤的增温、保温,提高大蒜保护酶活性,促进大蒜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大蒜生长后期土壤温度,降低了高温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及大蒜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徐蒜917为材料,研究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后土壤温度变化及对大蒜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苗期至返青期银膜覆盖对土壤的保温效果优于其它处理;生育后期(鳞茎膨大期)透明膜与白黑膜覆盖处理的10 cm处土壤温度于13:00与15:00分别出现最高值。大蒜生育前期(苗期至抽薹期)银膜覆盖处理的大蒜SOD、POD、CAT(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生育后期(鳞茎膨大期)透明膜与白黑膜覆盖处理的大蒜SOD(根)、POD、CAT因受到高温胁迫,酶活性高于其它处理。银膜覆盖有利于大蒜生育前期土壤的增温、保温,提高大蒜保护酶活性,促进大蒜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大蒜生长后期土壤温度,降低了高温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以徐白1号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单施或配施对大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的株高和假茎高均随有机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增高,以单施有机肥(T4处理)最高,叶宽以单施无机肥(T1处理)最宽,但不同处理对株幅、假茎粗、叶长和叶片数无显著性影响;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提高地上部产量、鳞茎产量及鳞茎横径,大蒜的地上部产量、鳞茎产量及鳞茎横径均以2/3复合肥+1/3有机肥配施(T2处理)最高;随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增加,大蒜鳞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T2处理的含量最高,可溶性糖、VC、大蒜素和丙酮酸含量则均呈增加趋势,以T4处理含量最高;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是T4处理的大蒜鳞茎综合品质最好,其次是T2处理.因此,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大蒜生长,可提高地上部产量、鳞茎产量及鳞茎横径,同时还可改善鳞茎品质.  相似文献   

5.
以全国16个省区50个品种大蒜与对应土壤为材料,分析大蒜鳞茎中大蒜素、硒元素、锗元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测定蒜瓣数、蒜头质量等7个鳞茎性状及土壤化学性状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对鳞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大蒜鳞茎与产地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蒜素、硒、锗和可溶性糖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9.8%,反映大蒜品种鳞茎品质的基本信息。鳞茎营养品质大蒜素、硒、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表型品质蒜瓣数、蒜头质量综合排序,品质较好的(F≥0.5)品种是‘苏02’‘苏01’‘贵02’‘豫07’和‘晋01’,品质一般(0≤F0.5)的品种19个,品质较差(F0)的品种超过一半。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含量与大蒜品质间的相关性较小,只有硫元素与大蒜素和可溶性糖显著正相关,土壤pH与大蒜锗含量显著正相关,土壤N含量与大蒜可溶性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切实有效地减少大蒜氮肥施用量,提高增产增效,本试验研究氮肥减量与NBPT配施效果。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不施N肥(CK1)、常规施N(CK2)、减N10%(T1)、减N20%(T2)、减N30%(T3)及减N40%(T4),其中T1~T4均与NBPT配施,NBPT用量为总N的0.5%,研究了NBPT和氮肥配施下,减施氮肥对大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配施NBPT,大蒜各生长指标随氮肥减施基本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T2处理较好,显著增加了单头鳞茎重和一级鳞茎比例,较CK2增产15.14%。添加NBPT减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可溶性糖和大蒜素含量,纤维素含量随氮肥减施呈先降后增的趋势,硝酸盐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丙酮酸含量T3较CK2显著增加;各处理间Vc、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大蒜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品质排名T3T4T2T1CK2CK1。综上,大蒜栽培可利用NBPT和氮肥配施的方式达到减氮增效的目的,目前蒜农经济收益以产量效益为主,因此,施氮量减施20%+0.5%NBPT为较优施肥方式,大蒜产量较高且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7.
为了扩大大蒜脱毒苗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以大蒜品种徐蒜917为试材,开展了繁殖世代数对脱毒大蒜鳞茎性状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脱毒能显著提高脱毒第2代(D2)至第7代(D7)单头蒜重和鳞茎横径,单头蒜重和鳞茎横径的指标值均是脱毒第2代(D2)最高,分别为77.87 g和64.87 mm;脱毒大蒜鳞茎的大蒜素、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以D2代含量最高,其次是D3代,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CK;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是D2代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CK。因此,脱毒有利于改善大蒜鳞茎的综合品质,以脱毒第2代最好,其次是脱毒第3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对贮藏大蒜鳞茎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鲜山东大蒜鳞茎为材料,用3种浓度(20、200、300 mg/L)的水杨酸处理1 h后,在室内(22±2)℃贮藏,定期测定大蒜鳞茎的贮藏效果和品质变化,研究水杨酸处理对大蒜鳞茎贮藏效果和品质的影响,并分析贮藏期间其大蒜素的前体——蒜氨酸和蒜氨酸酶及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水杨酸处理可有效延迟大蒜鳞茎在贮藏期的发芽时间。200 mg/L水杨酸组处理的大蒜比对照组晚发芽25 d,同时可有效保持大蒜鳞茎在贮藏期间蒜氨酸、可溶性糖、蛋白质的含量和蒜氨酸酶的活性,提高了大蒜鳞茎的贮藏品质。[结论]在大蒜生产和贮藏过程中采用200 mg/L水杨酸处理,可达到实现高产优产和高品质贮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自留种长凝大蒜、平遥大蒜和武威大蒜等3个不同种源地大蒜的农艺性状和鳞茎综合品质,为筛选适宜在长凝区域种植的大蒜种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长凝大蒜(自留种)、平遥大蒜和武威大蒜进行田间试验,采集株高、假茎直径、鳞茎高、鳞茎直径、鳞茎单重等10项农艺性状,并检测成熟鳞茎中总糖、干物质、蛋白质、氨基酸、硒、锌、维生素C、大蒜素等营养成分含量,采用模糊评价隶属函数法对鳞茎综合品质进行比较评价。[结果]平遥大蒜的株高、假茎直径、蒜苔长、单蒜苔质量、鳞茎高、鳞茎直径、鳞茎单重等7项农艺性状指标显著高于长凝大蒜和武威大蒜(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蒜鳞茎单重与鳞茎高、鳞茎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株高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长凝大蒜、平遥大蒜和武威大蒜三者鳞茎中的总糖、干物质、锌、维生素C、氨基酸总量、大蒜素等营养成分含量差别不大,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平遥大蒜鳞茎综合品质最佳,长凝大蒜次之,武威大蒜第三。[结论]平遥大蒜具有单位产量高、蒜头外观商品性状好、蒜头综合品质佳的特点,可以作为种植高品质长凝大蒜的优良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以二水早大蒜为试材,探讨了不同的补光方法对冬季温室栽培大蒜鳞茎膨大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光照达到14小时条件下大蒜鳞茎才能显著膨大,非连续光照8~14小时,即在7小时自然光照条件下,21:00~4:00打破黑暗补光1~7小时处理均能促进鳞茎膨大,并且鳞茎质量均高于14小时连续光照处理;不同打破黑暗处理之间鳞茎质量无显著差异。随着打破黑暗补光时间的延长,大蒜叶片色素含量,鳞茎中大蒜素、可溶性糖、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1.
增施钾肥对大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常规施肥量的基础上,采用大田钾肥基施的方式研究了增施不同用量钾肥对"徐蒜917"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均有利于大蒜返青期至鳞茎膨大期地上部的生长,提高根系活力;鳞茎膨大期,增施钾肥处理的大蒜叶、鳞茎和根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增加;至大蒜采收前,增施钾肥处理的鳞茎中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提高,且以K_2O 262.5 kg·hm~(-2)效果最佳。施用K_2O 262.5 kg·hm~(-2)可显著提高一级蒜比例和大蒜产量。综合所有指标表明,K_2O施用总量262.5 kg·hm~(-2)为大蒜最适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12.
秸秆覆盖与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大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脱毒苍山蒲棵蒜为试材,以不覆膜栽培为对照,研究秸秆覆盖、可降解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对大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株高、干物质重、产量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大蒜素含量均表现为:普通地膜覆盖处理可降解地膜覆盖处理秸秆覆盖处理不覆膜处理。从综合效应来看,可降解地膜既能促进大蒜的生长发育,又可加速农业洁净生产,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比较了野蒜与2种普通大蒜(苍山蒜和金乡蒜)的主要营养组分含量及形态指标差异,探究野蒜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野蒜与普通大蒜相比植株长势较弱,其株高、叶宽、假茎长、假茎粗均显著低于普通大蒜,但叶长与株幅差异不显著。野蒜蒜薹长和薹粗与普通大蒜相比差异不明显,但苞长与单薹重均明显低于普通大蒜。野蒜平均单头鲜重明显低于普通大蒜,鳞茎除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普通大蒜外,大蒜素、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普通大蒜,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硫素对设施水培大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条件下,采用营养液培养大蒜,研究不同施硫水平对大蒜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硫浓度范围内,大蒜株高、叶长、叶面积和假茎粗随着施硫量增加而增大;营养液硫浓度为2.25mmol.L-1时,大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较高;不同硫水平处理对大蒜维生素C含量增加不显著;随着硫浓度的增大,鳞茎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当营养液中硫含量为3.75 mmol.L-1时,鳞茎中可溶蛋白质含量最高;蒜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硫浓度为1.50 mmol.L-1时最高。鳞茎和蒜薹大蒜素含量随硫浓度增加而升高,至硫浓度2.25 mmol.L-1时最高,较不施硫处理增加48.78%、12.33%。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棚膜颜色对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置7种单色棚膜(红色、橙色、黄色、绿色、紫色、粉色、白色)、3种双色棚膜(黄+红、红+蓝、黄+绿)以及露地栽培等11种处理,测定棚内与露地杨梅的果实品质相关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棚膜颜色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膜、绿膜、紫膜及红+蓝双色棚膜处理可显著提高果实的单果质量;红+蓝双色棚膜可显著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紫膜和粉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均有所增加,同时可滴定酸含量降低,糖酸比提高。经主成分分析比较,果实品质特征较优的前3位排列顺序为黄色、红+蓝、紫色。这3种处理的果实与对照相比果形较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综合品质较对照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不同品种及微肥对鳞茎中大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不同品种大蒜素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兰州紫皮大蒜紊含量最高,达10.52μg/g。而在现有肥力基础上,增施硼、硫、铜和锌肥,有利于大蒜鳞茎中大蒜素的形成。大蒜素含量分别在土壤有效硼1.10μg/g、有效硫8.86μg/g、有效铜5.60μg/g和有效锌含量为11.33μg/g时最高。  相似文献   

17.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叶面肥(尿素、磷酸二氢钾、氨基酸与钙镁锌硼铁肥)配施对徐蒜917生长及鳞茎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都能不同程度提高大蒜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片SOD、POD与CAT酶活,提高鳞茎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与大蒜产量,磷酸二氢钾+钙镁锌硼铁肥复配处理可显著改善鳞茎品质,提高鳞茎产量。  相似文献   

18.
以庚村阳桃为试材,于硬核期对果实进行白色、黄色、外白内黑、外黄内黑4种不同纸质果袋的套袋处理,并于采前7 d对部分果实进行拆袋处理,不套袋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对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性状的影响,旨在为筛选适宜庚村阳桃优质栽培的套袋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白袋、白袋拆、黄袋处理对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单果重没有显著影响,其他处理显著降低;套袋处理均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otal soluble solids, TSS),其中黄袋、黄袋拆、白黑袋、白黑袋拆、黄黑袋拆处理的降低程度较小;套袋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果肉可滴定酸(titritableacidity, TA)含量;除黄袋拆外,其他处理均提升了果实硬度;白黑袋、黄黑袋处理能显著降低果肉花青苷含量,其他处理均显著提高;白袋、白袋拆处理能显著提高果皮花青苷含量,其他处理均显著降低。不同纸质果袋遮光强度不同,对L*、a*、果实着色指数(CIRG)的影响不同,其中白袋、白袋拆、黄袋拆综合表现较好。白袋处理的果实花青苷含量在所有样品中最高,但果实外观暗红,着色过深;黄袋处理的果实果...  相似文献   

19.
以乐都紫皮、日本大蒜、日本小蒜、新疆紫2、河北白沟5个大蒜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单独地膜覆盖为对照,研究双层膜(地膜+小拱棚)覆盖10 d和20 d对独头蒜形成及品质的影响,为获得优质高产独头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双层膜覆盖10 d处理的5个大蒜品种的生长量(株高、假茎长、假茎粗、叶宽及叶长)、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明显提高,独头率、单头重及大蒜素、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也较高;双层膜覆盖20 d处理后期温度超过大蒜生长最适温度,影响其正常生长。5个大蒜品种中,河北白沟大蒜的独头率在双层膜处理10、20 d及单独地膜覆盖时均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94.63%、85.23%、80.12%,单头重分别为6.82、5.92、5.52 g,仅低于乐都紫皮。乐都紫皮独头蒜单头重达8 g以上,但其独头率不足30%,不适于春季播种生产独头蒜。与单独地膜覆盖相比,河北白沟大蒜在双层膜覆盖10 d时其鳞茎中大蒜素、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12.58%、13.22%、4.35%、6.88%。因此,春播获得独头蒜应选择的最优品种是河北白沟大蒜,最佳双层膜覆盖时间为10 d。  相似文献   

20.
在冬闲稻田用白膜覆盖、白膜膜上覆土(简称白膜覆土)、黑膜覆盖、黑膜膜上覆土(简称黑膜覆土)、稻草覆盖等5种覆盖方式栽培马铃薯‘兴佳2号’,分析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出苗、生长势、产量和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覆盖栽培方式出苗均比裸地(对照)早,其中白膜覆盖出苗最早,比对照早17 d;与对照相比,各覆盖栽培方式的植株株高、SPAD值和主茎数增加;块茎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白膜覆盖产量最高,为34.87 t/hm2,显著高于白膜覆土的,但黑膜覆盖与黑膜覆土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覆盖方式的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为15.46%~16.74%;黑膜覆土的绿薯率最低,为2.56%;各覆盖方式的马铃薯龙葵素含量4.65~9.76 mg/100 g,其中黑膜覆盖的最低;块茎镉含量在0.029~0.042 mg/kg,白膜覆盖的最高。综合来看,黑膜覆盖及黑膜覆土的产量较高,且绿薯率、龙葵素含量低、块茎镉含量不超标,较适合冬闲田早春马铃薯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