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外源喷施硒与硅对水稻籽粒镉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开展水稻叶面喷施硒肥与硅肥对水稻累积镉的影响研究,为广西主栽水稻阻控重金属镉的技术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广西桂平市主栽水稻品种百香139、中广香1号作为供试材料,分别进行硒肥喷施试验:"聚福硒"螯合态硒叶面肥(含Na2Se O3为4.38 g·L-1)为硒源,以不同喷施硒肥次数(0、1、2次)设3个处理;硅肥喷施试验:"融地美"活性硅叶面肥为硅源,以不同稀释倍数(清水对照,稀释300倍、稀释500倍)设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总镉含量、水稻产量及稻米中总镉和硒含量的影响。【结果】(1)喷施硒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明显,喷施硅肥水稻产量比对照提高4.58%~8.71%,但不同硅肥处理之间对水稻增产的差异不明显;(2)喷施硒肥显著抑制了百香139稻米对镉的积累,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前3 d各喷施硒肥1次处理的效果较好,其稻米镉含量为0.03 mg·kg~(-1),与对照相比,降低了83.33%,但喷施硒肥对中广香1号稻米累积镉的影响不明显;(3)喷施稀释300和500倍的"融地美"硅肥,百香139稻米镉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17.14%和11.43%;中广香1号镉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67.31%和30.77%。【结论】叶面喷施硒肥对水稻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喷施硅肥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喷施硒肥可有效降低百香139品种稻米镉含量,但对中广香1号稻米的影响不显著;喷施不同浓度的硅肥可显著降低两个品种稻米重金属镉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水分管理对于不同水稻品种间稻米Cd含量的影响,进而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Cd低积累水稻品种,同时为寻求降低稻米Cd含量的大田水分管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11个水稻品种稻米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生育期淹水能够极显著降低稻米镉含量,同时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甬优15相对于其他10个品种属于镉高积累品种,生育期淹水处理对降低泰两优1413的镉含量吸收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施氮量对低谷蛋白水稻Oryza sativa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5个施氮处理,N0、N1、N2、N3和N4处理的施氮量分别为0、90、135、180和225 kg·hm~(-2),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对低谷蛋白水稻‘ER22’产量、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和比例、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在施氮量为0~180 kg·hm~(-2)的范围内,有效穗数、结实率、实粒数和水稻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在N4处理下,结实率与实粒数均下降,导致产量降低。花后7~35 d,‘ER22’籽粒总蛋白含量及各组分蛋白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各组分蛋白的比例不变;花后35 d籽粒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在N2、N3和N4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而醇溶蛋白含量则在N2、N3和N4处理间差异均显著,谷蛋白含量在N3和N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ER22’稻米的食味品质在N1和N2处理下表现良好,N3处理的稻米加工品质最好,N4处理的稻米综合品质降低。【结论】实现低谷蛋白水稻‘ER22’高产优质的适宜施氮范围在135~180 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4.
调理剂及农艺措施对污染稻田中水稻吸收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究水分管理、调理剂措施和组合措施对污染稻田稻米降Cd效果,旨在探索出不显著降低水稻产量前提下,能更高效降低土壤Cd生物有效性和稻米中Cd含量的方法。【方法】在湖南省株洲市选择中度Cd污染稻田开展田间小区水稻试验。试验中水稻种植两季,早稻品种为中嘉早17,晚稻为泰优390。试验分为6组,分别为水分管理(T2)处理、施用硅肥(T3)处理、施用竹炭处理(T4)、施用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处理、施用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处理和1个试验对照(T1),重复3次。【结果】试验各处理对稻田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有降低,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处理对两季水稻土壤均有显著降低,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处理对晚稻土壤有效态Cd降低幅度最大。试验各处理对水稻各部位Cd含量均有降低效果,在糙米Cd含量方面,5个试验处理中对糙米Cd含量降低幅度以组合措施修复技术效果最好,即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和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处理。在水分管理修复技术(T2)中降Cd效果最高为29.23%;在施用调理剂修复技术中,硅肥处理(T3)和竹炭处理(T4)对稻壳和糙米中Cd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作用,其中硅肥处理(T3)糙米最高降Cd幅度为49.23%,竹炭处理(T4)糙米最高降Cd幅度为47.69%;在组合措施中均能显著降低水稻糙米Cd含量,其中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处理糙米降Cd幅度为60.34%—78.46%,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糙米降Cd幅度为56.90%—67.69%。同时,本文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水稻各部位Cd含量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水稻籽粒(稻壳与糙米)中Cd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两个水稻品种规律一致。各处理对水稻各部位富集系数亦有降低效果,以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处理和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效果最好。对于水稻各部位向籽粒转运系数降低效果各部位规律不一致,但茎鞘和叶片两个部位向籽粒(稻壳和糙米)转运系数均显著降低,水分管理(T2)处理除外。在水稻产量方面,仅水分管理(T2)处理对中嘉早17有显著降低,其他处理降低幅度不显著,各处理对泰优390处理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组合措施优于单一水分管理或单一调理剂处理,且在水稻产量没有显著降低情况下对稻米Cd污染稻田稻米降Cd幅度最高达到78.46%,可以进一步确保Cd污染农田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5.
调理剂及农艺措施对污染稻田中水稻吸收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水分管理、调理剂措施和组合措施对污染稻田稻米降Cd效果,旨在探索出不显著降低水稻产量前提下,能更高效降低土壤Cd生物有效性和稻米中Cd含量的方法。【方法】在湖南省株洲市选择中度Cd污染稻田开展田间小区水稻试验。试验中水稻种植两季,早稻品种为中嘉早17,晚稻为泰优390。试验分为6组,分别为水分管理(T2)处理、施用硅肥(T3)处理、施用竹炭处理(T4)、施用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处理、施用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处理和1个试验对照(T1),重复3次。【结果】试验各处理对稻田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有降低,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处理对两季水稻土壤均有显著降低,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处理对晚稻土壤有效态Cd降低幅度最大。试验各处理对水稻各部位Cd含量均有降低效果,在糙米Cd含量方面,5个试验处理中对糙米Cd含量降低幅度以组合措施修复技术效果最好,即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和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处理。在水分管理修复技术(T2)中降Cd效果最高为29.23%;在施用调理剂修复技术中,硅肥处理(T3)和竹炭处理(T4)对稻壳和糙米中Cd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作用,其中硅肥处理(T3)糙米最高降Cd幅度为49.23%,竹炭处理(T4)糙米最高降Cd幅度为47.69%;在组合措施中均能显著降低水稻糙米Cd含量,其中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处理糙米降Cd幅度为60.34%—78.46%,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糙米降Cd幅度为56.90%—67.69%。同时,本文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水稻各部位Cd含量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水稻籽粒(稻壳与糙米)中Cd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两个水稻品种规律一致。各处理对水稻各部位富集系数亦有降低效果,以硅肥结合水分管理(T5)处理和竹炭结合水分管理(T6)效果最好。对于水稻各部位向籽粒转运系数降低效果各部位规律不一致,但茎鞘和叶片两个部位向籽粒(稻壳和糙米)转运系数均显著降低,水分管理(T2)处理除外。在水稻产量方面,仅水分管理(T2)处理对中嘉早17有显著降低,其他处理降低幅度不显著,各处理对泰优390处理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组合措施优于单一水分管理或单一调理剂处理,且在水稻产量没有显著降低情况下对稻米Cd污染稻田稻米降Cd幅度最高达到78.46%,可以进一步确保Cd污染农田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6.
水稻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本文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Cu、Pb和Cd在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Ⅲ级水平(Pb:400mg kg-1;Cd:1.0 mg kg-1;Cu:100 mg kg-1)时于3种不同类型土壤上对水稻生长和吸收Cu、Pb及Cd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壤上,Cu处理显著降低了稻谷产量,Pb和Cd本身对稻谷产量影响不大,但Pb显著增加了Cu的毒性;Cu或Cd的共存对Pb在稻米中含量的影响较小,但其含量也均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0.4 mg kg-1);在Cu-Cd、Pb-Cd和Cu-Pb-Cd处理中,稻米Cd含量较Cd单独存在时分别增加了135%、84%和126%.在红壤性水稻土上,仅有Pb和Cu-Pb-Cd处理与对照相比降低了稻谷产量;Cu-Pb-Cd处理稻米中Pb或Cd含量较Pb或Cd单独存在时分别增加了141%和360%;Pb或Cu分别与Cd共存时,对稻米Cd含量影响不显著.在乌栅土上,各处理对稻谷产量影响均不大,且多数表现为增加.Cu、Pb和Cd对水稻的毒性是红壤>红壤性水稻土>乌栅土.稻米中Cu、Pb和Cd含量与土壤NH4OAc提取态Cu、Pb和Cd含量之间均达到极显著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适合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官坪村种植的Cd、Pb低累积玉米品种。【方法】选取42个玉米品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Cd、Pb胁迫下玉米的生长情况、产量以及不同玉米品种Cd、Pb的累积与转运差异。【结果】42个玉米品种产量为5 675.28~11 263.65 kg/hm2,16个玉米品种籽粒Cd、Pb含量均低于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w (Cd)≤0.1 mg/kg,w (Pb)≤0.2 mg/kg],42个玉米品种Cd富集系数为0.063~0.727,Pb富集系数为0.019~0.078,籽粒Cd转运系数为0.007~0.089,籽粒Pb转运系数为0.010~0.312。【结论】根据玉米生物量、产量、籽粒Cd、Pb含量、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认为西单8号、路单2号、路单6号、秋硕玉6号和宣黄单5号5个品种可作为Cd、Pb低积累玉米品种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官坪村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溉方式对南方优质食味晚籼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明南方优质食味晚籼稻产量、品质对不同灌溉方式的响应特征。【方法】于2018—2019年在江西农业大学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上高创新基地,开展不同灌溉方式对优质食味晚籼稻产量及稻米品质影响的大田试验,水分处理设置常规灌溉(CK)、持续淹水灌溉(CFI)和间歇灌溉(AWD),供试品种为优质食味籼稻泰优871与普通食味籼稻荣优华占,分析测定稻田水分利用率、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结果】不同灌溉方式对供试品种的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存在显著影响,且2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与CK和CFI处理相比,2年AWD处理总水分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8.2%—62.5%、41.2%—91.7%。相比CK,AWD与CFI处理有增加2个供试品种产量的趋势,但优质食味籼稻品种产量无明显变化,仅2018年普通食味籼稻品种产量在AWD处理下增加显著,增产原因主要在于每穗粒数增加明显。AWD处理总体有利于稻米加工品质,而与CK和AWD处理相比,CFI处理则显著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率和垩白度,有利于外观品质的改善。不同灌溉处理下不同食味类型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存在年度间差异,2019年AWD较CFI处理显著增加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同时,2年AWD较CFI处理也显著增加不同食味类型品种的胶稠度、峰值黏度及崩解值,且降低了消减值,提升了稻米的适口性,而CFI处理较CK与AWD处理则显著增加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但不同灌溉方式对优质食味籼稻品种直链淀粉、营养品质与稻米RVA谱特征值的影响效应要高于普通食味籼稻品种。【结论】间歇灌溉处理提高了供试品种的水分利用率,有利于增加优质食味籼稻产量,改善了稻米加工,但不利于外观品质的改善,同时间歇灌溉处理可降低消减值及稻米蛋白质含量,提升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及崩解值,有利于改善稻米蒸煮食味的适口性;而持续淹水灌溉有利于改善稻外观品质。间歇灌溉方式可作为南方优质食味晚籼稻品种高质高效的节水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为指导腐殖酸水溶肥对重金属污染农田的修复治理及其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选择湖南浏阳镉(Cd)砷(As)铅(Pb)复合污染稻田,研究腐殖酸水溶肥的修复效果。【结果】施用150~900 kg·hm-2的水稻产量比对照增产6.31%~8.43%(P 0.05);低量(75~150 kg·hm-2)施用腐殖酸水溶肥显著促进了水稻Cd吸收,高量(600~900 kg·hm-2)施用则可显著降低水稻Cd含量,施用腐殖酸水溶肥75和150 kg·hm-2的稻米Cd含量分别增加了12.24%(P 0.05)和15.21%(P 0.05),施用600和900 kg·hm-2的稻米Cd含量分别降低了28.28%(P 0.05)和29.63%(P 0.05);施用腐殖酸水溶肥可减少水稻As和Pb的积累,施用腐殖酸水溶肥150~900 kg·hm-2的稻米As、Pb含量分别下降了33.96%~44.92%(P 0.05)和21.38%~27.90%(P 0.05)。【结论】水稻增产和重金属含量降低综合效果表明,施用腐殖酸水溶肥600~900 kg·hm-2可确保水稻显著增产的同时,同步降低稻米Cd、As、Pb含量。  相似文献   

10.
水稻镉、铅、砷低含量基因型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筛选低重金属含量水稻品种或减少水稻对种植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是控制稻米重金属含量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本研究采用ICP-MS法测定了78份水稻品种的糙米中镉(Cd)、铅(Pb)、砷(As)含量.同时比较其中的20份品种在3个试验点的糙米Cd,Pb,As含量.结果表明:水稻籽粒中Cd,Pb,As的积累存在着明显的品种差异,其中Cd和Pb积累的基因型明显较As积累的基因型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糙米中Cd和Pb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筛选得到Cd,Pb含量低的基因型5个,Cd,As含量低的基因型1个,As,Pb含量低的基因型2个,Cd,Pb,As含量均低的基因型1个;土壤Cd,Pb,As含量对糙米Cd,Pb,As含量有较明显的影响;且糙米Cd,Pb和As含量对土壤环境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与菰杂交后代稳定品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稻松前与菰的杂交后代19个稳定品系及其亲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表明,稳定品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以母本酶带为基础,主要表现为五种类型:互补型,新增酶带型,互补兼新增酶带型,母本型,母本酶带缺失型,这表明,在高世代稳定品系可能仍有菰的基因存在并表达。  相似文献   

12.
稻米蛋白组分含量的品种差异及其与米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种植45个水稻品种(系),分析其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球蛋白等4种蛋白质含量和总蛋白含量,及其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长与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等米质性状指标的关系,获得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不同水稻品种(系)的4种蛋白质含量中,谷蛋白的含量最高,其绝对含量平均值为7.84%,相对含量平均值为78.04%,约占总蛋白含量的80%,醇溶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分别占总蛋白含量的10.58%、8.17%和2.76%。2)不同水稻品种(系)的4种蛋白质含量存在明显的品种(系)间差异,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球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谷蛋白。3)总蛋白含量与谷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清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60和0.55,总蛋白含量与球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32;不同水稻品种(系)的谷蛋白含量除了与醇溶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34)外,与其余各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醇溶蛋白含量与清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1),与球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29);清蛋白含量与球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4)。4)不同水稻品种(系)的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对米质性状的影响比较大,而清蛋白、球蛋白含量对各米质性状的影响不大;不同水稻品种谷蛋白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和–0.47),稻米醇溶蛋白含量与精米率、整精米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和0.58)。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杂草稻在稻田呈蔓延趋势,稻田中杂草稻的大量存在对栽培稻产量及品质造成危害,进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指导农民区分杂草稻与栽培稻并及时防治,文章对杂草稻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不完全叶长于松粳系列品种的栽培稻,与龙稻系列和东农系列的栽培稻无差异;有叶舌、叶耳及叶毛,与栽培稻无差异;杂草稻有芒,呈褐色、黄色、紫色,长26~79 mm,栽培稻无芒或芒很短;杂草稻的颖壳色有褐色、稻草色、黄带黑斑等多种颜色,栽培稻的颖壳呈黄色;千粒重较栽培稻轻  相似文献   

14.
稻曲在稻穗上的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稻曲在稻穗及稻穗小枝梗上的分布特点,对2010年早稻稻曲病发病稻田收集的180份病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180份样本中共有稻曲630粒,其中258粒分布在稻穗下部,占40.95%,中部306粒,占48.57%,上部66粒,占10.48%,稻曲主要分布在稻穗中、下部;稻曲在稻穗上的分布特点是随着病害加重,分布于稻穗下部的稻曲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中部稻曲所占比例逐渐增多,而上部稻曲所占比例在各个病级稻穗上变化不大,稻曲在小枝梗上的分布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栽培稻的籼粳分化机理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前人在不同时期对栽培稻起源演化的代表性观点,并结合近年来对稻种籼粳分化机理的研究结果,重点研究了籼粳分化的机理并提出了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对籼粳分化的影响作用,其作用有三:一是确定籼粳分化的方向;二是积累和扩大籼粳分化的范围和程度;三是人工选择加上生态环境的自然选择的作用要明显大于单纯的自然选择。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和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引进9个中稻—再生稻新组合进行对比试验,以Ⅱ优沈98为对照,从产量、穗粒结构、抗逆性等性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Ⅱ优3301、Ⅱ优沈98、嘉糯I优6号等组合,不但头季稻表现突出,再生季的再生率、产量也表现较优,较适宜长汀县推广;谷优3301、宜优99、宜优673因生育期较短,宜作搭配品种推广;其余需再试种考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稻种微核心种质资源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3份中国稻种微核心种质资源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进行了评价。其中,抗叶瘟和穗瘟的品种分别占41.38%和78.82%。对稻瘟病抗谱在80%~90%和70%~80%的广谱抗性品种分别有19个(9.45%)和9个(4.48%),抗谱在20%~30%的品种占64.68%。有2个(0.98%)品种对白叶枯病的8个生理小种的抗性频率为75%,有6个品种(2.98%)抗性频率为62.5%,抗性频率在50%以下的品种有188个(92.61%)。其中,特青选恢和黄丝桂占兼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发现了1个抗菲律宾强致病菌株POX99的品种金溪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盐胁迫对杂草稻和水稻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盐胁迫下杂草稻和栽培稻种子萌发特性的差异,分别选择了泰州、丹东和肇庆地区的3 个杂 草稻生物型及1 个杂交水稻和1 个常规水稻品种,采用室内培养,进行了盐胁迫对杂草稻和栽培稻种子萌发特性的 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增加,杂草稻和栽培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芽长、主胚根长和鲜重均显著降低; 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盐浓度增加而降低,表现为特优航1 号跃泰州杂草稻跃丹东杂草稻跃肇庆杂草稻跃华航31 号;丙二 醛含量随着盐浓度增加而升高,表现为华航31 号跃肇庆杂草稻跃丹东杂草稻跃泰州杂草稻跃特优航1 号;脯氨酸含量 随着盐浓度增加而降低,表现为特优航1 号跃泰州杂草稻跃丹东杂草稻跃肇庆杂草稻跃华航31 号。  相似文献   

19.
籼稻稻米外观品质与其它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6个籼型不育系和3个籼型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杂交组合,考察稻米外观品质等米质性状,采用种子胚乳模型分析成对性状间的多种遗传相关。结果表明,粒长与长宽比、长宽比与直链淀粉含量、垩白面积与胶稠度、垩白面积与蛋白质指数以及垩白面积与赖氨酸指数性状间具有明显的种子直接加性相关、母体植株加性相关以及种子直接加性与母体植株加性相关,但也受制于一些显性相关分量,而粒长与粒宽、粒宽与长宽比、粒宽与垩白面积、粒宽与精米率、粒宽与直链淀粉含量、长宽比与精米率、垩白面积与蛋白质含量以及至白面积与赖氨酸/蛋白质比例的相关则以显性相关为主。对于以加性相关为主的成对性状,间接改良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对同期抽穗的再生稻与主季稻源库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库特性方面:再生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显著少于主季稻;再生稻的每穗粒数仅相当于主季稻的1/3-1/2。源特性方面:主季稻的LAI为再生稻的6-7倍;再生稻光合速率较主季稻高。流特性方面:再生稻成熟期单株总干重为主季稻的25%-35%;无论是主季稻还是再生稻,超级杂交稻组合的茎鞘物质输出率均高于对照汕优63;主季稻及再生稻的茎鞘物质输出率与成熟期单株总干重呈正相关。源库关系方面:再生稻的粒叶比是主季稻的2-3倍;主季稻属增库增产型,而再生稻属源库互作型,且增源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