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干旱胁迫对臭椿4种源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宋丽华  曹兵  徐锡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265-5269
[目的]为我国西部地区森林植被建设中的种苗调拨、营林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设置4个土壤含水量水平W1、W2、W3、W4,处理臭椿苗木盆栽,测定干旱胁迫对臭椿4种源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的影响。[结果]不同土壤含水量水平对幼苗苗高的影响显著(P<0.05),随着土壤含水量水平的增加幼苗苗高呈增高趋势,在W1、W2水平下,苗高增量最大的是宁夏平罗、河南宝丰种源的幼苗;不同种源间、不同土壤含水量水平间的幼苗地径增量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土壤含水量水平下,山东鲁中、河南宝丰种源的臭椿幼苗的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MDA含量等的变化幅度较小,POD活性较高,表现出较强的抗旱特性。[结论]4个种源中,山东鲁中种源幼苗的抗旱性强,其次为河南宝丰种源,宁夏平罗、北京密云种源幼苗的抗旱性较弱;臭椿幼苗可忍耐的干旱程度在轻度干旱与中度干旱之间。  相似文献   

2.
河南不同分布区毛梾果实形态及脂肪油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济源、洛阳、三门峡3个不同分布区的毛梾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及脂肪油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3个分布区毛梾果实的纵径、横径和百果质量均有极显著差异,且均为济源>三门峡>洛阳。(2)毛梾果实中的粗脂肪含量高于种子,说明其果皮中含有较高的粗脂肪,且不同产地的毛梾果实及种子之间粗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果实的粗脂肪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济源>三门峡>洛阳。(3)毛梾果油中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二十碳链以下的直链脂肪酸,主要是十六碳和十八碳的脂肪酸,组成成分简单而且集中,但酸值较高,对其后续的生产加工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培育低酸值的毛梾品种意义重大。毛梾果油含有大量的亚油酸,也可作为食用油原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种源同地栽培的同质园试验和同一种源异地栽培的迁地试验,分析不同类别玛咖(Lepidium meyenii Walp.)的17种氨基酸、8种矿质元素、总生物碱、6种玛咖酰胺等含量的差异及化学分化式样,为玛咖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栽培提供参考。对玛咖化学成分含量比较表明:同质园试验的4个种源之间的差异小于迁地试验2个产地之间的差异,前者在5个指标成分含量上具显著差异,而后者达11个;种源和产地影响的具体化学成分不尽相同,其中最突出的是同质园试验不同种源之间在分析的8种矿质元素上均无显著差异,而迁地试验玛咖有5种矿质元素含量及总含量差异显著;四川红原栽培的6号种源(H_6)的总生物碱含量显著高于阿坝(A_6);不同种源和产地对供试材料的玛咖酰胺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分级聚类分析和相似度系数(夹角余弦值)比较均表明:相同种源迁地试验的2类玛咖在总体化学相似性上呈现显著的差异和分化,其差异/分化程度显著大于供试的4个不同种源之间的差异/分化程度。供试玛咖的化学质量主要受产地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不同产地的土壤条件直接影响玛咖块根的矿质元素含量;而现有不同种源的影响较小。因此,在玛咖规范化生产中,应更注重产地的选择和环境条件的控制,同时,应进一步分析不同种源之间的遗传分化及其与化学相似性的相关性,以更好地解析遗传/种源效应。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杨梅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组成及品种间的差异,以软丝安海变、浮宫1号和东魁等10个杨梅品种果实为试材,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果实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10个品种杨梅果实中共分离鉴定出141种化学成分,深红种含有的香气成分最多,共42种,软丝安海变和八贤道含有的香气成分最少,均只含有12种;10个品种果实中均含有烷烃和烯烃,是杨梅果实香气成分的主体;1-石竹烯是杨梅果实的重要香气成分,是唯一在10个杨梅品种中均被鉴定出的香气成分。不同杨梅品种果实间的香气成分差异较大,除了品种因素外,栽培环境可能也是形成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不同变种及种源紫苏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萃取和GC-MS法,对5个变种11个种源地的17个种质的紫苏种子样品开展了种子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比较和分析。GC-MS结果表明,紫苏油中共发现14种脂肪酸,按相对含量高低划分为6种高含量脂肪酸(>0.8%)和8种低含量脂肪酸(≤0.2%);其中14-甲基-十六烷酸(C17∶0)、十八碳二烯酸(C18∶2n3)、二十三碳酸(C23∶0)3种低含量脂肪酸为首次在紫苏油脂中被报道;高含量脂肪酸中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最高,达51.92%~62.98%;α-亚麻酸、亚油酸与油酸之间存在一定代谢转化相关性。脂肪酸含量外标法计算结果表明,5个变种中白苏变种的含油率和α-亚麻酸含量较高,作为紫苏油生产原料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哈尔滨市主栽花楸果实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方法]以哈尔滨市主栽的5个花楸种源的花楸果实作为研究材料,对它们进行了可溶性糖、总黄酮、芦丁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测定.[结果]5个花楸种源中的欧洲花楸US-05果实中可溶性总糖、总黄酮和芦丁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种源,分别达到6.389%、1.564 1%和6.986 744 μg/ml.[结论]筛选出欧洲花楸US-05为适于哈尔滨地区栽培的药用花楸种源.  相似文献   

7.
刺山柑果实中脂肪酸和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测定刺山柑果实中脂肪酸成分和黄酮含量。[方法]用石油醚提取刺山柑果实中的粗脂肪,甲酯化后,用GC-MS法进行分离鉴定。以甲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刺山柑果实中的黄酮化合物,分光光度法测定刺山柑果实中总黄酮含量。[结果]刺山柑果实中含有4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90.09%,主要是亚油酸甲酯,占49.13%。刺山柑果实中总黄酮含量为1.218 g/kg,平均回收率为102.13%。[结论]刺山柑果实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采用GC-MS法分析刺山柑果实中的脂肪酸成分,操作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别对油梨品种桂垦大2号(Persea americana Mill.Guikenda No 2)果皮、果肉、种皮和种子发育期脂肪酸和可溶性糖成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脂肪酸成分和总脂肪酸含量在果实发育期不同组织中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在果实成熟期,棕榈酸含量在果皮、果肉、种皮和种子中均比其它脂肪酸成分含量高,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3%、50%、39%和34%;在果肉发育后期,总脂肪酸干重含量由1.63 g/hg增加至11.12 g/hg。果糖、葡萄糖、甘露庚酮糖、甘露庚糖醇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在果实发育期不同组织中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在果皮、果肉和种皮等整个发育期间,甘露庚酮糖含量均超过其它可溶性糖成分,而在种子整个发育期间,果糖含量均超过其它可溶性糖成分。综合分析可知,脂肪酸和可溶性糖成分含量均在果实发育期不同组织之间呈现差异。  相似文献   

9.
蝙蝠葛果实脂肪酸和氨基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首次对秦岭所产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用植物蝙蝠葛果实中的脂肪酸成分采用GC-MS法进行了分析,检测并鉴定出11种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99.99%。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4.27%,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油酸和亚麻酸,其相对含量分别为47.65%,24.75%,19.82%。说明蝙蝠葛果实可能会成为良好的不饱和脂肪酸来源。对蝙蝠葛果实中氨基酸的含量及种类进行了测定,共测得17种氨基酸,氨基酸的总质量浓度为4.872 g.kg-1。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0.7833 g.kg-1),胱氨酸含量最低(0.03257 g.kg-1)。  相似文献   

10.
安卡鸡肌肉脂肪酸组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安卡鸡脂肪酸组分。[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技术对安卡鸡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并计算各脂肪酸的相对含量。[结果]安卡鸡肌肉中共分离和鉴定出1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7种,包括月桂酸、豆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和花生酸,其含量占总脂肪酸的38.55%;不饱和脂肪酸9种,包括11-十四碳烯酸、9.十六碳烯酸、9-十八碳烯酸、9,12-十八碳二烯酸、6,9,12-十八碳三烯酸、11-二十碳烯酸、10,13-二十碳二烯酸、7,10,13-二十碳三烯酸以及5,8,11,14-二十碳四烯酸,其含量占总脂肪酸的61.45%。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3.58%,必需脂肪酸占23.04%。[结论]该研究为家禽肌肉中脂肪酸成分分析及营养价值的评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s of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rice thylakoid membrane under salt stress.[Method] Under salt stres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NaCl,rice seedlings of Pokkali and Peta with six leaves and one central leaf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o extract the fatty acid from their thylakoid membranes,and gas chromatograph(1890)was used to analyze fatty acid composition.[Result] Fatty acid component 14∶0,18∶0,16∶1(3t),18∶1 in both the two experimental materials showed little variations in the first four days of salt stress,whereafter they increased slightly;while the fatty acid component 16∶0 and level of saturation of fatty acid(LSFA)showed the similar variation trend in the first four days of treatment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fatty acid components mentioned above,whereafter they rose in Pokkali and presented an opposite variation trend in Peta;fatty acid component 18∶3 and level of unsaturation of fatty acid(LUFA)reduced all the time under stress condition,and the reducing amplitude in 100 mmol/L NaCl treatment group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100 mmol/L NaCl treatment group,and in Pokkali was smaller than that in Peta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Meanwhile,level of saturation of fatty acid in both experimental materials increased,and the rising amplitude in Peta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Pokkali.[Conclusion] With regard to LUFA,Pokkali is endowed with more salt tolerance than Pet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类囊体膜脂肪酸组分变化。[方法]6叶1心的水稻幼苗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不同时间后用于提取类囊体膜脂肪酸,并用1890气相色谱仪分析脂肪酸组分。[结果]随着NaCl胁迫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2个供试材料Pokkali和Peta水稻类囊体膜14∶0,18∶0,16∶1(3t),18∶1脂肪酸组分含量在前4 d变化不大,之后略为上升;Pokkali和Peta的16∶0、饱和脂肪酸含量(LS-FA)前4 d变化也不大,之后Pokkali的明显上升,而Peta的呈下降趋势;Pokkali和Peta的18∶3组分和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一直下降,100 mmol/L较200 mmol/L NaCl处理下降幅度小,且在相同的条件下,Pokkali较Peta的下降幅度小;而Pokkali和Peta的饱和度水平上升,且Peta上升幅度较Pokkali小。[结论]在不饱和脂肪酸指数方面,Pokkali较Peta耐盐。  相似文献   

13.
尿素包合法富集红松子油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尿素包合法(液料比为m(脂肪酸)∶V(乙醇)=1 g∶12 mL,m(脂肪酸)∶m(尿素)=1.0∶1.5),将红松子油中的皮诺敛酸进行富集纯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富集后混合脂肪酸中各个成分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经尿素包合法富集后的混合脂肪酸中,皮诺敛酸(C18∶3)甲酯质量分数最高达到45.8%,其次亚麻酸质量分数为16.32%、亚油酸质量分数4.88%。经纯化富集后的脂肪酸收率虽然较低,但对人体有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配方施肥对核桃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氮(N)、磷(P)、钾(K)配方肥对核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核桃施肥提供依据。以7年生早实核桃 “辽核4号”为试验材料,于核桃萌芽期、幼果发育期和硬核期进行施肥,在果实采收前调查产量并进行果实养分测定,研究不同配方肥对核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N、P、K施肥处理对核桃单位冠幅产量、单果重、出仁率影响显著,对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处理1的单位冠幅产量、单果重、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施肥量:N为345 g/株、P为345 g/株、K为345 g/株,施肥比例为N∶P∶K=1∶1∶1,水平组合为N1P2K2。处理4的出仁率、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施肥量:N为690 g/株、P为345 g/株、K为0 g/株,施肥比例为N∶P∶K=2∶1∶0,水平组合为N2P2K0。处理7脂肪含量、亚麻酸含量最高,其施肥量:N为690 g/株、P为172.5 g/株、K为172.5 g/株,施肥比例为N∶P∶K=4∶1∶1,水平组合为N2P1K1。N肥与单位冠幅产量、亚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肥与出仁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各品质指标相关性不大;K肥与单位冠幅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不饱和脂肪酸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日粮中添加整粒油籽对绵羊体脂主要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粮中分别添加相当于40.0 g粗脂肪的油菜籽、油葵籽、红花籽和亚麻籽,饲喂成年母羊35 d后屠宰,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了羊体背最长肌、肾脏脂肪和尾部脂肪的主要脂肪酸(FA)组成,结果表明:日粮对肌肉中FA组成的影响较对脂肪组织的大;在所测定的3个部位中,C14∶0最为稳定,不受日粮影响;在脂肪组织中,C16∶1、C18∶1也不受日粮的影响,但肌肉中C18∶1含量因添加红花籽显著增大;添加亚麻籽有提高脂肪组织中C18∶3的趋势,其余油籽有使各部位C18∶3含量下降的趋势,以油葵组下降最为明显;除油菜籽(富含C18∶1)外,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油籽有使C16∶0降低的作用.羊体不同部位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C18∶1在尾脂中的含量极显著或显著地(多数情况为极显著)高于其它部位,而肾脏中含量最低;C16:1在不同部位的差异与C18∶1相同;C16∶0、C18∶0以尾脂中最低;C18∶2的含量在肌肉中最低.从尾部、肌肉到肾脏,不饱和脂肪酸(UFA)的比例降低,而饱和脂肪酸(SFA)的比例上升.不管在何部位,C18∶1在所有脂肪酸中所占比例最高;C18∶0在肾脏脂肪中占第2位,在肌肉和尾脂中占第3位,而C16∶0在肾脏居第3位,在其余部位居第2.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模拟不同烹饪温度处理后的红松籽油为材料,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和理化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烹饪温度预处理后的红松籽油通过气相质谱(GC-MS)联用测定脂肪酸组分。根据国标测定热处理前后的红松籽油理化性质。利用SPSS 19.0软件对不同温度处理后红松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红松籽油的羰基价和酸值显著上升(P < 0.05),过氧化值先升高后降低,180 ℃达到最大值9.79 mmol/kg,碘值和皂化值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31.78%、22.86%。高温加热后红松籽油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出现显著变化,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亚油酸和皮诺敛酸含量下降,而反式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随烹饪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加热过程中共生成5种新的脂肪酸(9t-C18∶1(反式油酸)、(9c,11t)-C18∶2、(10t,12c)-C18∶2、14-甲基-C16∶0、10c-C17∶1)。对不同温度处理后红松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出2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3.80%、10.43%。结论升高温度会降低红松籽油品质和改变脂肪酸组成。低温热处理时,红松籽油的理化指标及其脂肪酸不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红松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反式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
鸡皮中功能性极性脂质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以鸡皮为原料,分析研究对鸡皮极性脂质的功能性成分,为提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总脂质中的中性和极性脂质,利用双向薄层层析法进行极性脂质成分鉴定,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质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蛋鸡皮及肉鸡皮中脂质含量分别为31.8; 和40.5;,其中极性脂质分别占总脂质的1.8;和3.2;,主要是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PE),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磷脂酰丝氨酸(PS), 鞘磷脂(SM)和磷脂酰肌醇(PI).总脂质的脂肪酸组成油酸(C18:1)含量最高,其次是棕榈酸(C16:0).蛋鸡皮的亚油酸(C18:2)含量高于肉鸡皮.极性脂质中主要的脂肪酸是C18:1,C18:2和C16:0,主要的甲基缩醛是十六二甲基缩醛和十八二甲基缩醛.[结论]肉鸡皮中极性脂质含量高于蛋鸡皮,主要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鞘磷脂和磷脂酰肌醇组成.  相似文献   

18.
以纽荷尔脐橙为试材,于2010年测定了福建上杭县新元果业和绿然生态农庄脐橙果园区两样地种植8年和13年相应园区土壤营养状况、土壤微生物及脐橙果实品质.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两样地土壤中只有速效K的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TN、水解性N、TP、速效P、有机质的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交换性Ca、交换性Mg、有效S差异不显著,两种植年限土壤除了pH值低于适宜指标外,其余各元素均在适宜指标范围内;除了8年种龄的样地Ⅰ外,两样地其余处理的PLFAs种类、生物标记i 16∶0,14∶0,20∶0,15∶0,a15∶0, 10 Me 16∶0,10 Me18∶0等的相对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Ⅱ生态指数中优势度指数Simpson、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McIntosh等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树龄的增加,两样地脐橙果实总糖、还原糖、可溶性固型物含量均显著上升趋势,Vc、总酸、糖酸比、固酸比变化趋势不一致,单果重、可食率、果型指数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