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吡啶酰氨基环己烷基磺酰胺的合成与杀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进一步研究环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菌活性与构效关系,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先导化合物进一步展开研究,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吡啶酰氨基环己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首先以2-氧代环己烷基磺酰胺为原料,经过还原胺化后得到2-氨基环己烷基磺酰胺;再与取代吡啶甲酰氯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分别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与黄瓜活体叶片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及其他5种植物病原菌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V-8在离体条件下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值为1.41 mg/L,在500 mg/L下的活体防效为79.17%;此外,部分目标化合物在50 mg/L下,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稻瘟病菌、大豆根腐病菌、黄瓜绵腐病菌和辣椒疫霉的抑制率高于60%,其中,化合物V-7对黄瓜绵腐病菌的EC50值为2.7 mg/L,其活性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EC50值为4.4 mg/L),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24%咪鲜胺·噻呋酰胺SC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24%咪鲜胺·噻呋酰胺SC 450g/hm2处理后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到87.44%,高于对照药剂240g/L噻呋酰胺SC 187.5g/hm2防效80.37%和对照药剂25%咪鲜胺EC 750g/hm2防效77.37%。说明24%咪鲜胺·噻呋酰胺是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优良制剂,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天然产物Cedarmycins衍生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以α-亚甲基-β-羟甲基-γ-丁内酯为起始原料,经过与不同取代的羧酸缩合,合成了19个新的(4-亚甲基-5-羰基-3-四氢呋喃基)-苯甲酸甲酯衍生物。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衍生物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尤其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显示出很强的杀菌活性,其中化合物2e(R=2,4-2Cl)对这2种病菌的EC50值约为1.6 mg/L。  相似文献   

4.
多粘类芽胞杆菌是一种能防治多种病原真菌病害的生防细菌。本文通过抑菌率测定、盆栽试验、田间防效试验首次研究不同浓度多粘类芽胞杆菌DN-1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终浓度在5~120亿芽孢/L(667 m2用水量50 L)时,对水稻纹枯病室内抑菌率达62.21%~90.54%;盆栽试验防效达46.19%~77.11%;药后12、24 d,2013年田间防效分别达43.43%~75.70%、59.01%~79.64%;2014年田间防效均分别达50.72%~77.26%、53.65%~77.29%;DN-1终浓度在120亿芽孢/L时两年间田间防治效果与井冈霉素A 60 g.a.i/hm2处理相当,低于噻呋酰胺60 g.a.i/hm2处理。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以及环境友好型的农药先导化合物,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抗真菌药物(益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酮康唑和咪康唑)对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选择其中活性较高的药物进行了防治小麦白粉病和水稻纹枯病的盆栽试验及防治小麦条锈病和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伏立康唑对供试的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杀菌活性最高,其EC50值均低于0.349 mg/L,咪康唑对小麦赤霉病菌、梨黑斑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和香樟炭疽病菌,益康唑对梨黑斑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以及酮康唑对水稻稻瘟病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杀菌活性,且均高于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在药剂质量浓度为37.5 mg/L时,伏立康唑和氟康唑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8.26%和89.11%,明显高于商品化杀菌剂三唑醇;在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益康唑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86.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剂量为240 g/hm^2时,氟康唑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为98.42%,益康唑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75.21%。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的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伏立康唑和益康唑对植物病原真菌也具有很高的活性,可望作为农用杀菌剂的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2011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噻呋酰胺40%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防效,有效成分63.4g/hm2(制剂用量7.6g/667m2)处理的末次防效可达82.05%,保产率达15.32%,是防治水稻纹枯病较为理想的药剂,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7.
杀菌剂银泰防治小麦纹枯病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室内离体平皿法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植物源农用杀菌剂银泰 (有效成分 :4 -丁酰基苯酚 )对小麦纹枯病菌 Rhizoctonia cerealis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该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20%银泰乳油在 0~ 100μg/mL范围内随着浓度提高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增强 ,其 EC50 和 EC95分别为 36.11和 97.66μg/L;EC95明显小于对照药剂井冈霉素的检测数值 (327.6 4μg/L )。20%银泰乳油 200、400和 800mg/L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分别为 85.8%、89.3%和 92.3% ,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 400mg/L的防效 (87.0% )相当。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接种条件下比较了6种杀菌剂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引起的番茄猝倒病的控制作用,室内测定了其对致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释放游动孢子3种不同菌态的毒力。结果表明:在对番茄安全的剂量下进行土壤处理时, FDA3 霉灵、稻瘟灵对番茄猝倒病的防效为80%~90%,霜霉威和代森锰锌的防效为60%~70%,甲霜灵和异菌脲的防效在50%左右;供试杀菌剂浸种处理对番茄猝倒病的防效都较低,均在60%以下。甲霜灵对致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释放游动孢子的毒力最高,EC50值分别为0.304、0.742和2.725 mg/L; FDA3 霉灵、稻瘟灵对致病菌孢子囊形成的毒力较高,EC50值分别为0.875和2.888 mg/L,但对菌丝生长和释放游动孢子的EC50 值均在20 mg/L以上;代森锰锌的毒力中等,对3种菌态的EC50值分别为3.402、10.243和23.561 mg/L;霜霉威和异菌脲对病原菌3种不同菌体形态的毒力都较低,EC50>100 mg/L。  相似文献   

9.
小麦纹枯病是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引起的冬小麦种植区的一种重要土传真菌病害.为筛选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缓解和治理生产中病原菌对药剂的抗性,在室内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原药)对禾谷丝核菌的毒力.结果表明:98%戊唑醇原粉、95%氟环唑原粉、96%烯唑醇原粉、96%三唑醇原粉、97%吡唑醚菌酯原粉、95%丙环唑原油的EC50分别为0.115,0.158,0.237,0.432,0.652和1.426mg/L,表明小麦纹枯病菌对上述杀菌剂比较敏感;95%苯菌灵原粉、97%咪鲜胺原油和98%噻菌灵原粉的EC50分别为8.034,9.225和14.894mg/L,病菌对药剂的敏感程度相对较低;97.56%甲基硫菌灵原粉的EC50为587.362mg/L,抑菌活性较差.将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分别与烯唑醇、三唑醇、噻菌灵和甲基硫菌灵按照有效成分1∶1的比例复配,联合毒力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上述复配药剂对抑制小麦纹枯病菌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韭菜灰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50%咯菌腈WP对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为4.068 2 mg/L;50%腐霉利WP次之,EC50为5.797 0 mg/L;其他药剂40%嘧霉胺SC、10%苯醚甲环唑WG、50%腐霉.福美双WP、75%百菌清WP的EC50值分别为6.384 1、6.449 1、6.686 5、6.746 8 mg/L。在田间施用50%咯菌腈WP、50%腐霉利WP、75%百菌清WP进行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咯菌腈防效最高,达63.41%。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分析了烟草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在菌丝生长、菌核形成与萌发阶段对5种杀菌剂(多菌灵、代森锰锌、菌核净、异菌脲及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同时通过离体叶片法考察了5种杀菌剂对烟草立枯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供试5种药剂对立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与萌发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同时对烟草立枯病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中,对菌丝生长以及菌核形成与萌发抑制活性最强的均是多菌灵,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平均值为(0.06 ±0.01) mg/L,0.25和20 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均为100%;其次为异菌脲[EC50值为(0.35 ±0.15) mg/L,2和100 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54.79 ±12.58)%和100%]、苯醚甲环唑[EC50值为(0.55 ±0.53) mg/L,5和200 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7.97 ±2.64)%和100%]及菌核净[EC50值为(1.31 ±0.14) mg/L,10和100 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均为100%];最弱的均是代森锰锌,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平均值为(6 ±0.20) mg/L,10和200 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43.58 ±31.87)%和0。离体试验表明:对烟草立枯病保护作用最强的是多菌灵、异菌脲和菌核净,50 mg/L时防效均 > 99%,其次为代森锰锌(50 mg/L防效为75.83%),最弱的是苯醚甲环唑(50 mg/L防效为39.29%);治疗作用最强的也是多菌灵,50 mg/L防效为93.46%,其次为菌核净、异菌脲和苯醚甲环唑(200 mg/L时防效均 > 84%),最弱的为代森锰锌(800 mg/L时防效为76.40%)。研究结果可为烟草立枯病化学防治药剂筛选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山西、内蒙古、山东、海南、江苏、福建和陕西省 (自治区) 不同市、县从未使用过啶菌噁唑的露地或保护地采集并经单孢分离获得 166 株番茄早疫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原菌群体对啶菌噁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啶菌噁唑对番茄早疫病菌的 EC50 值范围在 0.11~2.29 mg/L 之间,敏感性频率呈正态分布,其均值 (0.56 ± 0.39) mg/L 可作为番茄早疫病菌对啶菌噁唑田间抗性监测的敏感基线;不同采集地菌株对啶菌噁唑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采自福建省的菌株敏感性最高,而山西省大同、晋中和长治市的菌株敏感性最低。200 mg/L啶菌噁唑对番茄早疫病防治具有优异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且接菌前 4 d 内施药和接菌后 1~2 d内施药防效最佳。研究表明,啶菌噁唑对番茄早疫病防治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新型吡啶酰胺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在中国小麦赤霉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氟唑菌酰羟胺对湖北省6个地区106株禾谷镰孢菌的室内毒力、田间防效及其与多菌灵和氰烯菌酯的交互抗性。结果显示:氟唑菌酰羟胺对106株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为 (0.018 0 ± 0.209 0) mg/L,平均值为 (0.072 8 ± 0.025 9) mg/L;对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值为 (0.052 7 ± 0.473 2) mg/L,平均值为 (0.176 0± 0.059 6) mg/mL;且其EC50值频率分布均呈单峰曲线,因此可分别将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平均EC50值作为禾谷镰孢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基线。初步的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抗多菌灵或氰烯菌酯的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均未表现出抗性。田间试验显示,氟唑菌酰羟胺有效剂量200 g/hm2处理的防效 (超过90.0%) 显著高于对照药剂氰烯菌酯600 g/hm2的防效 (78.0%),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效果在127%~135%之间。经氟唑菌酰羟胺处理后,小麦籽粒中由禾谷镰孢菌产生的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 的含量比空白对照降低了55.09%。研究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禾谷镰孢菌呈现出较高的室内活性且田间防效优越,同时还能降低小麦籽粒中DON毒素的含量及提高小麦产量,因此可作为生产中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替代或后备药剂,同时也可考虑用作为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抗性治理的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牛至精油及其2种主要成分香芹酚和百里酚在植物真菌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3种物质对16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并采用黄瓜子叶法测定其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牛至精油在500 mg/L浓度处理下可完全抑制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等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也达到97.66%。牛至精油对这13种病原真菌的EC50在83.09~236.58 mg/L之间,香芹酚和百里酚对这13种病原真菌的毒力均高于牛至精油,其中香芹酚对黄瓜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棉花黄萎病菌和小麦茎基腐病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菌丝生长的毒力较强,EC50分别为9.09、22.45、24.28、28.40和28.80 mg/L;百里酚对黄瓜灰霉病菌和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较强,EC50分别为21.32 mg/L和27.08 mg/L。香芹酚和百里酚对棉花黄萎病菌、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苦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rdicae、黄瓜灰霉病菌和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的孢子萌发亦有较强毒力,其EC50为3.78~289.07 mg/L。1 000 mg/L牛至精油对黄瓜灰霉病的预防效果与400 mg/L嘧霉胺悬浮剂的预防效果无显著差异;500 mg/L百里酚对黄瓜灰霉病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均与400 mg/L嘧霉胺悬浮剂的效果相当,而香芹酚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400 mg/L嘧霉胺悬浮剂。表明牛至精油及其主要成分香芹酚和百里酚的抑菌谱广且活性强,具有作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离体叶段法,分别测定了从河北、河南、湖北、陕西和四川5省分离的53个小麦白粉病菌单孢菌株对苯菌酮和喹氧灵的敏感性,并分析了白粉病菌对三唑酮和苯菌酮以及喹氧灵之间的 交互抗性。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苯菌酮和喹氧灵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001 9±0.000 6) 和(0.013 1±0.002 0) mg/L,苯菌酮比喹氧灵具有更高的抑菌活性;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和苯菌酮与喹氧灵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R2值分别为0.102 6和0.491 9);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接种前1 d和接种后1d施药,苯菌酮和喹氧灵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与治疗作用防效分别为92.21%、84.25%和82.43%、70.25%,表明这2种药剂不仅具有优异的保护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山东省主要烟草产区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苯醚甲环唑和氟环唑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苯醚甲环唑和氟环唑对86株烟草赤星病菌菌株的EC_(50),用Spearman’s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供试菌株对2种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性,并评价其对烟草赤星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EC_(50)值介于5.3883~8.0316 mg/L之间,平均值为6.9594 mg/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田间烟草赤星病菌对苯醚甲环唑仍然较为敏感,可建立田间烟草赤星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氟环唑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的EC_(50)值介于0.1253~0.2517 mg/L,平均值为0.1773 mg/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可建立田间烟草赤星病菌对氟环唑的敏感基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烟草赤星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氟环唑敏感性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烟草赤星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其有效成分150 g/hm~2处理的防效最高,为73.99%;12.5%氟环唑悬浮剂对烟草赤星病的最高防效为70.57%。表明2种三唑类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了0.2%苄嘧磺隆·丙草胺颗粒剂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稻田水、谷壳、稻秆和水稻植株样品用二氯甲烷提取,土壤样品用V(二氯甲烷):V(甲醇)=9:1的混合液提取,糙米样品用V(二氯甲烷):V(甲醇)=7:3的混合液提取后再用二氯甲烷萃取;HPLC法测定。结果表明:当添加水平在0.05~1 mg/kg(或mg/L)时,苄嘧磺隆和丙草胺的平均回收率均在75%~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13%;苄嘧磺隆和丙草胺的检出限(LOD)均为0.02 mg/L,最小检出量均为4.0×10-10 g,在稻田水中的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001 mg/L,在稻田土壤中的LOQ均为0.005 mg/kg,在水稻植株、谷壳和糙米中的LOQ均为0.01 mg/kg。在水稻移栽后5~7 d,采用直接撒施法在高剂量(270 kg/hm2,其中苄嘧磺隆有效成分为67.5 g/hm2,丙草胺有效成分为472.5 g/hm2)下施药1次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苄嘧磺隆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06~5.83 d、9.76~11.55 d和4.52~4.82 d,丙草胺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94~6.45 d、7.70~9.90 d和4.11~4.89 d。分别按低剂量(180 kg/hm2,其中苄嘧磺隆有效成分为45 g/hm2,丙草胺有效成分为315 g/hm2)和高剂量(270 kg/hm2)施药1次,在正常收获期收获的糙米中均未检出苄嘧磺隆和丙草胺残留。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山苍子精油防治植物疫病的应用前景,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其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与萌发、游动孢子萌发的毒力,观测经山苍子精油处理后菌丝生长量及形态结构、细胞膜通透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采用离体叶片法和灌根法分别测定山苍子精油对辣椒疫病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山苍子精油对辣椒疫霉的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与萌发以及游动孢子萌发的有效中浓度EC_(50)分别为161.49、29.68、231.80、90.68 mg/L;EC_(50)和EC_(75)的山苍子精油处理显著降低了辣椒疫霉菌丝的鲜重和干重,抑制率均在49.71%以上,亦可显著降低菌丝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抑制率分别为10.77%和18.47%;用山苍子精油处理菌丝后,其顶端生长受到抑制,分枝明显增多、间距缩短;细胞膜通透性增大。1 000 mg/L山苍子精油对辣椒疫病的预防效果达63.33%(离体叶片法),2 000 mg/L精油对辣椒疫病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达80.00%和68.00%(灌根法,7 d),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嘧菌酯。表明山苍子精油是辣椒疫霉的有效抑制剂,在辣椒疫病综合治理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QuEChER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LC-MS/MS) 同时测定铁皮石斛茎和叶中氯虫苯甲酰胺和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这2种农药在铁皮石斛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样品经乙腈提取,用N-丙基乙二胺 (PSA)、C18和石墨化碳 (PC) 净化。正离子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10~60 mg/kg添加水平下,氯虫苯甲酰胺在铁皮石斛茎和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4%~90%,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3.2%~4.1%;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茎和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5%~104%, RSD为1.7%~4.4%。样品中氯虫苯甲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定量限 (LOQ) 均为 0.1 mg/kg。氯虫苯甲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中消解较慢,120 d时,氯虫苯甲酰胺在铁皮石斛茎和叶中的降解率分别为40%和72%,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茎和叶中的降解率分别为80%和94%。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叶中的消解半衰期为38.1 d。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按有效成分37.5 g/hm2施药1~2次,施药间隔为7 d,当采收间隔期为30 d时,氯虫苯甲酰胺在茎和叶中的残留量均小于3 mg/kg。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按有效成分187.5 g/hm2施药2~3次,施药间隔为7 d,当采收间隔期为90 d时,吡唑醚菌酯在茎和叶中的残留量均小于8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