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3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蔬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对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明确药剂对不同发育阶段菌核病菌的毒力效应以及氟吡菌酰胺防治蔬菜菌核病的作用方式和田间应用效果,以指导氟吡菌酰胺的科学使用。【方法】从山东省昌乐、寿光、青州、临朐和泰安等地的蔬菜产区采集173株来自黄瓜、番茄、茄子、西葫芦、芸豆、辣椒等6种作物上的田间菌核病发病组织,室内分离纯化后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测定氟吡菌酰胺对病菌菌核产量、菌核形态和菌核菌丝型萌发的影响;采用离体茄子叶片接种试验确定氟吡菌酰胺防治菌核病的作用方式;最后通过两年田间药效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氟吡菌酰胺对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且对来自不同作物的173株菌核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差异不大,分布在0.02—0.30μg·mL~(-1),表明这些菌株可被用来分析蔬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水平。EC50频率分布图呈单峰偏正态曲线分布,变异系数较小,表明该地区的蔬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均表现敏感。氟吡菌酰胺对菌核病菌的菌核产量、菌核形态以及菌核菌丝型萌发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在氟吡菌酰胺1.6μg·mL~(-1)处理浓度下,该药剂对3株来自不同作物的菌核病菌表现出相同的抑制趋势,其菌核的数量和干重均明显降低,形态明显变小,表明该药剂能够有效地减少菌核病菌的初侵染源数量,并降低其侵染活性;而经过连续3 d的观察,5μg·mL~(-1)氟吡菌酰胺对3株病菌的菌核菌丝型萌发的抑制率均在95%以上,表明该药剂有能力抑制菌核病菌的这一侵染方式,从而保护作物茎基部免受菌丝侵染。离体叶片接种防治试验表明,氟吡菌酰胺具有保护作用与治疗作用,40μg·mL~(-1)的保护效果为100.00%,治疗效果为88.81%,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和菌核净的防治效果,但该药剂对菌核病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治疗作用,表明该药剂在田间使用时应在病害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从而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2016和2017两年的田间药效试验中,氟吡菌酰胺200 g a.i./hm2处理对茄子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30%和87.60%,显著高于氟吡菌酰胺其他施用剂量以及对照药剂菌核净600 g a.i./hm2、多菌灵1 150 g a.i./hm2的防治效果。【结论】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氟吡菌酰胺对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及萌发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且在田间能够有效地控制菌核病发生,因此该药剂是防治菌核病的高效药剂,可作为现有防治药剂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叶法、点滴法、夹毒叶片法、成虫药膜法、饲喂毒营养液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对甜菜夜蛾卵、2~4龄幼虫、成虫的活性和对4龄幼虫的拒食活性,以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对不同虫态甜菜夜蛾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杀虫剂均不具有杀卵活性,但可以明显降低初孵幼虫存活率;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均对2龄幼虫活性最高,分别为3龄幼虫的1.50、6.17倍和4龄幼虫的22.25、44.95倍,对4龄幼虫胃毒活性分别为触杀活性的14.10、8.44倍;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成虫毒力为氟虫双酰胺的25.53~34.19倍。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对甜菜夜蛾幼虫表现出较强的拒食作用, 至处理后48 h拒食率达到最高, 分别为 82.73%、84.15%,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甲维盐各浓度处理,处理试虫虫体皱缩、体节缩短,体重增加率明显低于对照和甲维盐各处理。  相似文献   
3.
新烟碱类杀虫剂种子包衣防治麦蚜的可行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评价不同新烟碱类杀虫剂处理种子防治小麦蚜虫的应用潜力,采用种子包衣法分别在室内及田间比较了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啉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及安全性,并测定了吡虫啉和噻虫嗪的持效、对天敌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在小麦籽粒中的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2.4、3.6和4.8 g/kg种子剂量下,啶虫脒明显降低小麦出苗率,而其它药剂均无显著影响;至抽穗前烯啶虫胺、啶虫脒和噻虫啉对麦蚜的防效低,吡虫啉和噻虫嗪则均有较高防效,在58.17%以上,而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防效下降,为33.57%~60.46%。吡虫啉和噻虫嗪对叶部麦蚜防效均相应高于穗部。与喷雾处理相比,吡虫啉、噻虫嗪各剂量种子包衣对瓢虫和蚜茧蜂等天敌昆虫影响小,在3.6、4.8 g/kg种子剂量下,小麦千粒重和产量无显著差异,且在小麦籽粒中的残留量低。表明吡虫啉和噻虫嗪种子包衣防治麦蚜的应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4.
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价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生态的安全性,运用评价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了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和双八、十烷基季铵盐(C8-10)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3种水生生物(斜生栅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毒性。结果表明,在0.05~0.5 mg.L-1的浓度范围内,1227、C8-10对斜生栅藻的毒性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处理浓度的增大抑制效应增强,0.5 mg.L-1C8-10对斜生栅藻具有杀灭作用;同时1227、C8-10与斜生栅藻还存在时间-效应关系,处理后抑制率随时间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72 h时抑制率最高。1227和C8-10对斜生栅藻96 h的EC50分别为0.109、0.103 mg.L-1,对大型溞的48 h LC50分别为1.56×10-2、1.45×10-2mg.L-1,对斑马鱼的96 h LC50分别为2.36、2.19 mg.L-1。C8-10对3种水生生物的毒性均高于1227,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大型溞和斑马鱼的致死率(LC50)均随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二氯甲烷和甲醇提取小麦植株中的吡虫啉,添加回收率结果表明,甲醇提取吡虫啉添加回收率64.68~97.15%,低于二氯甲烷提取吡虫啉添加回收率102.25-105.24%;测定小麦中吡虫啉含量时二氯甲烷提取吡虫啉的量高于甲醇提取的量,为甲醇提取量的10-12倍:用二氯甲烷提取吡虫啉比甲醇提取吡虫啉操作简单,提取杂质少,可以作为小麦植株中吡虫啉提取的快速高效的溶剂。  相似文献   
6.
六种杀虫剂对小地老虎的毒力及对土壤生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筛选出高效安全的土壤处理杀虫剂,室内采用浸叶法比较了3种新杀虫剂与3种已登记的杀虫剂对小地老虎的毒力,同时用人工土壤法和密闭法分别测定了6种药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和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溴虫腈、茚虫威和甲维盐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毒力明显高于3种已登记药剂毒死蜱、辛硫磷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溴虫腈、茚虫威和甲维盐对蚯蚓的LC50分别为1320.80、1153.42和167.91mg/kg,均低于其它3种药剂,属于低毒级;供试杀虫剂中以溴虫腈对小地老虎和蚯蚓的毒力选择性最高,其毒力选择性比值(蚯蚓LC50/小地老虎LC50)为7115.23;6种药剂对土壤微生物均无危害性。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衍生化反应时间、温度、光照、衍生化试剂浓度以及衍生化产物稳定性等因素对衍生化反应的影响,建立测定土壤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测定方法,采用三氟乙酸酐(TFAA)-N-甲基咪唑(NMIM)-乙腈(ACN)法进行柱前衍生化,研究衍生化因子的影响.土壤样品经甲醇提取,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甲维盐残留量分析结果表明:在20℃,避光条件下,先后加入等量NMIM-CAN(1+9)和TFAA-CAN(1 +9),衍生化效率达到最高,此时,对土壤中甲维盐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01 mg· L-1;在0.005~1 mg·kg-1时,甲维盐添加回收率为91.74%~102.68%,变异系数在2.55%~7.55%之间.在最大衍生率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准确可靠,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达到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7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啶虫脒在防治烟粉虱的增效作用,为阳离子助剂在杀虫剂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季铵盐阳离子1227、12143、31506与啶虫脒混用,在高浓度(200mg/L)处理下增效作用明显;1427、31551、31527与啶虫脒混用可延长其持效期;31503无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甲氰菊酯、辛硫磷混合剂在苹果中的残留降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甲氰菊酯、辛硫磷及其混剂分别在苹果上使用后 ,定期取样气相色谱测定苹果上的残留量。研究结果表明单剂及混剂甲氰菊酯在苹果上的半衰期分别为 19.3天和 18.1天 ,单剂辛硫磷和混剂辛硫磷在苹果中的残留半衰期分别为 1.54及 1.4 6天 ,甲氰菊酯和辛硫磷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在苹果中的降解规律及降解速率常数没有显著差异。从甲氰菊酯和辛硫磷在苹果上残留角度考虑两者混合使用对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乐斯本防治韭蛆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48%乐斯本乳油防治韭蛆2a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每667m2使用150~200ml可有效地控制韭蛆的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