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优良甘蔗难花亲本的开花诱导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进行了甘蔗难花亲本的开花诱导,结果表明经过光周期诱导的难花甘蔗亲本材料,抽穗率和开花率比对照大田显著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难花亲本品系的杂交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我国大陆甘蔗远缘杂交的研究和利用现状。已获得远缘杂种的组合有 :热带种×割手密、热带种×大茎野生种、竹蔗×栽培种、热带种×斑茅、甘蔗×河八王、甘蔗×滇蔗茅、甘蔗×五节芒、高梁×甘蔗、甘蔗×白茅和甘蔗×竹。培育了一些含我国野生种质资源的亲本材料如崖城 58- 4 3、崖城 62 - 4 0、崖城 71- 374、崖城 73- 2 2 6、崖城 73- 512等 ,利用这些亲本材料育成了一些优良品种如粤糖 64- 395、珠江 75- 53、粤农 76- 191、福农 79- 2 3、赣蔗 65- 54、赣蔗 64- 137、桂糖 82 - 338和桂糖 83- 4 92。远缘杂交研究和利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杂交不育、部分种 (品种 )难开花、杂种不育和种质资源研究不深入。  相似文献   

3.
亲本创新对扩大栽培甘蔗遗传基础及选育突破性的新品种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海南甘蔗育种场自1953年建场起就开展甘蔗亲本创新和利用的研究,50多年来,在热带种、割手密、大茎野生种和近缘属植物斑茅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近年来使用的293份常用亲本中,220份为自育品种(品系),约占75%,其中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及其下属场选育的材料约占自育亲本材料的56%。海南甘蔗育种场通过"高贵化"育种途径,利用大茎野生种和当地割手密选育出导入新的野生种血缘的崖城73-226、崖城58-43、崖城58-47和崖城82-108等创新材料。至今,我国自育品种中至少有17个品种含有当地割手密的血缘,1个品种为大茎野生种的后代。在斑茅利用方面,海南甘蔗育种场于2001年获得了一批斑茅蔗BC1真杂种,并于2003年育成一批BC2后代。  相似文献   

4.
甘蔗(Saccharum)与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远缘杂交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报道了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利用研究结果。本研究利用斑茅及其F1、BC1与甘蔗热带种、栽培种杂交和回交获得了一些斑茅的F1、BC1、BC2真实杂交种。结果表明:斑茅的F1、BC1的结实率低,育性低甚至不育,但通过回交可以提高斑茅杂种的结实率,且回交得到的BC1、BC2表现出了生势强,产量高、锤度高的优势,为选育具有斑茅血缘的高产高糖种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利用研究结果。本研究利用斑茅及其F1、BC1与甘蔗热带种、栽培种杂交和回交获得了一些斑茅的F1、BC1、BC2真实杂交种。结果表明:斑茅的F1、BC1的结实率低,育性低甚至不育。但通过回交可以提高斑茅杂种的结实率,且回交得到的BC1、BC2表现出了生势强,产量高、锤度高的优势,为选育具有斑茅血缘的高产高糖种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 1999年度云南省甘蔗研究所光周期诱导难开花甘蔗亲本开花的研究结果。本研究以 4月 1日和 6月 1日两种起始处理时间 ,12小时 2 5分和 12小时 15分两种固定日长处理 ,于10月 1日起递减光 30秒至抽穗时止的光周期诱导技术分别对 9个难开花亲本进行了开花诱导研究。结果 :在高纬度、高海拔的开远地区 ,首次诱导了热带种克林斯它林那、越南牛蔗开花 ,4 8Mouna、拔地拉孕穗 ;另外 ,粤糖 57/ 4 2 3、Co4 19、闽糖 70 / 6 11在 1998年的基础上 ,继续被诱导开花 ,且始花期提早 ,平均抽穗率提高。本文还讨论了在光周期处理一致的条件下 ,温度可能是影响难开花亲本开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云南湿润生态型的甘蔗细茎野生种F1代创新种质材料进行分类,为提高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F1代创新种质的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集对分析理论与模糊聚类原理相结合,采用同一度分类分析方法对20个云南湿润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血缘F1代的9个主要性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20个云南湿润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血缘F1代种质材料被分为8个类型:Ⅰ类包括1个材料,出苗中等,分蘖率低,有效茎少,细茎,低产,低锤度;Ⅱ类包括1个材料,出苗中等,分蘖率高,有效茎多,成茎率高,高产、高锤度;Ⅲ类包括8个材料,占参试材料总数的40%,出苗中等,有效茎数中等,中大茎,中等产量;Ⅳ类包括1个材料,出苗分蘖一般,大茎,高产,低锤度;Ⅴ类包括两个材料,出苗好,分蘖率中等,有效茎数多,中大茎,高产,锤度偏低;Ⅵ类包括5个材料,出苗分蘖好,有效茎数多,中小茎,高产,中等锤度;Ⅶ类包括1个材料,出苗分蘖差,有效茎数少,低产,中大茎,中等锤度;Ⅷ类包括1个材料,出苗一般,分蘖率高,大茎,成茎率不高,高产,中等锤度.[结论]云南湿润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血缘的F1代创新种质材料同一类型的性状表现基本一致,而不同类型间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在云南湿润生态型细茎野生种创新利用研究中,针对性筛选利用不同类型种质材料的优良性状,可降低资源利用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甘蔗细茎野生种资源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1998年度云南省甘蔗研究所光周期诱导甘蔗开花及杂交利用结果。本研究以4月1日和6月1日两种起始处理时间,12h25min和12h15min两种固定日长处理,于10月1日起日递减光30s至抽穗时止的光周期诱导技术分别对7个难花亲本和7个常用亲本进行了开花诱导。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光周期处理下,粤糖57/423、Co419、闽糖70/611、罗汉蔗等4个难花亲本被诱导开花;7个常用亲本全部孕穗或开花,并提早花期3-4个月。利用诱导开花亲本分别与割手密(S.spontaneum)、斑茅(S.arundinaceum)、滇蔗茅(E.rocki)、芒(M.sinensis)、河八王(N.porphyrocoma)等野生种成功地进行杂交或远缘杂交,获得大量实出苗,为野生资源的利用及优良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粤糖系列甘蔗品种的遗传基础,为甘蔗育种中亲本选择和杂交组合配制提供参考。【方法】对近年来培育的粤糖系列18个甘蔗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各供试甘蔗品种以其亲系逐代寻根追溯分析,绘制系谱图。【结果】18个供试甘蔗品种选育共使用了18个亲本材料,这些亲本材料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分别是CP72-1210、粤糖93-159和粤农73-204,从这3个亲本共育成了18个供试材料中的13个品种,占被统计品种数的72.22%;所有供试甘蔗品种的细胞质源均为班扎马新黑潭,其遗传组成源由11个热带种、3个割手密种、2个印度种、3个中国种、1个大茎野生种及高粱共21个基础种质组成;所有品种均是在引进品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含有POJ2878或其姐妹系POJ2725、F134、F108、CP49-50、Co290等的血缘,遗传基础比较狭窄。【结论】为扩大甘蔗品种的遗传基础,宜选用亲缘关系较远的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同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方法培育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经过 8年的不断研究探索 ,掌握了在亚热带地区甘蔗杂交亲本栽培管理技术和光周期诱导技术 ,甘蔗开花诱导率逐年提高 ,一些难开花亲本也开了花 ,实现甘蔗有性杂交 ,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品系和中间材料 ,并开展了远缘杂交工作。最后 ,对研究工作作了总结并指出了不足之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AACC)与萝卜(RR)杂交以导入抗性基因,应用“胚胎挽救”技术在本研究中产生了133株F1代杂种株与油菜栽培品种回交的第1代杂种株,145株回交第2代杂种株.细胞学和同工酶(GPI,POX)酶谱分析表明,回交后代中萝卜的抗性R基因通过染色体工程可望导入到甘蓝型油菜栽培品种中.  相似文献   

12.
白、青杨派间杂交幼胚培养及杂种子代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切枝水培和组织培养技术,对白杨派的毛新杨和青杨派的不同种源小叶杨进行了派间杂交和杂交子代的幼胚培养研究。结果显示:以不同种源的小叶杨为父本和授粉后幼胚培养的时间对幼胚萌发率影响较大。其中毛新杨×小叶杨(内蒙古通辽)的幼胚培养效果最好,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NAA 1.0 mg/L;且随着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幼胚培养的萌发率也相应增加。在此基础上,选用SSR标记技术对杂交子代及其亲本进行了鉴定分析。共采用120对杨树特异的SSR引物对杂交亲本毛新杨和小叶杨进行了多态性筛选,得到了25对在双亲间显示多态性的引物。对其中的两对进行了杂交子代的SSR扩增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均显示出双亲间的杂种类型谱带,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证明白、 青杨派间的杂交可配性。   相似文献   

13.
3种柑橘亚科植物的珠心组织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柑橘亚科植物九里香、麻纹叶和酒饼叶的珠心组织,在附加500mg·L-1麦芽浸出液的MT培养基中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几种不含任何附加物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均能获得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的获得率以MT培养基最高,MT培养基优于MS培养基的关键是2种B族维生素的用量较高.胚性愈伤组织在含50g·L-1蔗糖的培养基中产生体细胞胚胎.3种植物的体细胞胚胎在1mg·L-1GA的条件下均获得了90%以上萌发率,并再生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4.
利用CO2交换系统和叶绿素荧光法,研究适度高温(38℃)、高氮(HN)和低光(LL)对早、中和后期演替树种木荷、红椎和黄果厚壳桂幼树光合过程影响的初始靶的,及其对群落演替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适度高温提升木荷和红椎高氮高光(HNHL)植株的光合速率(Pn),但高光强(500 μmol/(m2·s))限制木荷、红椎及黄果厚壳桂低氮高光(LNHL)和高氮低光(HNLL)植株Pn对适度高温的响应。当光强500 μmol/(m2·s),适度高温提高木荷LNHL植株的光下PS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开启PSⅡ中心(Fq′/Fm′)和开启PSⅡ反应中心的比例(qL),以及非循环光启电子传递效率(ETR)和吸收光能利用于PSⅡ光反应(ΦPSII),但黄果厚壳桂不呈现类似响应。黄果厚壳桂HNLL植株多以非光辐射耗散吸收能和表现低的光化反应效率。气候变暖,华南珠江三角洲过量氮沉降和频繁的灰霾天气可能延缓当地森林植物群落的正向演替。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低剂量γ射线对棉铃虫当代至F6代化蛹率、蛹畸形率、病毒率、成虫羽化率和成虫畸形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辐射后棉铃虫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降低,蛹畸形率、幼虫病毒率和成虫畸形率上升,辐射剂量越大,其影响越明显。其中,对F1代的影响最大,后代有逐渐恢复的趋势。30Gy和20Gy处理的棉铃虫受辐照影响低于50Gy处理,其中30Gy处理可诱导棉铃虫对病毒敏感性增加,导致幼虫死亡率高于其他两个处理,20Gy处理对棉铃虫各生理性状影响低于其他两个处理。  相似文献   

16.
矮生杉木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揭示杉木矮生的原因,以矮生杉木、正常杉木为材料,对其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矮生型叶片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18.44和500 μmol/(m2·s),正常型叶片相应值分别为7.32和1 500 μmol/(m2·s),表明矮生型的光能利用能力明显不如正常型;在光合参数方面,矮生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均低于正常型,但两者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差异不大,表明矮生型较低的净光合速率可能是非气孔限制的结果;对于叶绿素荧光参数,矮生型经充分暗驯化后的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PSⅡ内禀光能转换效率(Fv/Fm)及PSⅡ潜在活性(Fv/F0)几乎均小于正常型。因此,矮生杉木光合能力上的缺陷可能是造成低生长势的重要生理生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7个结球甘蓝自交系以及由它们杂交组成(配合力测定采用半轮配法)的21个杂交种为试验材料,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酶谱分析与田间亲本配合力测定,探讨酶谱差异与杂交亲本配合力的关系.结果发现:杂交组合F1的POD和EST同工酶酶谱有3种类型:一是出现双亲互补型酶带,并兼有双亲所没有的杂种酶带;二是只出现双亲互补型酶带;三是丢失双亲部分特征酶带.结合田间亲本配合力测定发现,第1种类型的亲本配合力高;第3种类型的亲本则配合力低.由此可见,结球甘蓝POD和EST同工酶与杂交亲本配合力有一定相关性,可为预测杂种优势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稻长穗颈高秆隐性基因eui2的分子标记和定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协青早eB-2和矮脚南特杂交的F3为分析群体,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BSA分析方法筛选出4个多态性片段E1、E2、E3和E4与eui2连锁,其中E1被定位于第10染色体长臂中部RFLP标记G291和G2155之间,与G291相距4.7cM,与G2155相距13.1cM.用SSR标记RM304、RM258、RM269、RM271和E1构建的eui2基因的局部分子标记连锁图表明,eui2基因位于分子标记E1和RM304之间,二者距eui2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6和1.4cM.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于2010年对昆明市近郊大棚和露地辣椒植株上的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棚内更适合西花蓟马生存,降雨可明显降低露地辣椒上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辣椒开花期,西花蓟马种群数量迅速上升,成虫数量在盛花期达最大值,为平均735头/朵花,而若虫数量在末花期达最大(79头/朵花);西花蓟马成虫在辣椒上部叶的种群密度明显高于中、下部,而其若虫数量以辣椒中部叶片最多。运用聚集度指标、Taylor方法和Iwao的M-m方法进行空间分布检测结果表明,西花蓟马主要集中在辣椒花朵,其成虫、若虫的个体间相互吸引,存在个体群;其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密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松2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叶绿素a/b,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对不同胁迫下的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说明云南松具有一定的耐旱性,重度干旱胁迫会严重损伤云南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