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棕蘑ZM-1和白蘑333菌丝做了相关环境条件适应性的对比试验,结果:适宜棕蘑ZM-1菌丝生长的棉壳培养料中尿素用量为2%左右;培养料含水量55%-60%;菌丝培养最适温度21-28℃,菌种缺氧冷藏(4℃)1年对菌丝无明显影响,这为棕蘑菌种生产、培养、保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鸡腿蘑又名毛头鬼伞 ,“2 0 1”是我园在万亩榴园采得野生菇体组织分离而成 ,经栽培出菇 ,生物转化率可达 10 0 %~140 %。1 鸡腿蘑 2 0 1的生物特性1.1 营 养 鸡腿蘑是一种草腐土生菌类 ,能利用相当广泛的碳源和氮源 ,各种食用菌栽培后的废料、杂木屑、棉子壳、玉米芯、麸皮、畜粪、杂草、麦草、稻草等都可使用。1.2 温湿度 属中温偏高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 3~ 3 5℃ ,最适 2 4~ 2 6℃ ,- 10℃不会被冻坏 ;子实体生长温度为 8~3 0℃ ,出菇最适为 16~ 2 4℃。该菌株菌丝生长培养基含水量以 65 %左右为宜 ,但发酵后的培养料含水量…  相似文献   

3.
香菇液体菌种影响因子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香菇Cr0 4 -DZ菌种为实验对象,利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研究香菇液体菌种发酵关键技术,对两个母种培养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香菇培养废料的浸出液对香菇母种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香菇菌丝通过木屑-原种培养基培养,解决了菌球在液体培养基中,大小不均匀的问题,Cr0 4 -DZ表现较佳的木屑-原种培养基为Ba - 3。通过摇瓶培养条件的试验,香菇液体菌种培养的最佳物理条件:温度( 2 5±1 )℃、振荡频率1 2 5r/min、三角瓶装料系数2 0 %~30 %、菌种接种量为1 0 %~1 5 %、琼脂含量为0 .0 5 %~0 .1 %、pH值6.0~6.5。  相似文献   

4.
对采自云南的热带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菌株进行驯化培养。结果表明:热带小奥德蘑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最适宜pH为8.5;热带小奥德蘑可以在棉籽壳、木屑为主料的培养料(50%棉籽壳、30%木屑、18%麸皮、石灰2%,pH自然,含水量65%~70%)上生长,一般从接种到子实体采收完成约65~71 d,生物学效率为122.66%±5.11%。  相似文献   

5.
榆黄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黄菇又名金顶侧耳 ,玉皇磨 ,黄蘑和元蘑 ,是东北地区野生食用菌之中的上品。子实体覆瓦状丛生 ,菌盖基部下凹呈喇叭状 ,边缘平展或波浪状 ,鲜黄色 ,老熟后近白色 ,直径 2~ 13cm ,菌褶白色。菌柄偏生 ,长 1 5~ 11 5cm ,白色 ,常数个或数十个菌柄连生一起。该菌有浓郁香味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可以入药 ,有滋补强壮作用。1 榆黄蘑对环境因子的要求1 1 温度 榆黄菇菌丝生长温度 6~ 32℃ ,适温 2 3~ 2 8℃ ,34℃以上生长受抑制 ;出菇温度 16~30℃ ,最适 2 0~ 2 8℃ ,为适宜春栽品种。1 2 湿度 榆黄菇菌丝生长时 ,要求培养料含水…  相似文献   

6.
鸡腿蘑是一种抗杂能力强的草腐土生菌。几年来,笔者利用栽培平菇、杏鲍菇、茶薪菇等的废菌料,进行小拱棚畦床栽培鸡腿蘑试验,并应用于大田生产,取得了较理想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社会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菌种制作 选用优良的鸡腿蘑品种,按常规方法制作母种、原种、栽培种。1.1 母种制作 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KH2(PO4)35g,水1,000mL。配好后装进试管,制成斜面,灭菌,接种,置22~28℃下培养,10天左右菌丝长满斜面。1.2 原种制作 培养料配方为棉壳85%,麦麸10%,石灰3%,糖、过磷酸钙各1%,KH2(PO4)30.1%,料水比1∶1.3。拌匀堆闷5~7天(翻堆1~2次),装瓶灭菌后接种,待菌丝长过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21,(3)
为了筛选适宜贵州省草菇菌种的最适培养料,以传统棉籽壳为对照,稻草、甘蔗渣、麦粒、玉米芯为供试培养料培养草菇菌种,并比较其对草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培养草菇菌种的菌丝生长差异较大,以棉籽壳(对照)培养的菌丝平均长速最快,其次为稻草、甘蔗渣、麦粒,玉米芯最慢。以稻草为培养料培养的菌种接种栽培料获得的产量最高,为3.79 kg/m~2,其次是玉米芯,为3.67 kg/m~2,以甘蔗渣为培养料培养的菌种产量较低,仅为2.37 kg,以麦粒培养料培养的菌种不出菇。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继代次数对天津七里海地区采集的野生珍稀苇蘑菌株活性的影响,以苇蘑为供试菌种,在其最佳培养基上25℃进行继代培养.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观察并记录菌落老化程度、菌丝微观形态、菌核数量等;对比不同继代次数苇蘑的菌落特征、菌丝微观形态、菌袋萌发情况,从而确定最佳继代次数.结果表明,苇蘑菌种继代培养至第8代...  相似文献   

9.
对采自天津七里海的野生苇蘑(Hygrophoropsis sp.)进行了人工驯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天津七里海野生苇蘑菌丝在PDA改良培养基上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9℃,培养基的适宜pH为6,出菇的栽培料配方为52%稻草、24%麦粒、24%芦苇腐殖质,56%含水量,在此配方的培养料上接种苇蘑菌块后于温度29℃、湿度85%条件下培养,40~50d菌丝满袋,50~60d出现原基,75~80d子实体成熟。  相似文献   

10.
试验在研究白香蘑菌丝营养特性的基础上,对白香蘑菌丝培养条件及人工驯化栽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香蘑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25℃;pH范围为4~10,最适范围4~7;光照对菌丝体影响明显,以暗培养最佳;适宜的C02浓度可刺激菌丝的生长;子实体人工驯化栽培以稻草、玉米芯、麸皮、黄豆粉、石膏、石灰按一定量配比方可得子实体。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来源的白灵菇菌种菌丝培养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来源的白灵菇菌种 ,在不同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方面的菌丝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2 5~ 2 7.5℃、pH6 .9~ 7.7,均适宜各菌种的菌丝生长。温度低于 2 2 .5℃或高于 2 7.5℃时 ,菌丝生长明显减缓。不同菌种对碳源的要求有所不同 ,来源于上海、福建的菌种 ,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快 ,而来源于中国农大、江都的菌种则在以食用白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快。各菌种在蔗糖培养基中生长较弱。蛋白胨、硫酸锌对各菌种的菌丝生长均有利。  相似文献   

12.
3人工栽培技术虎奶菇的栽培工艺,主要由菌种制作、培养料配制、装料、灭菌、接种、发菌(培养)、覆土出菇管理的环节组成。3.1茬口安排虎奶菇属典型的高温性恒温型品种,菌丝生长温度范围20~30℃,最适温度为22~26℃,菌丝抗杂性强;子  相似文献   

13.
梅再胜  陈惠  张蜜  王清 《长江蔬菜》2015,(19):47-49
双孢蘑菇生产过程中,除了杂菌感染和害虫为害之外,还存在菌种不萌发、菌种萌发后不吃料、菌丝消失、死菇等12种常见问题,现将其原因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菌种不萌发 1.1 症状 菌种块接种到培养料上,未见菌种萌发. 1.2 原因 ①播种时连续2~3天温度高于33℃,使菌种菌丝灼伤;②培养料内氨气浓度过大,导致菌种菌丝中毒;③菌种老化;④有螨虫为害.  相似文献   

14.
1.滑菇要求的环境条件 (1)菌丝生长温度为5~35℃,最适温度是25~27℃,子实状生长所需温度因品种不同而不同,高温型为26~28℃,低温型为10—12℃。(2)菌丝生长过程中所需水份,主要是从培养料和空气中吸收,只要配制培养料含水适宜,一般都满足菌丝生长,菌丝生长所需湿度为60~70%,子实体生长期要求湿度80~90℃。  相似文献   

15.
十三个树种幼龄树林屑栽培香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清华  叶庆其 《食用菌》2002,24(1):17-18
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根据县科委重点项目“速生丰产菇木材培育技术研究”的课题设计要求 ,于 1997~ 1998年对 13个 4~ 5年树龄的菇木树种进行了袋栽香菇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材料  13个树种树龄为 4~ 5年 ,1996年 11月 2 5日在庆元县举水造水林基地采伐 ,按不同树种粉碎成木屑 ,晒干备用 ,其他辅料从市场购买。菌种 2 41-4 ,由庆元县食用菌所提供。1.2 栽培试验方法 各处理投干料均为 60 kg,3次重复 ,培养料配方 :木屑 78% ,麦麸 2 0 % ,石膏 1% ,红糖 1%。以常规杂木屑培养料对照。菌棒制作和菌丝培养…  相似文献   

16.
杨儒钦 《食用菌》2005,27(4):53-53
利用木屑麸皮培养基做金顶榆黄蘑菌种,在25℃环境中培养,正常情况下,原种12~16d菌丝可贯串12cm×24cm菌种袋或容量相等的玻璃瓶,栽培种(17cm×33cm菌种袋)需15~20d,加大用种量,可相应的缩短培养时间。如方法不当,则大大延长生长时间,其原因是:①菌种。菌种老化,萌动迟缓,延长了培养时间;②原料。其中某种原料变质,造成培养基内含有不利榆黄蘑菌丝生长的毒素,阻碍了菌丝的正常生长。③培养基的密度。原料过细,拌料加水过大,装料太紧,都能加大培养基的密度,减少基内空气含量,造成菌种不能正常生长;棉塞太紧,塑料膜封口时垫纸少或扎口皮筋太…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2004,26(3):16-16
答:平菇栽培时,如温度适宜,而菌袋菌丝色泽呈暗淡,则有三种情况:一是培养料养分不足,菌丝生长活力差,色泽呈暗淡;二是母种没有复壮好,种性活力弱而引起;三是平菇菌种混杂,菌丝之间产生拮抗,导致菌丝纤弱。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检查培养料配方,所用原材料是否新鲜,配比是否合理;其次要检查所用菌种的活力,如中温型平菇菌株,温度控制在2 5~32℃,则菌丝PDA上的生长速度应在0 .2 2~0 .2 9cm 天,如生长速度小于0 .2 2cm 天,则母种(一级种)需复壮后才能做二级种;三要检查菌种是否有混杂,制种时要将不同的平菇菌种严格分离。以上三方面工作制种…  相似文献   

18.
黄文 《食用菌》2003,25(5):33-34
长根菇Oudemansiellaradicata属伞菌目、白蘑科、小奥德菇属 ,是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夏秋季生长的一种食用菌 ,肉质细嫩 ,盖肥柄脆 ,味道鲜美 ,营养价值高。近年来 ,我们在秋末冬初开始接种栽培获得理想的效果 ,生物学效率达 80 %以上。现介绍如下 :1 生物学特性及栽培季节 该菇系土生木腐菌 ,要求培养料含水量 6 5 %,空气相对湿度 85 %~ 95 %,适宜中性或微酸性环境中生长 ,菌丝生长适宜温度 12~ 30℃ ,最佳温度 2 0~2 5℃ ,菌龄长 ,菌丝长满袋一般 30~ 45天 ,再经 30~ 45天达到生理成熟。子实体分化和生长温度 15~ 2 8℃ ,最佳温度2 …  相似文献   

19.
元蘑菌丝生长条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度、光照、pH值等生长因子及碳源、氮源等营养源对元蘑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得出结论:元蘑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元蘑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25℃,最适pH值为5.0-6.0,元蘑菌丝适宜在黑暗条件下生长,光照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金针菇废培养料栽培鸡腿蘑的配方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菌株:鸡腿蘑 CC_(91-1)菌株(笔者从云南省禄劝县野生鸡腿蘑分离筛选而得)。(二)培养料配方:试验共设6个处理配方,见表一。(三)试验方法:各处理配方的培养料加1.4倍水,充分拌均匀后装袋。塑料袋选用耐高温的低压聚乙烯薄膜,宽17厘米,长33厘米,厚4丝。袋的两头安放塑料颈圈,加盖两层牛皮纸。放入高压灭菌锅内,在1.5公斤/厘米~2压力下灭菌保持三小时,冷却后在接种箱内接种。接种后放入20~26℃培养室内培养,待菌丝长满后脱去塑料袋,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