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活性测定,分析了黑茶初制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及纤维素酶(CEL)、果胶酶(PEC)和蛋白酶(PR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传统渥堆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分泌了不同于鲜叶内源酶的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蛋白酶等胞外酶,为茶叶中儿茶素的氧化,纤维素的分解,蛋白质和果胶的水解等提供了有效的生化动力,证明微生物酶促作用在黑茶特征性品质风味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多酚氧化酶(PPO)是茶树生理与茶叶加工中的一类重要氧化还原酶,也是茶黄素及其组分酶促合成中的关键酶。从PPO结构分类、同工酶、PPO与茶叶品质关系、PPO分离纯化及酶促合成茶黄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茶树品种适制性评价、茶黄素及其组分高效制备以及PPO同工酶酶源筛选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茶叶中多酚氧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酚氧化酶是形成红茶品质的关键酶。本文根据国内外近几十年关于茶叶中多酚氧化酶的研究报道,结合笔者近年的一些研究工作,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多酚氧化酶的提取与测定方法、同工酶组分的分离与性质、细胞学定位、在红茶制造中的变化规律及如何调节酶活性增进红茶品质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并提出了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叶》2008,(1):43-43
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梨(丰水梨、贡梨、雪梨、水晶梨、香梨)果实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的酶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梨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具有相似的酶带,但酶带数目、驸值及相对分子质量均存在种间差异;丰水梨有11条同工酶带,贡梨7条,雪梨5条,水晶梨和香梨分别为6条和4条;  相似文献   

5.
红茶制造中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与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仲华  施兆鹏 《茶叶科学》1989,9(2):141-150
本文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技术和酶活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探明了红茶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工序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同工酶谱的变化动态,以及酶试液制备方法对PPO活性及同工酶的影响,发现造成萎凋期间PPO活性变化两种研究结果的原因,在于酶制液的制备方法不同。同时,在鲜叶和萎凋叶中发现了第7条小分子PPO组分。本试验还证明了红茶中残余酶活性的存在,并探讨了残余酶在贮藏中可能发生的作用。文中还探讨了PPO各组分在红茶制造中作用的大小,从酶学角度论证了萎凋工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以武夷肉桂品种鲜叶为原料,通过3种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做青叶内蛋白质及其SDS-PAGE、多酚氧化酶及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做青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其各可溶性蛋白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随做青强度增大而加快;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做青强度增加对多酚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同工酶谱显示做青处理及萎凋处理均能促进多酚氧化酶E2同工酶活性的增强。酯酶同工酶各谱带活性在做青过程中活性均较强。文中对多酚氧化酶和多酚类物质与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作者提出可以不导致做青叶细胞质膜通透性急剧增大,引起多酚类物质显著下降作为乌龙茶做青适度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酶促合成茶黄素的茶鲜叶酶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季节、不同采摘标准的20个茶树品种鲜叶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其同工酶分析,筛选出了3种PPO活性较高的茶鲜叶原料,然后以其匀浆液以及在匀浆液中添加速溶绿茶的方法,以催化速溶绿茶酶促合成茶黄素的效率为标准筛选了酶促合成茶黄素的茶鲜叶酶源。结果表明,各茶树品种茶鲜叶PPO活性以夏季一芽二叶较高,酶活性较高的3个品种依次为政和大白茶、福云6号及桃源大叶;不同品种茶鲜叶的PPO同工酶在谱带数目、迁移率和谱带染色深浅3个方面有差异,20个品种有2条相同的同工酶带,其Rf值分别为0.27和0.53,政和大白茶、桃源大叶、福云6号均有5条明显的同工酶带,且以政和大白茶的谱带染色最深;单位质量的政和大白茶鲜叶匀浆液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的量高于桃源大叶与福云六号;参加酶促反应合成茶黄素的儿茶素主要为EC、EGCG和ECG;添加速溶绿茶作为底物合成茶黄素的量远高于茶鲜叶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的量,其中政和大白茶反应体系中茶黄素的质量浓度达212.01mg/L,为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质量浓度(39.05mg/L)的5.43倍。  相似文献   

8.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常使用分光光度法。本试验对目前常用的茶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提取工艺和活性测定条件进行了改进,考察了4℃浸提时间、离心处理、反应pH值及温度、底物浓度和反应终止剂对茶叶PPO酶活的影响,并对不同植物来源的PPO酶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茶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最佳测定条件为鲜叶匀浆后4℃浸提12 h,8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酶液于pH值 6.0和37℃条件下,添加质量浓度为1.5%的邻苯二酚作为底物,反应10 min后使用3 mL 1 mol/L的偏磷酸终止反应,于46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改进后的方法测定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使用改进方法测定了福鼎大白(春)、福鼎大白(夏)、香蕉、苹果、皇冠梨和葡萄等植物的PPO酶活大小,发现福鼎大白夏季茶叶PPO酶活性高于春季茶叶,而香蕉PPO的酶活高于其他植物,这为使用茶鲜叶以外的材料制备茶黄素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升湖南中小种工夫红茶品质,在测定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茶树品种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基础上,采用传统工艺,以茶树良种槠叶齐和碧香早鲜叶为原料进行混合加工试验,对样品感官审评和生化检测。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大,其加工的工夫红茶品质差异明显;采取不同品种鲜叶混合加工,能有效提高中小叶种工夫红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萎凋是红茶制造中的重要工序,萎凋时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对红茶品质特征的形成及后续工序的进行有显著影响。萎凋失水能使酶的活性和酶促反应发生方向性变化,如水介酶类(转化酶:β—糖苷酶、原果胶酶、叶绿素酶、肽酶等)催化活性趋于水介方向加强。五十年代末,库尔萨诺夫曾指出:制红茶萎凋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等活性均有增高。1966年竹尾也发现制红茶萎凋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缩写PPO)活性比鲜叶明显提高,而且萎凋温度愈高,酶活性增长越高,自然萎凋的酶活性可高达鲜叶的2倍。茶叶萎凋失水,PPO活性增高的论点持  相似文献   

11.
试验取已知不同抗枯黄萎病水平品种的萌动种子合点端少许,进行多酚氧化酶电泳分析,发现不同抗枯黄萎病种子的多酚氧化酶谱不同,抗性较强品种的多酚氧化酶带染色较深,酶带数量多,中抗品种次之,感病品种酶带数量少、染色浅。得到了不同抗性的棉花品种的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模式图。经鉴定选择的抗枯黄萎病种子剩余部分仍能田间种植,正常生长,抗病性与实验室鉴定结果一致。实验室鉴定,选择具短时低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规律,以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从开始灌浆到成熟过程中PPO活性和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籽粒不同发育时期PPO活性差异显著,基因型与发育时期互作PPO活性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的不同发育时期PPO活性变异水平不同.小麦籽粒从开始灌浆到成熟PPO的活性变化趋势是先降低然后又升高,但品种间变化幅度不同.同工酶谱中一直存在具有活性的高分子量PPO.中分子量和低分子量PPO是动态变化的,中分子量酶蛋白发育前期逐渐增加,发育后期又逐渐减少,成熟后全部消失;低分子量酶蛋白开始含量较高,随着籽粒的发育逐渐减少,成熟后也全部消失.  相似文献   

13.
茶树优质资源的同工酶遗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 ,研究了蓝标 1号、日铸茶、举岩茶、汝城早芽、云桂大叶等 5份优质资源及其扦插后代的酯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带特征。结果表明 :举岩茶和其扦插后代的酯酶同工酶缺少了在其它四对材料中均出现的Rf =0 42的谱带。而汝城早芽和其扦插后代的多酚氧化酶同工酶Rf =0 39的谱带明显强于其它组的材料。而每一份优质资源和它们的扦插后代间在三种同工酶谱带类型和谱带的强弱上均未发现不一致的现象 ,从而在蛋白质水平上证明了扦插繁殖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运用酶分析技术研究了茯砖茶制造中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的变化,并探讨了添加诱发剂对茯砖茶发花中这3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3种酶均存在于茯砖茶制造中,且在发花时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添加诱发剂对发花中3种酶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益效应,并且改变了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及其活性,相应的同工酶提前出现,对改善茯砖茶的品质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几种番荔枝属果树的酯酶和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垂直板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番荔枝属的7种果树共14份材料进行酯酶和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2种同工酶共表现出23条酶带,其中酯酶同工酶9条,多酚氧化酶同工酶14条,不同番荔枝种间酶谱差异较大.2种同工酶酶谱除不能区分2份红毛榴莲和2份毛叶番荔枝外,对其余的10份材料均可区分.实验用几个番荔枝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000~0.895之间.聚类结果将14份番荔枝材料分成了2类.  相似文献   

16.
工夫红茶发酵过程影响品质因子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夫红茶生产中,以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主线的发酵过程,是形成红茶色、香、味品质特征的关键。红茶发酵的实质是鲜叶细胞组织(主要是半透性液胞膜)损伤之后,引起液泡内的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作用,并产生一系列鲜叶内含物的氧化、聚合、缩合,形成有色物质,如茶黄素(TF)、茶红素(TR),及具有特殊香味的物质。多酚类化合物存在于鲜叶细胞的液泡中,而多酚氧化酶存在于叶绿体中。当液胞膜因揉捻作用而损伤时,多酚类化合物就能自由地扩散到原生质中,与聚集在叶绿体上的多酚氧化酶和氧气相互接触,产生了急剧的酶促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有关果树果实的酶方面的研究近况,主要包括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多聚半乳糖醒酸酶、果胶甲酯酶、纤维素酶、几丁酶、卜1,3一葡聚糖酶、ACC氧化酶、淀粉水解酶、苯西氨酸解氨酶等.1、多酚氧化酶(PPO)荔枝、香蕉、油梨果实的褐变,主要是由于多酚氧化酶催化的酶促揭变.不同果实的多酚氧化酶性质不一样.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类似漆酶,能催化对位一二元酿的氧化;香蕉果肉多酚氧化酶仅能催化邻位一二元酚的氧化(董建华1990).鸭梨果实气调贮藏过程CO。伤害诱发的组织揭变是酚类物质酶促氧…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儿茶素酶促制备茶黄素各反应条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确定儿茶素酶促制备茶黄素自动化提供科学依据,并就酶促制备茶黄素在选择多酚氧化酶方面以及同工酶方面做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多酚氧化酶固定化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化酶技术是当今酶工程的研究核心,它很好的实现了酶半衰期的延长、稳定性的提高、重复利用及产物与酶的分离。茶叶多酚氧化酶是茶树中含有的一类重要的氧化酶类,在茶叶加工、深加工以及茶饮料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酶固定化的载体有无机载体、有机载体、复合型载体以及纳米载体。本文总结了酶固定化载体的性能要求,并概述了目前多酚氧化酶固定化酶的各种载体材料。具有功能基团的纳米载体材料将是多酚氧化酶固定化载体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多酚氧化酶在分子生物学如分子结构,分子量,基因克隆、结构、特征与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植物多酚氧化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